(共24张PPT)
某报刊上有这么一则外国笑话:
说一个人在路上丢了钱会怎么表现。美国人会兴师动众地报警,英国人会满不在乎继续赶路,德国人会在原地仔细寻找再寻找,日本人会马上回家面壁思过而耿耿于怀。
中国人呢?
他(她)会说:谁捡着钱只能买药去。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周树人
豫才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作品集有:
小说集:《 》《 》
散文集:《 》
散文诗集:《 》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作者简介
走进社会背景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之下。封建统治阶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另一方面用封建礼教、迷信和愚民政策对百姓进行镇压剥削。他们丧权辱国,却自称“天朝”,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对人民进行麻醉教育,造成了人民不觉醒的麻醉状态。
《阿Q正传》正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这样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内容探究
小组探讨阿Q的形象及其精神胜利法
学习任务:
1、给阿Q制作档案。
2、给阿Q勾勒“行状”,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
合作探究
思考: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
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
任务二:给阿Q勾勒“行状”
小组合作讨论,围绕“被打”和“调戏小尼姑”,为阿Q勾勒“行状”,并概括其人物形象特征。
事迹、事件 行为表现 性格特点
被赵太爷打
得意、得意了许多年
奴性十足
被闲人嘲笑癞疮疤、被打
“总算被儿子打了……”自认“虫豸”、“第一个……”、心满意足
自欺欺人、
懦弱卑怯
赌钱时,乱中被抢、被打
忽忽不乐、连打自己两个嘴巴、得胜躺下
自我安慰、
自我麻醉
与王胡发生冲突
奚落王胡反被打、“君子动口不动手”
畏强凌弱
被“假洋鬼子”用黄漆棍打
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我说他”、忘却了这份耻辱
懦弱卑怯、
奴性十足
调戏小尼姑
摩着,呆笑,飘飘然似乎要飞去了
欺软怕硬、
流氓无赖
阿Q形象分析
阿Q形象总结:
一方面自觉自尊自负、见过世面、高人一等;
另一方面又自欺欺人、懦弱卑怯、畏强凌弱、奴性十足的底层雇农(矛盾而复杂)。
任务三: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
小说节选中出现了如下这些人物:
阿Q、未庄居民、城里人、王胡、假洋鬼子、小尼姑、赵太爷。
如果你是阿Q,请你按照地位由高到低,给这些人排序,并给出理由。
自我定位
阿Q的应对
他人的行为 阿Q的应对
闲人揪阿Q辫子,碰头
闲人先让阿Q承认自己是虫豸,再打
闲人抢阿Q的钱
王胡打阿Q
假洋鬼子打阿Q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状元也是第一个
打了自己就好像自己打了别个
皇帝停了考,赵家减了威风,他被小觑了
因完结而轻松,忘却了
尼姑走来了
吐唾沫,摸头,语言调戏
补充:
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是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谢了地保两白文酒钱。
追问:为什么阿Q被赵太爷打了,乖乖退出去,他当时没有用精神胜利法,他不觉得儿子打了爹,甚至于还为此感到光荣?
阿Q的应对
他人的行为 阿Q的应对
闲人揪阿Q辫子,碰头
闲人先让阿Q承认自己是虫豸,再打
闲人抢阿Q的钱
王胡打阿Q
假洋鬼子打阿Q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状元也是第一个
打了自己就好像自己打了别个
皇帝停了考,赵家减了威风,他被小觑了
因完结而轻松,忘却了
尼姑走来了
赵太爷打阿Q
吐唾沫,摸头,语言调戏
乖乖退出去
尽情欺辱
甘于被欺
精神胜利法
基石: 自欺和忘却
阿Q主义(阿Q精神),是指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打击或失败而又无法改变现实局面的情况下,避开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换个角度,从精神上自欺自骗以求自我安慰,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胜利或解脱的心理调节方法。
阿Q的精神胜利法形成根源有哪些?
闭塞保守的地理环境:未庄是一个面积不大离城市较远的小村庄,这里的人长期生活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环境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盲目排外;
01
愚昧麻木的社会环境:在未庄,赵太爷之流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甚至可以决定人的姓氏,普通群众和下层穷苦百姓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饱受欺凌。
02
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贫苦农民长期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毒害,人格上受侮辱。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阿Q性格和悲剧产生的土壤。
03
“精神胜利法”作为弱势群体的一种精神特征,不仅揭示出了中国国民性的劣根性,而且也揭示出了人类普遍的共同特征,因此,阿Q形象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典型。
写作目的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阿Q形象?
“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 ,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主题解读
通过记叙阿Q 的 “精神胜利法”,讽刺了以阿Q 为代表的旧中国下层人民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劳动人民的麻醉和毒害,从而表达了作者在改良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的愿望。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
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 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拓展延伸
阿Q死了。他虽然没有女人,但并没有如同小尼姑所骂的断子绝孙,因为据考察家们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电影《阿Q正传》结尾部分的“画外音“
拓展延伸(“精神胜利法”的现代遗留)
请联系阿Q的“精神胜利法”,谈谈:你对张三、李四有什么看法?
张三
考试又失败了,六科里五科亮红灯,张三说:“有什么大不了的,考试能决定我的命运吗?考不好老子以后照样能挣大钱!”
李四
宿舍里有同学丢了手机,怀疑是李四偷了,于是对李四大骂一顿。李四深感委屈,但他没有报告老师家长,以为清者自清,很快忘掉了这件事。
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处事方式,偶尔用之,也许可以缓解压力,平衡心理,甚至暂时摆脱绝望的处境。但是,如果把它当作一贯的行为准则,而不敢于直面现实,不善于总结教训,则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正确做法:对于失败、被怀疑,我们不能苟且,不能容忍,应该作出抗争,以求得实际的胜利。
以“阿Q读高中”为题,写一篇阿Q新传,谈谈我们高中生身上的精神胜利法。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