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诫子书
篆
隶
楷
简
左边是”言“字的同学们,诫从言部,诫声,下为双手,上为兵器,手拿兵器进行警戒,则为诫字,诫是告诫,劝诫的意思。
劝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
兄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
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中,
时年五十四。
(181年-234年10月8日)
诸葛亮
时光回到公元234年的蜀汉……
军帐中,烛光下,诸葛亮叹息着,北
伐多日,久攻不下,身有重疾,时日无
多。瞻儿仅八岁,我该给他留些什么 给
吾儿留封家书吧。
此时诸葛亮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181年-234年10月8日)
整体感知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fú
bó
yín
zào
suì
诵读课文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译 文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助词,的。
品行,行为。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节俭。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译 文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增长。
振奋精神。励,振奋。
轻薄浮躁。
险,轻薄。
修养性情。治,修养。
“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译 文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于是,就。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古今异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字词句式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一词多义
学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成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动词,完成、实现)
(动词,成为、变为)
(名词,品行、行为)
(动词,运行)
行
君子之行
日月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动词,行走)
(动词,失去)
(动词,离开)
去
意与日去
太丘舍去
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距离)
高山景行
《观沧海》
《〈论语〉十二章》
大势已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两小儿辩日》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请在《诫子书》中选择一个字,为诸葛亮补写“一字箴言”寄给诸葛瞻。你会选择哪一个?
说说你的理由。
读出“君”意
读出“君”意
为了让儿子能够清楚地理解“静”为什么能修养身心,为什么“静”如此之重要,接下来,诸葛亮围绕“静”展开了论述。
请同学们在家书中找到带有“静”字或者含有追求“宁静”之意的句子。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险躁则不能治性
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
修养性情
修养身心
读出“君”意
诸葛亮在家书中跟儿子说了哪些学习的重要性呢 请在原文中找出来。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读出“君”意
同学们,再读家书,请思考:诸葛亮是不是告诉儿子只要“静”,只要“学”就能成才呢 如果不是,那他还劝勉儿子需要什么 请在原文中找到一个关键字及相关语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成学
读出“君”意
对于一个人的成才如此之重要。于是在家书中,诸葛亮劝勉儿子一定要立志,而且要早立志,要珍惜时光,才能成就学问,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出“君”意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成才
静 俭
惜时
学习
立志
外在节制欲望
基础
保障
内心宁静专一
前提
读出“君”意
诸葛亮的这封家书虽仅有86字,却充满了智慧之语,这些智慧之语寄托了自己对儿子的无限期望:希望能儿子勤学励志,能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淫慢险躁,从而修身养德,治学做人,同时还希望能珍惜时光,最终成为一名胸怀大志的君子。
读出“君”意
智慧之处(二)注意措辞,讲求技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须静,才须学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引发议论:才与学、静的关系。
中间的“也”,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如果去掉,说教的意味就很浓,甚至还有命令的口气体会不到慈父的一片苦心。
结尾的“也”还有肯定的意味。以诸葛亮自身的成就足够证明,才干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智慧之处2:注意措辞,使儿子更易接受。
读出“君”意
智慧之处(二)注意措辞,讲求技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双重否定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就无从增长才识,不立志就不能成就学问。而肯定句就削弱了语气。
同学们读读上面两个句子,发现都是双重否定句,同学们想想,在句意一样的情况下,
诸葛亮为什么不用肯定句呢
读出“君”意
智慧之处(二)注意措辞,讲求技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在劝勉教导儿子时,不仅从从正面进行教导,而且还从反面进行教导,这样劝勉的效果更好。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言外之意就是诸葛亮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严肃中又不失慈爱的味道。
智慧之处3:正反对比,劝诫艺术技巧更高明
拓读,启迪“子”心
六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赐琅琊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阵前死。时年三十七岁。瞻长子尚幼,与瞻俱没。
从诸葛瞻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拓读,启迪“子”心
诸葛瞻:
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
斩了邓艾的招降使者,
和儿子诸葛尚
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
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
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
随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
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
又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的千年美名
《诫子书》是诸葛亮人生经验的总结,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他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要“淡泊”自守,要“宁静”自处,鼓励儿子珍惜时间,勤学励志。
这封家书不仅劝勉了他的子孙,今人读来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