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1: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甲骨文“雨“字的写法
夜雨寄北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他的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唐宣宗时期,李商隐曾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之职。
诗人身处巴蜀,妻子却在长安,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诗人很想回家,但秋雨连绵,无法确定归期,此时只能苦苦思念亲人,盼望归期,绵绵的秋雨,激起诗人无限感慨而写下了这首诗。
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背景链接
题解
长安
巴蜀
当时李商隐在巴蜀,妻子在长安,因此是“寄北”。
读诗体意
论世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朗读诗歌,体悟情感
在读诵过程中整首诗给你的感觉是冷的还是暖的?并说说理由。
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但我的)归期没有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指回家的日期。
秋天的池塘。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译文:何时将要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长谈。追述我独居巴山时面对夜雨的情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起。
赏诗悟情
1、“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是妻子在问丈夫。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透露出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赏诗悟情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涨”字,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秋”字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
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赏诗悟情
3、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景是否相同?
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实写,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现其孤寂凄凉。
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是虚写,以情写景。想像与妻子团圆“共剪烛花”时,再回忆起写信时巴山夜雨的情景,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这两句由实入虚,写未来的欢聚。用未来的欢乐衬托出今夜的孤苦,曲折委婉,含蓄隽永,构思巧妙,余味无穷。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
后泛指亲友聚谈。表达了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 后泛指亲友聚谈。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
成语积累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景的凄冷和想象团聚之景的欢乐,虚实相生,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表达了……之情。
课堂小练
1、理解性默写。
(1)《夜雨寄北》中一问一答,写眼前实景,表达了诗人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身居异乡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