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洋流教学设计(表格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2洋流教学设计(表格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10 22: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洋流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课标解读
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行为动词是“说明”和“举例说明,前一个“说明”是要求解释世界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这是在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基础上完成的;需要找出不同海区表层洋流分布的共性,并将其模式化,能够在成因上尝试与世界风带模式相联系。后一个“举例说明”有两个层次,浅层学习是举例说明,既说出洋流影响的具体事例:深层学习是能够选择或结合典型区域,从全球水热平衡、海洋生物分布、区域气候等方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落实本条要求有三个要点。其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此外,还有“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其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其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海洋污染等的影响。把握本条要求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如北印度洋)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第三,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学生在必修一中,了解海浪、潮汐、洋流这三种海水运动形式,学习了洋流的概念、类型(暖流和寒流)以及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等的影响,本节分为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两个标题。第一个标题是新知识,第二个标题是在必修一所学知识基础上提升。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首先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教材只介绍表层洋流和风海流,接下来分析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南半球、北印度洋海区,分别描述和总结这些海区表层洋流分布的规律。”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气候和海洋生物分布两个方面讨论洋流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结合观察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洋流成因以及小组讨论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在实验和小组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地理学科价值,提升地理学习品质和行动力(地理实践力);
3、能够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五、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能够总结归纳出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维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及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且能够根据该分布规律,通过对照全球风带模式图,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
通过模拟实验,通过和小组成员合作探讨出洋流的动因。
能够举例说明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模拟实验法
第四章 第二节 洋流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1992年1月,一艘货轮从中国香港驶往美国西海岸,途中在国际日界线附近遭遇风暴;有几个集装箱倾覆海中,数万只玩具鸭散落在海面;之后,在世界很多海岸陆续发现了玩具鸭。这些玩具鸭为什么会出现在世界不同的地区 你能推测它们的漂流轨迹吗 【阅读图片】让学生思考鸭子在各地出现原因,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通过创设情景导出洋流
新课讲授 回顾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承接)同学们,玩具鸭的漂移方向可以说明海水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那具体是怎么样运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洋流。【提出问题】大家回顾一下必修一中洋流的概念?它有哪几个特征呢?按照海水的温度,可以分为那张类型。【概念叙述】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可以分为寒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洋流为暖流。反之,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洋流为寒流。 【回顾知识】找出洋流概念的关键词(常年、比较稳定、大规模、一定方向)。分为寒流与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洋流为暖流。反之,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洋流为寒流。 回顾洋流的知识,确定行为起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展示图4.9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北半球冬季),观察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和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在图4.11 b图中绘制模式图,归纳说明两个海区大洋环流的规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引出盛行风和海陆分布这两个影响因素。“风吹水动”实验实验过程:吹动水盆中的水,观察水中的鱼料如何运动。实验结果:鱼料顺着风向流动。实验推断:洋流的动力是风,其运动方向和盛行风方向一致2.“此路不通”实验实验过程:观察鱼料遇到水盆边缘会如何运动 实验结果:鱼料沿着水盆边缘,向接触点两端流动。实验推断:洋流受到大陆的阻挡会沿着大陆两端流动。学生借助图4.11a图全球风带模式图解释北半球洋流模式。3.“天旋地转”实验实验过程:拔开水盆底塞,观察水流如何运动 实验结果:水呈现顺时针方向流出水盆。实验推断:地转偏向力改变洋流流动的方向: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转。4.实验结果:归纳洋流的成因:盛行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讲授】中低纬度地区的大洋环流:信风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到达大洋西岸时,受到陆地阻挡,除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外,在盛行西风吹拂下,洋流向东流去。达到大洋东岸时,又有一部风折向低纬度海区。这样就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也形成大洋环流,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提问】:大家再从图4.9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北半球冬季)中,看看大陆东西岸寒暖流的分布,总结一下规律。【讲授】:中低纬度地区,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中高维度地区,大陆东岸为寒流,大陆西岸为暖流。【提问】:大家再去看一看图4.9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中,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却不能对应我们刚刚总结的模式图,这是为什么呢?【讲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南极大陆外围,海面广阔,这里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提问】:大家再看看图4.9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中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讲授】: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北印度洋海区,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动,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动,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我们前面玩具鸭漂流在世界各个海区就有答案了,全球海洋是连通的,漂浮在海面上的物质会随着洋流做环球旅行。散落在海面的玩具鸭可能随着洋流到达全球不同地区的海洋。【规律总结】如图所示①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洋流,南半球呈逆时针、北半球呈顺时针流动,且大洋东侧为寒流,大洋西侧为暖流;②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洋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流动,且大洋东侧为暖流,大洋西侧为寒流。南半球不存在高纬环流;③南极大陆外围是南极环流和西风漂流,两支洋流都是寒流。 【思考并回答问题】【模拟实验】分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得出结论【观察】将理想模式图与图3.6进行对照,找出差异。发现1::南半球只有形成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丢失中高纬环流。发现2:南半球各大洋中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发现3:北印度洋中的大洋环流冬李和夏季环流方向不同 从世界洋流分布图到世界洋流模式图遵从课标本位原则、学生认知规律(有序原理:从具体到抽象);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得到结果,从而对洋流的成因有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课堂总结 【梳理本节内容】结合板书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回归导入的问题让学生做解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构建知识体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作答导入问题,最后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建立知识框架;让学生谈谈收获与体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八、板书设计
洋流
洋流概念
洋流的成因:盛行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分布呈8/0模式
2.中低纬大洋环流
3.中高纬大洋环流
4.南半球的西风漂流
5.北印度洋上的季风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