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24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24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01:3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的含义:
指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朝
巩固
秦朝
确立
大一统与大统一的区别:“大一统”所涵盖的范围比“大统一”要广得多。“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而“大统一”就仅仅是地域上的统一了。
汉武帝刘彻
秦始皇嬴政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京城)鄙(边邑)廪庾(粮仓)皆满,而府库馀货财。 ——《史记·平准书》
◆七十余年的“无为”给后代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
汉文帝
前180-前157
年在位
汉景帝
前157-前141
年在位
汉高祖
前202-前195
年在位
国家真的无事吗?
汉武帝的忧虑
◆依据材料,分析汉武帝即位后的忧患
材料一:……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史记·粱孝王世家》
材料二:“蜀卓氏……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并且“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认为“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汉书·酷吏传》
材料五: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四: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教材P69第二段
诸侯王与豪强势大,威胁中央
政治
私人铸币,豪强、富商掌握盐铁经营权
经济
各种学说流行,思想不统一
思想
匈奴窥伺中原
边疆
王国问题
汉高祖刘邦
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
西汉的建立与异性王的分封与翦除
▲汉五年(前202年),即皇帝位,分封诸侯
▲前202—前195年,剪除异性诸侯王
周行分封
享国八百
秦以孤立
二世而亡
分封刘姓王国,屏藩汉家天下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王国问题
郡国并行制
汉天子
中央直辖仅十五郡
人口450万
诸侯王
跨州兼郡,连城数十
王国39郡,人口850万
一、削弱地方势力
汉武帝刘彻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根据P67内容及史料,概括汉武帝是如何削弱诸侯国势力的?
1.实施推恩令
目的:
建议者:
主要内容: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主父偃
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前122《附益法》,
禁止大臣为诸侯非法牟利。
▲前112年,以酬金事,106位列侯削爵。
一、削弱地方势力
汉武帝时期
“石洛侯”刘敬或刘敢金印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四神云气图
2.削爵、夺地、除国
镇压叛乱
一、削弱地方势力
◆阅读课文P68,针对地方上豪强横行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3.建立刺史制度
刺史:代表朝廷检查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的不法行为。
一、豪强强占田宅超过定制,以强凌弱;
二、郡国长官背公向私,侵渔百姓;
三、郡国长官不恤百姓,肆意杀人;
四、郡国长官任人不当,徇私弃贤;
五、郡国长官的子弟付势欺人,为非作歹;
六、郡国长官与豪强勾结,背令枉法。
刺史六条问事
1.颁布“推恩令”
2.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3.迁徙、打击地方豪强
4.建立刺史制度
一、削弱地方势力
汉武帝刘彻
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加强经济管控
汉代耧车
(模型)
1.农业和手工业的表现
农业:
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②播种工具楼(lóu)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手工业:
纺织、冶炼、 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长信
宫灯
材料一: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liè)天子,后卒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而富商大贾或蹛[zhì]财役贫,转毂[ɡū]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然而富商大贾有的蓄积财物,奴役穷苦百姓;前呼后拥,车乘百余辆;屯积居奇,封君对他们也都伏首低眉,仰仗他们供给物资。有的冶铸煮盐,家财累积到万金,但是不肯帮助朝廷解决财政危机,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经济存在的问题
①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
③富商大贾唯利是图。
②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
经济问题 解决措施
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
盐铁经营权在豪强手中
出现富商大贾控制经济
二、加强经济管控
◆针对经济上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加强经济管控的作用/意义:①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握大大加强;②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尊崇儒术
◆针对思想不一,人心相异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哪些观点符合汉武帝当下的统治需要?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汉书·董仲舒传》
春秋
大一统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忠君守礼
三、尊崇儒术
儒术: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新儒学的特点是外儒内法,即以儒家的等级观念和仁政为外在表现,以法家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为根本。
◆如何才能使天下百官、百姓都尊崇儒学呢?
官方
教育
选官
①“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②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③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人才,儒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汉代
讲经图
三、尊崇儒术
孔子与颜回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镜匣;西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藏
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的影响
1.儒学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3.实现了思想“大一统”。
4.王者即圣,君主决断学术是非。
三、尊崇儒术
思考:回顾所学,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
共同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秦皇
坑儒
汉武
尊崇
激化社会矛盾
巩固
大一统
北击匈奴
1.背景
(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
(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单于统一漠北草原,匈奴不断南下袭扰。
西汉初年
国力衰弱
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
国力强盛
战争反击
“文景之治”
和亲政策: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北击匈奴
战役
将领
结果
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
卫青、霍去病
汉军大获全胜
①解决了匈奴南扰的问题,巩固了边疆的稳定;
②扩大了西汉疆域;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
④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影响
①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内附西汉或西迁;
②西汉控制阴山以南、河西走廊大片区域;
③西汉设置河西四郡。
◆观察秦朝和西汉疆域图,西汉的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影响?
北击匈奴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影响
军事
政治
思想
经济
匈奴犯边
袭扰大汉
诸侯强大
豪强横行
思想混乱
威胁统治
富商大贾
控制经济
①实施推恩令(主父偃)
②借口削爵夺地除国,强迁豪强;③建立刺史制度
尊崇儒术(董仲舒)
(兴办太学,儒家经典为教材,重用儒士)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①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盐铁酒国有专卖
③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
状况,奠定了经济基础。
沉重打击了匈奴,
开疆拓土
课堂小结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堂练习
1.西汉建立初期,社会残破荒凉,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休养生息 B. 尊崇儒术
C. 盐铁专卖 D. 版图拓展
A
课堂练习
2.考证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从如图所示两枚钱币的考证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A. 铜钱是秦汉时唯一货币
B. 统治者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C. 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缓慢
D. 青铜制造业发展到鼎盛时期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