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重点题型训练——观点论述题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
一、题型特征
观点论述题是中考历史中的新题型,是一道考查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形成观点并进行完整论述的能力。观点论述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材料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有“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等具体要求,考查难度较大。
二、答题技巧
做观点论述题需要先阅读材料,列出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关注人名、地名、特定名称、专有名词、历史事件、出处等;二是联系教材,回顾与所学知识的衔接点。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答题,答题须包含以下三部分:
1.提炼观点。阅读材料,列出涉及的历史事件,找出材料关键句、关键词,概括材料大意,结合历史事件的时代特征、背景、影响和材料大意提炼出观点。特别提醒的是提炼出的观点必须是带有评价(认识、理解)的陈述句;提取的观点要精炼,表述要专业和准确,紧贴材料核心主旨;观点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宜出现双观点或多个观点;提取的观点尽量符合自身的史实储备,方便展开论述。
2.展开论述。精选材料及所学历史知识中能紧扣提炼出的观点的历史史实进行论述,具体要求是以史实为基础、以观点为核心,选择力证观点的史实2—3例,紧密地围绕观点展开论述。论述的角度是由观点的角度决定的;论述重在史论结合,环环相扣,逐层递进,论述全面准确,不要太散乱,不清不楚,华而不实;史实叙述准确且无错别字,格式正确,史实一般按照时序来排列。
3.总结。结论升华观点。写结论时,不能简单地把观点重抄一遍,应对论述内容进行小结,将情感态度升华。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观点论述题作为一种新题型,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历史试题中出现。根据近几年试题来看,观点论述题的考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性观点论述题,给出材料或者图片、表格等,根据材料提出观点并论述;另一种是观点论述题穿插在材料题或综合题中,观点论述题只是该材料题或综合题的一个部分,其设题方式与答题方式与直接性观点论述题是一致的。
【中考真题】
[2024·铜仁第20(3)题5分]见讲解本P154
【题型训练】
1.(2024·辽宁)(12分)某历史小组以“赓续·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典籍永流传】
材料一 司马迁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五种不同体例来记载复杂的历史事实……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编纂方法,成为历代正史典范。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中体现出的人本观念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其中的立法原则和人文精神更被后来的诸多法律所继承和借鉴。
——摘编自《巴比伦法的人本观再探》
(1)材料一介绍的是哪一著作?(1分)材料二中法典的历史地位是什么?(2分)
著作:《史记》。(1分)
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分)
【人物耀千古】
人物: __①__
贡献:《本草纲目》等
研究成果的影响: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物:牛顿
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等
研究成果的影响:__②__
(2)请将卡片中①和②处补充完整。(3分)
①人物:李时珍。(1分)
②影响: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答出一点即可,2分)
【创新启征程】
(3)请以“创新引领发展”为观点,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示例】观点:创新引领发展。(1分)
论述: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4分)
综上所述,创新引领发展(或创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等)。(1分)
选择其他史实论述如下: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或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4分)
(评分标准:本题最终得分由“材料运用与论述”和“答题规范”两部分构成)
2.(7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问题要求作答。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严重危险……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开始时虽然也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遭到挫折后,毛泽东适时地率领部队走上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西方国家加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面临严重考验,在国内,一些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前途信心不足,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改革开放政策产生了疑问,改革开放事业停滞不前……
——均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编《历史读本·中国史》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面临的共同处境。(1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找到的正确经济建设道路是什么?(1分)
共同处境:都是遭遇历史上严重挫折(或危机或困难或面临严重考验)。(意思相近均可,1分)正确道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分)
(2)[历史小短文]结合所学知识写作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认识。(5分。要求:观点明确,说理有据,表述成文,并在50字以上)
【示例一】题目: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风云激荡的战争岁月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民政权,在高歌猛进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时代,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民富国强,民族复兴。无论顺境,还是遭遇逆境甚至是生死存亡时刻,只要坚定党的信念,永远跟党走,就能不畏任何艰险,砥砺前行,从胜利走向胜利。(5分)
【示例二】【示例三】见《参考答案详解》。
3.(8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指出图1报纸报道的会议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什么?(2分)图2报纸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如何推动历史发展的?(2分)
图1: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图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材料二
(2)某班级学生以“伟大复兴的中国”为主题举办历史图片展。请你说明上面两幅图片入选的理由。(4分)
小岗村红手印契约书:小岗村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小岗村首创的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生产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也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标志。(2分)
深圳拓荒牛雕塑:拓荒牛精神代表了第一代建设深圳特区的建设者们的拼搏进取精神,是深圳开拓精神的象征。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深圳从贫穷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历史见证。(2分)
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强化了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这一目标以中国自身与世界的历史和文化联系为灵感源泉,符合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期望。“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中遵循通过对话与合作实现共同增长的原则。
——环球网《英媒:“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材料三 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现象?(2分)指出当今世界“群雄竞起”的表现。(2分)
现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分)表现: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崛起。(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2分)
不同:“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世界各国都可以参与。“一带一路”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来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发展,称霸世界。(2分,合理即可)
(3)[历史小论文]根据以上材料体现的主旋律,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行文流畅,150字左右)
【示例】和平合作、互学互鉴共促发展。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自古以来,人类的和平交往带来社会进步与双方的互利共赢。丝绸之路见证了和平交往促进文明之间的互通。近代史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反之,弱肉强食、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共存之道、和平之策。比如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空前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了巨大灾难。经历了二战、冷战后的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和平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性。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方针、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还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合作组织的出现,都加强了各国的合作。总之,世界是一个整体,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孤立于世界之外。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6分)
5.(14分)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3年 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 古巴革命胜利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20世纪50—70年代 西欧经济持续发展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根据大事年表,概括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4分)
特点: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曲折中发展;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美苏冷战对峙。(任答两点即可,4分)
(2)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观察角度:(Ⅰ)国际关系 (Ⅱ)民族独立 (Ⅲ)经济变革
【示例】选择事件:万隆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2分)
观点: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2分)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1955年,亚非新兴国家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在万隆召开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从此,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批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4分)
结论: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成立的民族国家不断参与国际事务,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不断努力,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2分)
6.(2024·宜宾)(18分)综合探究题。
探究一 诗史证历史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摘自(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运河示意图
605年,(隋炀帝)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人,开掘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自黄河入汴水……引汴水以达淮水。 ——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史料互证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提取表格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2分)并得出互证的结论。(2分)
信息:皮日休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虽然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通;范文澜认为隋炀帝征发百余万人开通大运河。(2分)结论: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2分)
探究二 数据探历史
从1807年起,蒸汽机开始运用于推动船舶,英国的第一艘汽船造成之后,又造了600多艘。19世纪,英国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从2%上升到23%,来自大西洋彼岸的竞争摧毁了亚洲的传统制造业。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
时间 人口 数量
1800年 大于10万 0座
1837年 大于10万 5座
1891年 大于10万 23座
英国水陆交通建设概况
1761年:内陆运河1条
1790—1800年:新开凿内陆运河42条
1844年:铁路公司50家,共建铁路805英里
1845年:铁路公司120家,共建铁路2 896英里
1846年:铁路公司272家,共建铁路4 540英里
英国工业城市变化表
1750—1865年,英国经济发展情况
——摘编自欧阳萍、方文《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等
(2)经济发展是各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指出表格中至少三个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3分)并探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3分)
因素: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化加快;水陆交通发达。(3分)关系: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工厂增加,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加快了城市化,同时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式交通方式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出行和商品的流通。(3分)
探究三 辩证论历史
1866年,外交官张德彝在日记中写道:从牛津乘火车赴伯明翰“沿途烟筒丛立,高皆数丈,黑烟冥冥,直冲霄汉”。
——摘编自张德彝《航海述奇》
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埃及收回由英国把持的苏伊士运河主权后,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主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交通发展”,自拟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8分。要求:主题明确,价值正确,史论结合,辩证论述,结构完整)
【示例】主题:发展交通要注重环保也要维护国家主权。(1分)
论述:交通道路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发展交通要注重环保也要维护国家主权。工业革命中,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新的动力出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并投入使用,人们制造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船和火车,提高了运输能力和效率,也方便了人们出行和商品的流通,但交通运输动力来源会带来环境的污染,环保问题是交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而国际上的关键运河的权利之争,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埃及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收回由英国把持的苏伊士运河主权,但巴拿马运河一直由美国控制,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主权,更凸显了交通中主权的重要性。(6分)
结论:总之,发展交通要注重环保也要维护国家主权,才是发展交通的正确道路。(1分)
7.(2024·广东)(12分)科技改变世界面貌。某班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组开展专题研究,并依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组别 素材 研究角度
第一组 欧洲14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口分布表(%) ——摘编自斯蒂芬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劳动力结构
时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870年 51.7 26.9 21.4
1913年 41.4 32.3 26.3
第二组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全部人口比重的3%,整个世界被农村包围着,1900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3.6%,1920年上升到19.9%。在此过程中,既出现了伦敦、巴黎等综合性大都会,也有曼彻斯特、旧金山等工业化城市。 ——摘编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城市化
第三组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阶级关系
19世纪末,一群,美国工人挤在纽,约一个房间生活的情景
《罢工》描绘了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矿工与工厂主对峙的情景
第四组 1874年,英国卫生官员在视察过程中,发现约3 000吨散发臭气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另据记载,1873—1892年,在严重雾天后,因支气管炎导致的死亡率比平时高出很多。 ——摘编自布雷恩《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 环境问题
(1)在第二、三、四组中任选一组,帮该小组撰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8分。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
研究报告示例
研究角度:劳动力结构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自1870年至1913年,欧洲14国的工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出现了电力、汽车等新兴工业,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研究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推动其成为工业化强国。
第二组示例
研究角度:城市化(2分)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的素材看,1800年至192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城市规模增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分化。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城市的形态随之发生变化。(4分)
研究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2分)
第三、四组示例见《参考答案详解》。
(2)除上述各小组的研究角度之外,再为他们提供两个研究角度。(4分)
角度:人类文明、思想变迁、国际关系、世界贸易、世界市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贫富分化,其他如交通发展、女性地位提高、家庭结构等,言之成理即可。(每个角度2分,共4分)
8.[项目化学习](12分)某班同学以“追寻文明·见证成就”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制作名片——了解医学典籍】
(1)请将下面“医学典籍”的名片补充完整。(4分)
名称:《伤寒杂病论》
国家:中国
评价: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名称:《医典》
国家:阿拉伯帝国
评价:
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任务二 【阅读书籍——学习法治建设】
材料 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不可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材料中英国王权完全受制于议会是通过哪一文献实现的?(1分)写出该文献通过后英国逐渐形成的政治体制。(1分)
文献:《权利法案》。(1分)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1分)
任务三 【论证观点——感悟时代主题】
(3)请你从以下历史史实中任选两项,论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6分。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1945年,联合国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1世纪初,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示例】观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分)
选取史实:1945年,联合国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论证: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成员国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4分)
综上所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分)
9.(2024·重庆A)(6分)阅读某老师制作的学习资料卡片,完成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释义(部分)
天下为公:强调人人为公的公共意识与公共道德。家国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兴亡有责,承担社会责任等。
民为邦本:以民为本,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得民心得天下,强调民心是政治的根基,是国家的命脉,与民同忧乐,重视民生等。
协和万邦:强调族群、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和平共处,友好往来。倡导包容尊重,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等。
请以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选择卡片中的一个方面,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运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两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一】观点: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1分)
论述:面对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局面,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充分展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国共两党合作下的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分)
结论:由此可见,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推动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1分)
【示例二】【示例三】见《参考答案详解》。
10.(2024·遂宁)(6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请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主题,在新中国建立75周年历程中,从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外交策略、民族关系、祖国统一、科技文化等角度任选其二,确立一个观点进行论述。(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顺;摘抄示例不得分)
【答题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论述: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示例】角度:经济政策、外交策略。
观点:中国力量推动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1分)
论述: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综上所述,中国力量推动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和谐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