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地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地球形成的几十亿年里,地形只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B.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缓慢的,需要积累很长时间才能被人类观察到
C.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在不断变化的
2.北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内,乐清市的主要地形为( )。
A.丘陵 B.盆地 C.高原
3.平平来自深圳,他说深圳大部分地区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安安据此推测,深圳的主要地形为( )。
A.盆地 B.丘陵 C.平原
4.组成地球构造的结构中,厚度最薄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5.丽丽同学在她的家乡,发现如图所示的景象,山体岩层中有几条长长的断裂带,可知这几条断裂带形成的原因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风沙
6.当遇到地震时,下列自救方法合理的是 ( )。
A.在窗户口呼救 B.坐电梯下楼 C.快速躲到墙角
7.安安寒假在长白山旅游时,收集了几块岩石,有一块岩石表面分布着很多小孔,质量较轻,它最有可能是( )。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8.戈壁滩就是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带。这种地貌的形成与( )有关。
A.风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火山喷发
9.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袭击,农作物、房屋和人员等都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雨水落到地面时,侵蚀就开始了
B.雨水形成的河流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C.暴雨结束后,道路会出现一道道沟壑甚至坍塌
10.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多年来河流含沙量不断增加,容易爆发水灾,下列治理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增加植被数量 B.给黄河改道
C.修建堤坝
11.地球从地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核、地幔、地壳
12.地震一般发生在地球的(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13.地球的内部,越接近地核,___________。
A.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B.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14.下列属于堆积型地貌的是( )。
A.沙漠 B.雅丹地貌 C.戈壁
15.下列选项中,能够减少降雨对土壤的侵蚀的是( )。
A.围湖造田 B.退耕还林 C.开山采矿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6.由于 的运动,地球内部高温的岩浆在强大 的作用下,沿着断层或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形成 的爆发。
17.地球越到深处,温度越 ,压力越 。(填高、低、大、小)
18.地震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由于地下深处岩石层的 、 而使岩层发生 、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 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地面上物体的震动。
19.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 (填“剧烈的”或“缓慢的”)。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20.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热作用、流水作用、动植物作用等。像这样由于受大气、动植物等作用的影响,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
21.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 )
22.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都是受水的作用形成的。( )
23.火山喷发只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不会带来好处。( )
24.石头很坚硬,大风无法改变它的形状。( )
25.在三角洲地带沉积着大量的砾石。( )
26.在“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的实验中,我们发现雨量大、土地无植物覆盖和土地的坡度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就越厉害。( )
27.发生地震时,我们一定要向室外跑。( )
28.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 )
29.砾岩、砂岩、页岩和板岩都属于沉积岩。( )
四、连线题(共5分)
30.连线题。
长白山天池 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火山喷发形成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风的作用
敦煌的雅丹地貌 水(降雨)的作用
弯曲的岩层 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3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
32.地震发生时,要怎么办?如何进行就地避震?
六、实验题(共15分)
某科学小组用图中装置模拟火山喷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33.实验中,土豆泥模拟 ,番茄酱模拟 ,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模拟 。
34.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加热来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 )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35.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我们应该使用 保护我们的眼睛。
36.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严重的灾难?
。
$#fenjie$#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A C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B A B
1.C
【详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比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就像地震、火山。故选C。
2.A
【详解】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乐清属浙南中山区和沿海丘陵。
故选A。
3.C
【详解】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平平说深圳大部分地区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据此推测,深圳的主要地形为平原。
4.A
【详解】地球的构造由内而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最外表是地壳,里面是地幔,最中心的部分是地核,厚度最薄的是地壳。
5.A
【详解】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当断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这就是地震。如图所示的景象,山体岩层中有几条长长的断裂带,可知这几条断裂带形成的原因是地震。
6.C
【详解】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要学会地震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户外要跑到空旷的地方,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前,可以迅速跑到教室外空旷处,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课桌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不能在窗户口呼救,也不能坐电梯下楼,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7.B
【详解】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又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这些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在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因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安安寒假在长白山旅游时,收集了几块岩石,有一块岩石表面分布着很多小孔,质量较轻,这种岩石被称为浮石,浮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所以它最有可能是岩浆岩。
8.A
【详解】裸露在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会破碎,这就叫风化。戈壁滩就是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带。这种地貌的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
9.B
【详解】暴雨过后,形成的河流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包括侵蚀和改变地形。此外,暴雨过后,道路可能会出现沟壑和坍塌,因为大量的水流可能会破坏道路的稳定性。B错误。AC的说法正确。
10.A
【详解】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随着大量的泥沙沉积,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地上河”,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增加植被覆盖率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A是正确的选项。
11.A
【详解】地球三层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一般厚几千米至几十千米。地幔厚2700多千米。 地心为地核,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
12.B
【详解】地震发生在地壳,在地幔、地核不会发生地震。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13.B
【详解】地球内部越往下,上面积累的岩石层越大,压力就越大;由于板块运动与地球内部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热核反应,导致地球内部蓄积了很多热量,越进入地心,热量越多,自然温度越高。
14.A
【详解】堆积地貌,主要指外动力地质作用中由流水、风、冰、 湖水、海水等各种搬运介质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形成的地貌。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的堆积作用;雅丹地貌、戈壁的主要成因是风蚀作用。
15.B
【详解】土地坡度、降水量的多少、有无植被覆盖,都影响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退耕还林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16. 地壳 压力 火山
【详解】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球内部高温的岩浆在强大压力的作用下,沿着断层或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形成火山的爆发。
17. 高 大
【详解】地球越到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由于板块运动与地球内部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热核反应,导致地球内部蓄积了很多热量,越进入地心,热量越多,自然温度越高。
18. 挤压 拉伸 弯曲 能量
【详解】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地面上物体的震动,就是地震。
19.剧烈的
【详解】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缘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20.√
【详解】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热作用、流水作用、植物作用、动物作用等。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碎石如果再继续受这种作用会变成更小的颗粒,最终会变成土壤。
21.√
【详解】地壳在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运动;地壳的运动不是固定的,有时候会让我们感受到很剧烈,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22.√
【详解】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泥沙带走,汇聚成径流,在土地上留下沟壑。雨水因携带泥沙而变得浑浊,当水流平缓时,水中的泥沙又会沉积在地面上。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3.×
【详解】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导致泥石泥和地震等坏处;但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24.×
【详解】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岩石的模样。石头很坚硬,但在风化和侵蚀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改变它的形状。
25.×
【详解】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口处往往会形成河口三角洲,其成因是: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在三角洲地带沉积着大量的泥沙。题目说法错误。
26.√
【详解】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27.×
【详解】地震时,如果在学校的平房里,应迅速跑到屋外空旷处,远离高建筑;如果在学校的三楼上,应蹲在墙角或桌底并把书包顶在头上;如果在楼中的家里,应跑到厨房或卫生间;在商场里,应靠在大柱子旁并用手护头部;在书房里,应趴在书桌或床下面;在大街上,应远离电线杆、围墙或护头跑到开阔处。
28.√
【详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
29.√
【详解】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等。
30.
【分析】地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它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
【详解】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所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敦煌的雅丹地貌主要成因是风的作用;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流水侵蚀的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的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弯曲的岩层(位于香港地质公园内)主要成因是地震。
31.地球内部上地幔的上部,充满了炽热的岩浆,在极大压力下,岩浆会沿着火山通道和火山喉管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喷发。
火山爆发在地球上塑造了许多岛屿、山脉和平原(例如叙尔特塞岛就是在1963年的一次海底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同时也会改变气象、埋葬城市和杀害附近的居民,有时还会导致海啸的形成。
【详解】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1)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2)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3)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32.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静,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避震,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厚实的床、桌下,千万不能跳楼,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详解】防震是指通过人为措施解除地震危害,防止地震发生,而不是地震发生后的救助。地震发生时由于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如床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厨房、厕所等。
33. 地壳 熔岩 火山喷发 34.A 35.护目镜 36.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解析】33.用土豆泥代表地壳,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
34.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一般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焰心,由外向内温度依次降低,外焰温度最高。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加热来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所以A符合题意。
35.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我们应该使用 护目镜保护我们的眼睛。 护目镜的作用是避免炎热番茄酱喷射对眼睛造成伤害。
36.火山喷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石是筑路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