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季期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检测题
班别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时间: 60分钟,赋分60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褪尽(tuì) 睥睨(bì) 污秽(huì) 犀利(xī) 虐待(nuè)
B. 执拗(ào ) 憔悴(cuì) 禁锢(gù) 馈赠(kuì) 真谛dì)
C.侏儒(rú ) 镶嵌(xiāng) 酷肖 (xiào) 迁徙(xǐ) 旸谷(yáng)
D.稽首(jǐ) 气量(liàng) 荷戟(jǐ) 眷念(juàn) 磬口(qì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博识 升腾 粗制滥造 托泥带水 B.迸射 播弄 长吁短叹 冥思暇想
C.沧茫 消释 盛气凌人 翻来覆去 D.凛洌 蜿蜒 不可名状 脂粉奁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趋炎附势的小人,历来被人们所不齿。
B.林则徐为人刚直不阿,以民族大义为重,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C.社会在飞速发展,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应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D.同学们尽情领略了秦始皇兵马俑的雄姿,对兵马俑的写实造型艺术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啧啧称奇,长吁短叹。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最近一次模拟考试中,全班同学的数学平均成绩都超过了80分。
B.我不但支持他,而且连反对过他的人也支持他了。
C.这种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
D.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下面关于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在《雪》中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感情倾向。
B.高尔基的《海燕》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C.纪伯伦《雨之歌》中的“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D.郭沫若的《雷电颂》中的“风”“雷”“电”象征坚定的信念。
6.下列句中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
B.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夸张)
C.(风、雷、电)所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啊!(反复、拟人)
D.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反问、反复)
学校开展了以“寻觅春天的踪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丰富 了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位热爱大自然的热情。但同学们也发现现在家乡的天空变得不那么蓝了,空气了不那么新鲜了。班级决定制定《保护“春天”公约》,请你为此写一两条保护春天的建议(2分)
8.古诗词默写。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1)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2)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弃我去者, 。乱我心者, 。(李白《宣州谢佻楼饯别校书叔云》)
(5)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1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9.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描写时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0.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又倾注了怎样的情感?(2分)
11.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请简单谈一谈。(3分)
12.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_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北方冬天的魂魄
北方的冬天,莽莽大野之上,朔风卷地,草木枯黄,周天寒彻,飞雪降霜,大河冰封,蛰虫盖藏,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混混沌沌、苍苍茫茫的景象。
冬者,冻也。因为这透天彻地、入肤入骨、痛快淋漓的冻,大自然的生命似乎宣告了周期性的结束,那些或老或死或枯或败或眠或藏的动植物,又开始了新的生命周期的漫长而悄然的复苏。它们枯而不死、退而不败、败而不亡,于大寒大冻大风大雪之中,显示着生命里的最本质最优秀的部分,展现着旷古自然的纯朴和生命原始的律动,以及生命本体在寒冬里的闪光与艰涩,困乏与潇洒。它们单纯而无浮华累身,轻松而不负荷重物,宁静而不事喧哗,在充满着原始意味和蛮荒景象的冬日里,沉着地调整着脚步,期待着生命的新的开始。
北方冬天的大自然,与冻结成了秦晋之好,其母腹中正孕育着新的生命。那蠕动其中的不仅是阴柔之静,也是阳刚之动;不仅是胚胎之状,也是萌动之初;不是直线似的原路退回,而是环状路线上的以退为进,以终点为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自然一年一度的更新,最有生命意义的东西都始于冬天,首功又当推这个冻字。冻,是生命的养料,是无处不在的造物主,是创造新天地的大英雄。野马般兀立于北方的昆仑山、祁连山、终南山、长白山,不仅有其横空出世的气魄之大,更有其终年积雪的山峰之奇。它们的生命也照样需要冻的营养来滋补。否则,这些庞大的生命就会因贫“雪”而元气大伤。我甚至觉得,在北方的冬天里消失的生命,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枚草叶都是不可小瞧的。正是这千万片树叶的零落入泥,才使小草维持了生命,才使整个板结的土地有了万物复苏的希望。那些光秃无叶、枝桠黝黑的树木,虽然表面上毫无生机,但其内部的生命运动却并未止息,尤其是树的根部天天都在板结着的冻土层之下沉着地呼吸,一点一滴地吸吮着大地的“源汁”,慢慢地积蓄着抵抗寒冷和来年继续生长的力量。就连枝条上的芽鳞也在萌动,它们是一粒粒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是一排排列队而立,待命出征的战阵。
望着北方冬天的大自然那光秃秃的树木,那飞满万里长空的雪片,使我想起了“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想起了每天衔石丢入大海的精卫鸟;想起了喜雪的毛泽东和他一生的传奇及伟业。透过雄浑壮阔的茫茫雪原,我似乎还能倾听到我们祖先的脚步声,也能依稀望见盘古开天辟地的巨大身影。
那么,在北方冬天的大自然里,我们的生命应该注入什么样的魂魄呢?
13.文章首段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北方冬天的图景?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明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4.第二段中:“大自然的生命似乎都宣告了周期性的结束”,其中“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5.“贫雪”与“贫血”在文中意义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6.作者为什么说“我甚至觉得,在北方的冬天里消失的生命,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枚草叶都是不可小瞧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2分)
。
17.读完全文后,你知道“北方冬天的魂魄”到底是什么了吗?你认为,我们的生命应该注入什么样的魂魄呢?(3分)
。
(三)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儿,泥土有脾气,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他这是在推己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土地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8.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4分)
19.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3分)
20.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3分)
22.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3分)
2016年春季期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检测题答案
积累与运用(20分)
C(A.“睥”读pì;B.“拗”读niù;D.“稽”读qǐ。)(2分)
D(A项 “托”应为“拖”,B项“暇”应为“遐”,C项“沧”应为“苍”。) (2分)
3.D(“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2分)
4.C(A既是“平均成绩”,不可能都超过80分;B关联词位置错误,“不但”放“我”之前;D搭配不当,“应用之迅速”应改为“应用之广泛”,“见效之广泛”改为“见效之迅速”)(2分)
5.D(“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2分)
6.B(是拟人)(2分)
7.示例:①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对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劝阻。②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③想方设法为绿化美化家乡环境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2分)
8.(1)行到水穷处(2)天街小雨润如酥(3)独怆然而涕下!(4)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5)天涯若比邻(每个空格1分,共6分。每写错或多、少一个字,该空格不给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9.江南的雪有一种平和恬静的美,她“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育着生命,透露着生机。(1分)江南优美的雪景中,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几多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追求。(1分,共2分)
10.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俨然一个奔放的挑战者(1分)。这里更多地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他更欣赏北方雪的壮美,在孤独中抗争、奋斗、向上,这种张扬的个性与精神正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1分)
11.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联接朔雪之景的桥梁。(1分)雪罗汉虽然“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却很快消融。(1分)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吻合。(1分,共3分)
12.①“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2分)②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2分)
(二)13.首段描绘了一幅混混沌沌、苍苍茫茫的风雪图。首段为下文的议论打下了基础。(每个要点1.5分,共3分)
14.不能。因为生命表面看起来是走向死亡,实则正在适应和积蓄,以等待新生。(2分)
15.相同。作者把“冻”看作一种营养,那么“雪”就宛如支撑人生命的血液一样滋养着山的生命,是比喻的说法。(3分)
16.因为“正是这千万片树叶的零落入泥,才使小草维持了生命,才使整个板结的土地有了万物复苏的希望”。(2分)
17.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提示:北方冬天的魂魄就是适应和积蓄——一种令人起敬和深思的生命品质。作为高级生命的人,更应该具有这种优秀的生命本质。(3分)
(三)18.(4分)①懂得泥土和种子有脾气“不要拗”;②与牛相遇时虔敬地后退避让;③不对草们痛下杀手;④误斩蚯蚓后深感内疚;⑤撒些苞谷给麻雀作犒赏;⑥用粪滋补泥土;⑦剔除泥土里的瓦块、砖头;⑧拾起米粒和碎馍,吹一下就填到嘴里。(每点1分,概括出4点即可得4分。)
19.(3分)示例:运用比喻修辞,将“父亲”比作逡巡的士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清除田间杂物时认真、仔细的神情。或: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泥土、小动物以人的情态,活泼生动,富有情趣。或:运用排比修辞,父亲的连续三个“怕”,强烈地表达出父亲对土地及其生灵的关切之情(点明所用修辞手法1分,表达作用或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20.(3分)①父亲不嫌脸上的泥巴脏,反而将其当作农人的一种荣耀;②父亲脸上的泥巴也是土地对父亲的一种特别的奖赏;③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泥土的无比尊重以及他和土地之间如同兄弟、邻居一样的亲密关系。(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21.(3分)①点出文章的中心;②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意(美感);③深化作者的感情。(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22.(3分)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分)土地上的农人更具有淳朴宽厚、钟情于土地、热爱劳作的优秀品质。(1分,说出其中一点品质即可)向泥土致敬,就是向滋养我们的土壤和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致敬。(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