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10:1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入
“到敌人后方去”是指什么?
敌后战场是由谁领导的?
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共产党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目 录
01 平型关大捷
问题1、平型关大捷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影响?
02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问题1、抗日根据地的作战方式?
问题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措施
03 百团大战
问题1、百团大战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影响?

敌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和其他抗日人民武装
谁担当
到敌人的后方去
到哪去
创建抗日根据地
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干什么
和正面战场互相配合
通过持久抗战取最后的胜利
目的是


敌后战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日本占领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由于这些地区是在日本占领军所控制的后方,相对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叫敌后战场。
背景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
八路军为何在平型关设伏?
平型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重要门户。
一.平型关大捷
概况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林彪
板垣征四郎
兵力
中方
日本
1.2万
1000
将领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结果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
歼灭日军1000多人
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太原会战体现出国共两党的密切配合。

林彪
首战平型关,
威名天下扬
背景: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内流行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前者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后者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
中国无法战胜日本,如果继续抵抗下去,结局只能是中国灭亡;而且中国的抗战意志越坚定,亡国的速度越快。
——汪精卫《最后关头》讲话
亡国论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速胜论
《论持久战》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论持久战》:
材料:毛泽东认为,“敌人的强大”和“红军的弱小”,两者之差“真有天壤之别”,这样一种客观现实短时期内没有改变的可能。“影响到红军的战略战术”,一是需要清醒地知道……战略上必须坚持持久战的方针;二是人民的条件……离开了人民的武装和人民的游击战争,红军就没有打破敌人围攻的可能,苏区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杨奎松《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论持久战>》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③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意义: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目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1940年
发展
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作用
牵制和抗击大量日军
中枢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地雷战
地道战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油画)
破袭战
4.根据地的建设:
游击战
麻雀战:三五成群,目标小速度快
破袭战:破坏交通线、补给线
地雷战:利用地形灵活地选择埋雷地点
地道战:形成内外联防
①军事上
4.根据地的建设: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精兵简政。
②政治上
晋冀鲁豫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进步人士
共产
党员
中间
人士
抗日民主政权机构成员构成
目的:团结各阶层人士抗日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4.根据地的建设:
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群众性的纺纱运动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③经济上
八路军开展
大生产运动
太行区减租,抗战后有我工作的地方,做了一些,但极不深入。真正执行,是在中央土地政策指示后。一九四二年下半年,做得轰轰烈烈,基本群众大大发动起来了,根据地面貌完全改观。尔后,一切工作都好做了,一切任务完成都容易了,党政军与人民的关系密切了。如去秋公粮,人民自动缴纳,超过了计划。又如今年扩兵送延安,两次约二千人,每次回去就完成了。
——1944年8月24日《邓小平答复毛泽东的十项问题》
5.意义: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兵力比例表》
敌后抗击日军兵力比例
1938年
1942年
1944年
58%
63%
64%
材料1 一个日军陆军上校悲叹道:“为什么我们不迅速结束中国事变?我们被诱入内地……我们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了。”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2 整个中国战场上,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 ——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
1.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2.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国际友人支援敌后战场的抗战
白求恩(1890年-1939年)
加拿大共产党员、医生。他看到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1938年到达中国延安,后率医疗队到前线进行战地救治,因感染败血症病逝。
柯棣华(1910年-1942年)
印度人,医生,国际主义战士。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1942年病逝于河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区别/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领导阶级
作战方式
作战路线
联系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片面抗战路线
全民族抗战路线
防御战
游击战
相互依存、相互配合,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民族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联系与区别
核心素养提升:
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配封锁墙、封锁沟
百团大战
1.背景:
为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百团大战
2.概况: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目的
时间
指挥
规模
主要目标
结果
口号: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
破袭战毁坏正太路三分之二,让
日军的这条“大动脉”全线瘫痪。
太原
正定
彭德怀
1940年下半年
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历时数月,战果辉煌

【罪恶滔天】
烧光
杀光
百团大战
3.意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材料1 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
——毛泽东给彭德怀的贺电
材料2 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彭德怀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课堂小结
陕甘宁延安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时间:1937年9月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建立民主政权
领导人:林彪
重要意义
时间:1940年下半年
领导人:彭德怀
重要意义
毛泽东《论持久战》
时间:1938年
意义:大大增强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作用

1.平型关大捷
2.《论持久战》
3.延安
4.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5.彭德怀 百团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