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5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岳阳市2025届高三年级11月月考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3. 如表为文献中有关宋代史事的部分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宋代
记载 文献出处
侬智高叛乱平定后,岭南邕州“物价翔贵”,朝廷下诏“其下户,令转运司户贷米一石,以济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熙宁、元丰川茶惟以博马,不将他用。盖欲因羌人必用之物,使之中卖,不至艰阻国马,不乏骑兵之用。 《宋会要辑稿》
马湖蛮犯嘉州笼鸠堡,……第谨边备,绝岁赐,禁互市以困之。蛮悔过,尽归所虏,具所当偿以请命……余蛮俱贴服。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A. 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B. 茶叶贸易成为农牧文明的连结纽带
C. 注重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边地治理D. 逐渐掌控了民族交往交流主动权
4. 明代万历年间,土司刘瀚将养牛圈场迁于永兴场(湖南湘西),并新建石街道。清初因附近朱砂开采盛极一时;乾隆年间,永兴场发展为有十多条小街的闻名全省的大集市,街上形成以江西商人钱姓、钟姓等为主的八大商号。这可用于说明
A. 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B. 长途贩运贸易逐渐兴盛
C. 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5. 鸦片战争后,有西方人观察到“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还记叙苏南地区仍以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这一现象表明
A. 经济分工的差异性 B. 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
C.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D. 美国对华贸易的特殊性
6. 新闻画报是以刊载摄影照片、绘画为主要内容的期刊,用形象直观的图像传播信息。
图中数据峰值的出现反映出中英
A. 矛盾加剧 B. 贸易发展
C. 制度冲突 D. 文化交流
7. 下面是1877年《纽约时报》对当时上海的一篇特别报道的部分内容。
火轮信使———个美国人的游记 1877年12月24日 《纽约时报》特别报道,记者:T.W. K 清国海岸独特的景象…… 气势非凡的商埠大都…… 蒸汽革命和环球旅行改变了上海…… 豪华马车横行的世界…… 电报和蒸汽快船改变游戏规则……
从史料研究的角度看,该报道
A. 属于个人亲见,在游记史料中实证性较强
B. 作为历史见证,新闻史料的价值最具权威
C. 源于外国媒体,对中国报道带有西方偏见
D. 囿于个人视野,对上海的观察不符合实际
8.轮船招商局《局规》规定:股票及取息手折均编号,填写姓名、籍贯等,“以杜洋人借名”;股东出让股票须到局过户,“不准让与洋人”……统计九年以来,华商运货水脚,少入洋人之手者约二三千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3。这表明,洋务股份制企业的创办
A.源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程度日益加深
B.旨在回应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诉求
C.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
D.实现了洋务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9.下图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这主要说明该时期
A.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 B.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
C.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 D.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
10. 轨距指铁路两股钢轨顶部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是铁路工程技术标准之一。下表呈现的是晚清时期部分重要铁路的相关信息,造成轨距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修筑年份 线路 铁路轨距(米)
1898~1903 1898~1903 1899~1904 1904~1910 东清铁路(满洲里—绥芬河) 南满枝路(哈尔滨—大连) 胶济铁路(青岛—济南) 滇越铁路(昆明—河口) 1.524 1.524 1.435 1.000
A. 铁路建设困难程度不同B.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C.南北地理环境差异明显D.铁路建设资金丰歉不等
11.1912年3月,北京某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这一时评
反映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斗争激烈
B.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
C. 折射出武昌起义后复杂的政治形势
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作用
12. 1920年“五一”节前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活动。这些活动反映出
北京 李大钊主持北京大学理科纪念“五一节”活动。何孟雄等8名同学乘汽车游行,沿街散发《劳动宣言》。 北京大学平民演讲团走向街头宣讲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邓中夏赶赴长辛店铁路工厂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
上海 4月18日,陈独秀参加工界7个团体发起的“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发表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讲。 5月1日,冲破反动当局和帝国主义势力阻挠,召开了庆祝大会,发表《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动政府通告》
A. 工人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B. 共产党积极组织工人运动
C. 为国共合作提供舆论准备D.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趋势
13. 据瑞金、宁都、兴国等九县统计,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的女党员总数达5871名,到5月总数进一步增加到10294名;在新选出的市乡苏维埃代表中妇女所占比例一般都达到25%,有的地方甚至达到60%以上。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根据地
A. 传统社会秩序已经瓦解B. 实现了男女权利上的平等
C. 人民政治热情得到提高D. 红色政权的阶级基础扩大
14.1938年4月3日,笔名为K的画家在《华西漫画》上刊登了一幅作品(如下图),画面主体是一个天平,天平两端,一端是日币,一端是中国法币,画外音是蒋委员长说:“日币价值低于法币正是我们的胜利把握。”这幅作品反映了
《蒋委员长说:“日币价值低于法币正是我们的胜利把握。”》
A.国民党政府理政思想的狭隘性B.大量发行法币造成了通货膨胀
C.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法币价值高于日币是取胜关键
15.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16.1946年9月,边区政府发出统一边区各医院名称的通知,将原有的中央、边区和分区的医院,统一编为陕甘宁边区国际和平医院及第一至第七分院。此后,医院又全部实行军事建制,又以原来的医院为基础,重新组建了第一至第七后方医院。边区政府此举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B.体现出对战略资源的整合
C.促进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D.顺应了民族解放战争需要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22分,18题14分,19题1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 ,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民国初年,有识之士主张“培养现代公民,推进人的独立与解放”,公民教育运动兴起。1922年,公民科正式成为中小学的讲授科目。1937年以后,国民政府加强民族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公民教育的渗透,公民教育以救亡为中心,强调奉献、牺牲、服从等集体主义精神……1949年以后,公民教育被认定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被“接班人教育”和“螺丝钉教育”代替。1986年,国家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的,在初中设置公民课程,教学内容强调道德、规范、纪律、集体主义等,但尚未触及国家理念、公民意识、公民习惯和技能。2006年出版的《新公民读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针对中小学生的完整意义上的公民教育读本,涉及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公民参与技能等内容。多地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实验逐渐展开。
——摘编自于宁志《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一百年中国公民教育运动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政府推行以培养顺从的臣民为目标的国民教育,灌输对帝国的爱、民族思想、虔诚信仰上帝和效忠王室的观念。……1920年,德国政府提出平等给予所有公民个体自由和培养公民政治责任感的公民教育理念。希特勒上台后,纳粹政权建立特种学校,意图把德国青年培养成对希特勒和纳粹政权绝对服从、对元首或领袖绝对忠诚、勇于为纳粹卖命的工具。……1957年,民主德国颁布新的公民学课程和教学大纲,以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和保卫国家的爱国义务为特色。二战后,联邦德国掀起“非纳粹化”运动,将民主自由思想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务,民主政治观念开始在德国扎根……德国统一后,公民教育沿袭联邦德国的教育模式,民主知识成为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摘编自高霏霏《德国公民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上半期中德两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下半期中德两国公民教育发展的背景。(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中德两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启示。(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本大总统之毅然兴师讨贼,以期贯彻护法戡乱之职志……夫欲约法之效力不坠,在使国会得自由行使其职权,在扫除一切不法之武力……直军(直系军阀)诸将,为表示诚意服从护法起见,应首先将所部半数,由政府改为工兵(投身国家建设的军人)作为停战条件……直军诸将,知能履行此条件,本大总统当力饬全国罢兵:恢复和平,共谋建设。——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发表的宣言
材料二 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特别是帝国主义的缘故。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而无产阶级别是领导的力量。——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结合材料二及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功实践,评述材料一中孙中山对革命的看法。(要求:观点正确,多角度分析,逻辑清晰。)
历史答案
1.B【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君主专制缘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故A项错误。祖先崇拜出现在皇权之前,C错误。D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逐渐崩溃。B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差别。
2.D【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江南农业得到开发,商品经济较为活跃,经济发展相对稳定,D正确。黄河流域不少城市毁于战火,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黄河流域经济水平高于南方,A不正确;河西走廊是在十六国时期得到开发,但不是发展最快的地区,B不正确;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是恢复发展而不是迅速发展应排除。
3.C【解析】由材料可知,岭南邕州“物价翔贵”,朝廷“令转运司户贷米一石”,用熙宁、元丰川茶博马,以羌人必用之物换取本朝必用之物战马,马湖蛮叛乱后,用“绝岁赐,禁互市”的方法,迫使其改变态度,这些都表明宋朝注重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边地治理,C项正确;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一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茶叶贸易成为农牧文明的连结纽带一说与材料主旨不符,在第一则材料中也没有体现茶叶贸易,排除B项;逐渐掌控了民族交往交流主动权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4.A【解析】根据“朱砂开采盛极一时”“永兴场发展为有十多条小街闻名全省的大集市,街上形成以江西商人钱姓、钟姓等为主的八大商号”可知,材料反映了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排除C项;养牛、朱砂开采、商号等不属于农产品,排除D项。
5.B【解析】根据本题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就出现了大量的廉价工人,这是因为上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而苏南地区,直到光绪年间,自然经济仍完好地存在着,这体现了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经济分工的问题,而是经济结构变动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现象表明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现象表明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材料没有提及美国对华贸易的特殊性,排除D项。
6.A【解析】图中数据峰值出现的时间是1842年前后和1856-1860年前后,时值两次鸦片战争前后,中英矛盾加剧,A项正确;1842年前后和1856-1860年前后中英爆发两次鸦片战争,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受到影响,而非达到峰值,排除B项、D项;1842年前后和1856-1860年前后中英爆发两次鸦片战争,战争的原因除了制度冲突外,最根本的是英国意欲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制度冲突”说法不准确、不全面,排除C项。
7.A【解析】据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报道的是游记所载的个人亲见,实证性较强,A项正确;“最具权威”高估了新闻史料的价值,排除B项;不能因该报道出自外国媒体而判断其对中国的报道带有西方偏见,排除C项;虽然个人游记类史料局限于个人视野,但也有参考价值,“不符合实际”的判断没有依据,排除D 项。
8.C【解析】据材料“统计九年以来,华商运货水脚,少入洋人之手者约二三千万”,说明轮船招商局的运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商的经济侵略,故选C项;洋务股份制企业的创办源于内忧外患,排除A项;B项时间有误,排除;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9.C【解析】据图中信息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中海关税款占比高达84%,户部拨款仅2%,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实力影响军工企业发展,故选C项;材料主语是军工企业,不是地方政府,排除A项;仅从图中洋商借款无法说明军工企业主权破坏,不能体现半殖民地性,排除B项;晚清军工企业主要是官办,图中未体现民族资本,排除D项。
10.B【解析】表格中不同区域的轨距不一主要和当时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维护自身利益有关,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胶济铁路和东清铁路,都是北方,但是轨距不同,排除C项;铁路主要是列强修建,不存在资金问题,排除D项。
11.C【详解】据材料“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今”“谋独立”“举都督”“停战”“议和”“君主”“共和”,结合所学可知,自1911年8月至1912年3月,武昌起义爆发前后,不同派别纷纷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折射出武昌起义前后政治形势的复杂,C项正确;材料不仅仅体现了立宪派和革命派之间的斗争,A项片面,排除A项;这一时评仅反映了武昌起义前后政治形势的复杂,共和制确立过程中的曲折,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近代通讯对革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起决定作用,排除D项。
12.D【解析】根据表格材料“1920年‘五一’节前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前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宣传劳动宣言等,据此可以说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D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工人阶级自我意识觉醒的历史结论,排除A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1924年实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3.C【解析】根据材料“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的女党员总数达5871名,到5月总数进一步增加到10294名;在新选出的市乡苏维埃代表中妇女所占比例一般都达到25%,有的地方甚至达到60%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许多女性积极参与苏区的政治活动,说明人民政治热情得到提高,C项正确;“传统社会秩序已经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本题主旨“苏区的政治生活”,“实现了男女权利上的平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红色政权的阶级基础扩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14.A【解析】据材料“1938年4月,中日之间正在进行徐州会战,日本发行日元,是为了以战养战,并扰乱中国金融秩序,而蒋介石只看到了双方货币价值的差距,没意识到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体现了理政思想的狭隘性,故选A项”;B项和C项与材料情境的逻辑错误,排除;抗日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排除D项;
15.D【解析】据材料“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可知,抗战结束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社会各界的哀悼活动说明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故选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线和策略,而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拥护”说法错误,排除A项;悼念活动包括国民党要员,不会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排除B项;国民党要员不会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C项。
16.B【解析】据材料“1946年9月…重新组建了第一至第七后方医院”可知,全面解放战争已经发生,为适应备战需要,对后方医院统一命名和管理,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故选B项;A项夸大了医疗资源的作用,排除;材料不符合医疗保障体系的概念,排除C项;解放战争为国内第三次战争,不能叫民族战争,排除D项。
17.答案 (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答4个要点得满分8分)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答5个要点得满分10分)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4分)
18.【答案】(1)相同点:都强调服从精神:发展方向都受局势变化影响。(2分)
不同点:主体不同,中国的公民教育先由知识分子发起,后由政府主导,德国的公民教育始终由政府主导;性质不同,中国的公民教育具有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性质,德国的公民教育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作用不同,中国的公民教育凝聚了民族力量,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德国的公民教育沦为希特勒独裁和侵略的工具,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6分)
中国的背景: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2分)
德国的背景:德国分裂,两德意识形态对立,两极格局形成;法西斯主义的根除:德国重新统一。 (2分)
历史启示:应积极培育公民的公德意识、法治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应重视公民教育,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公民教育要立足国情,借鉴外国公民教育经验。
(2分)
19.【答案】示例:
孙中山认为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动荡,革命应当推翻军阀统治,实现国内和平,进而推进国家建设,这种认识是有革命意义的。但他寄希望于军阀主动裁军,是不现实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则为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6分)
在革命对象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并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革命策略。(2分)
在革命依靠的力量上,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党成立初期,组织工人运动,领导工人罢工。国民革命期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广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全面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在国统区形成第二条战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3分)
在革命的方式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3分)
综上所述,相较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孙中山虽然认识到了封建军阀统治是导致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他没有准确地把握革命对象、革命依靠的力量及革命方式,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