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0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泸州市龙马潭区高2024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5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承担个体精神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
材料二:
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
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达到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
(摘编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材料三:
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才会有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
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学要忠实地反映现实,强调的是冷静、客观地模仿现实世界,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一种姿态——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而现实主义精神属于一切文学和艺术。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媚雅又不媚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诗歌也莫能例外。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走出目前的低谷,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而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的独立性相结合。写作失去了独立性,也就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
(摘编自令狐兆鹏《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需要及时介入现实,但作为文学概念的一种,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以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
B.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
C.材料二从“为什么”的角度进一步阐明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诗人要增强深入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
D.针对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三有不同意见,其提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2.(3分)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秀的诗人要清楚现实的表面变化和内在演进,并及时介入;没有真正的介入,就没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B.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才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成就伟大的诗歌。
C.现实主义精神比现实主义更强调积极介入的姿态,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D.我们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引导诗人走向当代诗歌的精神重建,但这并不否定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的独立性。
3.(3分)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写什么’和‘怎么写’,一个是写作立场和态度问题,一个是写作技术问题。要考虑‘怎么写’,更要考虑‘写什么’。”
B.“诗歌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能够通过诗歌使心灵安静,抵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社会认同,这体现了诗歌具有社会稳定功能。”
C.“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中国诗坛没有缺席。”
D.“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力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官腔套话的侵蚀,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4.(6分)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4分)诗歌回归现实能否改变目前诗坛的困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城里有套房子
颜洪斌
①秀英自打记事起,就记得她爹对她说过,他在城里有套房子。这件事不但她知道,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于是,很多人都羡慕她家,说她爹了不起,那么早就在城里有套房子了。
②秀英她爹和她娘还没有结婚前,就在城里一家化工厂打工。那时候,化工厂来村里招工,好多人都说,化工厂的活儿不能干,毒性大,干几年各种病都累出来了。
③秀英她爹不信邪,既然你们都不报名,那我报名,我就不信了,那么大的化工厂,那么多人,怎么就会有问题!他第一个报了名,经过一系列体检,很快就签了合同,被工厂安排车统一接到厂子里上班去了。
④这一去就是五年,其间,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够回村里住上几天,然后就返回城里继续上班。
⑤回来的日子里,有村里的人就问,化工厂那里到底有没有毒?秀英他爹一拍胸脯,大大咧咧地说,你看我现在的身板,要是有毒我还能这样吗
⑥后来,秀英她爹合同期满后,厂子不再续约,就返回了村子。
⑦之后,秀英她爹就在当地经人介绍认识了秀英她娘,有了秀英。
⑧从认识秀英她娘那时候起,人们便听说,秀英她爹在城里有套房子,离化工厂不远。但他从来没有带秀英她娘和秀英去城里的房子住过,说交通不方便,还说等秀英长大了,考进城里的大学了,就把那套房子给秀英住。有人说他吹牛,说他在城里根本就没有房子。秀英她爹就不服气地说,等你们将来看看,我和秀英她娘一定会搬到城里去住。
⑨秀英信她爹说的话,这美好的愿景也一直激励着秀英努力学习。每次考试,总是年级前几名,拿回来的奖状几乎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墙。每每秀英拿回来一张奖状,她爹就眯着眼笑着说,继续努力,考上城里的大学,咱家城里的那套房子归你。
⑩秀英那时还不太懂,她总是听她爹还有别的小伙伴们说,城里的生活可好了,就像童话里一样。
秀英没有辜负她爹对她的期望。高考成绩出来了,她如愿考上了城里的一所大学,还是一所重点大学。
全村都沸腾了!这是村里几十年来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秀英她爹更是喝高了酒找不到北。村里人就说,秀英她爹,你那城里的房子就归秀英喽!她爹连连点头,拍着胸脯大声说,那是当然!
开学报到了,秀英他爹自告奋勇要送秀英进城,他怕秀英不认识路,走丢了。
秀英到了学校,进到了宿舍,高楼大厦,窗明几净的。秀英她爹看了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闺女好好学习,毕业后咱家城里的房子就给你留着。宿舍里的同学们听到了,纷纷羡慕不已。这刚入学,秀英她爹就给秀英准备了一套城里的房子,真有福气!
秀英就在同学们的羡慕中顺利读完了四年大学,如愿以偿地留在了城里。
一日,她问,爹呀,咱家的房子在哪儿呀?把钥匙给我,我搬到咱城里的房子里住,我不想住单位宿舍了。
秀英她爹就说,你上班的地方离咱城里的房子远着哩,上下班太不方便了,等以后再说。
这一说,又是一年过去了。
一个周末,秀英自己一个人,乘坐公交车,来到了她爹当年的化工厂。在传达室,她问一位岁数和她爹相仿的师傅认不认识她爹。那位师傅很快就想起来了,那是他当年的工友。他问要干吗?秀英就说你知道我爹的房子在哪儿吗?看门的师傅笑得前仰后合地说,你爹哪有房子呀,那是我们那一批工友在一起住的宿舍,如今早就拆迁盖上居民楼啦!秀英一下子就明白了。
回去后,她再也没有在她爹面前提起过房子的事情,尽管她爹偶尔在酒后还在村里人面前说过他城里的房子。
若干年后,秀英成了家,有了自己的房子,又若干年后,她给她的爹妈在城里买了一套大房子,把二老一起接到了城里住,安享晚年。
邻居们都说,看,秀英她爹果然没有吹牛。秀英她爹就眯着眼笑了。
文本二:
当代小说写作在主题、叙事气度、叙事方法、艺术表现力诸多层面,正在努力地摆脱域外小说经验和前辈作家母本的巨大影响和压力,作家们注重贴着生活写,追求文本的原创性,竭力奉献出具有文化“原浆”意味的作品,以此彰显精神价值和审美意义。
作家们越来越致力于捕捉和发掘市井人生的沉郁、朴拙之气。他们在揭示生活表象背后人性的幽暗、人生的尴尬处境时,更加注意凸显叙事所具有的直击、震撼心灵的力量。顾洪斌的短篇小说《城里有套房子》,便以微小的体量,表现“简洁而浩瀚”的精神意蕴,凸现出作家对现实体验的抽象、概括的整饬力量。
摘选自张学昕《竭力奉献具有文化“原浆”意味的作品》
6.(3分)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秀英他爹“不信邪”,不畏毒性第一个报名去了化工厂打工,正是这种敢于拼闯的精神为后来他向往城市埋下了种子。
B.村里人的“羡慕”,以及秀英大学同学的“羡慕”,给了秀英自信,也让她坚定了努力学习,继承城里房子的信念。
C.“城里有套房子”一直激励着秀英努力学习,在得知父亲城里没有房的秘密后,她更是努力买房,目的是守住父亲的秘密。
D.秀英父亲在城里没有房子,却称城里有房子。这既体现了其虚荣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7.(3分)下列对文本一艺术手法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以“城里有套房子”贯穿全文,将不同时期不同事件有机整合;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秀英父亲在城里并没有房的事实最后才揭开,增强了张力。
C.小说善于刻画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秀英父亲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D.作者选材注重贴近生活,追求“原浆”味,在平实的记叙中表现人性的美好与内心的复杂。
8.(5分)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了秀英父亲“眯着眼笑”,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9.(5分)文本二提到颜洪斌的短篇小说《城里有套房子》以微小的体量,表现“简洁而浩瀚”的精神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
(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①,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②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悟悟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滫(xiǔ):已酸臭的淘米水。②醯(xī):醋。
10.(3分)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神明:非凡的智慧
B.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渐:浸泡
C.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怠慢:淡漠,不恭敬
D.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质的:靶子
11.(3分)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B.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C.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D.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二)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作者通过比喻阐明道理,证明论点,这是荀子的《劝学》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B.选文(一)的最后一段谈论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荀子通过几组比喻从正反两面强调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进一步深化了对“学不可以已”这一观点的认识。
C.选文(二)第一段连用五个生活中的事实来设喻,阐明不好的环境会对学习主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劝勉人们要重视外部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去选择对的地方和对的人。
D.选文(二)告诉我们,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君子立身处世一定要保持谨慎,否则就容易遭受一些祸害和耻辱。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14.(3分)以上两段选文都选自荀子《劝学》,但劝诫学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两段文字在内容上的异同。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注:此诗作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至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年间,作者闲居带湖、瓢泉,其间除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至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一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外,一直赋闲在家。
15.(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写词人整日借酒浇愁,一生的梦想因没能改变时局而全部成空,一个“空”字道尽心酸无限。
B.“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写词人回想少年歌舞升平的时光,表现出词人在现实不如意的情况下对美好过往的留恋。
C.“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写词人被鸣钟吵醒后再难入眠,面对的是“卷地西风”。“卷地西风”暗指严酷的现实。
D.这首词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16.(6分)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11分)
17.(本题11分)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 , 。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 。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第Ⅱ卷表达题(共7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0分)
18.(本题4分)下面的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和标点符号方面有四处不当,请指出错误句子(写序号)并加以修改。
征稿启事
① 《芳草地》是我校团委、学生会主办的文学刊物,②它提供给众多爱好文学的莘莘学子一个一展风采的平台,③现面向全校同学诚挚征稿。④本刊对希望发表文学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⑤从本学期开始,⑥本刊将增设下列栏目:《懵懂青春》、《热点评论》、《心愿墙》等,⑦真诚欢迎有个性、思想性、哲理性的文章踊跃投稿。
⑧来稿严禁抄袭,体裁不限,长短不限。⑨所投稿件请发到《芳草地》编辑部邮箱(fangcaodi@126.com)或直接送刊物总编王老师处。
《芳草地》编辑部
2015年11月1日
19.(本题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血液中90%的成分是水,在一定程度上,“ ,血质决定体质”。有些人会通过喝大量的饮料来补充水分,然而,并不是所有饮料,对身体都是有益的。
大部分饮料是将饮用水、糖分、果汁或添加剂混合成一定比例进行勾兑的,一方面能够丰富水的口感和味道,起到解渴作用;另一方面,颜色亮丽的饮料更能吸引顾客的注意。 ,容易导致糖分摄入过多,加重身体消化负担。人们容易产生饱腹感,从而降低食欲,导致营养失衡,影响身体发育,诱发超重、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盐和大量二氧化碳成分,长期饮用会影响人体钙元素的吸收,不利于人体骨骼发育,诱发缺铁性贫血等症状。此外,健康的人体 ,若血液中的酸性物质过多则不利于血液循环,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六、整本书阅读(共5分)
20.(本题5分)按要求完成写作。
张艺谋导演曾经拍过一部电影《秋菊打官司》,讲的是在一个贫穷闭塞的村庄里,秋菊家要建一个辣子楼,村长不同意,秋菊的丈夫骂村长“下辈子断子绝孙,抱一窝母鸡”,村长一气之下踢伤了他,秋菊要求村长道歉,村长赔了200块钱却拒绝道歉,于是秋菊就从村里一层一层地一直上访到市里,去上访“讨个说法”,最后采取法律手段起诉村长。但是官司越往后打,村民议论越多,甚至秋菊的丈夫居然也站出来反对。后来,村长在秋菊难产之时帮助她脱险,就在秋菊要感谢村长时,村长却因伤害罪被拘留。此时秋菊陷入了难堪的困惑——她讨要的是个“说法”,没让抓人,政府却怎么把人抓走了?
以上材料呈现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乡土社会出现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无讼》等相关章节所阐述的道理分析这一社会问题。
七、作文(共60分)
21.(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人类发展史显示,就地理空间维度而言,科技与人才并不是均匀分布的。那些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往往集聚更多人才,产生更多创新成果。16世纪以来,世界先后形成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5个新科学和人才中心,带动了所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华罗庚、钱学森、陈景润、屠呦呦、袁隆平等“大先生”,以探索学术前沿的坚毅勇气和厚重的家国情怀,成为知识分子的榜样和楷模。特别是一代代坚守在特殊岗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优秀人才,一代代坚守在最基层、最艰苦、最一线的祖国最需要地方,在平凡岗位干着不平凡事业的优秀人才,以其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凸显着“国之大者”的品格。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材料,以“奋斗正青春,以才著华章”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C 3.A 4.①用两个问题提出论点,分别统摄两个文段,使论述集中;②先论述“为什么”,再论述“怎么办”,递进式结构使论证层次清晰有力;③综合运用了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5.【示例一】能改变。①诗歌回归现实能使诗人融入社会和时代,从而使诗歌内容包含生命体验和现实关怀,拓展诗歌语言空间。②内容和语言的改变可使诗歌具有影响力,达到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切入时代,赢得读者。
【示例二】不一定。①诗歌回归现实仅仅使诗歌创作有了重建的方向,但真正介入现实还需要诗人正确处理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兼顾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②走出困境不仅需要方向,还需要诗人具有对时代和生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6.B 7.B 8.第一处“眯着眼笑”,表现的是秀英他爹高兴、自得的情感。闺女相信他的话,用美好的愿景激励秀英的秘密方式有了效果,他自得;闺女在“考进城里的大学了,就把那套房子给秀英住”这句话的激励下拿回奖状,合他的心意,他高兴。
第二处“眯着眼笑”,表现的是秀英他爹欣慰、自豪、幸福的情感。闺女在“美好的愿景”的激励下最终留在了城里,未辜负期望,他欣慰;他口头上称说的“在城里有套房子”变成了实际的存在,在闺女的努力下秘密没被发现,被村里人真正认可,他自豪、幸福。 9.
文本二提到“颜洪斌的短篇小说《城里有套房子》以微小的体量,表现‘简洁而浩瀚’的精神意蕴”为了说明“作家们越来越致力于捕捉和发掘市井人生的沉郁、朴拙之气”这一创作趋势。
情节方面,小说围绕“城里有座房子”这一善意的谎言,通过写秀英他爹和秀英两代人的努力奋斗让城里的房子变成现实的存在,表现了村里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情节虽然简单,但细节动人,能激发读者情感共鸣。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父亲的不怕吃苦、敢于拼搏,闺女的自立自强,自尊向上,父母二人彼此的关爱,都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其努力实现美好愿景的精神具有感人的力量。
主旨方面,“城里有套房子”是让村里人都羡慕的事情,也给了秀英激励,反映了城乡差距和人们渴望改变现状的愿望。小说以小见大,借普通人的故事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新时代劳动人民可贵的精神面貌。
10.C 11.C 12.B 13.(1)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2)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用来防止邪僻面接近正直的人。 14.同: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异:文本一侧重讲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人通过发奋学习,都能进步。
文本二侧重讲环境对学习主体的影响,劝勉人们要重视外部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去选择对的地方和对的人。
15.B 16.①上阕词人逃避现实,借酒消愁,但想到刘邦和秦始皇,英雄惺惺相惜,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
②下阕回首少年志向,梦断难眠的背后是优国忧民的使命担当以及面对西风卷地的严酷现实决不低头的豪情壮志。
17.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8.(1)②句“众多”和“莘莘”去掉一个。(2)④句“鼎力”可改为“竭力”“全力”、“大力”。(3)⑥句将“《懵懂青春》、《热点评论》、《心愿墙》等”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4)⑦句“文章踊跃投稿”,去掉“踊跃投稿”。
19. 水质决定血质 但是长期饮用此类饮料 多呈弱碱性
20.示例:乡土社会法治与人情的冲突,起源于“礼治”秩序。人们依循的不是法律,而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的“礼”,在礼治要求下,人们觉得一切都可以在乡土长老调解下解决,打官司是可耻的,这就是“无讼”。秋菊想讨要“说法”,依然是“礼”的范畴,但当她超出了“礼”的行为规范,求诸法律,不但不符合“礼”的要求,而且让乡土“蒙羞”,所以连丈夫也要来阻止她;甚至当最后法律惩戒到来,连她自己也感到困惑了,因为她是思维其实并没有超出乡土社会的范式,法律是她不了解的与“礼”相对的武器,她想用法律来规范“礼”,却没想到法律直接打破了“礼”。
21.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