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2)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贞观九年,唐太宋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①,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②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递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③,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②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③稔:丰收。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征求不已 ②故夙夜孜孜
2.根据文段,简要概括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桓公曰:“梁聚谓寡人曰:‘轻赋税而肥籍敛① ’,梁聚之言如何?”管子对曰:“梁聚之言非也。彼轻赋税则仓廪②虚,肥籍敛则械器不奉。械器不奉,而诸侯之皮币不衣③;仓廪虚则绘贱④无禄。君有山山有金以立币以币准⑤ 谷而授禄,故国谷斯在上,谷贾⑥什倍。农夫夜寝蚤⑦起,不待见使,五谷什倍。士半禄而死君,农夫夜寝蚤起,力作而无止;彼善为国者,不曰使之,使不得不使。”桓公曰:“善。”
(选自《管子》,有删减)
【注释】①肥籍敛:薄收田税。②仓廪:粮仓。③衣:拿衣服给别人穿,这里指出口。④绘贱:低贱。⑤准:折算。⑥贾:同“价”。⑦蚤:同“早”。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梁聚谓寡人曰 太守谓谁 B.肥籍敛则械器不奉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C.故国谷斯在上 故渔者歌曰 D.不待见使 才美不外见
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君 有 山 山 有 金 以 立 币 以 币 准 谷 而 授 禄
5.管子的主张与梁聚的主张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②。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③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②馁(něi):饥饿。③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子之居即墨也(任职)
B.然吾使人视即墨(然而)
C.誉言日至(每日)
D.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尝试)
7.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
8.结合选文,说说齐国能够“强于天下”的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虑,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联每将此事以为监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ò):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无为后所嗤( ) 以匹夫比之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11.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 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鲁人烧积泽①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②,恐烧国③,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④。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⑤之罪,逐兽者比入禁⑥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注释]①积泽:草木丛生的沼泽。②倚:偏移。③国:都城。④亲自率领众人督促救火。趣:同“促”,督促。⑤降北:投降败逃。⑥入禁:进入禁区。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事急不及以赏( )
(2)请徒行罚( )
13.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救火的人都要给予赏赐,那么不值得把国家赏给他们。
B.(假如)救火的人都要给予赏赐,那么国库财产都不够用来赏赐他们。
C.(假如)救火的人尽可能赏赐他们,然而不值得把国家赏赐给他们。
D.(假如)救火的人尽可能赏赐他们,然而国库财产不够用来赏赐他们。
14.文中鲁哀公两次说“善”,前一次说“善”是同意孔子对众人不救火的原因分析,后一次说“善”是 。文中“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的结局对当权者的启示是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①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篓满篝②,污邪③满车,五谷蕃熟,穰穰④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注释]①禳:祭祷消除灾祸。②瓯篓满篝: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瓯篓,犹杯篓,形容高低狭小之处。篝,竹笼。③污邪:低洼田地。④穰穰:丰收成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数使诸侯
②冠缨索绝
③操一豚蹄
④乃益赍黄金千镒
16.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B.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C.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D.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17.用“/”给画线的句子停顿。(限停2处)
齐 王 使 淳 于 髡 之 赵 请 救 兵
18.翻译下列句子。
(1)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9.结合文段分析淳于髡的劝谏艺术高明在哪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理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①子弟,使无愆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戒勖:告诫勉励。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朕则归咎于臣
(2)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3)其故何也
(4)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2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此为幼主生长深宫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颠而不扶 人不知而不愠
C.即家国之庆也 无丝竹之乱耳
D.君子乃能怀德 乃不知有汉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未尝识人间情伪、理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23.请比较文中两位侍臣说话内容和方式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梁①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②,以布衣富侔③国,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④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⑤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径与色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⑥去,赏疑则从与⑦。梁国大悦。
【注释】①梁:战国时魏国别称。②陶之朱公:范蠡帮助勾践灭吴雪耻后,乘扁舟,变姓名,后来到曹国的陶地,经商致富,号陶朱公。③侔(móu):周代诸侯国,代指诸侯。④吾子:相当于“您”。⑤相如:相同。⑥从:依从。去:去除。⑦与:赞许,奖赏。
24.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
26.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说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①已:停止。②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2.一是皇帝自身保持清净,减少欲求;二是以民为本,休养生息,不兴徭役,不起战事。
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
①句意:不断征求。已:停止。
②句意:因此(我)日夜努力。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结合“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可知:唐太宗自身保持清净,减少欲求;结合“天下无事。递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可知:唐太宗以民为本,休养生息,不兴徭役,不起战事。
译文:
在贞观九年(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满院。(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皇帝自称)亲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数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
3.C 4.君有山/山有金/以立币/以币准谷而授禄 5.相同之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调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
不同之处:结果不同,梁聚的主张会造成国库亏空,使战士因低贱无禄而失去保家卫国的积极性;而管子的主张能使战士、农民主动为国家所驱使。
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根据句意解释词义。
A.对……说/是;
B.充足/侍奉;
C.所以;
D.被/同“现”,显露。
故选C。
4.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断句。
句意:国君有山,山中产铜,可用铜铸造钱币。如能用钱币折算粮食发放全国俸禄。故断句:君有山/山有金/以立币/以币准谷而授禄。
5.梁聚主张“轻赋税而肥籍敛”意思是实行轻税而薄征,这算是税收政策中最适宜而易行的了。这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是百姓勤劳富裕。但这个这个主张会造成民富国穷。军队发不出俸禄,没有战斗力,最后国弱民穷。
管子主张“君有山山有金以立币以币准谷而授禄”意思是国君有山,山中产铜,可用铜铸造钱币。如能用钱币折算粮食发放全国俸禄。用货币让全国的财物流动起来,促进贸易,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最后国强民富。
所以相同之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调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
不同之处:结果不同,结合“彼轻赋税则仓廪虚,肥籍敛则械器不奉。械器不奉,而诸侯之皮币不衣;仓廪虚则絵贱无禄”可知,梁聚的主张会造成国库亏空,使战士因低贱无禄而失去保家卫国的积极性;结合“农夫夜寝蚤起,不待见使,五谷什倍。士半禄而死君,农夫夜寝蚤起,力作而无止”可知,管子的主张能使战士、农民主动为国家所驱使。
译文:桓公问管仲说:“梁聚对我讲:‘古时候实行轻税而薄征,这算是税收政策中最适宜而易行的了。’梁聚的意见如何?”管仲回答说:“梁聚的话不对。轻赋税则国家仓凛空虚,薄征收则兵器工具不足。兵器、工具不足则皮、帛不能出口,国家仓凛空虚则战士低贱无禄。国君有山,山中产铜,可用铜铸造钱币。如能用钱币折算粮食发放全国俸禄,粮食就全都囤集在国家手里,粮价可上涨十倍。农民晚睡早起,不用驱使就可以成十倍地增加产量。这样一来,战士只要有从前一半的粮食俸禄,就可以为国效命;农民又晚睡早起而努力耕作不止。所以,善于主持国家的人,不必直接用言语驱使百姓,而百姓不得不为所驱使。”桓公说:“好。”
6.D 7.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 8.齐威王注重官员的管理实情;齐威王赏罚分明;群臣据实报告情况,国内太平。
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D.有误,句意: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曾经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烹了(煮死)。尝:曾经。故选D。
7.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因此,齐国上下官员都受到震动和教育,谁都不敢再像阿大夫那样买通威王的亲信搞欺上瞒下、玩忽政务、邀功冒赏,人人全心全意地为国家办实事办好事。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因为限断三处,故断为: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
8.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根据“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和“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分析,齐王对即墨大夫和阿大夫不同的处理方法可知,他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对于下属反映的情况一定要实地考察后才做出结论。这就是齐国强于天下的原因。
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指责你的话每天都有传来。然而我派人去观察即墨,田野开垦了,人民富足了,官府没有积压着等待处理的事,东方因而安宁;这是你不巴结我左右来求得帮助啊!”随即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镇守阿(城),称赞你的好话每天都有传来。我派人察看阿(城),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来替你说好话啊!”这天,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曾经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烹了(煮死)。因此,齐国上下官员都受到震动和教育,谁都不敢再像阿大夫那样买通威王的亲信搞欺上瞒下、玩忽政务、邀功冒赏,人人全心全意地为国家办实事办好事。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在当时成了天下最强的国家。
9. 表被动,被; 用 10.君主若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不能独自保全自己的家族。 11. 虚心纳谏, 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不能被后人耻笑啊!为:表被动,被;
(2)句意为:用普通老百姓和他们相比。以:用;
10.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国”指的是国家;“亦”意思是“也”;“全”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保全”。
1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选段通过写唐太宗和侍臣的对话,体现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根据“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分析,唐太宗主张君主要广开言路,臣子要敢于直言,据此得出:唐太宗是虚心纳谏的人;根据“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分析,唐太宗是一个主张治理国家要施行仁政,爱护百姓的人。
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谏良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能够和谐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自以为贤明,大臣又不去纠正君主的过失,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残暴淫虐,大臣们不敢进言,最终因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导致亡国,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件事刚过去不久,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开始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周朝只做符合善的事情,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喜欢用用刑罚来处理政事,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的人能够福禄绵长,作恶的人很快就会自取灭亡吗?我又听说夏桀、商纣两个帝王,用普通老百姓和他们相比,老百姓都会感到羞耻;颜回、闵损都是普通百姓,把他们与帝王相比,帝王都以此为荣。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我时常拿这类事情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总怕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被人耻笑。”
12. (1)赶得上 (2)只,仅仅 13.B 14. 同意孔子提出的让众人救火的方案 赏罚得当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事急不及以赏: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及,赶得上。
(2)请徒行罚:请允许我只使用刑法。徒,只,仅仅。
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这个句子有“尽”“则”“足”三个字的翻译需要重点注意,“尽”是“全,都”的意思,“则”是“那么”的意思,排除CD; “足”是“足够”的意思,排除A。故这句话的翻译是:(假如)救火的人都要给予赏赐,那么国库财产都不够用来赏赐他们。故选B。
1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结合“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可知,哀公后一次说“善”是同意孔子提出的让众人救火的方案,只用惩罚、不用奖励的让众人救火的方案。
(2)结合“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可知,孔子分析众人不去救火是因为既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结合“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可知,因为情况紧急,所以孔子建议此时不采用奖励、只采用惩罚的方式来督促众人去救火,最后发现在惩罚的压力下,众人救火的效率非常高,说明这个措施非常得当。孔子对众人不救火的原因的分析和后来采取的措施都说明了赏罚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做事效率的重要作用。故文中“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的结局对当权者的启示是:赏罚得当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译文:鲁人放火烧积泽,偏偏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国家都城将要受到波及。哀公害怕,鼓励百姓参与救火,旁边没有人,但百姓只愿意驱赶野兽,没有人愿意救火,哀公于是召见并向孔子请教。孔子说:“驱赶野兽任务轻松却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危险,又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哀公说:“说得对。”孔子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有赏,那么国都不足够用来赏赐给他们。如今,请允许我只使用刑法。”哀公说:“好。”于是仲尼就下令说:“凡是不参与救火者,比照降敌之罪处理;只驱赶野兽的人,按照坐牢之罪。”命令还未遍及全国上下,积泽的大火已被扑灭。
15.屡次,多次 断 拿 增加 16.B 17.齐 王/ 使/ 淳 于 髡 之 赵 请 救 兵 18.(1)国家将要危险灭亡,就在旦夕之间。
(2)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19.淳于髡善用隐喻,他用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暗示齐威王不理朝政致使“百官荒乱”,国将危亡;他善用类比,以农夫“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的故事暗示齐威王前往赵国带的礼物少却向赵国提出出兵相救的请求。
15.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意思。
①句意:多次出使诸侯国。数:屡次、多次。
②句意: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绝:断。
③句意:拿着一只猪蹄。操:拿。
④句意:就增加赠礼黄金千镒。益:增加。
16.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
例句.而,连词,表转折;
A.而,连词,表顺承;
B.而,连词,表转折;
C.而,连词,表并列;
D.而,连词,表修饰;
故选B。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这句话的意思是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齐王”是主语,停顿一次;“使”是谓语,停顿一次;后面是宾语。
1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1)国:国家。暮:晚上。旦暮:旦夕。(2)时:时光。去:流逝。
19.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淳于髡有两次具体劝谏,第一次是齐威王不理朝政,淳于髡就用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来暗示,齐威王听明白了;第二次是去赵国请救兵时,齐威王直接问你是嫌礼物带的少吗?淳于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农夫“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的故事来暗示,齐威王也听明白了。因为齐威王自身就是一个喜欢隐语的人,淳于髡也善于隐喻类比。
参考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招女婿”。个子不到七尺,辞令机智善辩,几次出使诸侯国,从没有受过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喜欢隐语,爱恣意作乐整夜唱酒,陷在里面不理朝政,把国事托付给卿大夫。官吏们怠工腐化,诸侯国一起来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间了,左右没有一个敢谏诤的。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说:“国内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庭里,三年不飞也不鸣叫,大王可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威王说:“这鸟不飞则罢,一飞就直冲云天;不鸣叫则罢,一鸣叫就震惊世人。”于是上朝召集各县令县长七十二人,奖励了一个,处罚了一个,重振军威出战。诸侯国一时震惊,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从此声威盛行三十六年。这事记在《田敬仲完世家》中。
齐威王八年,楚国对齐国大举进攻。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齐王说:“先生嫌它少吗?”淳于髡说:“怎么敢呢?”齐王说:“那你的笑难道有什么可说的吗?”淳于髡说:“刚才臣子从东方来,看见大路旁有祭祈农事消灾的,拿着一只猪蹄,一盂酒,祷告说:‘易旱的高地粮食装满笼,易涝的低洼田粮食装满车,五谷茂盛丰收,多得装满了家。’臣子见他所拿的祭品少而想要得到的多,所以在笑他呢。”于是齐威王就增加赠礼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一百套。淳于髡辞别动身,到了赵国。赵王给他精兵十万,战车一千乘。楚国听到消息,连夜撤兵离去。
20. (1)过错 (2)德行,品行 (3)缘故 (4)尊重,重视 21.B 22.(年幼的君主)不曾知道民间事情的真伪,治理国家的的安危之道,所以当政之后多发生祸乱。 23.相同:君主对国家的动乱也负有责任。不同:房玄龄直爽 岑文本含蓄委婉。
2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我则要归罪于臣下。咎:过错。
(2)句意:那些功臣子弟多数无才无德。行:德行,品行。
(3)句意:这是什么缘故?故:缘故。
(4)句意:古人所以要尊重君子而鄙视小人。贵:尊重,重视。
2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因为/被;
B.意义和用法相同,连词,表转折;
C.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才/竟然。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重点词:识,知道;理,治理;乱,祸乱。句意为:(年幼的君主)并不知道民间事情的真伪、治理国家的安危,所以当政就多祸乱。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文中“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理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和“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可知,相同:君主对国家的动荡不安也负有责任。由“未尝识人间情伪、理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可知,房玄龄说话直爽坦然,由“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可知,岑文本说法方式要含蓄委婉一些。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君主,到他子孙手里往往发生祸乱,这是什么缘故?”司空房玄龄说:“这是因为幼主生长在深宫之内,从小过着富贵生活,并不知道民间事情的真伪、治理国家的安危,所以当政就多祸乱。”太宗说:“你的意思是把过失推之于君主,我则要归罪于臣下。那些功臣子弟多数无才无德,靠祖父、父亲的资荫就做上大官,不修身养性,只爱奢侈放纵。君主既然幼弱,臣下又没有才能,遇到国家倾危不能匡正扶持,怎能不发生祸乱?隋炀帝记取宇文述在自己当晋王时的功劳,把他的儿子宇文化及提升为高官显位,可是宇文化及不考虑如何报效,反而叛逆弑君。这难道不是臣下的罪过吗?我讲这话,希望你们训诫勉励自己的子弟,使他们不要犯严重的过错,就是家国值得庆幸的了。”太宗又说:“宇文化及和杨玄感,都是隋朝大臣中间受恩深重者的子孙,后来都谋反,这是什么缘故?”岑文本回答说:“君子才能够感恩戴德,杨玄感、宇文化及之流,都是小人。古人所以要看重君子而鄙视小人。”太宗说:“你说得对!”
24.侧 而 视 之/ 一 者 厚 倍 /是 以 千 金 25.魏(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一部分认为应当判有罪,一部分认为是无罪,即使是魏(梁)王也很疑惑。 26.示例①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梁王对案件有疑惑主动向范蠡请教怎么断案。
示例②善于思考,聪明有悟性:他从对范蠡家二璧价值不同的原因的思考中明白道理。
示例③从谏如流,宽容待民:听完范蠡的劝谏,他对范蠡的看法表示赞同并按范蠡的说法去做了,梁国百姓很高兴。
2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的意思是:从侧面看它,一块比另一块厚了一倍,所以价值千金。因此断为: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
2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尝,曾经;狱,案件;虽,即使。
2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可得: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结合“径与色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善”可得:善于思考,聪明有悟性;结合“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可得:从谏如流,宽容待民。
译文:梁国曾经有一件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一件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虽然这样,(大王让我断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块白玉璧,它们的颜色都一样,大小也一样,但是它们的价钱,一块卖千金,一块卖五百金。”王说:“玉大小与色泽都一样,一块卖千金,一块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它,一块比另一块厚了一倍,所以价值千金”。梁王说:“好。”所以案件有了疑难,就不判罪,赏赐时有了疑难,便全部赏赐。梁国的臣民都很高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