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人物) 专项练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3.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分别概括是如何赞赏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①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① 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② 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时嘉佑三年,安石为度支判官。
②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③ 此书。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谓上④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有删改)
【注释】 ①擢:选拔。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祖:效法。④上:指宋神宗。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谓上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
5.王安石在朝中不知名,为什么却能得到宋神宗的看重并支持他变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①,发甲卒为穿圹②,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③,无令天下久闻也。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②穿圹:挖坟坑。③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故楚之乐人也。 故:原来
B.常以谈笑讽谏 以:因为
C.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左右: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D.老弱负土 负:背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以 楚 国 堂 堂 之 大 何 求 不 得 而 以 大 夫 礼 葬 之 薄
王旦①,字子明,大名莘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会契丹修和,西夏誓守故地,二边兵罢不用,真宗以无事治天下。旦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帝久益信之,言无不听,凡大臣有所请,必曰:“王旦以为如何?”旦与人寡言笑,默坐终日,及奏事,群臣异同,旦徐一言以定。归家或不去冠带入静室独坐,家人莫敢见之。旦弟以问赵安仁,安仁曰:“方议事,公不欲行而未决,此必忧朝廷矣。”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 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②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①王旦:北宋初年政治家,官至宰相。②除:授;拜(官职)。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会契丹修和
(2)寇准数短旦
(3)理固当然
(4)帝具道旦所以荐者
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归 家 或 不 去 冠 带 入 静 室 独 坐
10.翻译句子。
(1)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2)帝以是愈贤旦。
11.简要说说王旦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人,徐令②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③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④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⑤、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⑥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选自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有改动)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今宝鸡市扶风县。②徐令:班超的父亲班彪曾任徐县县令。③执:操持,做。④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⑤傅介子:傅介子、张骞都是西汉外交家,都因出使西域有功而封侯。⑥研:同“砚”。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耻劳辱( ) (2)尝辍业投笔叹曰( )
(3)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 (4)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受直以养老母”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B.策之不以其道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皆以美于徐公
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班超的性格特点。(回答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①饼市中,而舍②县之大家③。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④,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詹鼎传》,有删节)
【注释】①鬻(yù):卖。②舍:租房子,寄居。③大家:世家望族,这里指有钱人家。④嬉敖:嬉戏玩耍。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素( ) (2)辄( ) (3)延(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2)吴氏亦子育之,使学。
18.詹鼎从“市人家”的儿子成长为“吴氏诸子师”,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真卿①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陷。
李希烈反,诏遣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阅二十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有删改)
【注释】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
1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所 谓 从 容 就 义 难 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陷。
21.颜真卿有哪些让人敬畏而仰慕的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①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
(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首领。
2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僧奇之曰( ) ②俟秋成偿官( )
③明年秋( ) ④固辞,不允(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诏行之 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B.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其真无马耶(《马说》)
C.一动则大事去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D.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2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
24.翻译下列句子。
(1)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2)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25.文中僧人对于谦的评价似有先见之明。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阐释于谦当得起“救时宰相”这一评价的理由。
参考答案:
1.A 2.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3.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②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
1.本题考查断句。
句子意思:他经常想的是居于松柏下、诵读诗书,他志气高远,放纵不拘,不和凡庸之人交往。
“荫松柏”为“常念”“咏诗书”的位置;“志气跌宕”体现其性格;“不与俗人交”体现其结交朋友的特点;
正确断句为: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撰,编撰;奇功,指非凡的功业;遂,完成;卒官,指死在任上;春秋,指年纪;有,同“又”。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读书:
根据“学无不览”可知,会广泛的阅览书籍(博览群书);
根据“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可知,在读书时有所取舍;
写作:
根据“文章俶傥清淡出一时”可知,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袁炳,字叔明,是陈郡阳夏人。这人是才德非凡的文人,幼时就显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学习时无书不看,文章写得卓异不凡,清新恬淡,超出了当时的一般水平,他读书随心所欲,不拘泥于篇章字句。他经常想的是居于松柏下、诵读诗书,他志气高远,放纵不拘,不和凡庸之人交往。(他)委屈自己暂时出来做官,历任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他表现出来的节操就是这样,几百年来没有这样的人啊。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他和我是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不只是一同举杯饮酒的交情。
4.(王安石)对皇上说:“改变风俗,建立法规,正是现在最急需的了。” 5.① 聪明颖悟,文才为人赞赏:他从小喜欢读书,过目不忘,写出的文章精妙无比,得到欧阳修的赞赏;②性格倔强,遇事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或不看重功名利禄):朝廷多次想提拔他,他多次拒绝推辞;③见解独到,有立志变法革新的大志向:文中说他“议论高奇”“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④有改革的魄力,做事果敢无畏,将理想付诸行动:上万言书,向皇上提出可行的建议。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上,皇上。变,改变。立,建立。急,急需。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宋神宗支持王安石,与他自身的优点是分不开的。
第①段中“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表现王安石从小喜欢读书,过目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表现王安石文才为人赞赏。
第①段中“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表现王安石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由此可看出王安石非常聪明,文才卓著,为人赞赏。
第①段中“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可以看出王安石心系百姓,能做实事。“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多次拒绝朝廷提拔,可以看出王安石不看重功名利禄,性格倔强。
第②段“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可以看出王安石见解独到,有变法革新的大志向。
第②段“于是上万言书”“ 谓上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可以看出王安石改革的想法得到皇上认同。
第②段“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可以看出王安石有改革的魄力,行动有计划,做法有力度。
参考译文:
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美名。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按以前的制度,任职期满允许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再调任鄞县知县,修筑堤堰,疏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阁职务,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宋仁宗嘉祐三年,担任度支判官。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以雄辩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议论,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政务,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王安石对皇上说:“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为今天当务之急。”皇上认为很对。王安石令他的同党吕惠卿承担条例同的日常事务。从此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等法相继问世,称为新法,并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于天下。
6.B 7.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6.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B.错误。“常以谈笑讽谏”意思是:时常用谈笑方式委婉劝诫。以:用。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三处。
这句话意思为: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
故断句: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参考译文: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谈笑方式委婉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心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安葬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周围大臣都纷纷劝阻他,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安葬君主的礼仪来安葬它。”庄王问:“那怎么办?”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内棺,用有花纹的梓木做外椁,用楩、枫、豫、樟等名贵木材做护棺的木块,派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老人儿童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建立祠庙,用牛羊猪祭祀,封给万户大邑来供奉。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请大王准许按埋葬畜牲的办法来埋葬它: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套材,用大铜锅当做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
8.(1)适逢, 正赶上;(2)多次;(3)本来;(4)详细。 9.归家/或不去冠带/入静室独坐 10.(1)更加体现他忠心正直,这是我敬重寇准的原因。
(2)真宗因此更加认为王旦有德行。 11.恪守法度,尽心尽职,正直无私,宽厚惜才。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译为:适逢契丹议和。会,适逢,正赶上;
②译为:寇准多次说王旦的短处。数,多次;
③译为:道理本未就是这样。固,本来;
④译为:皇帝详细告诉他是王旦举荐的。具,详细。
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本句译为:回到家里,有时不脱下帽子腰带,进入静室独坐。
“归家”为状语 ,“或不去冠带”与“入静室独坐”为顺承关系;
故断为:归家/或不去冠带/入静室独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益,更加;直,正直;所以,……的原因;重,敬重。
②以是,因此;愈,更加;贤,认为……有德行。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旦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可知,王旦推行祖宗法制,稳重变改,可见其恪守法度;
根据“旦与人寡言笑,默坐终日,及奏事,群臣异同,旦徐一言以定”可知,对待大臣的建议,他总是先听后决,可见其尽心尽职;
根据“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可知,他对寇准的评价客观公正,即使寇准多次贬低他,他也称赞寇准的忠诚和直率,可见其宽厚惜才;
根据“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 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可知,王旦的原则性强,不接受私人请求,即使是对待好友寇准的请求也是如此,可见其正直无私。
参考译文:
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皇帝一向认为王旦贤能,王旦曾向皇帝陈述事情后退下,皇帝目送着他说:“替朕取得太平的,一定是这个人。”适逢契丹议和,西夏发誓驻守故地,两边军队被解除不用,真宗以无为治理天下。王旦认为祖宗的法制都在,务必实行原有的成例,谨慎改变。真宗越来越信任他,言无不听,凡是大臣有请奏,必定说:“王旦认为怎么样?”王旦与人交往很少言笑,整天默默地坐着,等到奏议事情,群臣意见不一致,王旦缓缓地说一句话来决定。回到家里有时不脱下帽子腰带,进入静室独坐,家人没人敢去见他。王旦的弟弟拿此事问赵安仁,赵安仁说:“刚刚议论国事,王公不打算实行而没有决定,这必定是在忧虑朝廷的事。”寇准多次说王旦的短处,王旦专门称赞寇准。真宗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他的优点,他却专门谈你的缺点。”王旦说:“道理本未就是这样。我在宰相的职位上时间长,政事缺失必定多。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更加体现他忠心正直,这是我敬重寇准的原因。”真宗因此更加认为王旦有德行。寇准枢密使离任,通过人私下向王旦请求推荐为使相,王旦吃惊地说道:“将相的任命,怎么能要求呢!我不能接受私下的请求。”寇准感到很遗憾可惜。不久任命寇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见皇上答谢说:“如果不是陛下知道臣的才能,我怎么能够接受如此重任?”皇帝详细告诉他是王旦举荐的。寇准惭愧叹息,认为自己做不到。
12. 以……为耻 停止 效法、学习 怎么 13.C 14.(1)(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
(2)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15.示例:从“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可以看出班超吃苦耐劳;从“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可以看出班超胸怀大志;从“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可以看出班超孝顺。(回答两点即可)
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以劳动为耻辱。耻:以……为耻。
(2)句意: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辍:停止。
(3)句意: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效:效法、学习。
(4)句意: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安:怎么。
13.本题考查词的意义和用法。
受直以养老母(句意):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以:连词,表目的,翻译成“来”。
A.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以:连词,表原因,翻译成“因为”。
B.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介词,表示方式、方法,翻译成“用”。
C.句意: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以:连词,表目的,翻译成“来”。
D.句意:(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介词,表示比较,翻译成“比”。
故选C。
1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
(1)为:做。大志:远大的志向。修:讲究。
(2)贫:贫穷。佣:雇佣。以:连词,表目的,翻译成“来”。供养:谋生。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可知,班超有远大志向,并且不拘小节,不太在意琐碎的事情;根据“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屈辱”“受直以养老母”可知,班超在家中孝顺勤劳,吃苦耐劳,为人谨慎;根据“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可知,他有口才,广泛阅读书籍,知识面广。
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向,不拘小节;然而内心孝顺细心,在家中常常做一些很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用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如今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16. 向来 就 聘请,邀请 17.(1)詹鼎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能改变,就让他读书。
(2)吴氏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学习。 18.①在家境贫苦、父亲不支持自己读书的情况下,不畏艰难,刻苦勤奋;②吴氏看到他的潜力和对学习的热情,给予他充分的支持;③最终得到了父亲的支持。(言之成理即可)
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其家素贱”句意:他家向来贫寒。素:
(2)“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句意: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辄:
(3)“时吴氏家延师儒”句意: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延: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志:志向;夺:改变;遣:让。
(2)育:看待;使:让;学:学习。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其家素贱”“鼎欣然,其父独不肯”“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可知,在家境贫苦、父亲不支持自己读书的情况下,不畏艰难,刻苦勤奋;
根据“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可知,吴氏看到他的潜力和对学习的热情,给予他充分的支持;
根据“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可知,最终得到了父亲的支持。
参考译文:
詹鼎,字国器,台州宁海人。他家向来贫寒,父亲在街市以卖饼为业,租本县有钱人家的屋子居住。有钱人家中只有吴氏最富裕显贵,(詹鼎父亲)租住在吴氏家中时,生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的父亲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但他的父亲不答应,骂他:“我们本来就是做小生意的人,生了儿子就能够从事这行职业,我的职业不会后继无人就足够了,为什么要跟着读书人呢?”然而詹鼎每次都认真学习,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詹鼎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能改变,就让他读书。一年之后,詹鼎把他的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告辞离开了。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氏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学习。没过几年,吴氏子弟没有人能和詹鼎交谈,他们的老师离开了,于是詹鼎被聘请为吴氏子弟的老师。
19.所 谓 从 容 就 义 / 难 也 20.(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陷害。 21.颜真卿晚年爱国之心一点也没减弱;颜真卿为了正义说真话,不顾惜自己的生命;颜真卿面对威逼利诱,怒斥朱滔,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正义凛然。
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句意: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在主语“所谓从容就义”和谓语“难也”之间断开,故断为: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20.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重点字词:
义,为了正义。达,实现。为,被。
2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写颜真卿晚年爱国之心一点也没减弱;“义不顾身,所志必达”写颜真卿为了正义说真话,不顾惜自己的生命;“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写颜真卿面对威逼利诱,怒斥朱滔,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正义凛然。
参考译文:
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
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
22. 以……为奇,认为……不同寻常(奇特); 等到; 第二年; 坚决,坚定 C 23.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 24.(1)于谦也毅然把国家的安危视为自己的责任。
(2)国家多难,臣子(我、微臣)怎么敢自己安居? 25.①于谦当得起“救时宰相”这一评价。他一心为民,进言给贫困百姓先行发粮救济;②他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外敌入侵时,他反对国都南迁,誓死卫国;③他清廉自守,对于皇帝赏赐的住宅,他认为国家多难,坚决推辞。
22.(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①句意:有僧人认为他很奇特;奇:作为动词,意为“以……为奇”,即认为某人或某物不同寻常或奇特。
②句意:等到秋天收成后再偿还给官府;俟:等待。
③句意:第二年的秋天;明年:第二年。
④句意:他坚决推辞,但皇帝没有允许;固:坚决、坚定。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
A.之:代词,代指前文提到的某项建议或措施/助词,的;
B.其:指示代词,哪些/加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这里表示“难道”;
C.则:都是“就”的意思;
D.是:指示代词,这/表示肯定或判断;
2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在这句话中,“侍讲徐珵”是主语,表示说话人的身份,因此应该在此处停顿,以区分主语和谓语。“言”是谓语,表示说话的动作,其后应该停顿,以区分谓语和宾语“星象有变”。因此,正确的朗读停顿为: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
2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1)以……为:把 ……作为;己:自己的。
(2)何:怎么;安:安居。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富人理解和分析。
首先,于谦一心为民,积极为百姓谋福利。他深知百姓的疾苦,进言给贫困百姓先行发粮救济,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关注民生、以民为本的态度,在原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这样的举措,无疑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展现了他对国家民众的深厚关怀和责任感。
其次,于谦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坚决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安全。当外敌入侵,国家面临危难之际,他毅然站出来,反对国都南迁的提议,坚定主张保卫国家。他的这一坚定立场,在原文中有明确的体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他深知国家的安危重于泰山,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全。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正是“救时宰相”所应具备的品质。
最后,于谦清廉自守,不图私利。他对于皇帝赏赐的住宅,坚决推辞,认为国家多难,自己不应贪图安逸。这种廉洁奉公、不图私利的品质,在原文中也有明确的体现:“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他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的得失从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使得他更加配得上“救时宰相”这一称号。
综上所述,于谦凭借一心为民、以社稷安危为己任以及清廉自守的品质和表现,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位出色的救国宰相,当得起“救时宰相”这一评价。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是钱塘人。他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个将来能救世的宰相啊。”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他被任命为御史。正统六年,他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几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然后是黍麦,再后是稻子。等秋收后还官仓,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朝廷下令照办。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入寇。王振挟持皇帝亲征,明军大败,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南迁。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全完了,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当时上下都依赖重视于谦,于谦也毅然把国家的安危作为自己的责任。于谦自己的生活很节俭,他住的地方仅仅能够遮挡风雨。
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房子,他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安心住那么好的房子呢?”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