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内阅读和对比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1.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下车引之( ) 太丘舍去( ) 相委而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面对父亲的朋友的恶劣态度,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4)有人认为父亲的朋友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元方是有些失礼的。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解释加点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相委而去 (4) 入门不顾
3.翻译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请结合文中人物谈谈你对“信”的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 (2)相委而去:
(3)元方入门不顾:
6.翻译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7.本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二、对比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祖士少①好财,阮遥集②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③,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麓④箸背后,(2)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⑤,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⑥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祖士少:祖约,字子少,晋朝人。②阮遥集:阮孚,字遥集,晋朝人。③累:一种类型的负累。④簏(lù):竹箱子。⑤蜡屐:给木屐涂蜡,使它润滑。⑥量:“双”的意思。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B.君与家君期日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祖士少好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雍也》)
D.因叹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见 料 视 财 物 客 至 屏 当 未 尽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倾身障之,意未能平。
11.阅读【甲】【乙】两文,填空。
【甲】【乙】两文均通过人物言行对比塑造人物。【甲】文少年元方的懂信明礼与成年友人的① 形成对比,高下立现;【乙】文通过对祖士少的② 描写和③ 刻画了其世俗做作的丑态,与阮遥集面对他人时的“④ ”(此处用原文)的风雅自然对比鲜明,胜负可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①,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①诺:答应,可译为“好的”。②俟(sì):等待。
12.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bù) B.友人惭,下车引之(cán)
C.期返而食(qī) D.宜其能服三军欤(yú)
13.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太丘舍去( )
A.离开 B.前往 C.舍弃
(2)相委而去( )
A.委托 B.舍弃 C.送
(3)期返而食( )
A.期限 B.料想 C.约定
(4)方与之食( )
A.食物 B.吃 C.俸禄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15.结合甲、乙两文说说陈元方与吴起在待人处事方面的相同点。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傅子》①曰:“言出于口,结②于心。守以不移,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故为臣不信不足以奉君;为子不信不足以事父。故臣以信忠其君,则君臣之道益睦;子以信孝其父,则父子之情更隆。夫仁者不妄为,知③者不妄动。择是④而为之,计⑤义而行之。故事立而功足恃⑥也,身没而名足称也。虽有仁智,必以诚信为本。盖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以诈伪为本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殒⑦,善名不减;小人虽贵,恶名不除。
(选自《臣轨·诚信章》,有删改)
【注】①《傅子》:西晋傅玄所著政论著作。②结:牢记。③知:同“智”。④是:正确。⑤计:考虑,谋划。⑥恃:依赖。⑦殒:死。
16.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太丘舍去:
(2)元方入门不顾:
(3)守以不移:
17.翻译下列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8.根据【乙】文内容理解其论述层次,将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19.【甲】文中“友人”的言行,可以证明【乙】文中“以诚信为本”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语气词。
20.解释下列加点的的词
(1)太丘舍去 (2)下车引之 (3)期返而食 (4)方与之食
2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学而时习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 B.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
C.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 D.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
23.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故人至暮不来。
24.【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完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 拉,牵拉 离开 舍弃
(2)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元方是一个聪明睿智、知书明理、落落大方的孩子。
(4)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不同意。父亲的朋友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 “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 “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示例二:同意。元方批评父亲的朋友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是:(友人)下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
(2)句意是:陈太丘舍下(他)而离开。去:离开;
(3)句意是:丢下别人我走了。 委:舍弃。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关键词有:君:对人的敬称;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则:就;信:信用;礼:礼节。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面对父亲的朋友对父亲的指责和侮辱,元方能够直指对方的错误,可以看出元方的落落大方;结合“友人惭”可知,元方反驳父亲友人的话有理有据,令对方感到惭愧,可以看出元方非常聪明;元方能指出父亲友人无信无礼,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懂得“信”和“礼”、知书明理的孩子。
(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
作答本题时,认为元方不失礼或失礼均可。先表明态度,“同意”或者“不同意”,再分析理由。分析时认为其不失礼可从“父亲的朋友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一种极其无礼的行为”的角度来谈,元方以“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认为其失礼可从“元方批评父亲的朋友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的角度来谈,友人已经“惭”,并且做出友好的改变“下车引之”示好,元方作为晚辈,应以礼待之。
示例:同意。元方是一个知礼的人,做事时更应做到有礼。友人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且他已经认识到错误,感到惭愧,元方作为晚辈,应以礼待之。
2. 约定 同“否”句末疑问词,表示“吗” 舍弃 回头看 3.(1)过了中午有人还不到,陈太丘舍弃他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4.“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陈太丘七岁的儿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陈太丘和他的朋友约定一起出行。期:约定。
(2)句意:你父亲是否在家。不:同“否”,句末疑问词,“吗”;
(3)句意:(他)舍弃(我)离开了。委:舍弃。
(4)句意:(元方)进门后没有回头看(那位不守信用的朋友)。顾:回头看。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过,过了。至:到达。去:离开。乃:才。
(2)重点字词:惭,感到惭愧。引:拉、牵拉。之:元方。顾:回头看。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文中,陈太丘与友人“期日中”,即约定在中午见面,然而“过中不至”,友人没有按时赴约,这就明显违背了“信”的原则。陈太丘“舍去”,选择了在友人失约后离开,这一行动展现了他对约定的坚守和尊重。“信”透过人物间的对话和行为,展现了其更深远的道德涵义。当友人质问陈太丘为何离开时,元方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批评友人的不守时,这里的“无信”直接点明了“信”的重要性,并反映出元方对“信”的坚守和维护。友人在听到元方的批评后,“友人惭”,这一“惭”字,透露出友人对自身失信的愧疚,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信”的认同。因此,“信”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更是体现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这也告诫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坚守信用,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5. 同“否”,不 舍弃,抛弃 回头看 6.(1)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7.第一,懂得“信”的重要;第二,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表示否定;
(2)句意:却舍弃别人自己走。委:舍弃,抛弃;
(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顾:回头看。
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注意重点字词“待(等),君(您),至(到),去(离开)”要理解正确;
(2)注意重点字词“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引(拉)”要理解正确。
7.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友人的责骂,以“无信”“无礼”反驳友人,指出友人的问题所在,可见他懂得“信”的重要,懂得“礼”的重要,且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这体现了元方的“方正”。
结合“元方入门不顾”可知,元方以严肃的反驳和“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自己父亲的尊严,体现了元方的“方正”。
8.C 9.见 料 视 财 物 /客 至/ 屏 当 未 尽 10.(1)过了正午,(友人)还没到,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2)(祖士少)侧着身体意图遮掩,神色不能平静。 11. 无信无礼 动作 神态 神色闲畅
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副词,当时/副词,按时;
B.连词,和/介词,给;
C.都是动词,意思是“喜欢”;
D.连词,于是/介词,凭借;
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本句译为:(有人)看见(祖士少)正在清点查看财物,客人到来时,(他)还没收拾完。
“见料视财物”描述了祖士少的一个行为动作;“客至”表示客人到来这一事件的发生;“屏当未尽”则是对客人到来时祖士少的状态的进一步描述。
故断为: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至,到;舍,舍弃;去,离开。乃,才。
(2)倾身,侧身;障,遮挡;意,神色;平,平静。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甲文中,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成年友人与元方父亲约定正午见面,却过了正午还没到,这体现了他的无信;当元方指出他的错误时,他却对子骂父,这体现了他的无礼。而元方则懂得信用和礼节,明白与人约定要按时到达,对长辈要有尊重,因此少年元方的懂信明礼与成年友人的无信无礼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空:乙文中,“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麓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这句通过对祖士少的动作描写,如“料视”“屏当”“倾身障之”等,生动地展现了他在客人到来时慌乱地收拾财物并试图遮挡的情景,表现出他对财物的过分在意和世俗做作的丑态。
第三空:同时,“意未能平”是神态刻画,进一步突出了他的心神不宁和紧张。
第四空:而阮遥集在面对他人时,“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神色闲畅”,通过他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如“神色闲畅”,表现出他的风雅自然,与祖士少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使得胜负可分。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祖士少爱好财宝,阮遥集爱好木屐,他们都经常自己料理。同样是一种累人的嗜好,可是不能由此分出两人的高下。有人到祖士少家,看见他正在收拾、查点财物,客人到了,还没收拾完,剩下两小箱,他放在背后,侧着身子遮挡,心神无法平静。又有人到阮遥集家,看见他正在亲自用口吹火给木屐涂蜡,因而叹息说:“不知这一生能穿几双木屐?”神态安闲自在。于是两人的高下才见分晓。
12.A 13. A B C B 14.(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5.参考答案:陈元方与吴起在待人处事方面都讲信用,守诚信;(意思对即可)
12.本题考查字音。
A. 尊君在不(bù)——fǒu;
故选A。
13.本题考查实词含义。
(1)译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故选A。
(2)译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故选B。
(3)译为:约定回来就(到你家)吃饭。期,约定。故选C。
(4)译为:才同他一起吃饭。食,吃。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惭,感到惭愧;引,拉,牵;顾,回头看。
(2)服,使……信服;信,守信用。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元方指出友人与父亲约定中午见面,友人未按时到达就是不讲信用,从陈元方对友人的批评可以看出他重视信用。
乙文中,“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这句话描述了吴起一直等待故人归来吃饭,直到傍晚故人还未回来,他也不吃饭,体现了吴起坚守与故人的约定,是守诚信的表现。
综上可知,陈元方与吴起在待人处事方面都讲信用,守诚信。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的,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大概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6. 离开; 回头看; 改变。 17.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时分。(您)到了正午时分而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18.①守以不移,以立其身②不妄为、不妄动。择是而为,计义而行 19.“以诚信为本”,即要把诚信作为做人的根本,【甲】文中的“友人”不按约定时间到达,反而认为陈太丘没有等到自己就独自离开的行为“非人”,他无信无礼的言行连小儿都觉不耻,可以作为反面论据证明【乙】文中“以诚信为本”的观点。
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2)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3)句意:做事专一不改变。移:改变。
1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君:您。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至:到。则:就是。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层次分析。
(1)根据题干“什么是‘君子之信’”的提示,找到【乙】“言出于口,结于心。守以不移,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可知,言语从嘴里说出而发自内心,坚持这样做下去,使自己立足于社会,这就是君子的信义了。因此应填:言守以不移,以立其身。
(2)根据题干“怎样‘以诚信为本’”的提示,找到【乙】“夫仁者不妄为,知者不妄动。择是而为之,计义而行之。故事立而功足恃也,身没而名足称也”可知,有德行的人不胡作非为,有智慧的人不胡乱行动。选择正确的去做,考虑到道义了再去行动。因此应填:不妄为、不妄动。择是而为,计义而行。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开篇“言出于口,结于心。守以不移,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言语从嘴里说出而发自内心,坚持这样做下去,使自己立足于社会,这就是君子的信义了)可知,言语从嘴里说出而发自内心,坚持这样做下去,使自己立足于社会,这就是君子的信义了。通过论述,最后得出乙文的论点是“盖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以诚信为本的人,才称之为君子)。结合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知,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友人”不按约定时间到达,反而认为陈太丘没有等到自己就独自离开的行为“非人”,他无信无礼的言行连小儿都觉不耻,说明守信用的人才会受到别人尊重的观点,从反面论证了诚信是人为之本。
据此分析可知,可以证明“以诚信为本”的观点,
参考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到了中午时分而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傅子》说:“言语从嘴里说出而发自内心,坚持这样做下去,使自己立足于社会,这就是君子的信义了。”所以作为臣子没有信义是不值得去侍奉君王;作为儿子没有信义是不值得去侍奉父亲。所以臣子凭借信义效忠他的君王,那么君臣之间的相处就更加和睦;儿子凭借信义孝顺他的父亲,那么父子之间的情义就更加浓厚了。有德行的人不胡作非为,有智慧的人不胡乱行动。选择正确的去做,考虑到道义了再去行动。所以事业有成就而功劳就有依靠了,身死后名声也值得称道了。即使仁爱而多智,也一定要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本的人,才称之为君子;而以弄虚作假,伪装假冒为本的人,就是小人。君子即使死了,但他好的名声不会减损;小人即使身份显赫,但他坏的名声不能消除。
20.(1)舍弃(2)拉,牵拉(3)吃饭(4)才 21.C 22.C 23.(1)和我约定同行,舍弃我走了。
(2)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 24.两篇文章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示例: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人要讲究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
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陈太丘舍弃(他)而离开。舍:舍弃;
(2)句意:下车想去拉元方。引:拉,牵拉;
(3)句意: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食:吃饭;
(4)句意:才同他一起进餐。方:才。
2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句意: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之:代词,这里指元方;
B.句意: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所学过地知识)。之:代词,所学过地知识;
C.句意:禽兽的巧变诡诈能有多少啊?之:助词,的;
D.句意: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之:代词,代指善者;
故选C。
22.本题考查断句。
先疏通文意,再根据句子成分断句。“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的意思是: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方”前有省略,故“方”前应停顿;“起”作主语,“起”前应停顿;故正确断句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与,和;期,约定;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2)故人,朋友;至,到;暮,傍晚。
24.本题考查主旨理解。
根据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甲文记述了七岁的陈元方与父亲友人对话的场景,赞扬了陈元方维理护父亲和自己尊严的行为,阐述了为人处世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
根据乙文“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可知,乙文主要写吴起遵守与朋友一起吃饭的约定,直到第二天朋友到来之后才一起吃饭。可见吴起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
故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阅读后的感受,可围绕“做人要讲究诚信”“诚信的重要性”的主题展开,答案不唯一。
示例:“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诚信是个体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诚信的人往往更受人尊敬,能够在人际关系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取信于人,也就无法取得成功。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时分(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舍弃(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我约定同行,舍弃我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没有回头看。
【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