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妈妈的故事
李艳仙
①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请照顾好我妈妈》。故事的背景很让人揪心:妈妈失踪了——在地铁站里没能跟上父亲的脚步,在去子女家的路上走丢了……故事就以寻找母亲展开,这本书从女儿、儿子、丈夫的角度回忆了与妈妈有关的点点滴滴,大家这才发现,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妈妈。
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每当我打开书,心中总有一股热流在涌动: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妈妈的故事。
③我的妈妈于1946年5月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桂阳县和平镇瑶溪村。外公是教书先生,妈妈家兄弟姐妹4人,身为老幺的她深受外公的喜爱。识字、上学、学歌、排戏……我想,妈妈的童年定然是快乐的。
④然而,世事弄人,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刚读了一年中学的妈妈便要“下放”,她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那年,外公成了走资派……那个年代,成分不好也影响个人的婚姻。爸爸家在瑶溪村东边,条件差,家里穷,年轻的妈妈嫁过来便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她在常年的劳作中得了严重的胃病。幸运的是,爸爸积极向上,跳出了生产队的圈子,去到了乡政府上班。这对妈妈来说,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难事。这意味着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忙完了田地里的农活,还要忙家务,整个人像连轴转的陀螺。但妈妈没有退缩,她迎难而上,拖着被胃病折磨的身体,硬是把农活、家务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还把我们几姐妹打理得整洁精神。
⑤关于妈妈和厨房,我从来没有把二者分开想过。妈妈真的喜欢厨房吗?每次吃完饭后我们都和父亲围坐在电视前,母亲则在厨房洗碗,洗抹布,家人都不帮忙,甚至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母亲应该做的。我问妈妈喜不喜欢厨房里的事儿?母亲答:“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啊,这是必须做的事,不做不行啊。我在厨房里做饭,你们才有的吃,才能上学。人活着,怎么可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如果大家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大家不喜欢的事情又让谁去做呢?”这就是妈妈。妈妈做的菜一直是我们的骄傲。清新爽口的汤、鲜香软糯的粉蒸鱼、色香味俱全的五花肉、脆嫩可口的酸辣鸡、样式丰富的自制干菜……无论什么食材,到了妈妈手中,都会变得美味无比。
⑥我家门前有一块很大的菜园,用荆棘和竹子围了一道篱笆墙。篱笆墙外,是小鸡们的天地,热闹非凡。篱笆墙内的菜园,丰富多彩,不同的季节,变换着品种,菜园中央,辣椒、茄子、白菜、胡萝卜、白萝卜、红薯、葱、蒜……篱笆墙上,爬满了豆角、丝瓜、黄瓜、苦瓜的藤蔓,更令人惊喜的是,菜园的角上还有一排排青甘蔗。一到甘蔗成熟的季节,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提着镰刀,去菜地砍下一根甘蔗,咬下一口,满嘴甜津津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直咽口水。我们的妈妈不停地播种,不停地收割,一刻不停地打理着田地、猪圈、鸡舍。妈妈用她勤劳的双手和劳动的智慧,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
⑦然而,我们努力成长,终于长成了父亲和母亲的客人。妈妈含辛茹苦地带大我们,姐妹们各自成家后,爸爸妈妈又有了新的任务,帮着我们带孩子。他们虽然年纪大了,却能一日三餐变换着花样做,几十年如一日,为孙辈们努力着。当孩子们不打招呼地回到家里时,母亲竟然有些惊慌失措,为没有来得及收拾家里而感到抱歉。从什么时候开始,回到父母家里,爸爸妈妈待你客客气气,你一进家门,他们便急忙端茶倒水,想方设法增添菜肴……
⑧记得妈妈曾经说过,劳碌了一辈子,没有领过工资,甚至不曾有过自己的银行卡。她每天守着我们,守着厨房,为我们默默奉献。
⑨如今,每个周末依偎在父母身边,能够听听妈妈的絮叨,这是我们的幸福。尽可能去爱吧,从现在开始,多点陪伴,倾听父母的故事,一切都还来得及……
(有改动)
1.说说文中写了哪些关于妈妈的内容?
2.本文开头写“我读了一本书,叫《请照顾好我妈妈》”这一内容,有何作用?
3.第⑥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妈妈的菜园的?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在生活中,哪些事情曾让你感受到父母的爱?请写成文字记录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寸之间
赵丽宏
①古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两代人之间,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为一寸,而祖孙之间的距离为二寸。
②我没有见过我的租父,因为他在我出生前几年就去世了。我和祖母的接触,也就是童年的三四年时间,我吃过祖母烧的饭菜,穿过祖母做的布鞋,祖母在灯下一针一线为我们几个调皮的孙儿朴袜子的情景,在我的记忆里如此温馨。在记忆里,祖母是慈爱的象征,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她的微笑和声音,记得她枯瘦的手抚摸我脸颊的感觉。
③和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是我的外婆,我和外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时间很短,还不到一年。印象中外婆是个劳碌的人,要照顾很多人的饮食起居一天到晚忙着,没有时间和我说话后来,我们全家搬出去住了,但是去外婆家,却是我们生活中一件平常的事情。
④等我稍大一点,我发现外婆原来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一次,我去看外婆,从床底下的一个箱字里拿出几本线装书,还是她当年读私塾时用过的书,一本是《千家诗》,另一本是《古文观止》她说:“这里面的诗,我现在还能背。”我便缠着外婆要她背古诗,她也不推辞,放开喉咙就大声背了起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外婆背唐诗摇头晃脑,像唱歌一样,一副陶然自得的样子。
⑤外婆喜欢的唐诗大多是描绘春天景色的,听她背诵这些诗句,我不禁心驰神往飞向春光烂漫的大自然去了。
⑥外婆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里,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去给外婆拜年,从我的童年时代一直到中年,年年如此。小时候是跟着父母去,成家后是和妻子一起带着儿子去。外婆长寿,活到了九十四岁,前年才去世。去世前不久,我带儿子去才看她,她躺在床上,还用最后的力气背唐诗给儿子听。
⑦儿子和外婆之间,是“三寸”关系了,他对外婆的称呼是“太太”看到他和外婆拉着手交谈,我感到欣慰儿子不知道什么二寸”和“三寸,但我从小就让他懂得要爱长辈,要关心老人
⑧儿子和我的父母这“二寸”之间,真可谓亲密。父亲卧病在床的时候,我无法带儿子天天去看他,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先打一个电话给父亲,祖孙之间的通话很简单,总是儿子问:“公公,你好吗?公公,身上痛不痛?”然后是父亲问孙子;“你在学校里快乐吗?功课做好了没有?”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对话,对我的父亲来说,却是他离开人世前最大的快乐。听听孙子稚气的声音,感受来自孙辈的关怀,胜过天下的山珍海味后来,外公外婆去世后,我便再也没有可以维系的“二寸”之间的长辈关系了
⑨每年春天,我和儿子总要陪着母亲去扫墓站在长辈的墓前,遥远的往事又回到了眼前,亲近犹如昨天一寸”和“二寸”之间,此时便又失去了距离。
(选自《赵丽宏美文精粹》,有删改)
6.文章围绕外婆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文章第①段引用古人的比喻,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8.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外婆背唐诗摇头晃脑,像唱歌一样,一副陶然自得的样子。(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总是儿子问:“公公,你好吗?公公,身上痛不痛?”然后是父亲问孙子:“你在学校里快乐吗?功课做好了没有?”(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9.小新同学想把本篇文章作为课文《秋天的怀念》和《散步》的拓展阅读篇目,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这两篇课文说明理由。
39只小纸鹤
毛芦芦
①阳光在窗外,挂了道晶莹闪亮、巨大无朋的帘子。帘子上,绣着火红的石榴花、粉红的夹竹桃、洁白的广玉兰。我在窗内,开了太阳能的热水,仿佛撩了把阳光丝帘的流苏,唰唰唰,使劲冲刷着锅碗瓢盆,想把厨房弄得跟窗外的花儿一样洁净秀丽。
②突然,我身后传来了女儿小红枣那脆甜脆甜的声音:“妈妈,快闭上眼睛!”
③哦,这小丫头,又想出什么别出心裁的玩法啦?
④我微笑着闭上眼睛。
⑤“快,把你的手给我!”
⑥我又依言伸出一双湿漉漉的手。
⑦“给你!母亲节快乐!”小红枣笑嚷着,把两样东西塞进了我手里,“现在,你可以睁开眼睛啦!”
⑧原来是一只开着白色满天星的绿色小铁盒,盒盖是白色的,上面满是七彩小野花,还有翅翼颤颤的蝴蝶和蜻蜓。
⑨“真漂亮!”我惊叹。
⑩再去看另一只手里的东西——那是巴掌大小的一个本子,蓝底,黑白熊猫图案。熊猫脑门上还长了棵绿色小芽,超可爱。翻开第一页,只见小红枣在上面画了飞舞的花朵、飘逸的缎带和甜蜜的笑脸,还写了英文贺词:“Happy Mother’s Day!”
“谢谢宝贝!我好幸福!”我搂过小红枣,用激动的老脸使劲贴了贴她的小脸。然后把她推出厨房说:“看书去吧,我这里一会儿就完工了。”
“我,我想帮你!”小红枣说着,倚在门口不肯走。
“我一个人干才有条理呢,你还是去看《笑傲江湖》吧!”
女儿最近迷上了金庸的小说。我知道说这个准能推开她。果真,她走了。
我跑到书房,把女儿送的两件礼物放在电脑桌上,又返回厨房,继续自己的清洁工作。
不一会儿,厨房就给我整理得像花儿一样清新可爱了。但烧饭做菜的时间又到了。饭后,我又换洗了家里的几床被子,整理了一堆冬季的衣裤,又……
总之,直到夜深人静女儿睡着了,我才安闲地在电脑桌前坐下来,默默地摩挲着她送的两件礼物,并把那小铁盒打开了。
哇,里面居然有满满一盒子小纸鹤!
那么多的小纸鹤,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红有白,有绿有黄,有展翅翱翔的,有合羽休息的,有向天长啸的,有低头沉思的……它们突然一齐涌现在我面前,挤进我的心里,我眼一热,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我把那些小纸鹤一只一只地请出小铁盒,摆在桌上,数了数——有39只。39,不正是女儿在学校里的学号吗?
可是,这39只小纸鹤,女儿是在什么时候折起来的?我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啊!我甚至不知道她还会折这么精致的小玩意儿呢!
再看那些小纸鹤的纸质,有包装礼物的小花纸,有作业本里的条纹纸,有七彩的硬卡纸,也有亮亮的小油纸。可见,这根本不是在某一天、某一地折起来的。一定是女儿偷偷为我学了这门“手艺”,偷偷为我折了很长时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或是在春游的路上,在同学的生日会上,只要一有空,女儿的小手,就有可能在那里轻轻翻舞着一片片纸,折着一只又一只小纸鹤,直到装满了一盒子……
哦,这每一只小纸鹤上,可都折满了女儿对我的爱呀!
手儿颤颤地抚摸着这些爱的化身,泪眼朦胧中,我发现,有不少纸鹤的翅膀上还写着字呢!
我抹掉泪水,仔细地把那些写着字的小纸鹤找出来,数了数,一共是十只,分别写了这样十个祝语:快乐、开心、幸福、健康、长寿、美丽、发财、好运、成功、一帆风顺。
对了,女儿把我平时很少祈求的发财和长寿也一起送给我了。
望着女儿那娟秀又工整的字迹,我刚刚抹净的泪水,又涌了出来。
虽然夜已深了,世界一片黑暗,可有了女儿送我的这些可爱的小纸鹤,我的心中,分明挂着晶莹闪亮、硕大无朋的阳光的帘子,帘子上,绣满了火红的石榴花、粉红的夹竹桃和洁白的广玉兰,永不陨落,永不褪色,永不凋谢!
(有改动)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儿送给“我”的两件小礼物,一件是一个小铁盒,里面装着七彩小野花、翅翼颤颤的蝴蝶和蜻蜓,还有39只小纸鹤,另一件是画着画并写着祝福语的小本子。
B.女儿心灵手巧,也很喜欢金庸的小说,如《笑傲江湖》。
C.文章以“39只小纸鹤”为线索,叙述了母亲节那天,女儿送“我”礼物、“我”接收礼物、拆看礼物并感动的故事。
D.文中的“我”是个勤劳能干、爱干净的妈妈,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有条理。
11.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2.第 段中写“我”对女儿折小纸鹤的情景的猜想,有何作用?
13.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
黑发底下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蓼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文/简默 有删改)
14.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
15.第③段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16.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7.请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18.与第⑦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中“秘密”相照应的句子是 。
19.第⑨段“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中“丢”字用得很传神,请简要品析。
20.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21.请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的标题“超重”的含义。
2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23.文章第③段交代“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请发挥想象在下面的情境中补写一段心理描写。
儿子在飞机上心情似乎还有些怏怏,不觉已飞到英国,飞机着陆了,他走出舱门,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不巧这里降温了,当他打开箱子想加件衣服时,箱子里除了必需的内衣外,一件外衣也没有……
24.父母之爱“超重”,儿女之爱却如此轻微,二者严重失衡,作为儿女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爱的。
班级开展散文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甲】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A)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乙】
藏在闲话里的“我爱你”
甘北
①20世纪90年代初,电话还没有普及。那时人们打每一通电话,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每天攒一两句想说的话,攒够一个月,挑一个手头阔绰的下午,去小卖铺或者有电话的朋友家,赶集似的掐着点儿在59秒内把重点讲完。
②直到现在,我还时常记起爸爸给远在老家的奶奶打电话时的样子,他们总是讲着雷同的话题:“在外很好,不用牵挂。”“发工资了,给您邮生活费。”“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
③在我的记忆中,爸爸和奶奶从未说过煽情的话。那个年代的人,似乎天生不懂得抒情,他们的话题永远局限在事务性的汇报上:发工资了没,发了多少;给家里邮钱没,邮了多少……
④从小到大,我都畏惧爸爸——他永远对我有着极高的要求。别的孩子还穿着开裆裤踢毽子,我就被他拎到房间,抄写一页页密密麻麻的生字。直到抄得手腕都酸了,才勉强得到爸爸的肯定:“今天还不错。”随即他挥了挥那双满是老茧和倒刺的手,说:“别怪爸爸心狠,你若现在不努力,以后多的是苦吃……”
⑤那时我还太小,既不明白那句“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也不明白这句“别怪爸爸心狠”。人生在世的不得已,以及世间最深厚的父女之情,我通通一无所知。
⑥多年后,爸爸的通话对象从奶奶变成了我。
⑦那时奶奶已经去世,我考上大学。9月,傍晚的广州雷雨大作,寝室里只有我和一个潮汕姑娘,那是我第一次离家。潮汕姑娘家来了很多人——爸爸、妈妈,乃至叔伯表亲,他们不惜长途跋涉也要送她上学。所以她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我只是接了个电话就会哭得难以自抑——我听见爸爸在那头说:“是爸爸不好,没能送你去上学……”
⑧我是一个人南下的,扛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还有一大桶生活用品。
⑨爸爸一直在电话那头道歉:“你一上车,我和你妈妈就后悔了,再怎么难,都该送你去学校的……”说着说着,一向强硬的爸爸,竟也哽咽了。
⑩他下过矿井,做过石匠,扛过麻包袋,咬着牙、拼了命才支撑起一个家,勉强供孩子上学读书……这种苦,他吃过一次,还要让孩子再吃一次吗?
(B)那个夜晚,爸爸一直不肯挂断电话,他跟我闲聊了很久:学校大吗,寝室有热水吗,同学们热情吗,饭堂的菜好吃吗……没有一句话提到“爱”,但我终于读懂了这些质朴语句背后的每一个“爱”字。
我还在那个夜晚没来由地想起了奶奶。记起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那时,奶奶家是没有电话的。她和爸爸约定,爸爸每个月在固定时间给村头的小卖铺打电话,到了那一天,奶奶便放下手中的农活儿,早早地去电话边守着。
那么多年,风吹日晒,奶奶竟从未失约——她未曾说过一句关于思念的话,但她十年如一日地在等一通电话,一通来自她小儿子的电话。
“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多年以后,这句话所蕴藏的饱满情绪,才渐次在我面前释放、舒展。
后来,我也成了一个在外打拼的孩子。我给爸妈的电话里,报的永远是……你要经历许多岁月的洗礼,才可窥得爱的密码,剥开表面朴实无华的装饰,看穿那底下深藏的、热辣滚烫的思念和爱。
(选自《读者》2023年第5期,有删改)
任务一:理解把握内容
25.阅读两文,完成小题。
(1)甲文中,母亲为什么总是央求“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
(2)根据原文推测,乙文末段“我报的永远是……”此处省略了什么内容?
任务二:选配文章插图
26.为乙文配插图,你认为哪幅图更合适?请阐述理由。
图一:电话 图二:稻谷
任务三:设计朗读方案
27.两文的感情基调不同。请你为两文分别选择恰当的感情基调。
(1)《秋天的怀念》选 《藏在闲话里的“我爱你”》选
A.从容、清新、愉悦、亲切、温馨
B.欢快、雄浑、旷达、激越、明丽
C.沉痛、感伤、悲慨、压抑、宁静
(2)请结合两文的内容情感,为下面两个句子设计朗读。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句中的“ ”一词,应该重读。理由: 。
B.你要经历许多岁月的洗礼,才可窥得爱的密码,剥开表面朴实无华的装饰,看穿那底下深藏的、热辣滚烫的思念和爱。
句子中“ ”的词句,应该读重音且读得缓慢深沉。理由: 。
参考答案:
1.写了妈妈的童年与成家后的情况;妈妈总是在厨房里忙碌;妈妈打理的菜园;“我们”成家后妈妈继续为“我们”出力,甚至还要招待“我们”等。 2.写“我”读了一本名叫《请照顾好我妈妈》的书,是为了引出下文与自己的妈妈有关的故事。 3.品种之多;利用之充分;甘蔗之甜。 4.该句表现了妈妈的坚强、能干与责任心,表达了“我”对妈妈的敬佩、赞美与感激之情。 5.示例:妈妈每天晚上陪着我学习。我写作业的时候,她在一旁工作。我们谁也不作声,就那样互相陪伴着,这让我感觉特别温暖,也让我觉得学习没那么苦了。每天早上我起床后,妈妈就为我做好了早饭,妈妈总是睡得比我晚,起得比我早。她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从没有怨言。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④段“然而,世事弄人,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刚读了一年中学的妈妈便要‘下放’,她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那年,外公成了走资派……那个年代,成分不好也影响个人的婚姻。爸爸家在瑶溪村东边,条件差,家里穷,年轻的妈妈嫁过来便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她在常年的劳作中得了严重的胃病。幸运的是,爸爸积极向上,跳出了生产队的圈子,去到了乡政府上班。这对妈妈来说,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难事。这意味着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忙完了田地里的农活,还要忙家务,整个人像连轴转的陀螺。但妈妈没有退缩,她迎难而上,拖着被胃病折磨的身体,硬是把农活、家务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还把我们几姐妹打理得整洁精神”可知,妈妈的童年与成家后的情况;
根据第⑤段“关于妈妈和厨房,我从来没有把二者分开想过。妈妈真的喜欢厨房吗?每次吃完饭后我们都和父亲围坐在电视前,母亲则在厨房洗碗,洗抹布,家人都不帮忙,甚至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母亲应该做的”可知,妈妈总是在厨房里忙碌;
根据第⑥段“我家门前有一块很大的菜园,用荆棘和竹子围了一道篱笆墙。篱笆墙外,是小鸡们的天地,热闹非凡。篱笆墙内的菜园,丰富多彩,不同的季节,变换着品种,菜园中央,辣椒、茄子、白菜、胡萝卜、白萝卜、红薯、葱、蒜……篱笆墙上,爬满了豆角、丝瓜、黄瓜、苦瓜的藤蔓,更令人惊喜的是,菜园的角上还有一排排青甘蔗。一到甘蔗成熟的季节,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提着镰刀,去菜地砍下一根甘蔗,咬下一口,满嘴甜津津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直咽口水。我们的妈妈不停地播种,不停地收割,一刻不停地打理着田地、猪圈、鸡舍。妈妈用她勤劳的双手和劳动的智慧,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可知,妈妈打理的菜园;
根据第⑦段“然而,我们努力成长,终于长成了父亲和母亲的客人。妈妈含辛茹苦地带大我们,姐妹们各自成家后,爸爸妈妈又有了新的任务,帮着我们带孩子。他们虽然年纪大了,却能一日三餐变换着花样做,几十年如一日,为孙辈们努力着。当孩子们不打招呼地回到家里时,母亲竟然有些惊慌失措,为没有来得及收拾家里而感到抱歉。从什么时候开始,回到父母家里,爸爸妈妈待你客客气气,你一进家门,他们便急忙端茶倒水,想方设法增添菜肴”可知,“我们”成家后妈妈继续为“我们”出力,甚至还要招待“我们”等。
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①段“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请照顾好我妈妈》。故事的背景很让人揪心:妈妈失踪了——在地铁站里没能跟上父亲的脚步,在去子女家的路上走丢了”,第②段“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每当我打开书,心中总有一股热流在涌动: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妈妈的故事”,第③段“我的妈妈于1946年5月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桂阳县和平镇瑶溪村”等可知,通过提及这本书中妈妈失踪的情节,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自己妈妈的回忆和叙述。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⑥段“菜园中央,辣椒、茄子、白菜、胡萝卜、白萝卜、红薯、葱、蒜……篱笆墙上,爬满了豆角、丝瓜、黄瓜、苦瓜的藤蔓,更令人惊喜的是,菜园的角上还有一排排青甘蔗”可知,这里首先写了菜园中蔬菜的种类繁多,展现了其“品种之多”;
根据第⑥段“篱笆墙外,是小鸡们的天地,热闹非凡。篱笆墙内的菜园,丰富多彩,不同的季节,变换着品种”可知,妈妈充分利用了菜园的每一寸土地,不同季节都有相应的产出,体现了“利用之充分”;
根据第⑥段“一到甘蔗成熟的季节,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提着镰刀,去菜地砍下一根甘蔗,咬下一口,满嘴甜津津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直咽口水”可知,此处通过作者对甘蔗甜蜜滋味的回忆,突出了菜园中甘蔗的“甜”。
4.本题考查人物情感。
根据第④段“然而,世事弄人,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刚读了一年中学的妈妈便要‘下放’,她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那年,外公成了走资派……那个年代,成分不好也影响个人的婚姻。爸爸家在瑶溪村东边,条件差,家里穷,年轻的妈妈嫁过来便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她在常年的劳作中得了严重的胃病。幸运的是,爸爸积极向上,跳出了生产队的圈子,去到了乡政府上班。这对妈妈来说,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难事。这意味着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忙完了田地里的农活,还要忙家务,整个人像连轴转的陀螺”可知,这里描述了妈妈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如失去上学机会、家庭成分不好影响婚姻、承担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以及被胃病折磨等,根据画线句“但妈妈没有退缩,她迎难而上,拖着被胃病折磨的身体,硬是把农活、家务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还把我们几姐妹打理得整洁精神”可知,她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把一切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这句话直接展现了妈妈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毅,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妈妈坚强品质和出色能力的敬佩。妈妈在艰难的环境中为家庭付出了一切,这种无私和担当让作者心生赞美之情,作者也对妈妈为家庭所做的牺牲和奉献充满了感激,因为妈妈的努力,才让家庭得以正常运转,让子女们能够健康成长,这句话传递出作者对妈妈深深的敬意、赞美以及无法言表的感激,情感真挚而深沉。
5.本题考查拓展延伸。
回答此题时,可以注意以下要点:详细叙述让自己感受到父母爱的具体事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事件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突出父母的爱;描绘父母在事件中的言语、动作、神态等,以体现他们的关爱,举例说明父母是如何付出、关心和照顾自己的;真诚地抒发自己在经历这些事情时的内心感受,如温暖、感动、幸福等,解释为什么这些事情让自己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形容词等,使文字更具感染力,避免语言空洞、浮夸,保持真实和诚恳;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开头可以适当引入,结尾进行总结和情感升华。
示例: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天空突然被乌云笼罩,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便倾盆而下,当时我正在上兴趣班,下课铃响,我望着窗外的雨幕,心中充满了无助和焦虑,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爸爸拿着雨伞,妈妈穿着雨衣,正站在教室门口向我招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急和关切,爸爸赶忙为我撑起雨伞,妈妈则接过我的书包,将我紧紧地护在中间。我们一起走向停车的地方,雨下得很大,尽管爸爸努力地把伞倾向我这边,我的半边身子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回到家后,爸爸妈妈顾不上自己湿透的衣服,先帮我换了干爽的衣服,又给我煮了一碗热腾腾的姜汤,生怕我感冒,那一刻,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我知道,那是父母深深的爱。这场雨让我感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为我遮风挡雨,我会永远铭记这份爱,并用我的一生去回报他们。
6.①小时候,外婆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②稍大一点,“我”缠着外婆给“我”背古诗;③每年春节,全家人起给外婆拜年。 7.①结构上:照应题目“二寸之间”,同时引出下文关于“二寸之间”故事的叙述;②内容上: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祖孙之间的二寸关系,暗含文章中心。 8.(1)“陶然自得”形容舒畅快乐的样子,这里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外婆沉浸在背诗中怡然欣喜的心情。
(2)运用语言描写,写祖孙两代之间通过电话相互问图候,展现了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传达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9.同意。本文通过叙述“我”与外婆、儿子与“我”父亲之间的故事,突出了祖的深厚亲情。《秋天的怀念》和《散步》两篇课文抒写的是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本文与两篇课文主题相符,因此可以作为这两篇课文的拓展阅读篇目。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③段“印象中外婆是个劳碌的人,要照顾很多人的饮食起居,一天到晚忙着,没有时间和我说话”可知,小时候,外婆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
根据第④段“等我稍大一点,我发现外婆原来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我便缠着外婆要她背古诗,她也不推辞,放开喉咙就大声背了起来”可知,稍大一点,“我”缠着外婆给“我”背古诗;
根据第⑥段“外婆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里,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去给外婆拜年,从我的童年时代一直到中年,年年如此”可知,每年春节,全家人都会一起给外婆拜年。
7.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句段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
结构上,根据第①段“古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两代人之间,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为一寸,而祖孙之间的距离为二寸”可知,该比喻与题目“二寸之间”形成照应,为后文叙述祖孙间的故事做了铺垫。后文第③段“和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是我的外婆”和第⑥段“外婆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里,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去给外婆拜年”等情节,都是在这个比喻的引领下逐步展开的。
内容上,这个比喻通过“一寸”和“二寸”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父母与子女、祖孙之间的亲疏关系,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祖孙间的“二寸”关系。同时,它也暗含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对这种特殊亲情的珍视和赞美。根据第⑤段“外婆喜欢的唐诗大多是描绘春天景色的,听她背诵这些诗句,我不禁心驰神往飞向春光烂漫的大自然去了”和第⑧段“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先打一个电话给父亲……对我的父亲来说,却是他离开人世前最大的快乐”等描述可知,这里都体现了这种亲情的深厚和珍贵。
8.本题考查词句与描写角度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1)加点词语“陶然自得”在这个句子中生动地描述了外婆背唐诗时的神态和心情。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人心情舒畅、快乐自在的样子,用在这里非常贴切。外婆摇头晃脑地背着唐诗,就像唱歌一样,脸上洋溢着愉悦和满足的表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词语的使用,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外婆的快乐和自得,也让整个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2)这句话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了祖孙两代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儿子关心公公的身体状况,公公则关心孙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种相互问候的方式,传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尊重,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整个描写简洁明了,但却深刻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和家庭氛围。
9.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理解和拓展。解答时,首先,明确《秋天的怀念》和《散步》两篇课文的主题。然后,分析本篇文章的主题,它同样是通过叙述祖孙之间的故事,突出了亲情的深厚。接着,比较本篇文章与两篇课文的主题。最后,得出结论。
示例:同意。本文以及《秋天的怀念》和《散步》三篇作品都着重于描绘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感情,呈现出温馨、感人的家庭生活画面。在《秋天的怀念》中,通过描绘主人公对已故父亲的怀念,表达了深深的亲情和无尽的思念;在《散步》中,则以一家三口在公园散步的平凡场景,细腻地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互爱。而本文同样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展示了祖孙之间的深情厚意。三篇作品的情感基调和主题高度一致,因此,将本文作为《秋天的怀念》和《散步》的拓展阅读篇目是非常合适的。
10.A 11.该句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女儿送给自己如此用心的礼物的惊讶、欣喜、感激之情。 12.这样写能体现出母亲对女儿的体贴和理解,能了解女儿的心思;借母亲的猜想,写出女儿对母亲的爱;运用联想,虚实结合,有助于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13.这句话照应开头,它的意思是:因为心中有女儿的爱,生活便像阳光中的花儿一样美丽,且永远不会消失。表达出女儿对“我”的爱永远存在。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根据第⑧段“盒盖是白色的,上面满是七彩小野花,还有翅翼颤颤的蝴蝶和蜻蜓”,第 段“哇,里面居然有满满一盒子小纸鹤”可知,小铁盒里装的是39只小纸鹤,而七彩小野花、翅翼颤颤的蝴蝶和蜻蜓是铁盒上的图案,而不是装在盒子里的礼物;
故选A。
1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画线句中“颤颤地抚摸着”是“我”抚摸小纸鹤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泪眼朦胧”是我看到小纸鹤后的表情,属于神态描写。根据第⑦段“‘给你!母亲节快乐!’小红枣笑嚷着,把两样东西塞进了我手里”可知,这些小纸鹤是女儿送给妈妈母亲节的礼物,有的纸鹤上还写了字,这是女儿对妈妈的爱,作者感受到后,很感动,因而泪眼朦胧,内心惊讶、欣喜、感激。
12.本题考查情节作用。
结合 段中“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或是在春游的路上,在同学的生日会上,只要一有空,女儿的小手,就有可能在那里轻轻翻舞着一片片纸”可知,通过猜想女儿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偷偷折小纸鹤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和用心。这些猜想让读者感受到女儿对母亲的无私奉献和细腻关怀,增强了文章的情感深度。同时,写“我”对女儿折小纸鹤的情景的猜想,也体现出母亲对女儿的体贴和理解,能了解女儿的心思。从表现手法来看,母亲猜想女儿折纸鹤的情景,属于联想想象,可以更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即母爱的伟大与女儿对母爱的感激和回报,更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1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
“我”心中挂着绣有火红的石榴花、粉红的夹竹桃和洁白的广玉兰的帘子,比喻“我”内心的美好世界,这世界是女儿给的,是女儿给的爱。这帘子不仅象征着女儿对母亲的深情厚爱,也代表了母亲内心对这份爱的珍视和感激。帘子上的石榴花、夹竹桃和广玉兰,都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它们永不陨落、永不褪色、永不凋谢,意味着女儿的爱将永远伴随着母亲,成为她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深深爱意和感激之情。
14.
①黑发底下是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②黑发底下是白发,是脱落。
③黑发底下是父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家庭的责任。
④黑发底下是父亲生命的流逝和孩子的成长。 15.写出母亲的辛劳和对父亲的爱,衬托父亲的形象;间接写出了家庭的温馨。 16.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运用了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家庭的温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7.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不知不觉中衰老;暗示父亲生命的流逝(逐渐衰老。不再年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8.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19.“丢”原指遗失、失去,在这里指父亲被病魔折磨,失去了头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生命流逝,无奈不舍(无法控制、无法把握)的感情;同时也表明在作者的眼中父亲即使掉光了头发,也是坚强的,伟大的。(意思接近即可) 20.含义:对生命流逝的惋惜;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却又无法将其留住的遗憾;对父亲生命终将逝去的悲痛。(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作用: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4.本题考查小说对题目的含义的分析能力。理解题目的含义,要结合内容、结合人物、结合情感、结合主题谈,要从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去考虑,理解标题的含义就是要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意。根据文章内容,解析题目的表面含义,去文章中找出“黑发”相关的语句,即可明确表面含义是黑发底下是父亲,是父亲的白发;结合主旨,黑发底下的还有父亲对儿女浓浓的爱和付出,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15.本题考查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如果在主人公之外,刻画了其他人物形象,都是对主人公的形象起烘托作用;而根据语句中对母亲的描写,侧重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爱父亲的人;通过母亲和父亲的互动可以营造温馨的氛围。
16.本题考查小说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文章中出现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考虑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情,突出深化主题等。本题划线句子描绘的是沉静、幽深、冷清的环境,而下文描写的是一家人在狭窄的厨房里取暖的情形,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17.本题考查小说对文章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语句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考虑,一是修辞角度,二是描写角度,三是用词角度。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可以看作拟人、夸张、对比),把父亲的白发比作撒入广袤的黑土地的微薄的雪花,所以可以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答题方式是: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写出了、抒发了、表达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指代代词指代内容的分析能力。能在文中使用“指示代词”,说明前文已有具体地说明,要仔细阅读前文语句,选择作答。根据第 段“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所以我们可以去上文寻找答案:父亲……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据此即可提取原句解答。
21.表层含义是指所带的行李超重;深层含义是指父母的期待超重、情感超重. 22.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忧郁”写出了母亲因儿子带的东西少而担忧的心理;“斑纹”一词表现了母亲一贯为儿子操劳,美丽的容颜已不再年轻。这个句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殷殷的母爱. 23.示例一:“唉!我真混蛋,竟然没有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挨冻是小,关键是我伤了妈妈的心,妈妈,对不起,儿子现在懂你了!”示例二:他呆呆的立在那里,此时他感受到的不只是身上的冷,还有心中隐隐的痛,他不禁懊悔起了登机前的表现,但他悔的不是自己没带御寒的衣服;悔的是自己对妈妈的态度,悔的是的妈那颗柔软滚烫的心却被自己扎上了尖尖的刺.想到这里,他冰冷的面颊上流下了两行热热的泪. 24.提示:从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三方面作答,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析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2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意。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超重”这一标题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作答。表层含义要从行李超重的角度作答;深层含义要从期待超重和情感超重的角度作答。
2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按题干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首先要辨别清人物描写的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一脸忧郁”运用了神态描写,“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外貌描写,“母亲站了起来”动作描写,而这些都属于细节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来表出殷殷的母爱。文学作品就是用描写和情节来完成形象的塑造的。
23.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注意用第一人称。
2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要能结合文章主旨去阐述自己的看法。如可从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三方面作答。一定要结合自身生活实际。
25.(1)母亲想让“我”从菊花傲霜怒放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让“我”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2)平安如意。如今我找到工作了,我发工资了,爸妈,你们身体好吗? 26.示例1:选图1.理由:电话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维系了三代人亲情。爸爸与奶奶之间十年如一日的电话;我上大学时一人南下,爸爸因担心我而始终不肯挂断电话;我成为在外打拼的孩子时,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所有的电话闲聊中,藏着无尽的牵挂、思念与爱。
示例2:选图2,理由:“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多次,是文章隐藏的抒情线索。彼时我尚不懂人生在世的不得已,以及世间最深厚的父女之情:多年后,我也成了一个在外打拼的孩子,我给爸妈的电话里,报的永远是平安和如意。这句闲话在文中多次出现,“稻谷”蕴藏着饱满的情绪,是家人之间的思念,是亲人之间含蓄的“我爱你”;“稻谷”象征着丰收,是亲人之间希望对方一切顺利,收获丰收和喜悦的期待,是美好的祝愿。 27. 《秋天的怀念》选C 《藏在闲话里的我爱你》选A 示例:A“再也”。 理由:强调暗示母亲去世了,可以充分表达出“我”的无比痛苦和遗憾悔恨之情。热辣滚烫的思念和爱。 B 是文章结尾,卒章显志(突出中心),表明“我”完全读懂了父母闲话中藏着对子女的爱。抒发了对父母的怀念赞美之情。
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
(1)根据第⑦段可知,作者描绘了各类花的状态,母亲希望“我”能从菊花的这种精神中领悟到生命的力量,从而勇于面对双腿瘫痪的挫折,坚强地生活下去;根据第③段“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可知,母亲希望通过这些美好的回忆,让“我”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摆脱当前的消极状态。
(2)根据第②段“发工资了,给您邮生活费”,“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可知,文中爸爸与奶奶的交流的内容非常平常,但是充满了对家人生活的关心。根据第 段“学校大吗,寝室有热水吗,同学们热情吗,饭堂的菜好吃吗”可知,看似琐碎,实则饱含关爱。由此可知,家人之间不善于直白表达爱,而是通过看似平常的交流传递关心的特点。所以可以推测,“我”向父母报的也会是这种充满生活细节、展现积极状态、让父母放心的内容。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需要为乙文选择一幅更合适的插图,要考虑乙文的主题、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分析图一“电话”和图二“稻谷”与乙文的关联程度,判断哪一幅更能准确地反映文章的核心元素和情感氛围。
选图1。第⑦段“我听见爸爸在那头说:‘是爸爸不好,没能送你去上学……’”这里通过爸爸打来的电话,展现了他对“我”的愧疚和关爱。第⑨段“爸爸一直在电话那头道歉:‘你一上车,我和你妈妈就后悔了,再怎么难,都该送你去学校的……’说着说着,一向强硬的爸爸,竟也哽咽了”,还有第 段“我也成了一个在外打拼的孩子。我给爸妈的电话里,报的永远是……”可知,“我”也通过电话向父母传递着自己的生活状况,让他们安心。这些情节都围绕着电话展开,电话中的闲话蕴含着无尽的牵挂、思念与爱,电话在乙文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
选图2。第②⑤ 段“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文中第③段“在我的记忆中,爸爸和奶奶从未说过煽情的话。那个年代的人,似乎天生不懂得抒情,他们的话题永远局限在事务性的汇报上:发工资了没,发了多少;给家里邮钱没,邮了多少……”,第 段“‘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多年以后,这句话所蕴藏的饱满情绪,才渐次在我面前释放、舒展”可知,当时年幼的“我”不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深情,但随着成长,明白了其中蕴含的父亲对奶奶的牵挂和爱。“稻谷”象征着家乡的生活、亲人的牵挂,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农作物,更是家人之间默默地关怀和深深的思念,是对彼此生活顺遂、收获满满的期待和祝愿,所以图2也是合适的选择。
27.本题考查感情基调和设计朗读。
(1)第一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第①段“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为了照顾“我”默默承受着一切,自己却身患重病,最终离世。文中第②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可知,这些描述都充满了沉痛和感伤。母亲去世后,“我”才懂得母亲的用心和她未说完的话,这种后知后觉带来的悲慨和压抑的情感贯穿始终。但同时,文章最后第⑦段“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又有一种在悲伤中逐渐走向宁静,接受现实并决心好好生活的情绪。故《秋天的怀念》选C。
第二空,这篇文章整体氛围较为温馨亲切。文中第②段描写爸爸给奶奶打电话时说的“在外很好,不用牵挂。”“发工资了,给您邮生活费。”“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这些看似平常的闲话,却蕴含着家人之间的关心。还有第⑨段“爸爸一直在电话那头道歉:‘你一上车,我和你妈妈就后悔了,再怎么难,都该送你去学校的……’”,第 段“学校大吗,寝室有热水吗,同学们热情吗,饭堂的菜好吃吗……”可知,充满了对“我”的关爱。文章没有强烈的悲痛或激昂的情绪,而是以一种从容、清新的方式,通过日常的闲话展现出家人之间温暖而深厚的爱,给人以愉悦和温馨的感受。故《藏在闲话里的“我爱你”》选A。
(2)本题朗读设计,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合理设计即可。
A.“再也”。在《秋天的怀念》中,母亲一直默默关心着“我”,希望“我”能重新振作起来。然而,当母亲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这意味着母亲永远离开了“我”。重读“再也”能够强调这种永远的失去,充分表达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和遗憾悔恨之情。结合前文“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突然离世的毫无准备和难以接受,重读“再也”更能突出这种情感冲击。
B.“热辣滚烫的思念和爱”。在《藏在闲话里的“我爱你”》中,前文通过讲述爸爸与奶奶、爸爸与“我”之间看似平常的闲话交流,展现了家人之间不善于直接表达爱,却在闲话中蕴含深情的特点。而在文章结尾“你要经历许多岁月的洗礼,才可窥得爱的密码,剥开表面朴实无华的装饰,看穿那底下深藏的、热辣滚烫的思念和爱。”这里的“热辣滚烫的思念和爱”是文章的主旨升华,是作者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感悟后对亲情之爱的深刻理解。读重音且缓慢深沉,能够突出中心,表明“我”已经完全读懂了父母闲话中深藏的爱,抒发了对父母的怀念赞美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爱的强烈和深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