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髻(jì) 响晴(xiǎng) 看护(kàn)
B.伦敦(dūn) 着落(zháo) 镶边(xiāng)
C.狭窄(zhǎi) 贮蓄(chǔ) 暖和(huo)
D.水藻(zǎo) 害羞(xiū) 更换(gēng)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舍纪念馆是坐落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冬日的济南,虽然冷清,却不乏泉水潺潺,别有一番韵味。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2022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
3.(易错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银杏树刚种上时,只有稀稀疏疏的几根枝杈,没有一片叶子。
B.春天如期而至,橘子洲公园被各色花朵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张开臂膀迎接八方游客。
C.《长津湖》的取景地天台寒山湖,碧水蓝天,鱼跃鹜飞,令人心旷神怡。
D.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一派美丽的景象。
4.下列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体现了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C.《雨的四季》是老舍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D.《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二、名句名篇默写
5.
(1)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句子是: , 。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 。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这两首诗都是李白的佳作。《峨眉山月歌》开篇用一个“① ”字直接点明季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中的“② ”暗示季节为暮春。
7.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月亮,请说说诗人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是怎样借助月亮表达情感的。
四、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文/迟子建
①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4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4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来的。它从3月化到4月甚至5月,沉着果,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霜花的变化来写春天来临的过程。请你把第②段中太阳升起后霜花颜色的变化写在下面。
—— —— ——
(2)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3)选文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梅花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理由。
阅读《春风》,回答各题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
③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④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⑤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的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
⑥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9.通读全文,内容填空。
不同点 相同点
夏天 冬天 春天多风秋天
济南 很热
青岛 较温暖
10.品味语言。
(1)品读课文要重视朗读,请你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哪个词应该重读,理由是什么。
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
11.文章的标题是“春风”为什么却要从两地的秋天写起?
12.文章最后一句说“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你觉得作者是否真的想要到苏杭去“避风”呢?请结合上下文,再联系《济南的冬天》谈谈你的理解。
济南之春
简墨
①地气一动,人们就开始常说一句话了:济南春脖子短。
②哦,惊蛰了,开始了——是谁,失手打翻了一杯隔夜的茶?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见空地上无端多了些湿漉漉的印子,小小地凸起着,像鱼儿吐的小泡泡,这儿一团,那儿一簇——是蚯蚓活动筋骨的痕迹。然后,迎春和连翘不知道谁仿效谁,模样差不多,争着挑出了黄灯笼。然后,很多很多的爱和力量苏醒了,整个大地,寂静中充满响动。
③城内城外的小山们就不用说了,积攒了一冬的绿啊,这时说什么也憋不住,一股脑儿全都倾倒在山坡上,没有了疆域。浆果、灌木、蕨类,草木你推我搡,绞出了汁子,连石头也被这绿泡软了,就要兴致勃勃地开出花来。而满城的柳,那是满城的绿啊,如烟似雾,没边没沿地蒸腾、洇染开来。到小阳春,柳絮都飞起来了,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它们捉对儿,成球、成团,追逐嬉闹,如同一群白衫少年——它们飞奔在半空里,不肯再回到凡间。这时候,你被柳絮烦恼着,也欢喜着,走在柳絮里,像走在梦里,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④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大地寒气散尽,变得整个儿香喷喷的,遍地花开。在街上走着,会生出一种小醉的感觉,精力集中不起来,脑子也有点蒙。花都开得发酵了,像给大地吃上了一种什么药。这种日子,在屋子里根本待不住——你会一整天一整天,泡在户外,舍不得回家。
⑤这叫你的眼睛和鼻子也闲不住。因为自从迎春和连翘开了门,花朵们的拜访就从来没断过——黄花朵还真是一种急性子的颜色啊,率领着颜色家族众姊妹,用百米赛的爆发力,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她们的洁净叫人简直想一朵一朵、一瓣一瓣展开,在上面书写诗篇。她们又多有耐力啊,所谓开到荼蘼,也还是向前奔着——春至而梅、而樱、而海棠;春深则桃、则李、则丁香;即便春去,还蜀葵、还茑萝、还蔷薇……花朵开了又开,开了又开,将身体里的呼号都给喊了出去。那些大都有着草字头、木字边姓氏的小号们,一百万一千万支地演奏香气。
⑥与香气结伴而来的,是一群群的蜂子和鸟儿——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头角黑黑、遍身黄嫩的蜂子,腿子肥嘟嘟的,金粉闪耀,裙摆被阳光照透。
⑦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济南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里,莲叶平水冒出,小小的叶子,羞涩地抿着嘴唇,打个哈欠就长成了半大小伙儿。他们舒展开来,平铺下身子,躺在水水的软床上,恨天恨地地等待起来。其实,不必着急,到不了小夏天,白腰雨燕低低地掠过水面的时候,他们这些“绿衣人”所盼望的伴侣——“粉衣人”,就来到身边了,垂着眼睛,红着面孔。在花下,人们的说话声也温柔起来;过了恋爱年龄的人,又想恋爱一次。
⑧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
(《北京文学》2016年第5期,有删减)
13.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1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到小阳春,柳絮都飞起来了,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它们捉对儿,成球、成团,追逐嬉闹,如同一群白衫少年——它们飞奔在半空里,不肯再回到凡间。
15.除了从视觉角度描绘景物外,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济南的春景?请各举一例。
16.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
1.D
A.看护(kàn)——kān;
B.着落(zháo)——zhuó;
C.贮蓄(chǔ)——zhù;
2.B
A.语序不当,应将“一座”放在“普通”之前;
C.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但”改为“也”;
D.缺少宾语,句末添加“的成果”;
3.B
A.稀稀疏疏:意思是不稠密、不紧凑。使用正确;
B.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用来形容花朵,使用对象错误;
C.心旷神怡: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使用正确;
D.草长莺飞:花草生长,群莺飞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使用正确;
4.C
C.有误,《雨的四季》作者是刘湛秋,不是老舍。
5. 百草丰茂 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 秋 杨花落尽 7.诗人将明月人格化,友人虽然距离自己十分遥远,但是无论友人走到哪里,明月依然可以照见友人,就可以替自己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6.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意思是:入秋了,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月亮。“秋”指秋季,直接点明季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指柳絮,是春天特有的事物;而此时“落尽”写柳絮即将消失,暗示此时为暮春时节。
7.本题考查诗文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助“月”表达情感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其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替自己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此句将“月”赋予人的情感(愁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
8.(1) 嫣红 橘黄 鹅黄 雪白
(2)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粉红的、雪白的梅花”比喻为“一颗颗爆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杭州地区立春时节梅花盛开的热闹景象。
(3)用杭州西湖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热烈与北国立春时的严寒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写北国的春天来得艰难做铺垫。
(4)突出过程漫长(它从3月化到4月甚至5月)、曲折、艰难;突出其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争的精神品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优美。
(1)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根据本段中的“嫣红变成橘黄”“橘黄变成了鹅黄”“成了雪白了”提炼即可。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本句中的“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把“粉红的、雪白的梅花”比喻为“一颗颗爆竹”,这是比喻的修辞。联系前句“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可知,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杭州地区立春时节梅花盛开的热闹景象。
(3)本题考查对谋篇布局的理解。文章写北国春天之前,先写杭州西子湖畔梅花盛开,杭州西湖的梅花,突出其“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的旺盛,表现南方春天来得急促、迅猛而又热烈。结合第②段“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的描写,可知开头杭州西湖梅花盛开的景象,是为了与下文写极北的春天姗姗来迟,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形成对比,突出北国春天来得迟缓、沉稳,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北国春天“顽强拼争、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精神的赞美之情。这样两厢对比,突出北国春天的美。
(4)本题考查题目赏析。
联系第⑤段中的“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可知,题目中的“一点一点化开”突出了春天到来漫长、曲折、艰难。同样联系本段中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可知,题目突出其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争的精神品质。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春天的到来比作冰一点点地化开,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艺术的美感。
9. 长而晴美 冷 避暑胜地(凉爽) 10.(1)“都”或者“两地”应该重读,因为它特出济南和青岛两地春风的共同特点,总领或引出下文对两地春风的具体描写。
“毁”字应该重读 “毁”是毁坏的意思,因为它突出了两地的春风粗猛、破坏力之大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春风的厌恶之情或对春被风吹毁的惋惜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晃动的脑袋比作怒海里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在春风中的不适感,表现出我内心的痛苦和无法避免。 11.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12.作者不是真的想去避风。因为尽管两地的春风让老舍痛苦与无奈,但两地秋天是美丽的,他依然没有逃避,而是“死受着苦”,并且从《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看出作者对济南的无比热爱。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第①段“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可知,第一空应填:长而晴美。由第①段“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可知,第二空应填:冷。由第①段“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可知,第三空应填:避暑胜地(凉爽)。
1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语言。
(1)词语的重读取决于内容,凡是在内容上起强调作用的词语都可以重读。结合第④段“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可知,“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这句话强调了济南和青岛这两个地方的春天都太粗猛寒冷,令作者不愉快。因此,可以重读表示两地春天气候特点的词语“毁”字,突出两地春风的破坏力之大,以及作者对春风的厌恶之情。也可以重读“两地”和“都”,突出这是济南和青岛两地春风的共同特点。
(2)本语句的赏析要求从修辞手法入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我”晃动的脑袋比喻为怒海里的船。从“到处随时”可以看出,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春风中的不适感,表现出我内心的痛苦不堪,结合第⑤段“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可知,表现了作者面对如此情景,但却“对风是干没办法”,无可奈何的处境。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衬托(侧面烘托)的作用是:以次要的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通读文章我们可以明确,本文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表现出第③段所写“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的感受,反衬出第④段所写“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的特点,突出两的春风的令人不快。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通读文章我们可以得知,济南和青岛的春风确实让作者感到痛苦与无奈,但是两地“长而晴美”的秋天却是那样的美丽的,如第③段所写“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想到两地秋天的美丽舒适,作者依然没有逃避,而是如第⑤段所写“死受着苦”。并且从《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看出,不管是阳光照耀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还是城外远山,在冬天都是那样的暖和舒适,何况济南冬天的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也是无比热爱的。据此回答即可。
13.时间顺序。先点出“惊蛰”这一节气,随后用“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来说明时间在往后推移;“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则告诉我们时间已经到了暮春了。 14.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的情景,流露出作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5.示例:嗅觉。如“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 16.济南的春天是多彩而美丽的,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生活的人,是有福的人。
13.本题考查记叙顺序。阅读文章时,应先找出表明写作顺序的语句。
第②段中由“惊蛰”这一节气写起;第④段用“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来说明时间在往后推移;第⑦段“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则告诉我们时间已经到了暮春了。由此来判断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14.本题考查句子鉴赏。题干要求从修辞角度鉴赏句子,应先找出该句运用的修辞,再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结合“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追着风的影子,追逐嬉闹,好像一群白衫少年,奔跑在春天的田野上”的内容,由“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追逐嬉闹”可知,句中将柳树及其柳絮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运用了拟人修辞,使得原本静态的柳树和柳絮变得生动起来,仿佛它们也在享受春天的美好,与风共舞。同时,句中“柳絮”比作“一群白衫少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柳絮在空中飞舞的轻盈与活力,既突出了柳絮的轻盈与洁白,又赋予了它们青春、朝气和奔跑的姿态,表达出作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5.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写景的感官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作答时可从各个角度进行鉴赏,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如文中第②“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一句,然后判断“腥涩”是从嗅觉进行描写;
再如第⑥段中“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等句子,可以从“歌唱”一词来判断是从听觉进行描写。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文主要描绘了济南春天的独特景象和生机勃勃的气息。从惊蛰开始,济南的春天迅速到来,万物复苏,大地变得绿意盎然,花朵竞相开放,香气四溢。柳絮纷飞,给城市增添了一抹梦幻的色彩。随着雨水的滋润,大地回暖,花香四溢,人们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之中,不愿归家。花朵们以惊人的速度和耐力不断绽放,各种植物和昆虫也活跃起来,共同编织出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最后,文章还提到了济南的池塘湖泊中莲叶的生长和期待,以及人们在春天里感受到的温柔和幸福。
结合文章来看,“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直接描绘了两种人们在春天面对自然美景时的状态:一种是微笑,代表着内心的喜悦和满足;另一种是出神,意味着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两种状态都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都是有福之人”这句话赋予了这些沉浸在春天美景中的人们以幸福的标签。这里的“福”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富足,更是指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忙于奔波,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能够停下脚步,静心欣赏春天里的莲花,感受大自然的恩赐,这样的人无疑是幸福的。他们拥有了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能够感知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结合文章主旨,这句话也寄托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幸福状态,表达了自己对于和谐、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