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采春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多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却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出了域,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整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苗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青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蓓黄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作者:乔忠延。有删改)
1.标题“采春”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如何理解加点词“贪婪”的含义?)
3.第⑤段“好啊,春来了!”一句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读这篇文章不禁使人联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春》,两篇文章展示了相似的春色,但是描写的侧重点和主题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听雨
王继怀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橡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5.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结合加点词和修辞手法品析)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句子中的“涨”“满”两个字形象写出了小溪和池塘雨后的变化,用字凝练,不可置换。
B.老华侨每当知道有家乡人到马德里,就赶过来聊天,聊雨声,抒发对雨声的热爱,说明他对雨声已经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
C.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燕子在雨中快速敏捷的身姿。
D.“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这是首尾呼应的写作技巧,强调了这些故事在文中的重要性,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7.分析文章首段的作用。
好雨知时节
陈爱民
①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
②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连续几天,雨总是不紧不慢地飘着,开始是毛毛雨,看不见,拂在脸上,是丝丝的凉意。接着,雨下得大起来。雨滴落在水面,砸出好看的波纹。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再过一阵,那就是葱葱茏茏的景象了。一场春雨一场暖,初春的天空是灰茫茫的神情,到清明时候,明亮的光芒就会四处闪烁。
③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勃勃的生机是挡不住的。
④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了;白鹭喜欢做独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站在高处望,感觉雨水像被精心设计的宏大背景:雨水摇一摇身段,眼前的水墨画就颤悠悠动一下;雨下得久,这轻灵的一幅画就成了大写意,洇①向四周,洇向远方。
⑤一犁好雨伴春来。雨的好,还反映在农事农活上。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被整理得熨帖光滑,隔成长方形的一块块,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几天就蹿出了苗;为防寒潮,秧谷上铺了一层苔藓,再加盖薄膜。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上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
⑥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现在舒服啦,“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
⑦雨不会闲着,地里也闲不着。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不亦乐乎。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
⑧“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呢?抖擞抖擞筋骨,融入原野,干活去!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日)
注:①洇(yīn)液体落在纸或其他物体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8.阅读全文,谈一谈作者笔下的春雨为什么说是“好雨”。
9.有人认为文章第④段写柳树、紫云英、布谷、白鹭等动植物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1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1)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标出语句中重音,并说明理由)
11.优美的写景散文往往是饱含感情的,体会文章结尾一段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并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去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注释】 ① 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②踯躅:停留。③湮远:久远。
12.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第①②段描绘春天降临的情形,语言灵动形象,想象丰富,饱含深情。
B.本文第③段写所有生命在黯淡和严寒中坚韧、执着地坚守,终于盼来了春天。
C.本文第④段通过写“春”这一名字的由来,表现春的到来为人们内心重新注入舒畅和愉悦
D.本文主要运用比喻手法,使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具体可感,给读者形象逼真之感。
13.对于春天的美景,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而又自然贴切的想像。请仿照丰面的示例,在文章第②节中找出一处来赏析。
示例:在文章第①节中,作者把春雪消融,流水淙淙,想像成白雪像人一样忍俊不禁,出声朗笑,一路欢歌,把春雪融化的景象写活了。
14.文章第⑤节中,把“鸟”比喻为“数学家”,去丈量天空,却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这里写出了远古春天的天空哪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
(1)
(2)
(3)
15.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赏析)
(2)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16.文章结尾说“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凐远年代中的春天”,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段的表达作用。
三点半的绿
王宏亮
①窗外,是一株新疆杨,枝杈上的绿扇面朝窗口斜伸过来,手掌般丰润。过午,太阳转过去的时候,阳光泼了杨树一身,它又开始变换妆容,绿中透黄,黄中有绿。我喊来母亲,示意她:“看啊,三点半的绿。”
②她缓缓地从病床上下来,脖子上缠着手术后的纱布,我希望她多走动走动,感受一下蓬蓬勃勃的绿意,带给人的那份希望。
③有段时间,她时常感到憋闷,那个隆在颈上的肉包。让她神经兮兮的,她总是一遍遍地叨咕:“要是长了不好的病,我坚决不治了,否则闹个人财两空。”我调侃道:“杨排风也有惧阵的时候啊?大夫都说了,切除就没事了。“其实我心里也在打鼓,夜不能寐时,就在百度里乱翻,一个个对照母亲描述的症状查找,越看心越乱。但我还是很肯定地对她讲:“放心,小毛病。”然后唬弄她,我知道个人。结节长得跟鹅蛋似的.做完手术.起来就逛街去了。
④手术室外,母亲脸色然白,一辈子要强的人,无助地躺在推车上,让人心疼。想到小时候。我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我生性胆小,睡觉的时候后背不挨着她的身体,就感觉睡不踏实,而她为了让我睡好,经常一个动作挨到天亮,早晨起来,胳膊腿都僵僵的,一点不解乏,连睡觉都依赖她的时光,一直延续到我十岁那年。而现在,我成了她的依靠。我俯身下去,看她眼皮低垂着,表情很严肃,想必她心里一定是怕极了。我趴在她耳边。轻轻地耳语:“放心吧,睡一觉就好了。”手术室的门重重地关上,我的心随之悬起来,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停滞住。
⑤我来来回回地踱步,心神不定,偶尔瞅瞅窗外,新疆杨的叶子被风卷得刷啦啦地喧嚷。叶子翻过来的时候,露出白色的肚皮,白中有绿,绿中有白,感觉好丑,许是背光的缘故,那绿白相间多少有点阴郁。叶片里还藏着一只无助的小鸟,“叽叽喳喳”让人心烦。
⑥手术室的门开了,护士很着急地跑出来,我赶紧迎上去,护士要去做术中的加急病理,没空搭理我。此刻,我开始心乱如麻,我一遍遍祈祷,深信母亲肯定会没事的,可也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转身望向外面,一阵阵热风从窗口挤进来,我干脆转移注意力,想到小时候,那会,我无忧无虑,母亲也年轻,她烫着迷人的“大波浪”,领我去买冰糕吃。回来后,她搬着小板凳,坐在门口的老树下择菜叶,满眼含笑地看着我,而我只顾着吃,没注意到那缕温柔的目光。想着想着,眼角的泪珠,缓缓地滑落下来,砸在窗台上。
⑦手术室的门又开了,一阵车轮滚动的忙乱,我赶紧冲过去,大夫说:”啥问题没有,家属推到病房去吧。记得叫醒她,不要让她睡了啊。”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老太太终于热过了一关。看了一眼时间,三点半,一缕阳光从窗口斜射进来,照在母亲的脸上,她将醒未醒的样子,很慈祥。
⑧病房里,母亲醒着,沙哑地表达,老了就只剩添乱的自责,我逗她说:“有了儿女,你从未睡过懒觉,很少见你睡得香甜的样子,那么美。”
⑨世间的母子,是用一根爱的丝线连缀。跟母亲的抽丝剥茧相比,儿女不能为她分担病痛,能做的只有在她人生的暮年,多一点陪伴和安慰。
⑩窗外,阳光给大杨树披了一层碎金,绿色的叶片多了一分别透,树叶间的鸟儿热闹起来,嘤嘤成韵,好像唱着毛阿敬的那首《天之大》,也像在发表感言:“三点半的绿真美啊。”
17.文章以“我”的视角,围绕母亲做手术的事情展开叙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下面表格。
时间 主要事件 “我”的情感
手术前 母亲无助地躺在推车上 心疼、担忧
手术中 来回踱步,偶尔瞅瞅窗外 ①
想到小时候的事,泪珠滑落下来 愧疚、感动
手术后 ② 如释重负
18.品味下列语句,按要求赏析其表达效果。
(1)我调侃道:“杨排风也有惧阵的时候啊?大夫都说了,切除就没事了。”(从描写的角度)
(2)然后糊弄她,我知道个人,结节长得跟鹅蛋似的做完手术,起来就逛街去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9.文章第①段运用环境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20.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时,被标题《三点半的绿》深深吸引,请你谈谈这一标题好在哪里。
21.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联系选文第⑨段,说一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①那个早晨,看见家门口的野蔷薇枝条上钻出了一个个芽,惊叫一声。
②那些嫩芽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搞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所以不停地犯嘀咕:呀,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它们在枝条上跺脚,摇晃着身体,但是枝条没有动静。而这个时候如果有风,它们的心又该慌张了吧?
③一个嫩芽长出来,也有好几种色彩:芽的根处,是微红的,好像带着血,想必也是疼的。没有一种事物能够轻轻松松地获得美丽,没有经过疼痛的事物也配不上美丽,所以每一个春天都值得赞颂和尊重。
④往上一点,有微微的绿意,这是春天烙进它身上的生命的基因:告诉它以后会长成一片葱郁的叶子。这是让它放心呢!所以一片叶子从一开始就不会出错,它只要尽情生长,就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蓬勃。春天如此宽厚,万物才重新生长。
⑤再往上一点,就是鹅黄了:刚刚长出来的娇柔的模样,仿佛弱不禁风。当然,它也不需要经过几场风,就会又往上长一点了。如同一个走夜路的人,总是担心一脚踏进泥泞,但是还没有踩到泥泞,这一段路就已经走过去了。仿佛人生路上的一些事情是早注定的,如同这个春天必然到来,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尽情绽放。
⑥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⑦春天就这样来了,一点一滴漫不经心的样子,油菜花也零零星星地开了,不用担心,它们会越开越多,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它们和春天是互相映照互相需要的。而春天也是一个凶猛的季节,它不开个酣畅是不会罢休的。
⑧当然这棵野蔷薇并不知道我对它的憎恨:我在淘宝网上看见它开得那么妖娆,还可以接连不断地开,结果栽下去,它却是一棵野蔷薇——花开得乱七八糟,没有一朵成形的,挂在枝头上的全部是小小的白花,我被淘宝骗了。但是它没有骗我,因为它不敢骗春天。所以春天一来,它似乎就叫了起来:我在,我也会开花!
⑨今年,我又买了几棵花苗栽下了,我一样不知道它们是真是假。但是我最关心的不是它们的真假,而是它们能不能活起来。我觉得这对我对它们都同等重要。如果它们活了,对我就是奖赏,就不存在欺骗,而且这个春天我还将多一份期待。
22.结合文章内容,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所以不停地犯嘀咕:呀,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
23.请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这个句子的妙处,并分析文章以此句为题目的作用。
24.文章结尾作者写到“这个春天我还将多一份期待”,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的期待是什么?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请结合自己实际,写下你的“春天寄语”。
参考答案:
1.①在美好的春天,展放肢体,释放浊气;②走进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③用笔描绘春天,留下永恒的诗句。 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松树叶和柏树叶比作翡翠,把连翘花、山桃花比作仙女的笑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松树叶和柏树叶的翠绿,连翘花和山桃花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②“贪婪”这里是贬义褒用,指辛弃疾、白居易等诗人对春“大动心”,并将其融入笔端,凝成永恒的诗句。 3.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采春”的欢乐;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惊喜和赞美之情。 4.朱自清先生的《春》着重表现春天的景色,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的珍惜。这篇文章侧重表现人们的活动,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感受春天,表现人们对春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作者对诗人将春意幻化成为诗歌、幻化成一种文化,一种经典传承后人的赞美之情。
1.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采春”的表层含义指人们的采春活动,结合第⑥段“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可知人们“采春”是为了在美好的春天,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结合第⑧段“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整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可知人们“采春”还是为了走进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结合第⑨段“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可知这是诗人们“采春”,为留住美好春色而提笔写下永恒、浪漫的诗句。
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①题干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一句,把“松树叶和柏树叶”比作翡翠,是运用比喻的修辞;“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一句,把连翘花、山桃花比作仙女的笑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树叶和柏树叶”的青翠欲滴和连翘花、山桃花的鲜艳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及春天万物的喜爱之情。
②从词语角度赏析。“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在这里贬义褒用,结合第⑨段“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苗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可知,这里指的是辛弃疾、白居易等诗人对春“心痒大动心”,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把那春意、春情、春光融入笔端,凝成了永恒的诗句。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第⑤段“好啊,春来了!”独立成段,紧承第④段结尾“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却悄无声息地来了”;结合第⑥段“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可知,又引出下文对“采春”的欢乐场景的描写,因此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好啊,春来了!”运用感叹号,是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欢呼声,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惊喜和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
《春》为朱自清的写景佳作。全篇文章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从盼望春天,到描写春天,再到赞颂春天,作者有条不紊地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动人且生机勃勃的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春》描写的重点是春天的景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珍惜;
本文第④段“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悄无声息地来了”,第⑥段“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第⑧段“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写忽有一日,春天就真得来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田野里,到山梁上去采春。由此可知“采春”描写的重点是人们的活动,在美好的春天,人们展放肢体,释放浊气;亲近自然,吸纳春气;第⑩段“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在美好的春天,人们将春色融入心里,将春意幻化成为诗歌,凝成永恒的诗句,从而永远流传下来。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天、对生活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5.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一系列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不同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 6.B 7.开篇点题,和尾段听雨相呼应。总领全文,窗外的雨声让作者的思绪回到从前。引出下文的回忆,想到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5.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
解题时,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语境作答。结合第④段中“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等内容可知,“打”“敲”“击”“落”这些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雨落下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和这些声音给作者带来的美好体验,十分鲜活和灵动地给读者展现出山中雨声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结合第④段中“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的内容可知,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陶醉和喜爱之情。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说明他对雨声已经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的表述有误,联系第⑥段中“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的内容可知,老华侨每当知道有家乡人到马德里,就赶过来聊天,聊雨声,是因为“雨声”纾解了老华侨的思乡之愁;
7.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句段作用从两方面回答,即结构和内容。
内容上,开篇点题,通过写“我”静坐书桌前,听雨声的事情引出下文关于“雨”的回忆;结构上,首尾呼应,与结尾段中“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互相照应,总领全文,写出雨对“我”的特殊意义,让我回忆那一件件和雨有关的事。
8.春雨适应时节;滋润万物,颇有力量:带来美丽的风景;有利于农事农活,为农家带来活力和希望。 9.不同意。通过对这些动植物在雨中的美丽姿态的描写,侧面体现了春雨中最美的风景在田野,表现春雨可以滋润万物,让大地充满生机的特点。 10.(1)连用三个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更强调了春雨之多、连绵不断。
(2)重读“还”“就”(或“昨天”“今早”),强调草生长速度之快,侧面体现春雨滋润万物,带来旺盛的生命力。 11.表达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以及要抓住宝贵的时机去拼搏奋斗的急切心情。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章第①段“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这里“春天来了”与“春雨”的到来紧密相连,说明春雨正是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生长的季节里适时降临,体现了其适应时节的特性,据此概括为:春雨适应时节;
文章第③段“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直接描述了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以及这种滋润带来的生长力量,以及第③段“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可知,通过对比昨天和今早的景象,生动展现了春雨滋润下草木迅速生长的力量,据此可概括为:滋润万物,颇有力量;
文章第④段“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这句话描绘了春雨中田野的迷人景象,柳树在雨中更显风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则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展现了紫云英在春雨中的动态美,进一步强调了春雨带来的美丽风景。可概括为:带来美丽的风景。
文章第⑤段“一犁好雨伴春来。雨的好,还反映在农事农活上”这句话直接点出了春雨对农事农活的重要性。“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被整理得熨帖光滑……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上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这段详细描述了春雨滋润下农人们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春耕景象,展现了春雨为农家带来的活力和希望。第⑥段“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这里还提到了现代化农具的应用,进一步强调了春雨不仅滋润了大地,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可概括为:有利于农事农活,为农家带来活力和希望。
9.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首先回答不同意,第④段“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这句话直接点出了本段的主题,即田野是春雨中最美的风景所在。随后,通过对柳树、紫云英、布谷、白鹭等动植物的细致描绘,作者从侧面展现了田野在春雨中的独特魅力,柳树在雨中更显风姿,“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这种朦胧美是春雨赋予的;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生动展现了紫云英在雨中的动态美;布谷鸟和白鹭的加入,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再根据第③段提到“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可知,第④段中柳树、紫云英等植物在春雨的滋润下更加茁壮成长,布谷鸟和白鹭等动物也在雨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这一切都体现了春雨可以滋润万物,让大地充满生机的特点。
如果去掉这些动植物的描写,文章将失去一部分生动性和形象性。通过对动植物在雨中的美丽姿态的描绘,作者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雨带来的美丽与生机。
10.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1)题干要求从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赏析。句中加点叠词“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的使用使得句子在读音上更加和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音乐般的美感。不仅描绘了春雨的声音(淅淅沥沥、沙沙绵绵),还展现了春雨的广泛分布和连绵不断的态势(洋洋洒洒),还通过反复强调,突出了春雨之多和连绵不断的特点。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雨绵绵的江南水乡之中,感受到了春雨带来的清新与生机。
(2)题干要求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还”和“就”是表达时间变化和生长速度的关键词。昨天坡上还只是有短小的草芽冒出,而今天早晨,这些草芽已经迅速生长,连成了一片嫩绿。这种变化之快,让人不禁对春雨的滋润作用产生赞叹。重读“还”可以强调昨天草的生长状态之初,与后文的“今早”形成鲜明对比;而重读“就”则可以突出时间上的迅速转换和生长速度的惊人。这种重音处理,使得句子在朗读时更加有力量感,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作者对春雨滋润万物、带来旺盛生命力的赞叹之情。
重读“昨天”和“今早”,这两个时间词同样能够强调草生长速度之快。通过对比这两个时间点上的草的生长状态,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雨的神奇力量。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本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江南在春雨的滋润下展现出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春雨对农事活动的积极影响。文章从春雨的特点出发,描绘了春雨如何使河流丰盈、山川翠绿、花草茂盛,展现了春天的盎然生机。接着,文章聚焦于春雨中的田野风光,描绘了柳树、紫云英、布谷鸟、白鹭等自然元素在春雨中的美丽景象。随后,文章转而讲述春雨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性,包括春耕、春播、春种等农事活动的忙碌场景,以及现代农业机械在春雨中的高效运作。最后,文章以春雨的持续和人们的积极劳动为结尾,强调了春天的希望和活力。
结合①段中“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可知,文章开篇即以“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雨的柔和与连绵,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作者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景象的热爱与期盼。
结合②段中内容,“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雨的及时与频繁。接着,作者通过描述春雨如何使河流丰盈、山川翠绿,以及花草在春雨的滋润下不甘落后地生长,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结尾段中“‘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呢?抖擞抖擞精神,融入原野,干活去!”运用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呼吁人们抓住宝贵的时机去拼搏、奋斗的急切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12.D 13.示例:第②节中作者把春雷、杜鹃和柳树想像成调皮的孩子,他们惹哭满天的云,斗急了一城杜鹃花,吟出一则则飞絮,把春天的景色写得富有生机,充满童趣。 14. (1)蔚蓝 (2)澄净 (3)空旷 15.(1)“攻陷”一般指在战争中某个地方被敌军占领,!桃花“攻陷”山村水廓,就把曾经的春天桃花开遍了山村水麻的景象写活了。(2)运用了排比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蜂蝶翩飞、春花烂漫、春意盎然的景象,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愉悦之感。 16.从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题目;从内容上看,作者一反前文中的欢快喜悦,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作者对“湮远年代中的春天”的向往、怀念和对现实被污染了的春天的否定。
12.D.有误。本文主要运用拟人手法。故选D。
13.答案不唯一。根据示例的赏析方法,从第②节中找出一句优美的语言赏析即可。注意采用的是想象的方法,拟人的修辞,把春天写的富有生机。如:第②节中作者把柳树想象成一个多情的诗人,那纷飞的柳絮仿佛是他吟出的诗句,把春天写得情意盎然。
1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⑤节,结合第⑤节内容概括即可。从第⑤节可以看到“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他们想从蓝度、透明度、高度和深度来测量天空的性质。然而“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从而说明了天空在颜色上的蔚蓝,在透明度上的澄澈和在深度和广度上的空旷。
15.(1)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攻陷”一般指在战争中某个地方被敌军占领。桃花“攻陷”山村水廓,把“桃花”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出曾经的春天桃花开遍了山村水廓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划线句分析。三个“所有的……”采用了排比修辞。“蝴蝶去数、蜜蜂去编册、风去纵宠”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运用整齐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生动形象的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
16.要求学生掌握结尾段的一般作用。其作用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分析。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丰富文章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画龙点睛,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一句收束全文,“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照应题目“春之怀古”;从内容上看,作者一反前文中的欢快喜悦,塑造了“黑森林”这一物象,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作者对“湮远年代中的春天”的向往、怀念和对现实被污染了的春天的否定。
17. 心神不定、心烦 大夫叮嘱“我”叫醒母亲 18.(1)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我”故作轻松,用幽默的语言宽慰母亲。
(2)用夸张修辞,突出表现了“我”想宽慰母亲,以消除母亲对手术及病情的担忧、恐惧。 19.文章第①段描写了窗外新疆杨在不同时间呈现出的不同绿色,烘托出一种充满生机和变化的氛围,为下文母亲手术的情节做铺垫,也象征着生命的多样和希望。 20.内容上:绿色的杨树身上,寄托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以及感动、愧疚等情感,暗示文章的主旨;结构上:以窗外那株绿杨为线索,贯穿全文,见证作者情感的变化;表达效果上: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1.示例:母亲对子女的爱,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在子女小时候为他们遮风挡雨,子女长大成人,也不愿意为他们增加负担,这般抽丝剥茧奉献一切,子女无以为报,只能在母亲暮年时刻,多些陪伴安慰。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根据“主要事件”是“来回踱步,偶尔瞅瞅窗外”的提示,找到第⑤段“我来来回回地踱步,心神不定,偶尔瞅瞅窗外,新疆杨的叶子被风卷得唰啦啦地喧嚷。叶子翻过来的时候,露出白色的肚皮,白中有绿,绿中有白,感觉好丑,许是背光的缘故,那绿白相间多少有点阴郁。叶片里还藏着一只无助的小鸟,‘叽叽喳喳’让人心烦”可知,手术中“我”来回踱步,偶尔瞅瞅窗外时“我”的情感是心神不定(心烦)的;
②根据“‘我’的情感”是“如释重负”的提示,找到第⑦段“手术室的门又开了,一阵车轮滚动的忙乱,我赶紧冲过去,大夫说:‘啥问题没有,家属推到病房去吧。记得叫醒她,不要让她睡了啊。’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老太太终于熬过了一关。看了一眼时间,三点半,一缕阳光从窗口斜射进来,照在母亲的脸上,她将醒未醒的样子,很慈祥”可知,主要事件是,手术后大夫叮嘱“我”叫醒母亲。
1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根据③段“我调侃道:‘杨排风也有惧阵的时候啊?大夫都说了,切除就没事了’”写“我”和母亲的对话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结合第③段“要是长了不好的病,我坚决不治了,否则闹个人财两空”母亲担心自己长了不好的病,会闹个人财两空;“其实我心里也在打鼓,夜不能寐时,就在网上乱翻,一个个对照母亲描述的症状查找,越看心越乱”,“我”很担心母亲的病,在网上查阅关于母亲症状的资料并且越看越心烦,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安慰和担忧;可知这里生动传神地写出“我”故作轻松,用幽默的语言宽慰母亲。
(2)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根据③段“然后唬弄她,我知道个人,结节长得跟鹅蛋似的,做完手术,起来就逛街去了”把自己虚构的那个人的结节说成“鹅蛋”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唬弄她”可知,突出表现了“我”想宽慰母亲,以消除母亲对手术及病情的担忧、恐惧。
19.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
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对窗外新疆杨的绿色进行了细致的环境描写。首先,“枝杈上的绿扇面朝窗口斜伸过来,手掌般丰润”,形象地描绘出杨树绿叶的繁茂和生机勃勃,这种充满生机的景象与母亲即将面临手术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生命的美好与活力,为下文母亲手术的情节营造了一个外部的自然背景。其次,“过午,太阳转过去的时候,阳光泼了杨树一身,它又开始变换妆容,绿中透黄,黄中有绿”,这里通过描写杨树在不同时段的色彩变化,展现了自然的动态和多样性,暗示着生活的变化无常。而母亲即将进行的手术,也是她生命中的一个变化节点,为下文母亲手术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结果埋下伏笔,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最后,绿色通常象征着生命和希望,新疆杨的绿在文中不仅仅是自然的颜色,更象征着生命的多样和希望。即使母亲面临手术的困境,但这充满生机的绿色仿佛在暗示着母亲的病情也会有好的转机,给读者带来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期待。
20.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内容上:根据①段“窗外,是一株新疆杨,枝杈上的绿扇面朝窗口斜伸过来,手掌般丰润。过午,太阳转过去的时候,阳光泼了杨树一身,它又开始变换妆容,绿中透黄,黄中有绿。我喊来母亲,示意她:‘看啊,三点半的绿’”可知,“三点半的绿”是指窗外的那株绿杨,根据第⑦段“手术室的门又开了,一阵车轮滚动的忙乱,我赶紧冲过去,大夫说:‘啥问题没有,家属推到病房去吧。记得叫醒她,不要让她睡了啊。’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老太太终于熬过了一关。看了一眼时间,三点半,一缕阳光从窗口斜射进来,照在母亲的脸上,她将醒未醒的样子,很慈祥”可知,母亲手术成功完成后的时间是三点半,所以“三点半的绿”是母亲手术成功后病情好转的象征,是生命力的象征,绿色的杨树见证了了作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对母亲由“心疼担心”到“心神不定(心烦)”再到“愧疚(感动)”和最后“如释重负”的情感变化,表现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以及感动、愧疚等情感。暗示文章的主旨;
结构上:根据①段“窗外,是一株新疆杨,枝杈上的绿扇面朝窗口斜伸过来,手掌般丰润。过午,太阳转过去的时候,阳光泼了杨树一身,它又开始变换妆容,绿中透黄,黄中有绿。我喊来母亲,示意她:‘看啊,三点半的绿’”,⑤段“我来来回回地踱步,心神不定,偶尔瞅瞅窗外,新疆杨的叶子被风卷得刷啦啦地喧嚷”和⑩段“窗外,阳光给大杨树披了一层碎金,绿色的叶片多了一分剔透,树叶间的鸟儿热闹起来,嘤嘤成韵,好像唱着毛阿敏的那首《天之大》”等可知以窗外那株绿杨为线索,贯穿全文,见证作者情感的变化;
效果上,根据题目本身“三点半的绿”能引起人们的疑问——绿还有时间吗、三点半的绿是什么样子等可知,用三点半这一时间词来修饰绿色这一色彩,标题新颖特殊,引人猜想,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1.本题考查理解和感悟。
要结合选文第⑨段的内容,即理解“世间的母子,是用一根爱的丝线连缀。跟母亲的抽丝剥茧相比,儿女不能为她分担病痛,能做的只有在她人生的暮年,多一点陪伴和安慰”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的含义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世间的母子,是用一根爱的丝线连缀”意味着母子之间存在着深厚且无法割舍的爱,这种爱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将他们紧密相连,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变化,这份亲情的连接始终存在。“跟母亲的抽丝剥茧相比”,“抽丝剥茧”形象地比喻母亲在生活中为子女所付出的艰辛、承受的压力和痛苦,这些付出往往是巨大且默默承受的。“儿女不能为她分担病痛”表明子女在面对母亲生病或遭受痛苦时,尽管内心焦急心疼,却无法亲身代替母亲去承受身体上的病痛和折磨。“能做的只有在她人生的暮年,多一点陪伴和安慰”强调了在母亲年老时,子女所能给予的最重要的是陪伴在她身边,给予她心灵上的慰藉和安抚,让她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以弥补无法分担病痛的遗憾。总的来说,这句话强调了母子间深厚的爱,突出了母亲的付出,也指出了子女在母亲晚年应尽陪伴和安慰的责任。重点在于阐述从这段文字和自身经历中所获得的启示,也就是关于如何对待母亲、如何理解母子关系的感悟和认识。
示例:世上有一种爱,平凡而伟大。这种爱总是无私地付出,不求回报;这种爱如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灵。这就是母爱! 母爱如春雨滋养大地,绵绵不断,情深意长;母爱如生命长河里的泥沙,在不断地冲刷中,渐渐沉淀,直至融入生命的最底层。阅读本文,可以感悟到母亲对子女的爱润物无声,子女只能在母亲暮年时刻,多些陪伴安慰。
22.示例1:“不停地犯嘀咕”,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蔷薇刚长出嫩芽时的惊讶与意外,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嫩芽时的惊喜之情。
示例2:“犯嘀咕”,“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赋予野蔷薇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蔷薇刚长出嫩芽时的惊讶与意外,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嫩芽时的惊喜之情。 23.赏析:巧妙地运用动词“顶”,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蔷薇生命力的顽强、蓬勃。以此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题目与文章第⑥段内容照应,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顽强生命的赞美和对春天以及生活的热爱。 24.作者期待所买花苗发芽,生长,开花来点缀春天,映照春天。第二问,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可结合生活实际作答,答案不唯一。
2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不停地犯嘀咕”是“我”的内心活动,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呀,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结合第②段语句“那些嫩芽刚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搞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蔷薇刚长出嫩芽时的惊讶与意外,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嫩芽时的惊喜之情。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犯嘀咕”,“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赋予野蔷薇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结合第②段“那些嫩芽刚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搞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可知,这种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蔷薇刚长出嫩芽时那种充满好奇和惊讶的状态,让这些嫩芽显得天真可爱,也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嫩芽时的惊喜与喜爱之情。
23.本题考查重要字词的妙处以及标题作用。
第一问,“顶”是动词,本义是从下面拱起的意思,“把春天顶了出来”赋予了野蔷薇人的动作和力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野蔷薇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向上的姿态。
第二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结合本题,“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野蔷薇以人的情态,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另外,题目与文章第⑥段“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内容照应,揭示文章主旨。结合第③段“没有一种事物能够轻轻松松地获得美丽,没有经过疼痛的事物也配不上美丽,所以每一个春天都值得赞颂和尊重”,第④段“往上一点,有微微的绿意,这是春天烙进它身上的生命的基因”“春天如此宽厚,万物才重新生长”理解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顽强生命的赞美和对春天以及生活的热爱。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拓展迁移能力。
第一问,“这个春天还将多一份期待”这个句子出现在文章末尾,结合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来作答。结合第⑨段“但是我最关心的不是它们的真假,而是它们能不能活起来”,“如果它们活了,对我就是奖赏,就不存在欺骗”理解,首先作者期待所买的几棵花苗能够活起来,生长,盛开。然后结合第④段“它只要尽情生长,就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蓬勃”,第⑤段“仿佛人生路上的一些事情是早注定的,如同这个春天必然到来,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尽情绽放”理解,作者期待自己的人生能够尽情绽放,迎来生命的蓬勃;结合第⑦段“不用担心,它们会越开越多,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它们和春天是互相映照互相需要的”理解,作者期待所买花苗发芽,生长,开花来点缀春天,映照春天。
第二问,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可结合生活实际作答,答案不唯一。示例:期待自己写的小说发表,成为一名作家,实现自己的梦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