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综合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综合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综合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
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阳春三月,杨柳夹岸,莺啼______(wǎn)转,应和着清风流水,酝酿生机,令人陶醉;夏时荷花映日,荷叶接天,山色空蒙,湖水澄清;秋天树木参差,层林尽染,金桂飘香,月满平潮,那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hōng)托出一片安静而________(xiáng)和的夜;冬日则余晖斜照,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断桥残雪,大人和孩子们外出踏雪,展筋骨。西湖之美,真可谓目不暇接啊!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1)莺啼 (wǎn)转 (2) (hōng)托 (3) (xiáng)和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应和 (A.hé B.hè) (2)黄晕 (A.yùn B.yūn)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镶嵌”在句中是“以物嵌入”的意思。
B.“酝酿”在句中是指“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
C.参差:差不多,几乎。
D.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
二、选择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市大优惠活动正式开始了,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
B.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
C.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D.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叫我们很难接受。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地震后,为了防止灾后不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B.国务院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C.能否刻苦、勤奋地学习,是学生们能否成才的关键。
D.我国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6.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
B.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东坡居士——唐朝
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
D.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东汉末
三、名句名篇默写
7.(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盼望着,盼望着, , 。(朱自清《春》)
(4)《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 , 。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 ”,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 ”,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诗歌第三句中诗人“愁”的原因,从标题中的“ ”可以看出来。
9.诗歌第一句写了“杨花”“子规”两种景物,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0.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中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11.下列对“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句中“赶趟儿”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进一步点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情态。
B.表现花开得多,开放得很及时。
C.表现了春天的花开了一趟又一趟,非常旺盛。
D.表现出春花争先恐后开放的样子。
1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的三个分句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为什么?
1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林清玄的《季节十二帖(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二月 立春
春气始至,立春是在四日的七时一分。
“日光开始温柔照耀的时候,请告诉我”,地上的青虫对荷叶上的绿蛙说。
“我忙得很呢!我还要告诉茄子、白芋、西瓜、壅菜、肉豆、荇菜,它们发芽的时间到了。”蛙说。“那么谁来告诉我春天到来了呢?”青虫说。
“你可以静听远方的雷声或者仕女们踏青的脚步声呀!”蛙说。
青虫遂伏耳静听,先听见的竟是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动的声音。
六月 芒种
“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曰芒种。”
坐火车飞过田野,偶尔会见到农夫正在田中插秧,点点的嫩绿在风中显得特别温柔,甚至让人忘记了那每一株都有一串汗水。
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
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
芒种,是为光芒植根。在某些特别的时候,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就仿佛把光芒种植。
七月 小暑
院里的玫瑰花,从去年落了以后就没有再开,叶子倒仍然十分青翠,枝干也非常刚强。只是在落雨的黄昏,窗子结满雾气,从雾里看出去,就见到了去年那个孤寂的自己。
这一次从海岸回来,意外看到玫瑰花结成的苞,惊喜地感觉自己又寻回了年轻时那温婉的心情,这小小的花,小小的暑气,使我感觉到真实的自我。
泡一杯碧螺春,看玫瑰花在暑气里挣扎开放,突然听见从遥远海边传过来的涛声,一波又一波清洗着我心灵的岬(jiǎ)角。
九月 白露
“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
几棵苍郁的树,被云雾和时间洗过,流露出一种沧桑的神色。我站在这山最高的地方向下望,云一波波地从脚下流过,鸟声从背后传来,我好像也懂了站在这里的树的心情--站在最高的地方可以望远,但也要承担高处的冷,还有那第一波来的白露。
候鸟大概很快就要从这里飞过,到南方的海边去了吧?
这时站在云雾封弥的山上,我闭上眼睛,就像看见南方那明媚的海岸。
十一月 立冬
“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
如果要认识青春,就要先知道青春有终结的时候。
为花的开放而欢喜,为花的凋落而感伤。这样,我们永远不能认识流过的时间是一种自然的呈现。
在园子里紫丁香花开的时候,让我们喝春天的乌龙吧!
在群花散尽,木棉独自开放的冬日,让我们烘着暖炉,听维伐尔第,喝咖啡吧!
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的!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绘夏秋两季的自然风光图。
15.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6.“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的!”发挥你的想象,写出最后一朵木棉落下的心情。
17.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赏析。
水墨之秋
梅玉荣
①一叶落而知秋。立秋过后,秋意一点点沁入天地之间。
②天空一碧如洗。云薄了些,风凉了些,来往的大雁多了些。雁们用它们优美的身形,在空中写着美丽的十四行诗,或者做别的艺术造型。当人们仰望天空时,诗意就来了。“鸟儿已经飞过,天空却没有它们的痕迹。”云过无痕,鸟过无踪,但总有些什么,是会留下来的吧,是什么呢?是季节的叹息,还是大自然的自语?
③大地褪尽华彩,渐露素颜。苍郁的大树卸下蝉鸣,抖落一身的灰尘,开始“瘦身”,显得决绝而轻松。山川明净,视野也变得开阔深远。吟着屈原的诗章,“袅袅今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古典而唯美,把人带到远古的水畔。几千年前的秋,也是这样的吧;凉风吹拂着,洞庭湖水生微澜,树叶微微颤抖着飘飞,如精致的蝴蝶,如送给大地的请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远古《诗经》的意境一片幽静的水城,水边有获花,在风中瑟瑟而苍苍,凄迷的感觉,越过千年的帷幔慢地渗进心中。如果入画,当是一幅清幽淡远的水墨。
④是的,是水墨。
⑤秋天,似乎是从古典的水畔游来。你看,秋山一脉,是青黛的诗;秋水一江,是浩渺的画。外加西沉的夕阳和斜飞的水鸟,这意境,不就是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吗?而在孟浩然看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遥望大树如小草,沙洲则如一轮弯月,景物由大变小,画面感更强。
⑥秋天的荷,别有一番味道。“荷尽已无擎雨盖”,不要紧,花开花谢寻常事,且看残荷。荷塘水面是繁华落尽后的宁静,有一点儿寂寞,但残荷不忧,也不惧,何况有莲子已经饱满,有藕在水深藏。立在水中,孤直,坦荡,它们的影子在水中映成各种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当是另一种况味。懂荷的人用另一种方式来铭记荷的盛年锦时,说要“留残荷听雨声”。
⑦嗯,加上雨,水墨的味道就更纯正了。秋天的雨,是一群清泠泠的小精灵,唱着婉约而略带伤感的歌儿,从屋檐滑落,从荷叶上跳起,从人们的心上跑过。每一颗敏感的心儿都会被雨洗过,清透,清爽,微凉。雨是最容易带来缠绵的,它会让诗人们写出多情的诗句来。若有一把油纸伞从雨巷经过,那将又撑开一个缱绻的故事,像戴望舒“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若是听着秋雨的滴落声,那会带来无尽的退思,像徐志摩“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边……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犟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⑧秋之水墨,最宜于月夜铺纸落笔。月色朦胧清冷,如纱罩地,更添画之神韵。看,“银汉无声转玉盘”,光阴也在无声地转啊;看,“天阶夜色凉如水”,情思绵绵也如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笔下的新雨空山如此之幽;“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泊舟的建德江如此之静。当年的苏子落魄黄州,于月下游赤壁,便是秋夜,诗思与才思凝结,绽放成千古奇葩。“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可以想象,心有沧海的苏子如何在赤壁这一张宣纸上,纵横捭阖,自如地挥洒出“二赋”这两幅千年水墨,至今画境历历,墨香犹存。
⑨品赏这不尽的秋情秋韵,需要有一颗高远的秋心。古人说“秋心为愁”,其实不该。顺应自然之理,天人合一,历经春的青涩、夏的奔放,必然迎来秋之淡然高远。秋心,即慧心。
(《人民网》,2022.4,有删改)
18.在作者的笔下,秋水、秋荷、秋月、秋雨有怎样的特点?请仿照例句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例句:秋山:明净;秋树:瘦
秋水: ;秋荷 :秋月 :秋雨 。
19.作者为什么要用水墨画来形容秋?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原因。
20.请从句式或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的划线句。
21.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说说你对第⑨段划线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婉 烘 祥 2. B A 3.C
1.本题考查重点字形。1)婉转,意思是说话含蓄、曲折而温和。注意偏旁。
2)烘托:衬托、渲染。注意偏旁。
3)祥和:吉祥,和谐,美好。“祥”不要写成“详”。
2.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1)应和:yìng hè,意思是应声唱和。故选B。
2)黄晕:huáng yùn,意思是昏黄不明亮。故选A。
3.C: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故选C。
4.C
A.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 淅淅沥沥:指小雨落下的声音。与“瓢泼大雨”语义矛盾,使用不当;
D.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5.C
A.应将“防止灾后不出现大的疫情”中的“不”去掉;
B.“销售、使用、生产”三个词的顺序应为“生产、销售、使用”;
D.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6.B
B.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故选B。
7. 山岛竦峙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闻)王昌龄左迁 9.示例:①点明事情发生的时令。②烘托凄凉伤感的氛围。③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被贬谪的伤感之情。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意思是: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写信来寄给远处的他。据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闻)王昌龄左迁”,表现了对好友的思念与担心。
9.本题考查意象。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杨花”“子规”是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同时又是春天独特的景物,故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但从“杨花落尽”知,此时的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随风飘扬;从“子规啼”知,叫着“归去、归去”的子规,给人思乡之感。故首句写“杨花”和“子规”,表现的是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离别伤感的气氛,风雨飘零,友人分别之伤尽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故首句的“杨花”和“子规”融情入景,表达诗人对王昌龄的关心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二句抒情做铺垫。
10.不好。“偷偷地”“钻”把小草拟人化了,形象地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让我们看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用“偷偷地”修饰“钻”,生动地表现了春草的活力。而“慢慢地”“长”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1.C 12.不能。这三个分句分别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呼应。 13.好像、似乎。不能。这句话是从闻到花的甜味儿联想到果实累累,虚写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果删去,句子变成“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的想象意味了。
10.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不好。然后结合加点字“偷偷地”“钻”的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写出理由即可。如:结合语境分析“偷偷地”、“钻”。“偷偷地”、“钻”把小草拟人化了,形象地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让我们看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慢慢地”“长”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1.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赶趟儿:意思是赶得上。写出了春花争相开放。结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分析,“春天的花开了一趟又一趟,非常旺盛”错误。故选C。
12.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不能然后根据文本内在的逻辑关系分析原因即可。注意前文“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桃花的颜色是“红色”, 杏树的花是“粉色”,梨树的花是“白色”。
13.要求学生首先根据语境解释意思,然后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结合句子的含义分析不能删去的理由。本句是写虚景。是写想象中的景象。仿佛是好像、似乎的意思。不能去掉。去掉后本句就变成写实景了,不符合实际。
14.示例:芒种农夫插秧图;小暑玫瑰花开图;白露登高眺远图。 15.“挣扎”原指用力支撑。在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玫瑰花开花的过程很艰难。 16.示例:木棉一边在风中起舞一边想:“树,别了。有你的支持,才有我火红的绚烂。兄弟姐妹们,我来了,这个冬天没有寒冷,因为我们的心紧紧靠在一起。繁华落尽后,不是落寞,而是一地的璀璨…” 17.示例:我最喜欢“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一句,这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芒种时节特有的优美景致,句式整齐,语气渐强,突出了作者对芒种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在认真阅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叙写夏秋季节的内容概括作答。作答时要抓住每个季节景物的特点来概括。
15.试题分析: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揣摩人物心情的能力。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在当时的环境下人物的心情作答。答案可能是多元的,但要与语境吻合。
17.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
18. 浩渺 宁静 朦胧 清 19.(1)因为秋天大地褪尽华彩,渐露素颜,清幽淡远,富有水墨画的特点;
(2)秋天景色丰富,画面感强;
(3)有秋雨的润泽,就更有水墨画的意境了;
(4)秋之水墨,最宜于月夜铺纸落笔。秋天月色朦胧清冷,如纱罩地,更添画之神韵。(答出三点即可) 20.示例一:运用短句,句式对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
示例二:运用比喻,把山水比作诗和画,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21.(1)高远的心就是慧心,就是乐观豁达的心。(2)需要有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心。(3)需要有对自然万物的敏感之心(4)需要有善于联想和想象之心。
18.本题考查事物特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从文章找到秋水、秋荷、秋月、秋雨的特点的内容,然后根据例句的格式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
结合文章第⑤段“秋水一江,是浩渺的画”可概括出秋水的特点是:浩渺;
结合文章第⑥段“荷塘水面是繁华落尽后的宁静,有一点儿寂寞”可概括出秋荷的特点是:宁静;
结合文章第⑧段“月色朦胧清冷,如纱罩地,更添画之神韵”可概括出秋月的特点是:朦胧;
结合文章第⑦段“秋天的雨,是一群清泠泠的小精灵”可概括出秋雨的特点是:清。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水墨画”的特点,然后从文中找到体现秋是一幅水墨画的内容进行概括。“水墨画”的意思是国画中专用水墨渲染而成的画。
结合第③段“大地褪尽华彩,渐露素颜”如果入画,当是一幅清幽淡远的水墨”可概括出原因之一是:秋天大地褪尽华彩,渐露素颜,清幽淡远,富有水墨画的特点;
结合第⑤段“你看,秋山一脉,是青黛的诗;秋水一江,是浩渺的画。外加西沉的夕阳和斜飞的水鸟,这意境,不就是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吗?而在孟浩然看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遥望大树如小草,沙洲则如一轮弯月,景物由大变小,画面感更强”可概括出第二个原因是秋天有秋山、秋水等景物,景物丰富,画面感更强;
结合第⑦段“嗯,加上雨,水墨的味道就更纯正了。秋天的雨,是一群清泠泠的小精灵,唱着婉约而略带伤感的歌儿,从屋檐滑落,从荷叶上跳起,从人们的心上跑过。每一颗敏感的心儿都会被雨洗过, 清透,清爽,微凉”可概括出第三个原因是秋雨清泠泠的,水墨的味道更纯正;
结合第⑧段“秋之水墨,最宜于月夜铺纸落笔。月色朦胧清冷,如纱罩地,更添画之神韵”可概括出第四个原因是秋之水墨,最宜于月夜铺纸落笔。月色朦胧清冷,如纱罩地,更添画之神韵。可据此作答。
2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题干要求,需从句式和修辞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秋山一脉,是青黛的诗;秋水一江,是浩渺的画”一句,从句式上看,“秋山一脉”和“秋水一江”对称,“是青黛的诗”和“是浩渺的画”句式对称。对称的作用是可以使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秋山一脉,是青黛的诗;秋水一江,是浩渺的画”一句,从修辞上看,把“秋山一脉”比作“青黛的诗”,把“秋水一江”比作“浩渺的画”,据此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比作诗和画,更形象生动,更有诗意,也更让读者想象出山水的形象,画面感更强。
21.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探究词语的深刻内涵,句子的含义也就一目了然。句中“高远的秋心”内涵丰富,可结合原文分析具体指哪些心境。
结合第⑨段“秋心,即慧心”可知,秋心,就是慧心。第⑨段“古人说秋心为愁’,其实不该”可知作者的意思是不该为秋发愁,体现了乐观豁达的心理;
结合第①段“当人们仰望天空时,诗意就来了。鸟儿已经飞过,天空却没有它们的痕迹。云过无痕,鸟过无踪,但总有些什么,是会留下来的吧,是什么呢?是季节的叹息,还是大自然的自语?”可知对大自然要有敏感之心,能够觉察到自然对季节的叹息和大自然的语言;
结合第⑨段“顺应自然之理,天人合一,历经春的青涩、夏的奔放,必然迎来秋之淡然高远”可知要能顺应自然之理,就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能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做到天人合一。据此分析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