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岳阳楼记》 课内阅读和对比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链接材料】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①,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②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③》)
【注释】①居……忧:在家守父母丧,不理外事。太夫人:范仲淹的母亲谢氏。②万言书:指范仲淹的《上宰相书》,共万余言,专指朝政得失、民间利病,③叙:同“序”。
1.《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巴陵胜状 名胜古迹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览物之情 观山览水 一览众山小
C.连月不开 开诚布公 日出而林霏开
D.北通巫峡 政通人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总写洞庭湖胜景,“衔”“吞”二字气势非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B.第三、四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写出了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之后不同的心情。
C.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迁客骚人和古仁人。
D.文中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喜乐惆怅的抒情,还有精辟深刻的议论,将写景、抒情、议论自然地结合起来。
4.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洞庭湖的月夜美景。
5.结合链接材料内容,说一说链接材料体现了《岳阳楼记》中怎样的核心思想,你觉得这种思想的真正价值何在。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倾: (2)冥冥: (3)景:
7.将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8.选文两段分别写了“览物之悲”与“览物之喜”,说说产生这两种不同心情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何时而乐耶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B.不以物喜 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异二者之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先天下之忧而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下列句子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A.策之不以其道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1.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A.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阳光闪耀着金色;明月照进水中,就像一块玉映在水里。
B.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亮像圆形的碧玉。
C.有时水面上反射着的太阳的金光;有时静静的月影倒映在江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D.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是融为一体的,但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
B.第③④两段景物描写,是作者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虚拟体验,具有高度概括性质。作者的心境,呼应着景物,与游人共悲欢。
C.本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偶句,描写多用散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D.《岳阳楼记》是一篇千古名文。范仲淹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继承了爱国诗人屈原、杜甫等人的传统,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至今仍然激励人们奋发有为。
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晖:日光 B.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极:到达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偕:一起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国:国家
14.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至若春和景明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写作记的本末缘起,简明扼要地交代了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高度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B.第二段先从空间上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和浩渺,再从时间上写了洞庭湖的气象万千,然后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C.文中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人的忧愁让人忧心忡忡,感伤不已。
D.文章将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融合,议论部分虽然字数不多,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课内外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全集》)
【乙】
皇祐二年①,吴中大饥,殍殣②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③饷④,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全译》)
〔注释〕①皇祐: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9—1053)。②殍(piǎo)殣:饿死的人。③存:慰问。④饷:馈赠。此处指施送饮食。
1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增其旧制 制:规模。
B.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日:每天。
C.至若春和景明 景:风景。
D.皆文正之惠也 惠:恩惠。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或王命急宣(《三峡》)
B.不以物喜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及公私兴造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希文乃纵民竞渡 陈涉乃立为王(《陈涉世家》)
1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和“古仁人之心”的对比分析,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乙文叙述了范仲淹在饥荒之年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让灾区平安无事,没有百姓流离失所的事迹。
C.甲文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音节和谐,富有文采和诗意。
D.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通过议论抒情对范仲淹的政绩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1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时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微①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②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③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④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B)!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能及⑤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⑥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C),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选自吴曾《能改斋漫录》。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节)
注释:①〔微〕贫贱。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谋求利益。④〔无乃〕莫非,恐怕,表揣测。⑤〔及〕(恩惠)到。⑥〔物〕人,众人。
20.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夫不能利泽生民 查阅词典(①沼泽,湖泽。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
(2)尝诣灵祠求祷 课内迁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无乃失于卑耶 课内迁移(先帝不以臣卑鄙)
(4)下以救贫民之厄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21.请将“也”“夫”“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22.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23.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
24.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这里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乙文中也谈到了范仲淹的“进”“退”选择,又分别指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①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②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③遇知己,不能扶④危⑤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⑥,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
【注】①名:声称,称说。②俾:使。③苟:如果,假若。④扶:帮扶,帮助。⑤危:危机,这里指消除危机,解决危难。⑥眩世骇俗:指欺骗、迷惑世俗。
25.【识其字】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岳潜形 销患于未形
B.满目萧然 保治于未然
C.或异二者之为 生为名臣
D.此乐何极 山水之乐
26.【明其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
27.【析其文】下面对甲乙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略写岳阳楼,详写洞庭湖,重点在写景,其次是言志抒情。
B.甲文段兼有叙事、写景、抒情,相互交融又层次分明,完美表达了作者胸襟抱负。
C.乙文段否定了那些不能扶危乱前却捐躯败后的行为,甚至视其为钓名沽誉之举。
D.乙文段概述“士君子立身事主”的准则,逐层深入,事例充足,条理清晰。
28.【辨其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甲乙文段在事君为国之道上的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1.北宋 2.B 3.C 4.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意对即可) 5.范仲淹在居母丧时,给宰相上万言书;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核心思想。这种思想展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记。该文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形容词,优美;美好/名词,风景优美的地方/名词,胜利;
B.动词,观看/动词,观看/动词,观看;
C.动词,放晴/动词,打开/动词,消散;
D.动词,通向/形容词,通达/动词,通晓;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或异二者之为”句意: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二者,这里指前两段“迁客骚人”在不同环境下登楼产生的“悲”与“喜”两种心境;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作答此题,首先明确: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段为: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优美形象的语言,加入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描绘画面。
示例:有时,那长长的烟雾会忽然全部消散,浩渺的夜空下,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千里,它洒下的银辉如同梦幻般铺满大地。月光映照在水面上,那跳动闪烁的光芒仿若黄金在跃动;而水中那静静倒映着的月影,恰似一块沉在水底的温润美玉,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气息。微风轻拂,水波微漾,那浮光与静影相互交织、融合,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令人心醉神迷的绝美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空灵而诗意的世界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宁静而祥和,让人的心灵也随之沉静,沉醉在这迷人的夜景里,感受着自然的无尽魅力与神奇。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链接材料】“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可知,范仲淹在为母亲守孝时,就已经有了心怀天下、追求太平的志向,所以写了万言书送给宰相,这体现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核心思想。
这种思想展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它展现了一种高尚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超越个人的私利和得失,心怀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6.(1)倒下。(2)昏暗。(3)日光。 7.(1)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2)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 8.阴雨天登上岳阳楼,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惧怕别人批评指责的情绪,再加上天气恶劣,就会“感极而悲”。天气好的时候登上岳阳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就会“心旷神怡”。
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倾:倒下。
(2)句意:傍晚天色昏暗。冥冥:昏暗。
(3)句意: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日光。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日,日光;曜,光辉;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锦鳞,指美丽的鱼。
8.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情感。
这两段分别先写风景,再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表现了他们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段“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可知,描绘出了洞庭湖阴雨天气时阴晦的凄凉景象。此时迁客骚人登上此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因恶劣天气的影响,登楼者“感极而悲”,表现出遭到贬谪后的内心的悲凉愁苦,郁闷的心情。
第二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意思是,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第二段描绘了明媚的洞庭春晴图。此时迁客骚人“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因天气晴好,风光无限,登楼者心情大好,荣辱偕忘。
9.B 10.C 11.D 12.C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快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B.均为“因为”;
C.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有时;
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用法。
例句中“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A.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B.方向名词作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C.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D.名词作动词,出名;
1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浮光跃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正确翻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岳阳楼记》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
13.D 14.B 15.C
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句意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国:国都;
14.本题考查文言文通假字。
B.句意为: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通“嘱”,嘱托、嘱咐;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C.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可知,古代仁人们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所以,文中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而非“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让人忧心忡忡,感伤到极点”;
16.C 17.D 18.D 19.(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他)都是想用(这些办法)挖掘有余的财力,来使贫穷的人受到恩惠。
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有误,句意: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日光;
故选C。
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副词,或许、也许/代词,有时;
B.介词,因为/介词,按照;
C.连词,以及/介词,到,等到;
D.均为副词,于是,就;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乙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如范仲淹与监司的对话,以及他对佛寺主首的谕示)来刻画范仲淹的形象。没有用到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1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
(1)微:如果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2)皆:全、都。欲:想要。发:挖掘。以惠贫者:来使贫穷的人受到恩惠。
参考译文:
甲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含着小山,吞没了长河,水流浩荡,宽阔无边,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呼啸,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气馥郁,青葱繁茂。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浮动的波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中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间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文:皇祐二年,吴中一带饥荒严重,饿死的人叠压道路。当时范仲淹主持两浙西路,便发放粮食和劝民间施送饮食慰问灾民,采用的各种方法很周全。吴地一带的人爱好划船比赛,也喜欢做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众开展划船比赛,他每天到湖上摆放宴席,从春天到夏天,老百姓全都离家游玩。他又召集众佛寺的住持,吩咐他们:“灾荒之年工价非常低,可以大力兴建庙宇。”于是许多寺庙的修建工程非常兴旺。又翻修粮库和官员的住处,每天也使用着上千的劳力。
监司上奏告发杭州长官荒废政务,嬉游取乐没有节制,以及不管官府还是私人都大兴建造之风,损耗民力。范仲淹于是自拟奏章,逐一申诉大兴宴游和兴造之风的目的,都是想用(这些办法)挖掘有余的财力,来救济贫穷的人。从事买卖、饮食、建筑的人,依赖于公私宴游和土建工程而糊口的人,每天至少有几万人。救荒年措施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只有杭州平安无事,老百姓中没有人外出流浪,这都是范仲淹的恩德啊。
饥荒之年发放官府的粮食,召集老百姓干有益的事,近些年已列入条令。不仅救济饥荒,又趁机为民间兴利,这真是古圣王的德政啊!
20.(1)加恩惠于人(2)曾经(3)地位低微(4)困厄 21. A.夫 B.哉 C.也 22.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23.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 24.甲文中的“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乙文中的“进”指当宰相,“退”指当良医。
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根据查阅词典法确定选③。“夫不能利泽生民”译为: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泽:加恩惠于人。
(2)用课内迁移法解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为: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尝:曾经。据此推测“尝诣灵祠求祷”的“尝”理解为“曾经”,“尝诣灵祠求祷”译为:曾经去神祠求签祈祷。
(3)用课内迁移法解释:“先帝不以臣卑鄙”译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社会地位低微。据此推测“无乃失于卑耶”中“卑”理解为地位低微,“无乃失于卑耶”译为:这是不是有一点太卑微了。
(4)根据语境推断法解释:联系上下句“上以疗君亲之疾”“中以保身长年”的意思“上可以治疗君亲的疾病”“中能够保身长年”推测,“下以救贫民之厄”中的“厄”的意思是“困厄”。“下以救贫民之厄”译为:下可以救助贫民的困厄。
2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联系上文可知,这里是范仲淹描述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表现后发出慨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的,是什么呢?而“嗟夫”常放在句首,表示慨叹。所以“夫”应放在A处。
B.联系上文可知,有人认为不当宰相当良医“无乃失于卑耶”,范仲淹回答“唉,怎么会如此呢”这里表示反诘语气。而“哉”是语气助词,常用来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岂为是哉”意思是:怎么会呢?所以“哉”应放在B处。
C.联系下文“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可知,范仲淹认为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治疗君亲的疾病,下可以救助贫民的困厄,中能够保身长年。这是肯定的。而“也”放在句末常用于加强语气或表达确定的语气。“果能为良医也”意思是: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所以“也”应放在C处。
2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意思是: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矣”是文言助词,用于句末;“夫”文言发语词,用于句首,“……者”表判断;据此断句为: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2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大丈夫:有志向、有抱负的男子;志:志向;相:当宰相;理则当然:道理当然是这样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
2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联系上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这里的“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表达了范仲淹忧国忧民之心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由乙文中“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可知,这里范仲淹的“进”指当宰相以利泽万民,“退”指当良医,以疗君亲之疾,贫民之厄,保自身长年。表现了范仲淹一生只想辅佐明君治理国家,为百姓谋利造福的利泽苍生之心。
参考译文:
[甲]文: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他们在朝为官也担忧,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文:范仲淹还未显达时,曾经去神祠求签祈祷,说:“将来我能当丞相吗?”(然后抽签)结果表明不可以。然后又(再次求签)祈祷,说:“不行的话,那我就当个良医。”结果表明还是不可以。过了一会儿,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的志向。”
某一天,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恐怕有一点太卑微了吧?”范仲淹回答说:“唉,怎么会如此呢?古人说:‘常常善于挽救他人,因而才没有被遗弃的人;常常善于拯救万物,因而也没有被废弃的物’,能够普济万民的,当然只有宰相能做到。既然(求签结果表明)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救人利泽万物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治疗君亲的疾病,下可以救助贫民的困厄,中能够保身长年。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
25.D 26.(1)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2)不能在没有动乱前辅助君王消除危机,却在已经失败之后为君王去死(丧命)。 27.C 28.①事君为国要防患未然,先天下之忧而忧。甲文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在君主百姓之前忧虑。乙文倡导为君为国要提前筹谋,销患于未形。
(批判“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的行为是沽名钓誉,君子所不取的)。
②忠心事君,竭心尽力。甲文指出不管身在何处都要忧其民,忧其君。乙文中则指出要竭尽智谋,忠告善道,尽心力于当下。
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A.名词,形体,形迹/动词,形成;
B.助词,……的样子/代词,这样;
C.名词,表现/动词,是;
D.都是形容词,快乐;
故选D。
2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两个“之”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忧:担忧。
(2)扶危:拯救危难。未乱之先:动乱之前。而:却。乃:竟然。捐躯殒命:献身自尽;既败之后:事情失败之后。
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根据甲文“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写景目的是引出面对不同景象迁客骚人的不同感情,进而同古仁人进行对比,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非“详写洞庭湖,重点在写景,其次是言志抒情”。
B.根据甲文“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可知,先写迁客骚人的不同感情,继而与古仁人进行对比,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层次分明,而非“相互交融”。
D.根据乙文“既名知己……斯为美也”“苟遇知己……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从正反两个角度从道理上阐述了“士君子立身事主”的标准,而非“逐层深入”,也没有充足“事例”;
2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根据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不管身在何处都要忧其民,忧其君,而乙文“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也主张竭尽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对君主进行忠告,可见,两文都表达了忠心事君,竭心尽力的意思。
根据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可知,人臣要在君主百姓之前忧虑;而乙文“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则表示要防患未然,是自己和君主都不受到伤害,可见,两文都有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或忧虑)的意思。
参考译文
【甲】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器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活着是著名的忠臣,死后做高尚的鬼魂,流芳百世,照耀史册,这才是完美的士人。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沽名钓誉,迷惑世人,夸耀于社会,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