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醉翁亭记》 巩固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
环滁( ) 琅琊( )( ) 饮少辄醉( ) 林霏开( )
晦明( ) 岩穴暝( ) 伛偻提携( )( ) 泉香而酒洌( )
弈者胜( ) 觥筹交错( ) 树林阴翳( ) 山肴野蔌( )( )
二、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2.(1)至于负者歌于途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三、解释重点实词
3.(1)宠辱偕忘 (2)把酒临风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吾谁与归
(5)饮少辄醉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云归而岩穴暝 (8)佳木秀而繁阴
(9)觥筹交错 (10)湖中人鸟声俱绝
(11)余拏一小舟 (12)独往湖心亭看雪
四、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4.
(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佳木秀而繁阴( )
(2)归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3)乐山水之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4)谓太守自谓也( )
太守谓谁( )
(5)之山之僧曰智仙也( )
名之者谁(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五、选择题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环滁(chú) 林壑(hè) 射者中(zhōng)B.琅琊(yá) 辄醉(zhé) 酒洌(lèi)
C.岩穴暝(míng) 晦明(huì) 伛偻(yǔ) D.野蔌(sù) 觥筹(guāng) 阴翳(yì)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文:发现了野花,有一股清淡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美景中。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7.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六、名句默写
8.根据提示默写。
(1)美国发动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借关税手段打压中国向高精尖制造业强国升级,这一意图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义同。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 , ”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春) ,(夏) ,(秋) ,(冬) ,山间之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 , ”,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瞅之动,相得益彰;“ , ,众宾欢也。 , ,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二)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暝 翳
10.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文中描写“滁人游”的情景,能体现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泉香而酒洌
(2)杂然而前陈者
(3)树林阴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名( )之者谁? (2)醉翁之意( )不在酒
(3)野芳发( )而幽香
1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也”领起全文,点出滁州地理环境的总特征:位于群山环抱中。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为下文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C.第二自然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的变化,紧扣“醉”字。
D.“其西南诸峰……酿泉也。”作者用“望”“行”二字把读者的视线由西南诸峰引向琅琊山、酿泉,引向山上的醉翁亭,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写出琅琊山的全貌。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汉沔④,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与海相若。清河⑥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⑦,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涛澜汹涌,风云开阖⑧。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删改)
【注】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汉沔:汉江、沔江。⑤浸灌:水势浩大。⑥清河:张怀民的家多。⑦齐安:黄州。⑧阖:闭,意为天阴。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谪居齐安:
19.翻译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甲】文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两次问答在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21.【甲】【乙】两文中的所写之景和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 chú lánɡ yá zhé fēi míng huì yǔ lǚ liè yáo sù yì gōng yì
2.(1)至于/负者歌于途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3.(1)一起(2)持,执 面对 (3)曾经(4)归依(5)就(6)兴趣,情趣(7)昏暗(8)茂盛,繁茂(9)酒杯和酒筹(10)消失(11)撑,划(12)独自
4.(1)秀丽;茂盛。
(2)聚拢;返回;投靠,依附。
(3)乐趣;欢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4)命名;为,是。
(5)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醉翁亭;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C
A.射者中(zhōng)——zhòng;
B.酒洌(lèi)——liè;
D.觥筹(guāng)——gōng;
6.B
B.应是“野花开放”,而不是“发现了野花”。故选B。
7.B
B.《醉翁亭记》末段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采用了议论抒情的方式,由禽鸟之乐推及众人之乐,由众人之乐升华到太守之乐,最后点明太守之乐在于乐民之乐,表达了作者陶醉山水、怡然自得的神态。所以B项“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的判断是错误的;
8.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9.暝:昏暗;翳:遮蔽。 10.(1)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1.通过“滁人游”的情景描写,可以感受到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体现了欧阳修治邦有道,呼应了文章中心——与民同乐。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云归而岩穴暝”句意: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昏暗;
“树林阴翳”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蔽。
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1)野芳:野花。发:开放。而:连词,表顺承,不译。幽香:名词作动词,发散清幽的香味。秀:茂盛,繁茂。繁阴:名词作动词,形成浓密的绿荫;
(2)从:跟随。而:连词,表顺承,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其乐:游人的快乐。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主旨把握。
根据描写“滁人游”的文字“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滁人出游的人数多,“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各色人等都有,“负者”、“行者”、“伛偻提携”;出行者心情愉悦,“歌于途”“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由此可见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在封建社会,一个地方的安危治乱,除去大的时代在起着作用之外,就要看地方官的勤政与否,所以,又可以看出欧阳修的勤政爱民、治邦有道,可以体现出他一贯的政治主张——与民同乐。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此处的描写,正好可以呼应下文对文章中心的揭示。
12.(1)清(2)陈列,摆开 (3)遮盖 13.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14.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泉水清并且酒也清。洌:清;
(2)句意:杂乱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
(3)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阴翳:遮盖。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知:知道;从:跟从;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一个“乐”:形容词意动,以……为快乐;第二个“乐”:快乐。
1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根据语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的出游)”“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可以得知,这是写游人们跟随太守游山宴饮的快乐,可以尽兴地享乐,而太守则是看到自己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富足,能够和自己一起来游山,这是太守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大的乐趣;
根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思想,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百姓的得意之感,酒醒后还能够用文章表达当时所见所闻所感暗含对自身文学造诣的自负。
15. 命名 情趣 开放 16.(1)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
17.C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名:命名、取名。
(2)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意境。
(3)句意:野花开放,散发出幽香。发:开放、绽放。
1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回,回环,曲折环绕。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然:……的样子。临:靠近。于:在。
(2)重点字词: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得:领悟。寓:寄托。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第二自然段主要描绘了山间的景色随着朝暮和四季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美丽景象,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等,强调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美丽,而非直接与“醉”相关联;
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18. 像鸟张开翅膀 情趣 贬官 19.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0.①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解释了醉翁亭的由来;②表达了作者对亭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21.【甲】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乙】文描写快哉亭的雄奇景色,抒发了作者不以贬谪为怀、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
1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翼:像鸟张开翅膀。
(2)句意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
(3)句意为: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谪:贬官。
1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词语有:之,的。得,领会。而,表并列。寓,寄托。
20.本题考查语句作用。
句意为: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这两句话自问自答,用设问的形式交代了醉翁亭的修建者是智深,给它取名的是太守,也即作者。欧阳修号醉翁,他用自己的号命名这座亭子,表现了他对亭子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从“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可知【甲】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语句再联系后文主旨“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等内容可知,欧阳修之乐是游览、领悟山水的乐趣和与看到百姓的快乐而快乐的与民同乐,所以,【甲】文写景是为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从【乙】文“其流奔放肆大……”“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等语句可知,在快哉亭上能见到雄奇壮丽的长江美景。联系“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可知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胜景的,他在被贬时以赏景排遣郁闷,这种不悲观,不厌世的心胸是何等旷达。所以【乙】文描写快哉亭的雄奇景色,抒发了作者不以贬谪为怀、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
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乙】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江、沔江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可以在亭中的几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