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成功属于求进者
①福建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度“山光、水浊、田瘦、人穷”。如今走进长汀,却是草木繁茂,满眼葱茏。多年来,长汀干部群众接续奋斗,描绘了荒山披绿的画卷。这一传奇告诉我们:成功属于求进者。
②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只有始终求进,保持永不懈息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③求进,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今天,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聚焦目标、铆足干劲、永不言弃,才能意气风发走向未来。中国决定发展自主导航的时候,容易开发的轨道资源已被先发国家申报占用,想要后来居上难度很大,但北斗科研工程团队潜心研发,潜心推进,用心攻关,一方面加快发射速度抢占可用轨道,另一方面创新轨道设计,尝试多星共轨,最终组成了一个全球首创的、三种轨道混合的导航星座,实现了中国北斗导航全球的梦想。
④求进,必须“越是艰险越向前”。艰险恰似黎明前的黑暗,只有笃志前行者才能看见万丈霞光。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的传奇组合隋文静、韩聪,挑战冬奥历史上无人做过的“捻转四周”,要让世人瞧瞧,男单女单有四周,双人滑也有四周。他们苦思勤练了一年半,终于做到了力量与重量的最高难度平衡,最终以总成绩239.88分刷新世界纪录的表现摘得金牌。谷爱凌在第二轮落后的情况下,最后一跳挑战左转1620度的超高难度动作,惊险中逆转夺冠。可见,挑战艰险,抓住契机,方能险中求胜。
⑤求进,还应“致广大而尽精微”。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之成,亦求微末之精。北京冬奥会用于颁奖的花束绒线花,是北京冬奥的首创。中国各地手艺精湛的“织女”们,面对2400支花束绒线花和26000片月桂叶的赶制任务,时间紧迫,又不能错针漏针,那些平凡的“织女”们在不清楚是为奥运而做的情况下,依然用一颗工匠之心,精细的双手,琢玉成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挑战,成功钩织了永不凋谢的荣耀之花。
⑥关山难越,难阻决意跨越之辈;风雨历尽,天酬痴心破难之人。求进者冲破千里冰封,定能迎来万里春风,品尝成功的硕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地一项是( )
A.选文①段介绍了福建长汀自然环境的今昔状况,作为事实论据,具体而有力。
B.选文②段针对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的现实,论述了“求进”的必要性。
C.选文④⑤段从“个人小事”和“天下大事”两方面展开论述,两段是递进关系。
D.选文⑥段语言精练,寓情于理,表达了对“求进者”的赞美及对他们的美好祝愿。
3.简要分析选文④段的论证思路。
4.选文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顺境和逆境
吴灿华
①在人生道路上,由于每个人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会有不同的境遇。在境遇中有顺境与逆境,幸运和厄运之分。人生的历程,就是在顺境与逆境的矛盾转换中不断前进的。
②人生道路的宽阔平坦,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利的环境。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良好条件,比较容易做出成绩来。尤其在顺之又顺的条件下,“机遇”来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但切不可对机遇梦寐以求,而放弃主观努力。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斯巴得说过: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在牛顿之前人们也常见苹果落地的现象,而偏偏牛顿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鲁班之前不知有多少人也被茅草多次划破手脚,而他们并未多加联想,鲁班却由此而发明了锯子。马克思之前人们经常接触商品,但都熟视无睹,只有马克思通过对商品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规律。这些事实说明,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再多,如果不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会“机”而不“遇”。还应注意,顺利和幸运可以给人信心,但也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优游度日,不能充分地利用外部良好的条件而使顺境虚度。
③人生道路的曲折,即所谓逆境就是人们向着理想的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不顺利的境遇。如事业上的挫折、失败、政治蒙冤、考试落镑、自身病残、家庭不幸等等。这些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当你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遭遇不幸的时候,你该怎样对待人生呢
⑤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裹足不前,这是无济于事的。灰心丧气,屈从命运,拜倒在“命运女神”的脚下,也只能成为它的奴隶。玩世不恭,逃避现实,只能成为被捉弄的懦夫和懒汉。
⑥真正的英雄,敢于面对生活的磨难。“逆境总是有的,人生就是进击”。青年人的人生道路漫长,不可幻想人生之路宽广平坦,始终处于胜利的成功的顺境。要准备吃苦,要时刻提防崎岖小路,经受考验经受锻炼。
⑦人生旅程中不但常有挫折和失败,有时还有种种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使人面临着沉沦和奋起的抉择。一个真正懂得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人,就能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从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做出通常情况下不能做出的奇迹,与之相反,有的人却从此一蹶不振。司马迁因遭李陵之祸,被处腐刑,受到人生最大的屈辱。可是他奋发努力,经过十五年的辛劳,终写成《史记》,对国家和民族作了贡献。我国著名国画家徐悲鸿说得好:一个人在走投无路时能够自拔,才是真正的强者。
⑧有志长进,立志成材的青年人,不要寄希望于平坦的大道,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6.从全文来看,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举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8.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人生旅程中什么是逆境,该如何面对逆境?
扬自强之精神 做中流之砥柱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同学们,你们正处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你们要“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以赤子之心,凯歌前行!
②自强者,强在自胜。《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切真正的强者,从不以战胜别人为目标,而以超越自我为追求。自强者要主动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努力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不断成就更好的自我。
③自强者永远以国家至上,以人民为先。上世纪60年代初,今年90岁高龄的“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正在国外工作,他毅然放弃已取得重大突破的理论物理研究,回国参与原子弹研制。他参加并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等研究工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可谓中流之砥柱。同学们,希望你们永远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最崇高的位置,在服务祖国、人民的奋斗中绽放自我。
④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奋斗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真正的强者总是在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江国琛同学,承受着父母身患重病、家庭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始终坚定自立自强的信心。他学习刻苦、进步显著,还能饮水思源、热心公益,成为了一名清华大学五星级志愿者。同学们,让我们为江国琛点赞!也为你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成熟和你们呈现出的自强精神点赞、喝彩!
⑤自强者永远以创新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总是满怀壮志豪情。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蕴含无限可能、充满无限挑战的大时代,创新精神是自强精神的最好体现。同学们,希望你们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之中,努力破解时代难题,服务国家发展,促进人类福祉,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出全部的热情、智慧和力量。
⑥“未逢黄石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新时代的青年要自觉听从历史的召唤,不断超越自我,厚植家国情怀,无畏艰难困苦,敢于引领创新,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
(选文有删改)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一切真正的强者,从不以战胜别人为目标,而以超越自我为追求。(“一切”用在这里是否太绝对?请简要分析。)
(2)他参加并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等研究工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可谓中流之砥柱。(“中流之砥柱”这个比喻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11.下面链接材料最适合做选文第几段的论据?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我来自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因为基础薄弱,我做微积分作业要比别人多花三四倍的时间……后来,我参加了辩论赛,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我没有辜负自己当时在日记中写的那句话:“无论如何,不许退缩,不许不努力,决不许放弃。”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张薇的毕业演讲)
材料一:
①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完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许多科学工作者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曾表示,好奇心是自己进入科学世界的起点,也是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动力源。
②醉心野外科考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曾回忆,自己儿时喜欢观察各类植物,风仙花的种子、山野上的社鹃花,引发他对大自然最初的热爱与思考。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至今记得13岁时仰望天空、找寻“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经历,浩瀚星空点亮了他的科学梦想。
③科学家们的经历启发我们,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姓姓抓起,注重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④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一个重要环节是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前,在一些学校的教学中,学生仍需完成大量习题,掌握各种题目的解法。事实上,培养解题能力固然重要,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创新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找到二者的平衡,既重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⑤近年来,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科学教育蓬勃开展,鼓励创新、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涵养青少年好奇心的良好环境,将会有效助力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科技创新后备大军,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07月30日)
材料二:
①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下降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
②好奇心确实是通往科学研究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推动力。但是,中国孩子好奇心的下降显得尤为明显。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将知识体系落地到知识教学,然后进入“讲授——练习——考试”的套路中,再加上“重考试”“重分数”的评价体系,“刷题”成了大部分中小学生最常态的学习方式,也成了教师授课最惯常的做法。
③而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称作创新,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会按照上一次的路径去解决,慢慢地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甚至有些学校已经把学生训练出了某种“条件反射”:只要拿到题,马上就能搜索到已经“印”在大脑中的解题套路。刷题与创新显然不能同向同行。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02月06日)
材料三:
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人才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他认为,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也许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生活受到的鼓励。幼儿好奇心很强,这也许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有关。在他们看来,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很多都出乎他们的预期,他们想要观察、探索、询问、操作或摆弄这些事物。这些都是好奇心的外在行为表现。如果这些行为能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就会逐渐内化为幼儿的人格特征。相反,如果缺少环境的鼓励与支持,这些行为会逐渐消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冷漠、回避等心理倾向,从而不利于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形成。
(选自“百度百科”)
12.下面说法和所给材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注重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B.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的源泉,而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
C.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孩子好奇心下降明显的主要原因。
D.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认为,幼儿好奇心很强,这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有关。
13.材料一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4.结合所给材料,说一说你对“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的理解。
15.培养和可护青少年的好奇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请你结合三则材料,提三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讲好中国故事要用好文化符号
史春林 宿程晴
①中华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融入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符号的时代内涵。
②用文化符号讲中国故事,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一方面,要用好传统文化符号,讲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比如,以“中国功夫”为符号的《猛龙过江》《卧虎藏龙》等电影展现的关于力量、情感与哲思,在跨文化语境下被外国受众广泛接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文化符号的种类,增加文化符号的时代内涵。比如,在兔年春晚的舞台上,典籍中的上古神兽从VR画师笔下一跃而出,非遗南音与流行音乐创造性结合,作为符号的上古神兽和非遗南音的意蕴大大丰富起来,增强了中国故事的感染力。
③让符号富含中华文化意蕴,需兼顾外国受众需求。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在塑造国家形象中有效运用文化符号,还要兼顾世界人民的文化心理和审美需求。比如,李子柒的系列短视频,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题,以服饰、器物、食材等元素展现不同的生活状态,引发了外国观众的共情,使中国的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以一种日常的方式在国外的网络平台得到有效传播。
④我们还应用好新媒体,增强文化符号的影响力。信息化和新媒体为不同类型文化符号的传播提供了契机,使其可以更多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信息接受习惯。比如,成为爆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创作中就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将舞蹈、绘画等进行数字化呈现,整部作品既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色,又有很强的科技感,这成为其成功“破圈”的重要密码。网络短视频更是为人们频繁接触中华文化符号提供了契机。它碎片化、低门槛、生动有趣,且时效性强,为各国人民喜爱。
⑤塑造国家形象离不开文化符号的有效运用。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打造富含中华文化意蕴的符号体系。
(选自2023年3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思路清晰,呈现出“提出观点—论述观点—总结观点”的结构。
B.中国功夫、上古神兽、非遗南音、流行音乐等都是中华文化符号。
C.数字技术、网络短视频等有力地增强了中华文化符号的运用效果。
D.选文运用大量事实材料,从正面论证了用好中华文化符号的重要性。
17.请判断以下链接材料最适合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并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
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留学生借助外国常见的街头艺术方式,在法国街头用小提琴演奏《北京欢迎你》,将北京夏季奥运会、北京冬季奥运会这两件世界体育盛事用音乐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北京“双奥之城”的形象。
18.《长安三万里》荣获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金鹤奖”最佳动画片奖。请运用选文观点,为该影片拟写颁奖词。(100字以内)
【链接材料】
《长安三万里》以盛唐为背景,讲述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战争而陷入混乱,身处局势之中的高适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过往的故事。电影中配乐结合了古琴、琵琶、箜篌、笛、箫等民族乐器烘托意境,与诗歌的诵读达到浑然天成的听觉效果。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泼酒变水,水中现鹤,巨鹤驮起李白,李白又带上高适、杜甫、岑夫子、丹丘生……诗人们乘着翱翔的巨鹤飞到天上,随之勾勒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场景,带领观众在现实与幻想中来回切换。
1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百无一用非书生
①常有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大谬!
②君不见:蔺相如,书生也,完璧归赵,义折廉颇,谱就千古佳话;西汉张子房,书生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大汉三百年锦绣江山;蜀汉诸葛亮,书生也,怀五湖四海之志,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功成八阵图;北宋范仲淹,书生也,西陲守土,保疆卫国,令强寇丧胆;康有为、梁启超,书生也,奋发意气,公车上书,励志图存,戊戌变法。1虽只百日,却给暮气沉沉的晚清带来了一线生机。
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读书人,以主宰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才伟略,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激情,让中国大地换了人间。
④意气书生,不为帝王唱颂歌,只为苍生伸正义,社会在他们的呼喊声中变革,历史在他们的手里改写,世界在他们的智慧推动中前进;书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吟风弄月、舞文弄墨,本是看家本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更显超迈才情。悠悠华夏五千载,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百无一用非书生!
⑤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生的作用更是巨大!
⑥国家的竞争中,科技和知识的载体——书生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综合国力比拼中的决定因素!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为全球粮食供给和人口吃饭问题带来了希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全国先进工作者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
⑦百无一用的书生,指的是那些只知道“寻章摘句”的书呆子。真正的书生绝非“纸上之阅历多,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经济之精神少”的书呆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
⑧百无一用非书生,天生书生必有用!
(选自《格言》,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选文第①~④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
首先① ;接着② :最后论证书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③ 。
(4)选文第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选文中真正“有用”的书生具有怎样的精神?(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1.成功属于求进者。 2.C 3.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求进,必须“越是艰险越向前”;接着,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在艰险中勇于前行者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然后,分别列举了隋文静、韩聪和谷爱凌挑战极限、险中求胜的事例,证明本段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挑战艰险,抓住契机,方能险中求胜。 4.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的话阐述了天下大事一定要从细微之处做起的道理,有力地论证了本段观点:求进,必须“致广大而尽精微“,进而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可以采取位置分析法:一看标题。通读全篇,理解文章大意,即可判断出文章是否围绕标题展开论述,从而判断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二看开头。仅用于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中心论点也在首段末尾点出;三看结尾。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论点。可留意一般标志性词语,如“总之”“所以”“因此”“总而言之”“归根到底”等。四看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和直接表述句。尤其是注意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表述句。
联系文章标题“成功属于求进者”和第①段中“福建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度‘山光、水浊、田瘦、人穷’。如今走进长汀,却是草木繁茂,满眼葱茏。多年来,长汀干部群众接续奋斗,描绘了荒山披绿的画卷。这一传奇告诉我们:成功属于求进者”的内容可知,本文标题中的“成功属于求进者”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作者的观点。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阅读文章可知,选文③④⑤段分别从“求进,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求进,必须‘越是艰险越向前’”“求进,还应‘致广大而尽精微’”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是并列关系;“从‘个人小事’和‘天下大事’两方面展开论述,两段是递进关系”理解错误;
故选C。
3.考查论证思路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清该段的内容,首先通读语段,勾画关键词,分层。接着按顺序分析每一层,可从论证方法入手,并指出论证了什么。对于表态、看法,观点、结论等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或提炼。
选文第④段首先提出“求进,必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分论点;接着,“艰险恰似黎明前的黑暗,只有笃志前行者才能看见万丈霞光”运用比喻论证,“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的传奇组合隋文静、韩聪,挑战冬奥历史上无人做过的“捻转四周”,要让世人瞧瞧,男单女单有四周,双人滑也有四周。他们苦思勤练了年半,终于做到了力量与重量的最高难度平衡,最终以总成绩239.88分刷新世界纪录的表现摘得金牌。谷爱凌在第二轮落后的情况下,最后一跳挑战左转1620的超高难度动作,惊险中逆转夺冠”列举隋文静、韩聪和谷爱凌挑战极限、险中求胜的事例,是举例论证;“可见,挑战艰险,抓住契机,方能险中求胜”是得出的结论。据此分析,按照答题思路,组织语言、整理答案即可。
4.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
第⑤段画线句“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引用古人的名言,是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作用是:引用古人的话“大事之成,亦求微末之精”阐述了天下大事一定要从细微之处做起的道理,有力地论证了本段观点:求进,还应“致广大而尽精微”,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成功属于求进者,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5.人生的历程,就是在顺境与逆境的矛盾转换中不断前进的。 6.举例论证。如:在牛顿之前人们也常见苹果落地的现象,而偏偏牛顿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具体证明了“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再多,如果不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会‘机’而不‘遇’”,增强文章说服力,让观点浅显易懂。 7.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人生的历程,就是在顺境与逆境的矛盾转换中不断前进的。然后分别从顺境与逆境两方面来分析:何为顺境?面对顺境的人生态度;何为逆境?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最后,总结论点,激励年轻人不要寄希望于顺境,要准备迎接逆境。 8.逆境就是人们向着理想的目标奋进过程中出现了不顺利的境遇。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磨难,要准备吃苦,要时刻提防崎岖小路,要经受锻炼,要能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从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做出通常情况下不能做出的奇迹。
5.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的题目“顺境和逆境”是论题,围绕这个论题作者在第①段中明确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的历程,就是在顺境与逆境的矛盾转换中不断前进的。
6.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第②段为了论证“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再多,如果不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会‘机’而不‘遇’”,作者连用三个事例:在牛顿之前人们也常见苹果落地的现象,而偏偏牛顿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鲁班之前不知有多少人也被茅草多次划破手脚,而他们并未多加联想,鲁班却由此而发明了锯子;马克思之前人们经常接触商品,但都熟视无睹,只有马克思通过对商品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规律。
第⑦段为了论证“一个真正懂得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人,就能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从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做出通常情况下不能做出的奇迹”,用“司马迁……奋发努力,经过十五年的辛劳,终写成《史记》,对国家和民族作了贡献”的事例。
所以举例论证是文章的主要论证方法,使论证过程具体有力,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7.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文章在第①段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人生的历程,就是在顺境与逆境的矛盾转换中不断前进的。
接下来第②段解答什么是顺境——“人生道路的宽阔平坦,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利的环境”,接下来谈面对顺境的人生态度;
第③段提出何为逆境——人生道路的曲折,即所谓逆境就是人们向着理想的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不顺利的境遇。④——⑦段论述“当你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遭遇不幸的时候,你该怎样对待人生呢 ”
第⑧段总结论点,提出“有志长进,立志成材的青年人,不要寄希望于平坦的大道,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8.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第③段提出何为逆境——人生道路的曲折,即所谓逆境就是人们向着理想的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不顺利的境遇。
从⑥⑦段相关语句中可找到“该如何面对逆境”的答案:真正的英雄,敢于面对生活的磨难。青年人的人生道路漫长,不可幻想人生之路宽广平坦,始终处于胜利的成功的顺境。要准备吃苦,要时刻提防崎岖小路,经受考验经受锻炼。一个真正懂得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人,就能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从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做出通常情况下不能做出的奇迹。
9.中心论点: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 10.(1)“一切”用在这里是合适的,不是太绝对。作者这里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超越自我为追求”对于“真正的强者”的重要;前面已经论证了“自强者,强在自胜”,所以真正的强者,就应该不断超越自我,这种精神是所有强者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更多了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中流之砥柱”比喻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这个比喻把在国家需要时,回国参与原子弹研制的周光召比作中流砥柱;生动形象地写出周光召在我国国防事业和科学事业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和所起到的支柱作用。 11.示例一:链接材料最适合做选文第④段的论据。张薇来自国家级贫困县,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薄弱都表明她所处的是逆境,但她努力学习,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获得成功;与第④段“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这一分论点相一致。
示例二:链接材料最适合做选文第②段的论据。张薇同学考上清华后自身基础薄弱,但她愿意比别人多花时间,更努力,后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成就了更好的自我,与文段中的论述自强者“克服自身弱点和不足”“不断成就更好的自我”相一致。与第二段的“自强者,强在自胜”的观点相吻合。
9.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掌握。
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
结合本文第①自然段“你们要‘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以赤子之心,凯歌前行!”、第⑥自然段“新时代青年要自觉听从历史的召唤,不断超越自我,厚植家国情怀,无畏艰难困苦,敢于引领创新,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及题目分析,本文的题目即中心论点: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
10.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
(1)“一切”是表示全部、所有,有强调意味。结合本段观点“自强者,强在自胜”可知,作者用“一切”,目的在于强调要成为“真正的强者”,就必须“不以战胜别人为目标,而以超越自我为追求”,无一例外,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是所有强者都应该具备的,因此“一切”用在这里起到了特别强调的作用,并不绝对、
(2)“中流之砥柱”,本义是指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在文中,作者是把“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比作中流砥柱。结合背景可知,当时周光召正在国外工作,“他毅然放弃已取得重大突破的理论物理研究,回国参与原子弹研制。他参加并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等研究工作”,故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周光召在我国国防事业和科学事业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和所起到的支柱作用。
11.本题考查对补写论据的分析。
从链接材料可知,张薇“来自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这些情况表明她所处的环境是逆境,但面对基础薄弱,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了辩论赛,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她的经历与第④段“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这一分论点相一致,故链接材料最适合做选文第④段的论据。
如果回答链接材料最适合做选文第②段的论据也可以。因为链接材料中张薇同学考上清华后自身基础薄弱,但她克服自身弱点和不足,愿意比别人多花时间,比别人更努力,后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成就了更好的自我,与第②段的“自强者,强在自胜”的观点相吻合。
12.D 13.举例论证,列举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好奇心是科学家进人科学世界的起点,也是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动力源”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14.很多科学家少年时期就对外界事物产生了好奇心、求知欲,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不会下降,好奇心成了他们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动力源,让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意思对即可) 15.①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孩子对新鲜事物生发出好奇心;②学校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呵护他们的好奇心;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科学教育活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涵养青少年好奇心的良好环境。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根据材料三“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人材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他认为,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也许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生活受到的鼓励”可知,“幼儿好奇心很强,这也许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有关”,也可能与他们的知识经验贫乏无关,此选项理解太绝对,表述有误。
1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醉心野外科考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曾回忆,自己儿时喜欢观察各类植物,风仙花的种子、山野上的社鹃花,引发他对大自然最初的热爱与思考。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至今记得13岁时仰望天空、找寻‘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经历,浩瀚星空点亮了他的科学梦想”可知,列举了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的回忆;又列举了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的事例,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前一段的观点“好奇心是自己进入科学世界的起点,也是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动力源”。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许多科学工作者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曾表示,好奇心是自己进入科学世界的起点,也是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动力源”“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下降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好奇心确实是通往科学研究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推动力”等内容可知,很多科学家少年时期就对外界事物产生了好奇心、求知欲,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不会下降。好奇心成了他们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动力源。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
15.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结合材料一第④段“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一个重要环节是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可得:家长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孩子对新鲜事物生发出好奇心;
结合材料二第②段“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将知识体系落地到知识教学,然后进入‘讲授——练习——考试’的套路中,再加上‘重考试’‘重分数’的评价体系,‘刷题'成了大部分中小学生最常态的学习方式,也成了教师授课最惯常的做法”可得:学校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呵护他们的好奇心;
结合材料一第⑤段“近年来,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科学教育蓬勃开展,鼓励创新、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可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科学教育活动;
结合材料一第⑤段“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涵养青少年好奇心的良好环境,将会有效助力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科技创新后备大军,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可得: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涵养青少年好奇心的良好环境。
16.B 17.示例:最适合作为选文第③段的论据。留学生将中国文化符号融入外国常见的街头艺术来塑造首都形象,和第③段的观点“让符号富含中华文化意蕴,需兼顾外国受众需求”相符合。 18.示例:从唐代诗人的故事中发掘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勇于创新,以动画电影的方式,融合唐诗、民族乐器等中华文化符号,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中华文化在当代的自信和力量)。
1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结合文章第②段“以‘中国功夫’为符号”“典籍中的上古神兽从VR画师笔下一跃而出,非遗南音与流行音乐创造性结合,作为符号的上古神兽和非遗南音的意蕴大大丰富起来”可知,“中国功夫、上古神兽、非遗南音”是中华文华符号,但流行音乐不是中华文化符号;
17.本题考查论据补充。
链接材料“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留学生借助外国常见的街头艺术方式,在法国街头用小提琴演奏《北京欢迎你》,将北京夏季奥运会、北京冬季奥运会这两件世界体育盛事用音乐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北京‘双奥之城’的形象”,借助外国常见的街头艺术方式,在法国街头用小提琴演奏《北京欢迎你》,这种形式将中国文化用外国受众需要相结合,与第③段“让符号富含中华文化意蕴,需兼顾外国受众需求”的论点相契合,因此适合作为第③段的论据。
18.本题考查拟写颁奖词。
链接材料中,《长安三万里》荣获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金鹤奖”最佳动画片奖,结合“讲述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战争而陷入混乱,身处局势之中的高适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过往的故事”“电影中配乐结合了古琴、琵琶、箜篌、笛、箫等民族乐器烘托意境,与诗歌的诵读达到浑然天成的听觉效果”可知,电影以唐代诗人故事为主体,以中国民族乐器、唐诗等中华文化符号为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可结合第①段“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融入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符号的时代内涵”来写颁奖词。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长安三万里》展现了大唐盛世到安史之乱的转变故事,创造性地融合唐诗、民族乐器等中华文化符号,丰富了中华文华符号的时代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在当代的自信和力量,打造出富含中华文化意蕴的符号体系。
19.(1)百无一用非书生。
(2)运用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的观点。
(3) 提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 举了大量的事例证明了书生的意义价值,批驳错误观点; 提出自己的观点“百无一用非书生”。
(4)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论述书生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导到现在的作用上。在内容上,把论证引向深入,强调书生在知识时代的作用更加巨大。
(5)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
(1)本题考查提炼议论文的论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结合题目“百无一用非书生”,根据文章第①段“常有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大谬”,文章第⑧段“百无一用非书生,天生书生必有用”可以提炼中心论点:百无一用非书生。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选文第⑥段结合“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为全球粮食供给和人口吃饭问题带来了希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全国先进工作者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可知列举了袁隆平、黄旭华的事迹,属于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的观点。
(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第①段段意:引出常有人持有的错误观点“百无一用是书生”。第②段段意:通过列举历史上杰出书生的例子(如蔺相如、张子房等),反驳“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错误观点,证明书生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贡献。第③段段意:进一步通过毛泽东的例子,展示书生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形象,强调书生在政治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第④段段意:总结书生在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多重贡献,得出结论“百无一用非书生”,即书生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
由此可知,文章首先提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接着举了大量的事例证明了书生的意义价值,批驳错误观点,第③段则举例论证了书生的重要作用,最后第④段“由此可见”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百无一用非书生”。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解答语段的作用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考虑,内容上的作用就在于写出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需要看位置判断,第⑤段位于中间,所以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生的作用更是巨大”的“更是”承接上文论述书生在历史上的作用,并引导到现在的作用上。在内容上,把论证引向深入,强调书生在知识时代的作用更加巨大。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⑦段“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进行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