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词人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雪景,饱览红zhuāng素裹、分外妖ráo的北国风光,他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抒发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伟大报负。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外( )   红zhuāng( )
妖ráo(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画线句子运用了 、 、 、 的修辞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轻,那pīng tíng,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连。/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ní nán,——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pīng tíng( ) ní nán( )
鲜妍( ) 冠冕(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春日,当你在田野màn游时,总能邂逅一缕春风。它róu动着你的发丝,亲吻着你的脸颊,掀动着你的裙角,撩拨着你的心弦。你的脸上泛起红晕,你的身体变得piāo逸,你的心胸无比坦荡。它倏忽而过,带走你的烦恼yōu戚,可是你想挽留它却是枉然。
(1)给加点字注音。
脸颊( ) 撩拨( )
红晕( ) 枉然( )
(2)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
①màn游  (A.慢 B.漫)
②róu动  (A.揉 B.柔)
③piāo逸   (A.飘 B.漂)
④yōu戚   (A.优 B.忧)
二、选择题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甸甸(diàn) 柯岩(kē) 哄鸣
B.伐木(fá) 森林(shēn) 冓火
C.谷穗(suì) 足迹(jì) 松涛
D.宿营(shù) 海防(fáng) 呼换
5.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B.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C.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D.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林徽因现存的诗作有五十余首,大抵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样,富有个性,别具一格。
B.林徽因十六岁时受邻居女建筑师影响,立下投身建筑事业,一生都在不懈耕耘。
C.在春天这样的季节里,林徽因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这一季的心情。
D.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戏曲文学历史悠久,元明清是戏曲作家的时代,独领风骚六七百年。
B.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担当精神,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
C.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表演者们红装素裹,身着青绿色的舞衣,长袖翻飞,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
D.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一代天骄。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8.请从诗中找出运用以下修辞手法的诗句。(各找一处即可)
(1)比喻:
(2)拟人:
9.诗人用具体的意象表现“中国的土地”的“神奇”,请列举这些意象。
10.这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比较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新 月
沙 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12.“新月”与“小船”,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面,诗人是如何将这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开头两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13.诗歌第三节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怎样的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献给周总理的花
①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②然而,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③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
④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下了车,便赶到天安门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场更加肃穆了,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眷念!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⑤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⑥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悼念敬爱的周总理”,落款是“您的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深情,它像荷花一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花。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敌人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
(有删改)
14.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5.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花。
16.选文第④段先描写后抒情,结合《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选自《周总理,你在哪里》)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之柔
梁新英
①每一个春都像从前面的春拷贝下来的,万物呈现同一种气质——柔,看似绵软,其实极具亲和力与包容性。
②雪花最先感知春讯。在大兴安岭以北,冬天的雪没有“花”的姿态,称“雪沫”更合适。它像精盐,散散落落,仿佛傲气的人,彼此客气疏远,不肯融合。阳光一照,满地银屑,亮白亮白的,晃得人睁不开眼睛。走在银毯上,“咯吱”声响亮、贵气,脚印一串,深深浅浅,这是冬特有的韵律。
③就像词是诗余,初春的雪是冬的余味。沾了“余”字,气象就变了。少了磅礴,少了壮阔,更显幽婉,缠绵。春雪是名副其实的“雪花”,它像柳絮,因风而起,含了水汽,性子柔和了。落在睫毛上,水润清凉,入眼比滴眼液舒服。在松软的雪地走过,“噗噗”的闷声,似不明缘由的惆怅,黏答答的。脚印勾了毛边,像水滴在宣纸上洇开。小孩子滚起大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尽情享受春雪带来的快乐。
④风柔柔的,像有人拿蒲公英的绒球,或是杨花弄你的痒。风和风筝是一对恋人,十指相扣,奔跑,深情凝视。空中都是反串,鱼在飞,燕子在游,碧海青天里,大人的快乐、小孩子的愿望互相追逐。
⑤水是柔韧的。看,小河也醒了,被朔风没收的音韵重又响起,叮叮咚咚,在吟诗,在弹奏。小鱼游来,蜻蜓飞来,牛羊走来,河畔是一个热闹的世界。水且歌且舞,去寻找诗和远方。九曲回环,水滴石穿,水何其包容,水何其柔韧。
⑥柳树柔软的枝条,与水的曲折向前一样,是一种智慧。垂柳是树木里的水,因柔而生姿,柳丝依依,若轻舞的水袖。垂柳生在水边,长发及腰,终日临水弄影。水怜柳之婀娜,柳惜水之柔媚。长在道旁,抚一下你的发丝,牵一牵你的衣角,温婉的小女子模样。
⑦轻柔的杨树渐渐生出绿意,成为舞蹈家的手,哪怕简单的动作里都是柔情。一枝绒绒的绿意斜伸过来,榆钱一串串,一簇簇,像绿蝴蝶扎堆落在枝上,掩在翠叶里。整棵树丰腴起来,像初孕的少妇试图遮掩微隆的腹部,羞涩里漾着欢喜。
⑧比树更柔的是花,花瓣绸子似的,深红浅紫的朵儿,或浓或淡的香气,韧性减了,柔嫩无骨,让人怜惜。游走花间,眼波柔亮,笑也软糯了。
⑨绵绵的雨,轻柔地洗濯着世界。雨细细的,像闺蜜的私语,窃窃不绝;雨轻轻的,仿佛怕惊扰了谁的梦。撑一把伞,轻移碎步,或收了伞,任雨丝沾湿长发,沾湿衣襟,一颗心润泽起来。
⑩暮色中,散步的人三三两两。鸟儿聚在一棵柏树上啁啾,几十只的样子,歌声高亢,这里是欢乐的海洋。一兴奋就忘了秩序,鸟和人一样。鸟儿是灵动的花,花谢花开要等一年,这些会歌唱的花朵飞来,树随处可见花开。树下,人听痴了。临街一面窗子,乐声流淌。笛子,或者萨克斯,曲子在倾诉,路过的人染了情绪,跟着明媚,或婉转,心软了,步子轻捷。
柔,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胸怀。春天的柔,是娉婷的,绰约的,像戏曲中的青衣,又比青衣多了风骨。这种柔不是弱,是容,是韧。春天的柔情里面,并不失侠骨,就像那些你看不见的,春风与阴暗的角落里,顽冥不化的垢冰的角斗。
(选自《思维与智慧》)
17.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春之柔”?
18.文章第②段写冬雪的段落可否删去?为什么?
19.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小鱼游来,蜻蜓飞来,牛羊走来,河畔是一个热闹的世界。
(2)一枝绒绒的绿意斜伸过来,榆钱一串串,一簇簇,像绿蝴蝶扎堆落在枝上,掩在翠叶里。
20.你如何理解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1.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 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
1.(1) fèn 装 娆
(2) 报负 抱负
(3) 引用 对偶 夸张 互文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分外,fèn wài,超过平常;特别。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 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妖娆 ,yāo ráo,娇艳美好;妩媚多姿。
(2)本题考查字形。
报负——抱负。抱负,bào fù,远大的志向。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沁园春·雪》中的句子,是引用的修辞手法。“千里”“万里”相对,“冰封”“雪飘”相对,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千里”“万里”有夸大之意,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意为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2.(1) 娉婷 呢喃 yán guān
(2)“带”改为“戴” “连”改为“莲”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pīng tíng(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    
ní nán(呢喃):形容燕子的叫声;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鲜妍(yán):光彩美艳的样子,色彩鲜妍美丽。    
冠冕(guān):指冠帽的总称。
(2)本题考查字形。
带着——戴着,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
白连——白莲,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
3.(1) jiá liáo yùn wǎng
(2)①B ②A ③A ④B
(1)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
脸颊(liǎn jiá):指的是眼睛下部,鼻子周围到左右耳的表面部分。
撩拨(liáo bō):挑逗;招惹。
红晕(hóng yùn):指人一般在遭遇尴尬或者特殊气氛下产生的一种表情。
枉然(wǎng rán):意思是徒劳无功,浪费时间。得不到任何收获。
(2)本题考查字音。
漫游(màn yóu):随意游玩,漫无目的地游走。故选B。
揉动(róu dòng):使用手掌或其他部位,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故选A。
飘逸(piāo yì):洒脱,自然,与众不同。故选A。
忧戚(yōu qī):忧愁哀伤。故选B。
4.C
A.哄鸣——轰鸣;
B.森林(shēn)——sēn,冓火——篝火;
D.宿营(shù)——sù,呼换——呼唤;
5.A
“乡愁”是主语,后面应断开;“是”是谓语,后面应断开;“一枚”是数量词,“小小的”是形容词,它们与“邮票”是定语与中心语关系,三个词语需分开朗读。因此节奏应划分为: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6.A
B.成分残缺,在“建筑事业”的后面添加“的志愿”;
C.表意重复,将“春天”或“这样的季节”删去;
D.语序不当,将“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与“意境的优美”内容互换;
7.C
A.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这里指的是元明清时的戏曲作家很出众,使用正确。
B.风流人物:有文釆、有名望、有功绩或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物。这里指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对一个时代有影响,使用正确。
C.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这里用来形容表演者,使用不当。
D.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在此指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使用正确。
8.(1)示例: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2)示例: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9.诗人用“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具体意象,从山川的壮丽、沃土的广阔、文化的悠久、物产的富饶等方面来表现“中国的土地”的“神奇”。 10.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热烈颂扬中华民族,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11.相同点: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祖国)的真挚情感。
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当国土被践踏时,诗人号召同胞们奋起反抗,并自愿为祖国奉献一切;本诗感情较愉悦,除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表现了诗人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切期待。
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相思比作黄金;结合“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神女峰拟人化,发出叹息声;结合“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海浪拟人化,抚爱着沙粒;结合“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土地敦厚的性格比作湖水,将土地的顽强勇敢比作长江。据此任意选择一个比喻、拟人来写即可。
9.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结合“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可知用“杜鹃花”“三峡”“神女峰”等来展现祖国壮丽的河山,“神女的叹息”表明祖国文化历史悠久;结合“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可知用“椰子林”“葡萄”等来展现祖国物产丰富;结合“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可知用“海浪”“湖水”“长江”等来表现祖国幅员辽阔。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土地的“神奇”。
10.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作品先写中国这块土地的“神奇”——“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凡是华夏人民,无论久居故土,还是云游他乡,都永远思恋着这块土地。它之所以牵动着炎黄子孙的“相思”,是因为它拥有壮丽的山川、广阔的沃土、悠久的文化、丰富的物产、绵长的海岸线……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发祥之地,也是他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后写中国土地上人民的“美丽”。神奇的土地固然动人相思,美丽的人民尤为惹人爱恋。他们的外貌是美的:“黄皮肤、黑头发”;他们的性格也是美的:“敦厚”温柔、“顽强勇敢”,他们的思想更是美的:葡萄挂霜,并且核里“绽开复兴的契机”,表明已经成熟;犹如中国人民饱经风雨的洗礼,摆脱了幼稚和愚昧,走向了改革与开放。而成熟又意味着新的生长与繁荣,亦如中国的复兴与昌盛。
故这首诗抒发了对中国土地的讴歌、对中国人民的礼赞,也有对祖国未来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1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两首诗背景不同:《我爱这土地》作于充满硝烟的抗战时期,本诗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写法不同:《我爱这土地》借用鸟的歌唱作比抒情言绪,本诗是直抒胸臆。但主题相近:《我爱这土地》抒发诗人面对遭受苦难的大地,要为此而献身的强烈愿望,本诗是面对这块神奇的土地,表达永远思恋的感情。
两首诗都注重意象创造:如果说艾青是借助“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来描绘出中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的无比悲愤以及解放区的勃勃生机,让人们看到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那么刘湛秋则是把对中国土地的讴歌、对中国人民的礼赞寄寓在典型新颖的意象之中:如“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既写出了祖国山川的秀美,又自然地暗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再如“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泻千里”的“长江”形象地概括出了中国人民敦厚而顽强的性格特征,那“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挂霜”的葡萄,更表明中国人民已摆脱了幼稚和愚昧,开始走向成熟。
所以,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运用了典型意象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情感深沉,面对遭受苦难的大地,要为此而献身的强烈愿望,本诗则直抒胸臆抒发了对中国土地的讴歌、对中国人民的礼赞,也有对祖国未来美好的向往和期待,情感愉悦、欢快。
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抓住“新月”与“小船”外形上“弯弯”这一共同特征,将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引子,后面内容都围绕这两句诗展开(或引出诗歌后面内容)。 13.花香、夜暖、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
12.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本体是新月,比喻词是“像”,喻体是小船。结合“新月弯弯”可知,“弯弯”是新月的特点,结合生活常识可知,小船的形状是弯弯的,因此作者抓住“弯弯”这一共同特征,把天上“新月”和水上的“小船”联系在一起的。
结合题目“新月”可知,“新月弯弯”照应了题目,而结合后文“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可知,由弯弯地新月如同小船引出了后文作者的想象,乘着如同小船一般的新月去跨越万水千山,去梦中,所以,开头的两句引出了后文。
1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诗歌第三小节是“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故可知,意象是:花香、夜暖、春天。
诗的第二节“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写身处异地他乡的诗人只能借助这叶扁舟,踏上回乡(思乡)之路。作者用“花香、夜香、春天”几个意象,展现了家乡的美好,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赞美之情。第四节诗句“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写故乡的亲人仿佛也在做着同样的梦,在欢迎着游子的归来,从而表现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眷恋、向往之情。
14.示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自己见过各种美好的花,为下文写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做铺垫,渲染了一种沉痛、哀伤的氛围。 15.示例:全国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是用纸做的,是没有生命迹象的,但是这些花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它们跳动着八亿人的脉搏,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因此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花”。 16.示例:第④段三个感叹句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眷念之情,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逝世的极度悲痛之情;最后一句抒发了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的哀悼之情。《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中,通过对“想念你”的反复使用,强烈地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14.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根据第①段“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三个“我见过……,也见过……”,句式重复,可知第①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起到渲染、强调的作用。联系下文可知,作者写自己见过的各种花的美好,为下文“然而,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做铺垫,根据第④段“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可知周总理逝世了,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进行哀悼,故第①段为下文写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作铺垫,渲染了一种沉痛、哀伤的氛围。
15.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中“没有生命”,因为花是“纸做的花”;联系原文第⑥段“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可知“最富于生命的花”是因为这些花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它们跳动着八亿人的脉搏,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每一个人,当周总理逝世时,举国上下都怀着悲痛、沉重的心情对他进行哀悼,“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所以说它是最富于生命的花。
16.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结合本文第④段“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眷念”可知,运用了三个感叹句,表达了人民对总理去世的哀思,对总理的敬重与眷念;结合“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没有哪个人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抒发了人民对总理逝世的极度悲痛之情。《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这是八亿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全诗的主旋律,也是全诗主题的直接表达,通过反复,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无限崇敬、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17.从春雪、风、杨柳树、春花、春雨、春鸟等春天里优美的景色的柔及人的表现来体现春之柔。 18.不能删。这一段写大兴安岭的冬雪,体现雪的冷硬傲气,与下文写春雪的柔形成对比。 19.(1)运用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热闹的场景。同时三个“来”的反复运用,使语言整齐有序,有美感。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整棵树的茂盛及春意浓浓、柔嫩的景象。叠词的使用,更增添了语言美。 20.把鸟比作会飞的花朵,花朵有谢的时候,而鸟儿却随时可以飞来,使树木充满生机,使人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21.文章结尾赞颂了春的柔是一种气质和胸怀,在柔的里面有与阴暗的斗争,揭示文章的主旨,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17.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读文可知,第三段写春雪,突出了春雪的幽婉、缠绵。第四段写春风,突出了春风“柔柔的”。第五段写春天的水,突出了水的柔韧。第六段和第七段写春天里的杨柳,柔软的枝条,轻柔的绿意。第八段写春花,它们比树更柔。第九段写春雪,“轻柔地洗濯着世界”。第九段写春天的鸟,它们在树上唱着欢快的歌。这些春天特有的景色表现了“春之柔”。第十段还提到了人们在春光里散步,在树下聆听鸟鸣,听着窗子里的乐声,心软了,步子轻捷了。春天里人们的表现也体现了“春之柔”。
18.考查对重点语段的理解。第二段写的是大兴安岭的冬雪,如同精盐一般坚硬,它们仿佛傲气的人,彼此客气疏远,不肯融合,太阳出来,就晃得人睁不开眼睛。这一段描写表现冬雪的冷硬与傲气,与下文第三段描写春雪的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暗含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19.(1)考查赏析句子。“游、飞、走”是对小鱼、蜻蜓、牛羊的动作描写,联系“河畔是一个热闹的世界”可知,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到来时的热闹场景。三个“来”自反复出现,构成了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感。
(2)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把榆钱比作绿蝴蝶,既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榆钱的形状,也表现了榆钱茂密,春意浓浓且柔嫩的特点。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于春之柔的喜爱之情。几个叠词“绒绒、串串、簇簇”增添了语言美。
20.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鸟比作灵动的、会飞的花,表现了鸟美好的形态。春花盛开与凋谢要等一年。而鸟却可随时飞来,落在树上鸣叫,为树木增添生机与活力,用自己清脆而欢快的鸣叫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与满足。
21.考查分析语段作用。
从内容上:末段总结全文,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春的赞颂,春天的柔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胸怀,这种柔娉婷绰约,但不是弱,是包容,是坚韧。而且在春之柔里,还有与阴暗角落里垢冰的角斗。它以自己的柔战胜了顽冥不化的垢冰,把温暖带到每个角落。
从结构上:末段与首段中的“柔,看似绵软,其实极具亲和力与包容性”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