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级上册
十二烈士山
①1938年春,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处境艰难。当时,第三师八团一连在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的率领下,担任警戒任务。3月16日,第三师师长命令八团于19日前将警戒部队撤回,向李炮营集中。
②18日拂晓,一连撤出警戒,与总指挥部交通副官张凤春等16人向李炮营转移,不久遭遇数百名敌方骑兵。敌人发觉了他们,正向他们包围过来!李海峰果断地对班路遗说:“我们和敌人遇上了,不能再进山去了,不然,在雪地的脚印,会给敌人留下线索的!”他当机立断,下了命令:“立刻占领左前方小孤山,准备战斗!”
③正说着,敌人已经开始向他们射击了。战士们迅速向小孤山攀登。日伪军一窝蜂地往山坡上冲。突然,山顶上,战士们一起开火,冲在前面的日伪骑兵被打翻在地,后面收不住的战马、敌人,互相践踏起来。一连战士趁机投出手榴弹,炸死了十几名日伪军。
④敌人吃了亏,不敢再贸然进攻,就在对面的山上架起一门炮,又架起好几挺机枪,向山头开始了猛攻。炮火枪弹把山上的战士压得抬不起头来。敌人趁势舍马徒步冲到了山脚下。战士王发高喊一声:“敌人上来了!”就投出一颗手榴弹,同时,敌人的炮弹也在他身边爆炸,王发壮烈牺牲了。战士们凭借着山石,和敌人展开对射。号称“射手之王”的李海峰一连打死了几个敌人。敌人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进攻又被打下去了。敌军指挥官见几百人的队伍竟打不过十几个战士,气得狂叫起来:“活的抓不到,统统打死,打死!”
⑤激战到下午4点多钟,抗联战士已牺牲了好几名,李连长也多处负伤,但是大家还在顽强地坚持战斗。机枪手李芳邻的子弹打光了,他含泪把机枪拆毁扔掉,又用手枪和敌人展开对射,不幸中弹牺牲。指导员班路遗胸部负伤,仍与战士张全富坚守在东面。当十几个日本兵冲上来时,张全富拉响了两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班指导员打倒了两个敌人,自己也因流血过多牺牲了。
⑥夜幕降临了,疲乏的敌人停止了进攻。一连战士只剩下5个人了。两腿被炸断的李连长命令那4个战士立刻突围。战士们要求留下来与连长同生共死,李连长严厉地说:“我不能动了,你们把手榴弹给我集中一下。敌人不会给我们多少时间的,赶快突围吧!这是命令!”果然,敌人又悄悄来进攻了,李连长先甩出一颗手榴弹,掩护着4名战士安全滑下山去,然后又扔出几颗手榴弹,就静静地躺在阵地上。几个敌人胆战心惊地摸上山来,刚要抓住他。李连长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⑦此战击毙、重伤敌军百余人。第二天,我军大部队来到小孤山上,掩埋了英勇牺牲的12名烈士的遗体。这12名烈士是李海峰、班路遗、朱雨亭、魏希林、陈凤山、李芳邻、夏魁武、王仁志、张全富、杨德才、王发、李才。为了永远纪念为国牺牲的战士,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将小孤山改名为“十二烈士山”。
(选文有删改)
1.请用“小标题”的形式,简要梳理选文所记述的内容。
→放弃撤离,迎击日军→遭遇猛攻,奋勇杀敌→ →掩护突围,同归于尽→
2.选文第④段既关注人物群体,又写到了每一位战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任选一个加点词,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
战士们要求留下来与连长同生共死,李连长严厉地说:“我不能动了,你们把手榴弹给我集中一下。敌人不会给我们多少时间的,赶快突围吧!这是命令!”
4.读完选文后,有同学提出“要是当时部队继续撤退,便可以避免牺牲了。”但你并不赞同他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营救周运兰
①1998年7月24日晚上,安乡县安造坑突然被凶猛的洪水冲溃。小天才幼儿园就位于溃口的地方,周运兰老师领着30 多个孩子迅速撤到了楼上。不久,长沙警备区的冲锋舟劈波折浪开过来,解放军将孩子一船一船救上岸,最后只留下周运兰。洪水越来越急,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漩涡,前来营救的冲锋舟被浊浪掀翻,派来的另一艘船也被卷进了漩涡。
②楼房倒了,周运兰被急流冲走,可她奇迹般地抓住机会,擎住了另一幢楼房。她孤身一人,只听见洪水发出猛兽般的咆哮,只看到附近的房屋在一栋一栋地坍塌。
③周老师被困的消息揪着人们的心。湖南省委和省军区的领导下达了命令:“绝不容许在洪水中留下一个人!”空军派来了直升飞机。可是,风大雨急,建筑物摇摇欲坠,直升机不能接近。
④一个又一个营救方案都没有奏效。26日晚,已经两天两夜没吃没喝的周运兰陷入绝境。她思念两岁的女儿,思念正在大堤上抢险的丈夫,她不愿离开这个世界,不愿离开幼儿园的孩子们。
⑤7月26日晚,抢救周运兰方案会商在前线救护指挥部紧急进行。解放军某舟桥团接受了任务。周运兰所困的建筑物离溃口处第一栋建筑物之间有七栋楼房,构成斜坡梯形,楼与楼之间相隔30至50米。舟桥团首长经亲自查看,决定以七栋建筑物为支撑点,通过分段漂流,用缆绳连接建筑物的办法去营救。
⑥7月27日,舟桥团几名水性好的共产党员组成了"敢死队"。舟桥团首长担任现场指挥。
⑦营救行动开始了。A敢死队员们带着绳索登上了一号楼。接着,通过绳索越过急流,漂到二号楼。当他们向三号目标进军时,被一排恶浪压在水下。经过两个小时的生死【博 搏】斗,终于攀上了周运兰所在的七号楼。
⑧没吃没喝,等待三天三夜的周运兰哭了,敢死队队员也哭了。
⑨B敢死队队长李长志毫不犹豫地将救生衣脱下替周运兰穿上。带着体温的救生衣温暖着周运兰。水急浪高,处处是漩涡。李长志背起周老师,由唐学荣扶持着,沿着楼与楼之间的生命之绳,【艰 坚】难地在沉浮中前进。李长志体力不支了,唐学荣顶了上去。无论绳索怎样飘荡,无论手心中的血泡怎样疼痛,郑海彬总是紧紧拉住生命之绳。经过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周运兰终于得救了。
5.用“√”划出括号中正确的字。
6.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四字词语。
(1)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一点也不迟疑。 ( )
(2)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极度惊险、紧张。 ( )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8.关注场面描写,感受表达效果。句子A 从整体上描写了敢死队员们营救周运兰的场面,是 (点 面) 的描写; 句子 B 描写了 、 、 三个敢死队员营救周运兰的具体细节,是 (点 面) 的描写,这样点面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 。
9.把句子“经过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周运兰终于得救了”中的“终于”一词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阅读《翻越大雪山(节选)》,回答问题。
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在中央纵队的行列中,一位名叫江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了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用雪埋起来。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患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患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10.短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描述了红军翻越大雪山时的场面,其中对 的描写,属于“面”的描写;对 和 的描写,属于“点”的描写。
11.阅读短文第1自然段,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战”中,可以体会到 ;从“头昏脑涨,呼吸困难”“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再也起不来了”中,可以体会到 。
12.短文中对连指导员的刻画运用了 、 、 的描写,突出了他 的形象。
13.请展开想象,试着把第6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14.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灯光
①夏夜,静悄悄的,星星眨着眼睛,月亮姑娘出外游玩。月亮姑娘那柔和的光芒,像轻纱一样笼罩着大地。她在天空中飘哇,飘哇。夜渐渐深了,一家家的灯火相继熄灭了,人们进入了梦乡。
②夜更深了,月亮姑娘在静寂的夜空继续慢慢地走着。忽然,她发现有一盏灯还亮着,那灯光和天上的星光相互辉映。月亮姑娘好奇地探头一望,只见那明亮的灯光下有一位老师,她面前放着厚厚的一摞学生作业本。这位老师正在埋头批改学生作业。她改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连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不放过。额上渗出了细小的汗珠,她也顾不上擦。咦,她怎么笑了?月亮姑娘又往前探了探头,啊,她改到了一篇好文章。哟,怎么又皱眉了?咳,原来是批到了“淘气大王”的糊涂作业。
③啊,这就是老师的甘和苦。在这盏“长明灯”下,她的双鬓银丝不断增多,她的额上皱纹逐渐加深。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丝光和热。
④月亮姑娘叹息着悄悄离去,她不忍心打扰老师的工作。
⑤啊,夏天的夜晚是多么宁静!月亮是那么柔和,星星是那么迷人,而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1)概括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
(2)用“ ”画出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3)第①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邓政委的棉衣
1947年8月,大别山上已经是寒霜季节。由于我军远离后方,被服供应不上,邓小平政委和十几万将士仍穿着单薄的旧棉衣。战士们心疼地说:“我们没什么,要是把政委冻坏了,还怎么指挥我们打仗 ”于是便聚在一起,专门为邓小平同志做了一套新棉衣。
第二天,副官长抱着这套新棉衣走进政委的小屋。他看到政委正伏在桌上聚精会神地看文件,便轻手轻脚地走到跟前,小声说:“首长,这是您的新棉衣。”政委放下笔,搓搓手,看到副官长抱着的新棉衣,一时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副官长说明情况后,政委站起来严肃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大家穿得和我一样单薄吗 棉衣破了,可以补一补再穿嘛!”他看到副官长左右为难的样子,又慈祥地笑了:“这样吧,棉衣既然做好了,就给通讯员小万吧,他年龄小,身体又单薄。”在一旁的小万赶忙说:“不行,不行!这是专门给首长做的。”政委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用手指了指门,命令似地说:“就这样吧!”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了。
邓政委的模范行为,长期为群众所传颂。
15.给带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战士们心疼地说……________
A.疼痛 B.关切、喜爱
16.邓政委的模范行为,长期为群众所传颂。________
A.做 B.变成 C.被
17.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划线的词。
①邓小平政委仍穿着单薄的旧棉衣。
单薄:
②小万的年龄小,身体又单薄。
单薄:
18.总结本文记叙的顺序。
先写: ;
再写: ;
最后写: 。
歪头崮八十五勇士王贞勤
1943 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八路军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坚持进行敌后抗战。
2 月 25日夜 10 时许,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在副营长徐福的带领下,悄悄在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扎营休整。该营营长王子固则带领三连在另外一个地方活动。
“徐营长,有情况……”侦察员突然跑过来向徐福报告,“东……东面,发现了很多日 军……”原来,日军白天侦察到有八路军小股部队在沂水北活动,就连夜调集了 3 000 人马, 兵分数路包抄过来。
徐福命令部队马上向沂水河方向转移,于半夜时分到达沂水河畔。徐福同二连连长齐之顺碰头后,决定马上上山。他们刚爬到半山腰一个叫桃花坪的小山村时,就发现日军的马队已经到了山下。不一会儿,山下升起了几发信号弹。
忽然,左侧的山沟中冒出来黑压压的一大群人,二连刚要准备战斗,发现是营长王子固带领的三连和附近的几百名老百姓。这时,日军的大炮和机枪开火了,大批日伪军在火力掩护下冲了上来。
“两个连不能一块往外冲,这样两个连和几百名群众都会有危险,必须留下一个连断后, 掩护另一个连带领群众转移!”营长王子固说道。他和副营长徐福短暂商议了一下,迅速作出决定: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 83 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王子固见三连和老百姓走远了,立刻命令二连朝敌军开火,把敌人牢牢地吸引在周边。天亮时,他们同敌人几经周旋,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了歪头崮。此时,三连和百姓已安全脱险。
1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嚣张——( ) 商议——( ) 带领——( )
20.文中第二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重复词语 B.表示语意难尽 C.表示意在言外 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1.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
22.营长王子固在危急关头做了什么决定?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1. 奉命撤退,遭遇敌寇顽强战斗 接连牺牲 掩埋遗体,更名纪念 2.通过群体全景和个体特写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够让文章的画面有整体感,突显战斗的紧张氛围,还可以突显各个人物的特点,丰富人物形象,彰显革命战士奋勇杀敌的精神。 3.示例一:从“同生共死”一词可以看出战士们不愿意放弃李连长,想要与李连长共进退,体现了革命战士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示例二:从“严厉”一词可以看出李连长对革命战士的关心和呵护,不愿意让他们白白牺牲,展现了李连长对战友的关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示例三:“命令”在文中是指李连长要求剩余的战士立即撤退,彰显了李连长内心的坚定、对革命战士的关爱和勇于牺牲奉献的精神,也从侧面体现了革命军队铁一般的纪律。 4.当时部队奉命向李炮营集中,如果继续撤退的话,确实有可能避免牺牲,但是雪地上的脚印会让敌人顺藤摸瓜发现李炮营所在的位置,给大部队带来危机。因此,李连长下令放弃撤退,正面迎敌。这体现了革命战士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
1.本题考查的是标题拟写。
本题要求用小标题的形式概况文章主要内容,通过仔细阅读每个部分,提炼出每个小标题下的核心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提纲。我们将文章划分为五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即可。
第一部分(1):讲的就是奉命撤退遭遇敌寇顽强战斗,所以①空应该填写奉命撤退,遭遇敌寇顽强战斗;
第二部分(2):一连遭遇敌人,李海峰下令迎敌,可概括为“放弃撤离,迎击日军”;
第三部分(3-5):一连的战士们与敌人激战,可概括为“遭遇猛攻,奋勇杀敌,接连牺牲”;所以第②空应该填写接连牺牲;
第四部分(6):李海峰命令战士们突围,自己留下断后,可概括为“掩护突围,同归于尽”;
第五部分(7):我军英勇牺牲的12名烈士遗体掩埋,为纪念牺牲的战士,小孤山改名为“十二烈士山”。所以第③空应该填写掩埋遗体,更名纪念。
2.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分析。
通过群体全景和个体特写相结合 的方法,文中第④段先写“敌人吃了亏,不敢再贸然进攻”;又分写战士王发壮烈牺牲、“射手之王”的李海峰一连打死了几个敌人、敌军指挥官气得狂叫起来等不仅能够让文章的画面有整体感,突显战斗的紧张氛围,还可以突显各个人物的特点,写出了敌军自己的队伍不敌一连战士而恼羞成怒、穷凶极恶的样子,丰富人物形象, 表现出了一连战士的英勇无畏,彰显革命战士奋勇杀敌的精神。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
“同生共死”的意思是情谊深厚,生死与共。从这一词可以看出李连长对战友的关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严厉”意思是严肃而厉害,从这一词就可以看出李连长对战友的关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命令”上级对下级的指示,从这一词就可以看出李连长内心的坚定、对革命战士的关爱和勇于牺牲奉献的精神,也从侧面体现了革命军队铁一般的纪律。
4.本题是考查的是语言表达。
首先要说明自己的赞同还是不赞本题的看法,然后分析原因。
当时部队奉命向李炮营集中,如果继续撤退的话,确实有可能避免牺牲,但是雪地上的脚印会让敌人顺藤摸瓜发现李炮营所在的位置,给大部队带来危机。因此,李连长下令放弃撤退,正面迎敌。这体现了革命战士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
5.搏 艰 6. 毫不犹豫 惊心动魄 7. 周运兰老师被困于安乡县安造垸的洪水中,经过解放军的多次尝试和努力,最终成功获救。 8. 面 李长志 唐学荣 郑海彬 点 敢死队员们营救周运兰时那惊心动魄、紧张激烈的场景 9.不可以。“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能体现敢死队员们营救周运兰的艰难曲折,如果去掉,表达效果就没有这么强烈了。
5.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搏斗: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故选“搏”。
艰难:困难。故选“艰”。
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第⑨段中“敢死队队长李长志毫不犹豫地将救生衣脱下替周运兰穿上。”意思是敢死队队长李长志面对危险,不顾自身安危,非常果断地将自己的救生衣让给了周运兰,因此“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一点也不迟疑。
第⑨段中“经过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周运兰终于得救了。”意思是营救周运兰的过程非常艰辛,人们的心情极度紧张,因此“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极度惊险、紧张。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阅读全文后,可知,本文主要讲述了安乡县安造坑突然被凶猛的洪水冲溃,周运兰老师领着30多个孩子迅速撤到了楼上,孩子们被营救,她却被困,最后在解放军的努力下,被营救的故事。因此本文内容可概括为: 周运兰老师被困于安乡县安造垸的洪水中,经过解放军的多次尝试和努力,最终成功获救。
8.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点面结合,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第⑦段中“敢死队员们带着绳索登上了一号楼。接着,通过绳索越过急流,漂到二号楼。当他们向三号目标进军时,被一排恶浪压在水下。经过两个小时的生死搏斗,终于攀上了周运兰所在的七号楼。”从整体上描写了敢死队员们营救周运兰的场面,因此是面的描写。
根据第⑨段中“敢死队队长李长志毫不犹豫地将救生衣脱下替周运兰穿上。带着体温的救生衣温暖着周运兰。水急浪高,处处是漩涡。李长志背起周老师,由唐学荣扶持着,沿着楼与楼之间的生命之绳,艰难地在沉浮中前进。李长志体力不支了,唐学荣顶了上去。无论绳索怎样飘荡,无论手心中的血泡怎样疼痛,郑海彬总是紧紧拉住生命之绳。”可知,句子B描写了李长志、唐学荣、郑海彬三个敢死队员营救周运兰的具体细节,是“点”的描写。点面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营救过程的紧张和感人。
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第⑨段中“经过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周运兰终于得救了。”意思是营救周运兰的过程非常艰辛,人们的心情极度紧张,“终于”的意思是最终,“终于”一词强调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艰难的过程,周运兰得救的结果来之不易,去掉会削弱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情感力度。
10. 天气很冷,战士们互相搀扶,艰难前行 战士江良兰倒地牺牲 连指导员帮助战友 11. 雪山上气温冷到极点,环境十分恶劣 战士们行进十分困难,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12. 动作 语言 心理 关心战友,顽强不屈的形象 13.路更难走了,右边是陡峭的悬崖,只要一不小心滑倒,就会掉下悬崖。指导员小心翼翼地一脚一脚踩稳了,才敢迈下一步。经过艰难的攀登, 他们终于爬到了山顶。
10.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辨析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面结合是一种写作方法。“面”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而“点”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而“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文章首先叙述了红军翻越大雪山遇到的各种困难,这是属于“面”的描写,而江良兰战士的牺牲和导员背昏迷的战友属于“点”的描写。
1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从“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可知,此时的天气是风雪天气,山风很大,因此“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从“浑身哆嗦,牙齿打颤”可知,雪山上的气温极低,环境非常恶劣。
从“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再也起不来了。”说明由于环境恶劣,战士们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1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由句子“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从“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可知,这一句话是指导员心里想的内容,故运用了心理描写。从“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可知,这是对指导员关心战士的一系列动作的刻画,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从这些对指导员的描写可看出,他非常关心战友,从不轻言放弃一个人,顽强不屈的形象。
13.本题考查学生想象写话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可知,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多,但是他们有顽强的意志,一定会战胜这些困难,成功登顶,因此可以补充为:路更难走了,到处都是悬崖峭壁,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指导员背着战友,每一脚踩稳了,才敢迈下一步。就这样一步接一步,不敢停歇,最终他们翻越了大雪山。
14.(1)深夜,月亮姑娘看见老师还在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2)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丝光和热。
(3)用“相继熄灭”和“进入了梦乡”与老师的灯亮着形成对比,突出了老师的辛苦和奉献精神。
(4)老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她屋里的灯光看上去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1)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第②段主要写的是夜更深时,月亮姑娘发现有一位老师在灯光下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且通过老师批改时的表情变化,展现出老师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学生作业的不同反应。可概括为:夜更深了,月亮姑娘发现有位老师在灯光下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时而笑,时而皱眉。
(2)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中心句是一篇文章中处于中心位置,揭示全文主题或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文章前面主要描写了在夜深人静时,老师仍在灯光下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的情景,通过老师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展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和认真。后面则通过月亮姑娘的叹息以及对夜晚宁静景色的描述,进一步烘托出老师工作的默默付出。而中心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总结了老师工作的本质——为了孩子的成长无私奉献,是对前文老师工作场景描述的升华,也是对全文主旨的概括和提炼。
故本文的中心句是第③段“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丝光和热。”
(3)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结合第①段“夜渐渐深了,一家家的灯火相继熄灭了,人们进入了梦乡”可知通过描写夏夜的宁静和美丽,为下文老师在深夜仍辛勤工作的场景做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师工作的辛苦和专注。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⑤段“月亮是那么柔和,星星是那么迷人,而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可知说“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是因为这盏灯代表着老师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无比美好和温暖,相比自然的星月之光,更能打动人心,给人力量和希望。
15.B 16.C 17. 衣服很薄 瘦小 18. 寒霜降至大别山时,战士们为仍穿旧棉衣的邓政委做了一套新棉衣。 邓小平政委不同意穿新棉衣。 邓政委指示把做好的新棉衣给通讯员小万穿。
15.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①战士们心疼地说……疼:关切、喜爱。
16.邓政委的模范行为,长期为群众所传颂。为:被。
17.这是一道“一词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①邓小平政委仍穿着单薄的旧棉衣。单薄:衣服很薄。②小万的年龄小,身体又单薄。单薄:瘦小。
18.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9. 跋扈 商讨 率领 20.D 21. 1943 年 2 月 25 日 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 22.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 83 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表现出了王子固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19.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运用。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写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即可。
嚣张:(恶势力、邪气)上涨;放肆。近义词有:跋扈、猖狂、放肆等。
商议:为了对某些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近义词有:商量、商讨、讨论等。
带领:领导或指挥。近义词有:率领、指导、领导等。
20.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
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东……东面”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侦察员说话断断续续的。
21.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由“1943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2月25日夜10时许,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在副营长徐福的带领下,悄悄在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扎营休整。”可知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1943年2月25日,地点是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由“他和副营长徐福短暂商议了一下,迅速作出决定: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可知,营长王子固在危急关头做出的决定是: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表现他果断勇敢,身先士卒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