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综合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这次活动由学校chóu( )划,老师们带领。初到科技馆,我便看到和象树树冠很像的绿植,花盆外表很有设计感,像月球表面一样坑坑洼洼,花盆把手是两个圆球小gē da( )。然后,我又被一个看起来有些仆素又有些jǔ sàng( )的diāo( )塑所吸引。后来,得知这个艺术品的名字叫思想者。科技馆虽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让我拓宽了眼界。
1.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将语段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下列句子与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雨后的天空出现七彩的虹,犹如花束编织的环带,缀在蓝色的裙襟上。
B.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C.这天气真冷,都快把我冻成冰了。
D.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你改正。
5.语段中的最后一句有语病,请将其修改成正确的句子。
改正:
二、选择题
6.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B.“海盗号”宇宙飞船在火星着陆,进行一系列分析和测试,得到两个重要结果。
C.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由此猜想,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D.根据这些化石,科学家们推测一种带羽毛的恐龙最终变成了鸟类。
7.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的阅读目的可以各不相同,但阅读方法都是相同的,务必逐字逐句读仔细
B.《故宫博物院》是一组说明文,既有文字介绍,又有图片提示,形式多样
C.《竹节人》中关于老师玩竹节人入迷的部分,有损老师形象,应删去
D.《宇宙生命之谜》采用“一是……二是……三是……”的句式阐述了生命起源的必要条件
三、句子训练
8.修改病句:
①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估计是火星。
②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使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9.你怎么可能对这个小玩意不感兴趣呢?(改为陈述句)
10.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感叹句)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片段阅读。
故宫博物院(节选)
①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②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1.第②段主要介绍了故宫的 和建筑风格。
12.结合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六百年的历史。( )
(2)故宫有四座城门:南边神武门,北边午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
13.片段中多处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这样表达是为了 。
14.片段最后一句说明了故宫的建筑有 、 、 的风格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 。
竹蜻蜓
①我知道玩具能启迪智慧,玩具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玩具能给它的小主人一个奇丽的童话王国。玩具的魅力可能不仅仅是这些,对我来说,还意味着一种回忆,令人念念不忘的回忆,不过我指的不是那些缠着爸爸或妈妈购买的玩具,而是自己制造的玩具,比如竹蜻蜓。
②竹蜻蜓很简单,一根小小的木棍,一条薄薄的木片。工具是一把小刀,锋利与不锋利都无所谓,关键是有刀尖。
③刀尖用来在小木片上钻洞,小木片要削成螺旋桨形,也就是说事先要用尺子画线,在中间留下钻洞的点。随后你要小心翼翼地切削木片,先斜着向左削,削出斜且平滑的一面;再斜着往右削,几刀过后木片就呈现出一种扭曲的螺旋状,按上木棍,竹蜻蜓就活了。
④记得制成竹蜻蜓的时间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捧着它走出家门,像捧着一件伟大的工艺品。我在屋后的空地上,迎着红灿灿、笑眯眯的北方原野上的大太阳,使劲儿一搓小木棍,竹蜻蜓便奇迹般地飞了起来。它一下子飞得很高,高过了屋脊,超过了树梢,仿佛被神奇的手向天空上拽去。仰头望着我的竹蜻蜓的英姿,我感到一阵涌自心底的狂喜。
⑤竹蜻蜓的生命出自我——一个三年级小学生之手,还有什么事情比它更让人激动呢!我想欢叫,想让所有的小朋友知道我的成功;我更想不动声色,保持一个发明家的风度;我东想西想,可惜恰逢星期天的清晨,人们都在高卧,没有一个人来分享我的快乐。
⑥鸟儿们倒一直为我捧场,竹蜻蜓让它们惊奇不已,这旋转的家伙似乎带几分野气和固执,于是鸟儿们叽叽喳喳聚在电线杆上,讨论起一个小男孩和他的不明飞行物。
⑦我的兴奋劲儿保持的时间很短,因为竹蜻蜓飞行了三次之后,小木棍便松了。到第四次时,我使劲一搓,竹蜻蜓悠悠地飞上高天,很快甩下了一条尾巴,斜斜地落下来;翅膀却仍然向上旋去,同时由于甩掉了唯一的负担——木棍儿,借一阵清风直上九重云霄,很快隐入了树梢的绿荫里,竟就此失踪,再不肯落到大地上。
⑧我拾起小木棍,痴立半晌,不知该怎样应付这场意外的飞行事故。我试图四处找寻竹蜻蜓那不安分的木翅,它却像服了隐身药一样不肯露面。于是我气恼地回到家里,打算再一次制作竹蜻蜓。
⑨不知怎么回事,我创造竹蜻蜓的灵气竟一去不返了,小刀子鬼使神差般往我的指头上戳了一下,血便不客气地冒出来。见到殷红的血,爸爸妈妈像看到警报一样过来救援,伤口自然是包扎得很出色,血也停止了流淌。然而竹蜻蜓,梦中的竹蜻蜓,也就此辞我而去……
⑩小时候我自以为很聪明,这缘于那只高飞远遁的竹蜻蜓;小时候我也极笨拙,这理由也是那只不辞而别的竹蜻蜓。虽然我再也没有制作过竹蜻蜓,但我还是认为它很容易制作,假如你不怕刀子戳破手指的话。只不过要记住我的教训,插小木棍的孔不能太松,用胶粘一下最棒。
15.请根据选文内容,为下面的同学提出合理的阅读建议。
(1)晓东要写一份“竹蜻蜓制作指南”,他应该重点阅读的段落是
(2)小敏想探究作者是怎样把心理变化过程写具体的,她要重点阅读的段落是
(3)林林想体会玩竹蜻蜓的快乐,她应该重点关注的段落是
16.请根据选文内容,帮助晓东完成下面的“竹蜻蜓制作指南”。
竹蜻蜓制作指南
准备材料和工具:
制作步骤:
①
②
③
注意事项:
17.对于小敏想探究的问题,你也一起来梳理一下吧。
事情:完成竹蜻蜓的制作( )( )
感受:(激动)( )( )
生命的价值
①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②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③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④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⑤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⑥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
⑦“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8.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有 。
19.第②自然段中加点字“总”与上文“ ”这个词相照应。
20.第⑤自然段中加点字“竟”能否去掉?为什么?
21.下面对人物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院长是一位懂得做买卖的人。
B.院长是一位善于通过亲身体验引导教育人的人。
C.院长是一位善于用石头骗人的人。
22.普通的石头为什么成了稀世珍宝?(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2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可以用文中的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筹 疙瘩 沮丧 雕 2. 象 橡 仆 朴 3.A 4.后来,得知这个艺术品的名字叫《思想者》。 5.科技馆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让我拓宽了眼界。
6.C
C.“猜想”指猜测、猜度,通常基于不充分的证据或主观感受进行推断。然而,在此句中,作者基于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远且表面温度极低的客观事实,推断这些星球上不可能有生命存在,这里的推断是基于科学观察和逻辑推理,而非简单的猜测,因此使用“猜想”一词不够准确,应改为“推断”更为恰当。
7.D
A.“文章的阅读目的可以各不相同,但阅读方法都是相同的,务必逐字逐句读仔细。” 这一说法不准确。虽然阅读的基本技巧(如理解词义、句子结构等)可能相似,但阅读方法确实会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B.“《故宫博物院》是一组说明文,既有文字介绍,又有图片提示,形式多样。” 这里的“一组说明文”表述有误。《故宫博物院》实际上是一篇说明文,而非一组。它确实采用了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来介绍故宫博物院,但“一组”这一量词使用不当。
C.“《竹节人》中关于老师玩竹节人入迷的部分,有损老师形象,应删去。” 这一观点带有主观色彩。在《竹节人》这篇课文中,老师玩竹节人入迷的部分实际上是展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近和互动,体现了老师也有童心未泯的一面,这非但不损老师形象,反而让老师的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8.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①语义重复,句中“可能”与“估计”意思相近,删掉其中任意一个即可。
②成份残缺,题干中缺少主语,删掉“使”即可。
9.你肯定对这个小玩意感兴趣。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首先将否定词“不感兴趣”改为肯定词“感兴趣”,将反问语气词“怎么可能”改为“肯定”,将疑问助词“呢”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改为:你肯定对这个小玩意感兴趣。
10.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多么令人惊叹呀!
把句子改为感叹句的方法:1.在句中加入真是、好、真、多么、太等字词。2.在句尾加啊、呀等表感叹的字。3.在最后加上感叹号。
本句中的双重否定词是“不得不”删掉,在句中加入真是、好、真、多么、太等字词,在句尾加啊、呀等表感叹的字,最后加上感叹号。
句子修改为: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多么令人惊叹呀!
11.总体布局 12. × × 13. 列数字 更具体地说明故宫规模宏大 14. 规模宏大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赞美之情
1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阅读第②段内容可知主要写故宫的总体布局和建筑风格。
1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1)第 ①段“有近六百年历史”和“有六百年的历史”的区别在于一个“近”字,说明了紫禁城的历史还不到六百年,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错误。
(2)第②段句中的四座城门的名字及所在方位需要我们对照片段内容“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判断。错误。
1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列数字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好处首先就是真实。
从“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表示数字的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紫禁城建筑的宏大和雄伟。
14.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从最后一句“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中可以提取出故宫的建筑风格的特点,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故宫的赞美之情。
15. 第②-③自然段 第④自然段、第⑤自然段、第⑦自然段、第⑧自然段 第④自然段、第⑥自然段 16. 一根小木棍、一条薄木片、一把小刀。 用尺子在小木片上画线,标出钻洞的位置。 用小刀在标出的位置钻洞,将木片削成螺旋桨形。 将木片按上木棍,完成竹蜻蜓的制作。 插小木棍的孔不能太松,最好用胶水粘合;小心使用刀具,避免割伤手指。 17. 玩竹蜻蜓 失去竹蜻蜓 兴奋 气恼
1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方法的掌握。
(1)从第②自然段“竹蜻蜓很简单,一根小小的木棍,一条薄薄的木片。工具是一把小刀,锋利与不锋利都无所谓,关键是有刀尖。”和第③自然段“刀尖用来在小木片上钻洞,小木片要削成螺旋桨形,也就是说事先要用尺子画线,在中间留下钻洞的点。随后你要小心翼翼地切削木片,先斜着向左削,削出斜且平滑的一面;再斜着往右削,几刀过后木片就呈现出一种扭曲的螺旋状,按上木棍,竹蜻蜓就活了。”可知,第②段列出了制作竹蜻蜓的基本材料,即一根小小的木棍和一条薄薄的木片,以及所需工具——一把小刀。第③段则详细说明了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如何用小刀在小木片上钻洞、如何削出螺旋桨形的木片,并如何安装木棍使竹蜻蜓成型。故晓东要写一份“竹蜻蜓制作指南”,他应该重点阅读的段落是:第②自然段和第③自然段。
(2)从第④自然段“它一下子飞得很高,高过了屋脊,超过了树梢,仿佛被神奇的手向天空上拽去。仰头望着我的竹蜻蜓的英姿,我感到一阵涌自心底的狂喜。”可知,本段描述了作者制成竹蜻蜓后的兴奋和喜悦;
从第⑤自然段“竹蜻蜓的生命出自我——一个三年级小学生之手,还有什么事情比它更让人激动呢!”可知,本段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想要分享成功的愿望,但又因无人分享而感到些许遗憾;
从第⑦自然段“我的兴奋劲儿保持的时间很短,因为竹蜻蜓飞行了三次之后,小木棍便松了。”第⑧自然段“我拾起小木棍,痴立半晌,不知该怎样应付这场意外的飞行事故。我试图四处找寻竹蜻蜓那不安分的木翅,它却像服了隐身药一样不肯露面。”可知,这两段则描述了竹蜻蜓意外飞走后,作者的失落和无奈。
这些段落通过具体的情境和细节描写,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是小敏探究作者心理描写技巧的重要素材。故小敏想探究作者是怎样把心理变化过程写具体的,她要重点阅读的段落是:第④自然段、第⑤自然段、第⑦自然段和第⑧自然段。
(3)从第④自然段“记得制成竹蜻蜓的时间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捧着它走出家门,像捧着一件伟大的工艺品。我在屋后的空地上,迎着红灿灿、笑眯眯的北方原野上的大太阳,使劲儿一搓小木棍,竹蜻蜓便奇迹般地飞了起来。它一下子飞得很高,高过了屋脊,超过了树梢,仿佛被神奇的手向天空上拽去。仰头望着我的竹蜻蜓的英姿,我感到一阵涌自心底的狂喜。”可知,本段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竹蜻蜓高飞时的壮观景象,以及作者内心的狂喜;
第⑥段则通过鸟儿们的反应来衬托竹蜻蜓的神奇和作者的快乐。这些段落能够让林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玩竹蜻蜓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是她体会玩竹蜻蜓乐趣的重要来源。
由此可知,林林想体会玩竹蜻蜓的快乐,她应该重点关注的段落是:第④自然段和第⑥自然段。
1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从第②自然段“竹蜻蜓很简单,一根小小的木棍,一条薄薄的木片。工具是一把小刀,锋利与不锋利都无所谓,关键是有刀尖。”可知,竹蜻蜓制作准备材料和工具是,一根小小的木棍,一条薄薄的木片。工具是一把小刀。
从第③自然段“刀尖用来在小木片上钻洞,小木片要削成螺旋桨形,也就是说事先要用尺子画线,在中间留下钻洞的点。随后你要小心翼翼地切削木片,先斜着向左削,削出斜且平滑的一面;再斜着往右削,几刀过后木片就呈现出一种扭曲的螺旋状,按上木棍,竹蜻蜓就活了。”可知,制作步骤:①用尺子在小木片上画线,标出钻洞的位置。②用小刀在标出的位置钻洞,将木片削成螺旋桨形。③将木片按上木棍,完成竹蜻蜓的制作。
从第⑩自然段“虽然我再也没有制作过竹蜻蜓,但我还是认为它很容易制作,假如你不怕刀子戳破手指的话。只不过要记住我的教训,插小木棍的孔不能太松,用胶粘一下最棒。”可知,注意事项:插小木棍的孔不能太松,最好用胶水粘合;小心使用刀具,避免割伤手指。
1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从第④自然段“记得制成竹蜻蜓的时间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捧着它走出家门,像捧着一件伟大的工艺品。我在屋后的空地上,迎着红灿灿、笑眯眯的北方原野上的大太阳,使劲儿一搓小木棍,竹蜻蜓便奇迹般地飞了起来。它一下子飞得很高,高过了屋脊,超过了树梢,仿佛被神奇的手向天空上拽去。仰头望着我的竹蜻蜓的英姿,我感到一阵涌自心底的狂喜。”可知,本段主要写玩竹蜻蜓,当时的感受是兴奋、狂喜;
从第⑦自然段“我的兴奋劲儿保持的时间很短,因为竹蜻蜓飞行了三次之后,小木棍便松了。到第四次时,我使劲一搓,竹蜻蜓悠悠地飞上高天,很快甩下了一条尾巴,斜斜地落下来;翅膀却仍然向上旋去,同时由于甩掉了唯一的负担——木棍儿,借一阵清风直上九重云霄,很快隐入了树梢的绿荫里,竟就此失踪,再不肯落到大地上。”第⑧自然段“我拾起小木棍,痴立半晌,不知该怎样应付这场意外的飞行事故。我试图四处找寻竹蜻蜓那不安分的木翅,它却像服了隐身药一样不肯露面。”可知,这部分描写了“我”失去竹蜻蜓,当时的感受是气恼、失落。
18.男孩,院长。 19.常常 20.不能去掉。因为“竟”表示出乎意料,男孩没想到一块极其普通的石头,由于他的珍惜,而身价倍增,这恰是院长的用意,用“竟”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21.B 22.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 23.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章主要围绕院长和男孩儿展开,通过院长对男孩儿的引导,让男孩儿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故主要人物是男孩和院长。
19.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理解。
第②自然段“院长总是笑而不答。”中“总”意思是一直,与第①自然段“常常悲观地问院长”中的“常常”相照应,这个词说明男孩不止一次的说起这句话,从而体现出他对自己的生命极其悲观,内心极其痛苦。
20.本题考查字词句段的理解。
第⑤自然段“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中“竟”的意思是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用在这里说明石头被传扬成“稀世珍宝”是男孩没有想到的。所以不能去掉,它很好的突出了中心。
2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B.院长是一位善于通过亲身体验引导教育人的人,他利用一块普通的石头,让男孩儿在不同的市场经历不同的价格变化,从而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珍惜。
22.本题考查找关键词句。
从第⑦自然段中“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可知普通的石头成了稀世珍宝的原因,强调了珍惜和惜售使得石头的价值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类比了人对自己生命的珍惜可以提升生命的价值。
2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从第⑦自然段中“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可以得到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可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珍惜稀世珍宝一样珍惜自己的生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轻视自己,努力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