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塞上的一颗珍珠
老舍
①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地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②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却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藏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像极为纯粹的绿色染料细致地染在人的心灵里。
③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蜂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墩,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④夕阳在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看不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看,那间小屋上的金黄的大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⑤是不是因为扎兰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说成十分呢?一点也不是!我们不便拿它和苏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可的话,最公平的说法便是各有千秋。“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越发显得不恰当了。我并非在这里单纯地宣传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矫正以往对内蒙古的那种不正确的看法。知道了一点实际情况,像扎兰屯的美丽,或者就不至于再一听到“口外”“关外”等名词,便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1.扎兰屯为什么被作者称为“塞上的一颗珍珠”?
2.阅读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第③段加点词语“陶醉”一词在文中指 。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有什么好处?
4.选文第⑤段提到的“那种不正确的看法”是什么?“实际情况”又是什么?
5.读完文章后,你会选取哪几段作为手抄报“塞上草原”板块的内容呢?说明理由。
6.你有没有留存在记忆中的难以忘怀的美景呢?请用笔尖描绘出来,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情感。(200字左右)
青海高原一株柳
陈忠实
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②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⑤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⑥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⑦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⑧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的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⑨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选文有删改)
7.请依据选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 →想象柳树生长,发出惊叹→ ,
8.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9.选文第⑧段提及家乡灞河边的柳树,有什么作用?
10.选文中的“高原一株柳”给你怎样的启示?请写出两条。
紫荆花
清晨,我推开窗户,风雨之后,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泥土的芳香。朦胧中,一朵红霞向眼前飞来。哦,原来是那盆心爱的紫荆花,一夜之间竞相怒放了,真有一番“夜来风雨声,花‘开’知多少”的情趣啊!
一阵清风吹来,紫荆花飘飘摇摇,犹如一位飘逸潇洒的仙子。它的花朵真是( ),花瓣呈紫红色,由外向内卷曲,就像一个褶纹多彩的羽扇,又像一个晶莹剔透的铃铛,微风中送出一阵幽香,( )花儿三朵一簇,五朵一堆,沿着紫红的花茎竞相开放。花枝上还缀满了花骨朵,( ),那淡黄色的花蕊正悄悄地从花骨朵中钻出,花骨朵慢慢地绽开笑脸,似乎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喜悦。
秋风瑟瑟,紫荆花微微颤抖着,随风飘舞着投入了大地的怀抱。这一寸泥土,一方空间,就是它的栖身之地。曾几何时,它在这里扎了根,在大地的滋润下,在阳光的爱抚下成长……它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把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又无私地献给了人们,让人们一起分享这金秋时节的美景。
感叹之余,我又多了一份惆怅,叹息它短暂的一生。突然,我惊喜地发现,新的生命又在不断孕育、诞生:风雨之中,一片新的红霞又向我飘来。啊,紫荆花,你总是把美留在人间,为这充满寒意的秋天增添一线生机!
11.将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含苞欲放 别具一格 沁人心脾
12.读第2自然段,作者从 、 和 三个方面写了紫荆花。
13.读文中画“ ”的句子,句中“未来”指的是 ,它“喜悦”的是 。
14.作者赞美了紫荆花怎样的精神?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在雨后的清晨,我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小径。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
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有一种飘飘然乘雾欲飞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的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晕,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淡淡的橘黄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得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了一圈金色的光晕……
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的、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15.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整体感知能力训练)
1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理解能力训练)
(1)酣畅: (2)雀跃:
17.用“﹏﹏﹏”画出作者联想的部分;用“ ”画出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捕捉信息能力训练)
18.短文以 、 为背景,分别写了 、 、 等景物,给人一种清新明快之感,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捕捉信息能力训练)
19.短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 、 等,我能找出一句运用了 手法的句子,摘抄如下:
我还会照样子写一句:
啊!风
纪伯伦
①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
②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③你从穷街陋巷里带上了疾病的气息,又从高原山野上带来了百花的芳香。这犹如那些宽广的心胸,他们静静地忍受着人生的苦痛,也静静地对待人生的喜庆。
④你在这里慢慢腾腾,在那里又匆匆急急,在第三处则是奔跑、驰骋、永不停息。这就好似人的思想,静止则死,活动才生。
(选自纪伯伦散文诗选《泪与笑》,有删改)
20.请根据选文内容,发挥想象,补全下面的语段。
当读到“你时而歌唱,欢笑”时,我想到了“暖风熏得游人醉, ”(林升《题临安邸》)的温柔;当读到“逢山而升,遇谷而降”时,我感受到了“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的风度;当读到“你在这里慢慢腾腾”时,我感受到了“不知细叶谁裁出, ”(贺知章《咏柳》)的悠闲;当读到“在那里又匆匆急急”时,我感受到了“过江千尺浪, ”(李峤《风》)的迅疾。
21.选文以第二人称“你”来指代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请结合选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这就好似人的思想,静止则死,活动才生”这句话带给你的启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3.这片诗把西湖比作 ,描绘了它 时候和 时候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后来,人们把西湖称为 ,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
24.诗句中与“淡妆”相对应的是 ,与“浓抹”相对应的是
25.苏轼的作品我们读过很多,如《 》《 》等。
26.你还知道的宋朝的诗人和作品: 的《 》《 》。
27.我积累的描写西湖的诗句: 。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①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②素娥③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④。
注释:①征雁:远飞的大雁。②青女:神话中的霜神。③素娥:嫦娥的别称,传说中嫦娥是住在月亮上面的。④婵娟:美丽娇柔的样子。
28.这首诗写的是 季节,诗人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 的夜景。
29.本诗表现了诗人对 的赞赏,并以此衬托诗人在浑浊的现实环境里 、 的深切愿望。(作出评价能力训练)
30.诗题为“霜月”,作者却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 ”和“ ”,用“ ”“ ”来象征霜和月的美好品质。
31.请你根据诗歌创设的意境,展开想象,具体描绘一下“百尺楼高水接天”的景色。(创意应用能力训练)
参考答案:
1.①因其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②因其纯朴自然,天然无雕饰。 2.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扎兰屯的绿色比作极为纯粹的绿色染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扎兰屯绿色的深沉和广袤,体现了作者对扎兰屯绿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作者被扎兰屯的美景吸引,沉醉其中。 ①能使笔下的景物更加生动、鲜活。②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更加浓烈。③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景色的美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4.“不正确的看法”是指一提起关外,人们就只能想到八月飞雪,万里流沙,对关外望而生畏。“实际情况”:内蒙古地区既有舒适的气候,丰盈的水草,又有如扎兰屯般美丽的风景。 5.我会摘取第②③段内容。因为这两段写了扎兰屯的小山、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色,没有奇峰古寺,花朵热情开放,满目绿色极为纯粹,体现了扎兰屯景色天然无雕饰的特点。蜂、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人也想随便坐在地上感受凉暖,闭眼睡去,体现了扎兰屯景色纯净、幽美,令人陶醉的特点。这些内容能很好地展示塞上草原独特的风光。 6.小湖的四周都是山丘,山是绿的,湖水也是绿的。水中的鱼儿忽而聚集,忽而散去,不一会儿,又慢慢地聚集到一起,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它们在水下自由嬉戏的场景。远远望去,小湖是极静的,整个水面只有些微微的水纹,慢慢向远处散去,像一面轻轻晃动的镜子,又像一块正在抖动的绿绸。船尾波痕的线条是那么柔美,一圈圈荡开,一圈圈扩散开去,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静静躺下,随波漂荡。
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①段,读句子“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可知,扎兰屯被作者称为“塞上的一颗珍珠”是因为:扎兰屯独具风格,优美迷人;没有人工的雕饰,是纯自然的美景。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第②段,读划线句子“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像极为纯粹的绿色染料细致地染在人的心灵里。”可知,本句把“这种绿色”比作“极为纯粹的绿色染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扎兰屯的绿色极为纯粹和广阔,表达了对扎兰屯喜爱、赞叹的情感。
3.本题考查字词的分析。
第③段,读句子“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可知,“陶醉”一词在文中指作者被扎兰屯的美景所吸引,并且深深地沉醉于中。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让描写的景物更生动形象,在景物的衬托下更能流畅地表达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读者对美景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⑤段,读句子“知道了一点实际情况,像扎兰屯的美丽,或者就不至于再一听到‘口外’‘关外’等名词,便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望而生畏了。”可知,“那种不正确的看法”指的是一听到口外、关外等名词,人们就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从而对口外、关外望而生畏。第①段,读句子“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第②段,读句子“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第③段,读句子“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第④段,读句子“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可知,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是:风景独具风格,淳朴自然,气候宜人,遍地水草和鲜花,绿树和茂盛的庄稼。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题目要求选取几段作为“塞上草原”板块的内容,选取能体现出草原风光特点的段落即可。答案不唯一。
第②段,读句子“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却看不见牧童。”可知,本段主要描写了扎兰屯的小山、牛羊和一望无际的绿色,表现出草原上的美丽景色和风光;第③段,读句子“绿草中有多少花呀。”“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可知,本段主要描写了扎兰屯各种各样的花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表现出草原的美景独具风格,淳朴自然的特点;第④段,读句子“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可知,本段主要描写了扎兰屯硕果累累的庄稼,表现出塞上草原也有鱼米之乡。故,可选取②③④段作为手抄报“塞上草原”板块的内容。
6.本题考查表达能力。
题目要求写一处美景,融入情感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如:
来到郊外,大树已披上金色的外衣,大雁成人字形飞向南方,一阵风吹来树上金色的叶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像仙女一样,一片片树叶从高空飘飘荡荡的落了下来,又像是跳伞兵,它们一个个排着对飞向远方去寻找自己的地点。金色的地上长着两颗沙枣树,树上长满了果子,像一盏盏灯龙挂在树上。郊外的野花有黄的;有红的;还有紫色的,真是美的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呀!金色的树叶给大地披上了金色的外衣,一朵朵小花让金色的大地更加灿烂,我忍不住躺在厚厚的金色落叶中,呼吸着落叶的清香,看着一片片落叶在风中飞舞,真想定格在这一刻。
7. 高原柳树初现 感到惊讶 对比家乡柳树 心生敬畏 8.这株柳树如平原水边柳树一般,并无他样,因此这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这株柳树与平原水边柳树的生长环境不同,它生长在本不适宜它生存的青海高原,因此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9.把家乡灞河边依水而生的柳树与在青海高原艰苦生长的柳树进行对比,体现了青海高原这株柳树为了生存而经历的艰苦,突出了其坚韧、蓬勃的生命力。 10.示例:不向命运屈服,顽强抗争,不断生长。
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结合第⑥段的句子“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可知“想象柳树生长,发出惊叹”是在第⑥和⑦段,所有前面两空在第①至第⑤段概括,
第①和第②段概括了树总的特点,第③段写了高原的环境及我见到了这棵树,故第一空填:在高原看到柳树;
第④段从“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可知作者感慨这样的环境有一棵柳树感到不可思议。故第二空可填:感到不可思议。
第⑧段是写把这棵柳树和家乡灞河的柳树对比,故可填:这课柳树和家乡的对比。
第⑨段是对这棵柳树的赞扬,故可填:赞扬柳树。
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本文记叙了一株柳,这株柳树是高原上唯一的一株柳树,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文章赞扬了青海高原的这株柳不畏惧恶劣的环境不抱怨命运,满怀希望与恶劣环境顽强抗争的精神。
说这株柳树平常,是从柳树的种类来讲,它是普通的柳树,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见到的一种柳树。说它“神奇”,是从它生存的环境来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它能长得这样挺拔,实属不易,因此作者说它是神奇的。
9.本题考查赏析对比的写作手法。
第⑧段写了作者家乡的灞河柳,联系“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可知,此句表现了灞河柳的生存环境优越,在作者的家乡极易生长繁殖的特点;联系本段“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可知,作者家乡的灞河柳生活环境优越,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当中,突出了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10.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
本文记叙了一株柳,这株柳树是高原上唯一的一株柳树,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文章赞扬了青海高原的这株柳不畏惧恶劣的环境不抱怨命运,满怀希望与恶劣环境顽强抗争的精神。
从对面困境我们要顽强抗争,坚韧不拔等方面写。
示例: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我们都要努力,努力扎根,努力生长,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11.别具一格 沁人心脾 含苞欲放 12. 形状 气味 颜色 13. 紫荆花完全绽放,缀满枝头 待自己盛放时,将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14.示例:作者赞美了紫荆花生命的顽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紫荆花是这样的美丽又脆弱,它们尚且能够为秋天增添一线生机,那我们更应该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1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含苞欲放:指花蕾将开未开的样子。也比喻少女即将成年。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风格。
沁人心脾:指吸入芳香、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感到非常舒适。
“别具一格”填入第一空,表示花朵的另一种独特风格。
“沁人心脾”填入第二空,表示微风中的一阵幽香,使人感到非常舒适。
“含苞欲放”填入第三空,表示淡黄色的花蕊将开未开的样子。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过阅读第②自然段“由外向内卷曲,就像一个褶纹多彩的羽扇,又像一个晶莹剔透的铃铛”描写的是紫荆花的“形状”;“微风中送出一阵幽香”描写的是紫荆花的“气味”。“沿着紫红的花茎竞相开放。”描写的是紫荆花的颜色。可知作者从形状、气味和颜色三个方面写了紫荆花。
1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结合“花枝上还缀满了花骨朵,含苞欲放,那淡黄色的花蕊正悄悄地从花骨朵中钻出,花骨朵慢慢地绽开笑脸,似乎正为自己的未来而喜悦。”可知“未来”指的是紫荆花完全绽放,缀满枝头。联系上下文可知是紫荆花的花骨朵变成了盛开的紫荆花,表现了紫荆紫荆花争相盛开的心情。
1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理解感悟能力。
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升华、总结,属于直接抒情,容易理解。结合“啊,紫荆花,你总是把美留在人间,为这充满寒意的秋天增添一线生机!”可知在秋季的紫荆花为人类及大自然增添了生命力,赞美了紫荆花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无私奉献的角度谈自己的思考即可。
15.山林之晨 16. 畅快,舒适。 比喻欣喜兴奋到极点。 17.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18. 雨 晨雾 露珠 小鸟 群山 对大自然无比喜爱 19. 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的少女。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15.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可以以文章主要的内容作为标题,简洁合理即可。文章写了雨后清晨山林里的景色,结合第⑦段“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可将标题取为山林之晨。
1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酣畅:畅快,舒适。本文指小鸟叫声很畅快。            
(2)雀跃:比喻欣喜兴奋到极点。本文指“我”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
17.本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
由第⑥段“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中的“恍惚”“仿佛变成”可知,这是作者联想的部分,他在观赏景色时仿佛也和景物融为了一体。
第⑦段“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的、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是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直抒胸臆,情感浓烈,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
18.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
由第①段“在雨后的清晨”和第④段“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可知,作者以雨、薄雾为背景,景色朦胧而典雅。从“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的少女”可知,分别写了露珠、小鸟、群山,景色清幽美丽,这样的山水画让作者不由得赞美和喜爱。
19.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
第②段“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露珠”比作了“珍珠”“星斗”,形象写出露珠的晶莹美丽。第③段“愉快地跳着、唱着”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小鸟的自由与快乐。第④段“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晨雾的朦胧之美。
选择一个修辞手法进行仿写,语句通顺合理即可。如拟人句:秋天到了,树上火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
20. 直把杭州作汴州 非是藉秋风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入竹万竿斜 21.①用第二人称“你”来指代风可以增加亲切感,拉近了“风”与读者的距离;②有利于情感交流,便于作者抒情。 22.一个人的思想必须保持活跃,才能不断产生新的想法,迸发出新的活力。在生活中,勤于动脑的人,他的思维会非常灵活并具有创新力;一个不愿动脑学习、思考的人,他的思维便很有局限性。这启示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不断思考,才能持续进步。
20.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积累。
书写时注意“汴”“藉”“剪”“斜”的正确写法。
21.本题考查文章的叙述人称。
作答本题,可结合第二人称写作的好处和文章的内容来进行阐述。
用第二人称写作的好处如下:一、第二人称(也就是“你”)最大的好处就是亲切,拉近了作者、读者和“风”的距离。二、便于对话和抒情,可以加强感染力;像本文,用于描写“风”这种事物,则具有拟人化效果。三、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
2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这就好似人的思想,静止则死,活动才生”说明人的思想就如同作者笔下的“风”,如果停滞不前,就失去活力,只有一直“奔跑、驰骋、永不停息”才能保持它的活力,不断成长和发展。这启示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勤于思考,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就。
23. 西子 天晴的 下雨的 对西湖美景喜爱 西子 24. 山色空蒙 水光潋滟 25. 题西林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6.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元日 2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3.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从“欲把西湖比西子”可知把西湖比作西子,西子指的是西施。从“晴”和“雨”可知描写的是天晴和下雨时候的景色。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24.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水光潋滟”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对应“浓抹”;“山色空蒙”意思是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对应“淡妆”。
25.考查作家作品。苏轼的作品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黄精鹿》等。
2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宋朝的诗人还有李清照、欧阳修、辛弃疾等。
27.考查课外积累。描写西湖的诗句还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
28. 深秋 霜月交辉 29. 霜月 追求美好 向往光明 30. 素娥 青女
俱耐冷 斗婵娟 31.在月白霜清的夜晚,我登上高楼,极目远眺,水天接成一片,望去一片澄澈空明。
28.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从诗句“初闻征雁已无蝉”“月中霜里斗婵娟”中,可以看出,现在已是深秋季节。诗人在高楼上观赏“水接天”,水接天的意思是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29.本题考查古诗分析鉴赏。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诗人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诗人所描绘的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
30.本题考查古诗分析鉴赏。
诗人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女。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诗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写出了青女和素娥的品质“俱耐冷”和“斗婵娟”。
3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题干“具体描绘一下‘百尺楼高水接天’的景色”,我们可以结合诗句的意思,加上环境描写,和诗人的所看、所闻、所想来进行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