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将相和 》 同步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级上册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画“√”。
1.廉颇(lián jiān) 击缶(fǒu jī) 爱卿(jīng qīng) 蔺氏(lìn jìn)
和氏璧(pì bì) 强大(qiáng jiāng) 划船(huà huá) 战袍(páo pāo)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完壁归赵 允诺 B.抵卸 推辞 C.胆祛 拒绝 D.称赞 职位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同心协力(调和,和谐) B.负荆请罪(背)
C.同归于尽(死亡) D.无价之宝(的)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
B.课文开头“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是整个事情的起因。
C.课文中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
D.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书是《史记》,《史记》的作者是汉代的班固。
三、填空题
5.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无( )之宝 绝( )不提
同心( )力 渑池( )
(1)蔺相如机智地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 和氏璧。
(2)只要 ,就能克服困难。
(3)秦王 用城换璧的事。
四、现代文阅读
①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②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6.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
7.请给划线句子加上关联词。
8.请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
(3)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
9.请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二段话的内容 。将相和好的原 因是蔺相如的 和廉颇 。
10.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2021年以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持续掀起传统文化风潮。它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传中的闪亮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了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3月21日,《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史记》播出,让观众沉浸式地走进《史记》故事,了解华夏源头。《典籍里的中国》从典籍出发讲述中华文明史,通过跨越时空古今对话的形式,让观众与古代先贤展开一次思想与精神的直接对话。《典籍里的中国》涉及了《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论语》《孙子兵法》《楚辞》《道德经》《徐霞客游记》《传习录》等典籍。
材料二:近年来,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均广受观众好评。此外,各大卫视也都围绕各个文化类别,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定义新形态的文化类综艺,将艺术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让多元文化融入电视节目,走进大众视野。
(1)材料一中,入选节目的典籍为“二十四史之首”的是 ,“四书”之一的是 ,“五经”之一的是 。
(2)结合材料二,不属于中央电视台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类节目的是( )
A.《航拍中国》 B.《中国诗词大会》
C.《经典咏流传》 D.《国家宝藏》
(3)结合材料说一说,为什么这些文化类节目受到观众的好评?
11.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和氏璧的来历
①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后来,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将这块玉璞献给楚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②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1)在阅读完第一自然段后我们知道,这块宝玉被命名为“和氏璧”是与 有关。
(2)从石头到美玉,“和氏璧”的发现过程可以用一句话来表明( )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B.玉不琢,不成器。
(3)和氏璧之所以价值连城,一是因为 ,二是因为 。
(4)卞和两次献玉却被残忍砍掉双脚,他在楚山下大哭的原因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从中看出卞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lián fǒu qīng lìn
bì qiáng huá páo
2.D
A项中,“壁”应为“璧”;B项中,“卸”应为“御”;C项中,“祛”应为“怯”。D项全部正确。本题选D。
3.A
A.“同心协力”意思是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所以“协”的意思是“合”
B.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C.同归于尽:归:走向。尽:完结,灭亡。一起走向毁灭或死亡。
D.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多用来指东西极其珍贵。
4.D
A.《将相和》主要讲述了蔺相如与廉颇之间发生的故事。题目表述正确。
B.因为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所以才有了秦王想要和氏璧而引发整篇课文的三个故事,是整个事情的起因。题目表述正确。
C.《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题目表述正确。
D.《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故题目表述错误。
5. 价 口 协 之功 无价之宝 同心协力 绝口不提
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多用来指东西极其珍贵。
绝口不提:指有意回避不谈某人某事。
同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
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1)蔺相如机智地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天下奇宝和氏璧。根据词义和句意,填空处应填“无价之宝”。
(2)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能克服困难。根据词义和句意,填空处应填“同心协力”。
(3)秦王有意不提及用城换璧的事。根据词义和句意,填空处应填“绝口不提”。
6. 《将相和》 司马迁 7.如果 就 8.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9. 负荆请罪 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 知错就改
6.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和文学常识。
出自课文《将相和》,通过记叙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告诉我们万事以和为贵,顾全大局并且知错就改。《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7.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我们俩闹不和”与“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如果……就……”相连。
8.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掌握。
首先要明白人物的描写手法主要有哪几类,然后根据这几句话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判断。
(1)结合句中“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可知,引号中引用了人物的语言,为语言描写。
(2)由句中“看”“过来”“赶”等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3)结合句中“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可知,运用了心理描写。
9.本题考查写小标题和分析人物形象。
先概括短文内容,再根据短文内容写小标题。概括段落大意要弄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文中第②段的“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可知可以用“负荆请罪”可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从第①段的“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可知,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不因为自己的私人恩怨而讨厌别人,他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尊严的爱国主义者。
从第②段的句子“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可知廉颇是个知错能改、对国家忠心的人。
10.(1) 《史记》 《论语》 《尚书》
(2)A
(3)因为这些节目将艺术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让多元文化融入电视节目,走进大众视野。
(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根据“《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史记》播出,让观众沉浸式地走进《史记》故事,了解华夏源头。”可知,《史记》是华夏的源头,也就是“二十四史之首”;“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根据材料一“《典籍里的中国》涉及了《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论语》《孙子兵法》《楚辞》《道德经》《徐霞客游记》《传习录》等典籍。”可知,入选节目的典籍“四书”之一的是:《论语》;入选节目的典籍“五经”之一的是:《尚书》。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根据“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均广受观众好评。”可知,选项A《航拍中国》不在材料中,故选A。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材料二中“各大卫视也都围绕各个文化类别,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定义新形态的文化类综艺,将艺术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让多元文化融入电视节目,走进大众视野。”可知,这些文化类节目并不是枯燥的,因为它结合了艺术性和娱乐性,还有多元文化的融入,让观众有了全新的体验,在欢乐中学习文化,因此受到观众的好评。回答有理即可。
11.(1)卞和
(2)B
(3) 宝玉本身的珍奇 宝玉来历的不平凡
(4)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卞和是一个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①段的阅读和理解可知,这块宝玉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楚山中所得,卞和为了献玉,先后被两位君王砍掉双脚,后来楚文王发现这块“石头”果真是美玉,为卞和的忠诚所感动。于是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故这块宝玉被命名为“和氏璧”是与卞和有关。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原意是指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B.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根据第①段“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可知,从石头到美玉,是需要进行雕琢和加工才能完成的。所以用玉不琢,不成器来表示最合适。
故选B。
(3)本题考查找关键词句。
根据第②段“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可知,和氏璧之所以价值连城,一是因为这块宝玉的珍奇,二是因为来历的不平凡。
(4)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①段“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可知,卞和两次献玉却被残忍砍掉双脚,他在楚山下大哭的原因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根据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可知,卞和能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发现玉璞,并认定其宝璧的价值,说明他眼力非凡。卞和得到玉璞,不是据为己有,首先想到的是把它献给朝廷,说明他思想境界出众。卞和尽管历尽磨难,但他坚持真理的初衷不改,说明他意志超群。正是这非凡的眼力、出众的境界、超群的意志,共同构成了卞和这个贞士的崇高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