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级上册
植物“啃”石头
①“蚂蚁啃骨头”虽然极为罕见,但是蚂蚁毕竟有嘴,骨头也很好吃,因此,这也就有可能发生了。然而植物没有尖利的牙齿,怎么会“啃”得动坚硬的石头呢?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②植物到底能不能“啃”石头呢?
③如果你去黄山旅游,就会看到许多奇石、奇松。在那些挺拔的松树脚下,有些岩石被松树的根紧紧包围着。那些坚硬的石头变得痕迹斑斑,有些已经被那些密如蛛网的大根勒得“体无完肤”。
④你有兴趣做个实验的话,不妨试试看。在花盆的底部放一块石头,上面再栽种一种植物。等到这株植物长大的时候,再小心地刨出这块石头,你会惊奇地发现当初很光滑平整的石头被植物的根“啃”得痕迹斑斑。
⑤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它究竟是怎么“啃”坚硬的石头的呢?
⑥原来,植物的根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呼出的二氧化碳遇到土壤中的水分就形成了碳酸,碳酸有溶解矿物质的能力。此外,根部还会分泌出柠檬酸、苹果酸、葡萄酸等许多有机酸。这些“厉害”的有机酸慢慢地溶解那坚硬的石头,日久功夫深,等到我们再看到那石头的时候,石头已不再坚硬如初,而是伤痕累累了。
⑦植物的根为什么要“钻”进石头里呢?
⑧这是因为石头里含有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它才肯下功夫“啃”石头。这样看来,植物的确是能“啃”石头的,不过它们是用根“啃”罢了。
(选自《新标准阅读训练》,有改动)
1.短文以“蚂蚁啃骨头”开头,这样写是为了(  )
A.提醒读者注意蚂蚁会啃骨头。 B.设置悬念,巧妙引出下文内容。
C.引发读者的好奇。 D.以“蚂蚁啃骨头”与植物“啃”石头作对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啃”字加双引号,表示具有特殊意思。
B.第3自然段中的“体无完肤”一词用得生动形象。
C.植物根部分泌的众多有机酸一下子就能溶解石头。
D.植物能“啃”石头,只不过它们是用根来“啃”的。
3.根据短文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快速捕捉到文章讲了三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4.为了证明植物能“啃”石头,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我爱家乡的小溪
①我永远也忘不了家乡的那条小溪。
②春天,细雨绵绵,小溪的水涨满了。鸭子三五成群地扑扇着翅膀在水中嬉戏。毛茸茸的小鹅见了,羡(xuàn xiàn )慕不已,刚下水,看到一群鸭子朝这边游过来,吓得马上逃上了岸。
③夏天,(骄 娇)阳似火,小溪的水逐渐变浅了。石蟹挥舞着大钳子在石缝中悠闲地纳凉。
④小虾在浅水中划来划去,旁若无人。一群大脑袋、小尾巴的蝌蚪也成群结队地在浅水中自由自在地玩耍。有时,它们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⑤繁忙的丰收季节到了,许多小渠唱着歌儿,源源不断地来到我们的小溪中。溪水变得更宽阔 了,简直成了小河。这时,我们一群小伙伴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像鱼儿一样穿梭往来,在水中练习狗刨式、捉迷藏、扎猛子、打水仗。当然,也常招来大人们的责骂。可每一次,我们总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⑥秋天,溪水变得更加(干净 清澈)了,在秋阳的照射下,泛着金光。树叶落在水上,鱼儿把它当作雨伞,蚂蚁把它当作小船,小虾把它当作玩具……
⑦冬天,北风呼呼,溪面结了一层薄(báo bó)薄的冰,几个淘气的伙伴,把冰捞起来往嘴里送,“咔嚓!咔嚓!”好像在吃冰棍。有的还用塑料管在冰块中间戳一个洞,穿上绳子,拿在手上当玩具。
⑧啊,美丽的小溪,你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我爱你,小溪!
5.请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下打√。
6.从文中找出词语的近义词。
安闲——( ) 心急如焚——( )
7.短文第二到七自然段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用O在文中圈出体现这种顺序的词。如果我们给文章配个四季图 , 我们可以配春季小溪里鸭鹅嬉戏图,夏季小溪里 ,秋季小溪里 ,冬季小溪里 。
8.第八自然段是短文的 句,在文中起 的作用。
9.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10.下面关于这篇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是写景的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描写的。
B.这篇文章描写了小鸭子、小鹅、石蟹、小虾等在小溪里嬉戏的情景,为小溪增添了活力,并借助这些事物表达出作者对小溪的热爱。
C.文章题目为“我爱家乡的小溪”,作者应该抓住小溪来写,而不应该写那么多小溪之外的事物,这样有点偏离重点。
11.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向英雄致敬
傅学军
①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我有幸近距离接触这样一位英雄,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功勋》,其中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主要描写抗美援朝战场上,由李延年担任指导员的三营七连顶住敌人多次反扑、重新夺回某高地的感人故事。
②李延年,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冰天雪地里同国民党军拼过刺刀;抗美援朝时期,他在死亡高地同美军“掰过手腕”,战后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③1969年,李延年奉调湛江农场担任政委,其间所做的一件一桩、大事小情,无不给职工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书记员把党委会上讨论的问题做好记录后,李延年都要认真检查一遍,看是否出现记漏、不规范等情况,有的话他就再讲一遍,让做好补录修改。李延年每次到基层连队调研,近的就走路,远的就骑自行车,配置的吉普车很少使用。有时候调研结束后该吃饭了,对方要为李延年杀鸡宰鸭,可他只要一个鸡蛋和几棵青菜充饥。有时候调研结束后已经晚上了,他就和职工同住一室,倒头就睡,天刚亮就悄悄地走了。
④1979年,李延年在边境防卫作战中担任师政治部副主任。他多次深入前沿阵地,激发官兵战斗热情,两次荣立三等功。在南宁离休后,为了做好革命精神的传承,他把个人获得的各类证章大部分捐给了博物馆或军史馆,经常为青少年讲述战斗故事,传承爱国精神……
⑤2020年,李延年回到阔别46年的湛江农垦红星农场。2021年岁末,我从湛江赶到南宁拜会李延年老人。当我紧握住老人温暖的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小到大,我也有个英雄梦。现在,我终于可以接触英雄,并向英雄致敬!
(1)结合右侧的阅读方法,回答问题。
①对于我们现阶段来说,要提高阅读速度,最不可取的方法是 。(填序号)
②文文在读第③自然段时,抓住了其中的“农场政委”“大事小情”等词语总结出这一自然段是在讲 (填选项),他这是运用了第 (填序号)种方法。
A.李延年在担任农场政委时所做的一系列事情。
B.李延年在边防作战中的大事小情。
C.为什么李延年能文能武。
阅读方法: ①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读。 ②手指着阅读,遇到不懂的停下来弄懂。 ③抓住文中段落大意或关键语句,以了解文章大意。
(2)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国家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结合材料,你觉得李延年荣获共和国勋章的原因有哪些?
(3)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崇敬像李延年这样的时代英雄,你觉得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结合生活学习,谈谈感受。
“水滴”船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其中,最大的蓝鲸身长约30米,体重100吨左右,相当于30头大象或1000头公牛。
谁能想到,如此庞大的鲸,竟是海洋中最优秀的游泳健将之一。“海上霸王”虎鲸,每小时可游55千米;几十吨的抹香鲸还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呢!另外,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既能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鲸的体形特殊:硕大的头部,急速收缩的尾部,前肢演变成不大的鳍,后肢已经退化,整个身体像一颗拉长了的“水滴”。这类体形能大大减少水的阻力,十分适合在水中活动。
舰船设计师们由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以往的一些客轮、货轮的水下部分都是刀形,现在都改成鲸形,有的超级油轮也模仿鲸的体形,因而加快了航速。
原先的核潜艇是雪茄形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水滴形的现代化水下核潜艇。与雪茄形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20%~30%,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2.选择正确的说法,在括号中打“√”。
(1)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
(2)鲸是鱼类的一种。( )
(3)鲸有蓝鲸、大鲸、虎鲸、抹香鲸等种类。( )
13.“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这句话中“这些本领”指哪些本领?“望尘莫及”是什么意思?
14.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
阅读《父亲的香茗》,完成习题。
父亲的香茗
孙 琦
①父亲爱喝茶,闲时,会坐在阳台上,依着午后暖暖的阳光,捧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四溢的白色茶雾里。调皮的我总喜欢钻到父亲的怀里,被父亲用他那胡子扎得“咯咯咯”地笑,闹完后也会傻傻地捧来自己的小杯子,去斟上一杯,儿时的我是不喜欢茶的味道的,涩涩的,喝完后总冲父亲笑笑,摇摇头不肯再尝第二口。
②我浸润在茶雾中长大,在习惯茶的涩味后,竞慢慢喜欢上了茶的清香。 于是,每逢周末的午后,我常常与父亲对坐着,一起品茶,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一起开怀大笑。
③岁月渐渐在父亲的双鬓蔓延,在我的双眸堆积,我终于要外出工作了,父亲再次和我一起坐在了茶几旁。闻着熟悉的香味,我的心底竞有些许酸楚。良久,父亲托起茶壶,往我的小茶杯中续茶,茶水溢了出来,但父亲似乎依旧没有要停止的意思。“满出来了!”我惊呼。父亲微微一笑,放下茶壶,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一抿,说道:“知道我为什么会在你那已经满了的茶杯中续茶吗?”我茫然地摇摇头。“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样自信而意气风发。我们经常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张扬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了周围一些最珍贵有用的建议和忠告!所以, B.今后请教他人时一定要先清空自己,要将自己头脑中一些固有的观点抛却,若是带着满脑子自己的观念,就如同那已经满杯的茶,怎会装得进他人的建议与观点呢?”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④工作后,我试着收敛自己的锋芒,试着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前学会倾听,试着慢慢地将自己更好地沉淀。
⑤如今,每次闻到熟悉的茶香,我总会想到家乡的父亲和他手中端着的那杯香茗,然后,幸福得嘴角上扬……
(选自“中国煤炭网”,有删改)
15.看到文章题目,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
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我阅读得更快了,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深刻了。
16.文章写了“我”与父亲相处的哪些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条写下来。
场景①:儿时,
场景②:长大后,
场景③:外出工作前,
17.读文章第③自然段,填写表现“我”情感变化的词语及变化的原因。
18.“于是,每逢周末的午后,我常常与父亲对坐着,一起品茶,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一起开怀大笑。”给这句话作批注。
古井

①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小水井。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井口那些被井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②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趴在井沿上,痴痴地往井里一看,一颗一颗地数倒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夜空中繁星密布,我一面数,一面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③井水很甜很甜。我们平常吃的都是这里的水。过路的人喝一口这井里的水,都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爷爷讲他年轻时,有一队八路军从这里路过,爷爷打了井水请他们喝,有一位小战士竟然打赌说:“这水里一定放了糖!”
④夏天,井水很凉很凉。有一次,六月里,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妈妈接过来,马上让我把它吊到井水里,吃过晚饭后,妈妈把李子从井水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被井水浸得冰凉,咬在嘴里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那冰凉可口的滋味,叫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⑤那时候我常常想,现在我也常常想: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给后代人民带来多少甜美和欢乐啊!
19.本文共48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 分钟。
20.文中重点讲到古井水的特点: 、 、 。
21.文章围绕井水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1)
(2)
(3)
2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短文写这口古井井水的特点,表达作者想考察古井的美好愿望。
B.短文写这口古井井水的特点,赞美开掘古井的人给后代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参考答案:
1.B 2.C 3. 植物到底能不能“啃”石头。 植物是怎么“啃”石头的。 植物的根为什么要“啃”石头。 4.举例子。列举黄山松树脚下,坚硬的石头被侵蚀得“体无完肤”;花盆底部的石头被植物的根“啃”得痕迹斑斑。
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结合文章第一段句子:然而植物没有尖利的牙齿,怎么会 “ 啃 ” 得动坚硬的石头呢?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中的“难以置信”说明这件事的不可思议,也设置了悬念,巧妙引出下文内容。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结合文章第六段句子:此外,根部还会分泌出柠檬酸、苹果酸、葡萄酸等许多有机酸。这些“厉害”的有机酸慢慢地溶解那坚硬的石头,日久功夫深,等到我们再看到那石头的时候,石头已不再坚硬如初,而是伤痕累累了。可知植物根部的酸是慢慢溶解石头的,本选项表述错误。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二段句子:植物到底能不能“啃”石头呢?本句话对“植物到底能不能“啃”石头。”提出疑问。
结合第五段句子: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它究竟是怎么“啃”坚硬的石头的呢?本句话对“植物“啃”石头的的方法。”提出疑问。
结合第七段句子:植物的根为什么要“钻”进石头里呢?本句话对“植物的根部“啃”石头的原因提出疑问。”
4.本题考查关键句及说明方法。
结合文章句子:那些坚硬的石头变得痕迹斑斑,有些已经被那些密如蛛网的大根勒得“体无完肤 ”。中“那些坚硬的石头”可知本句话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植物“啃”石头这件事情表达的清晰明了,便于读者理解。
5.xiàn 骄 清澈 báo 6. 悠闲 迫不及待 7.时间
圈出的词: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小伙伴戏水图 动物戏落叶图 伙伴吃冰、玩冰图 8. 中心 总结全文 9. 拟人 排比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叶落在溪水里充满了生机的样子,使文章更具情趣,让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丽 10.C
5.本题考查字音和易错字形。
薄:[báo],厚度小的(跟“厚”相对);贫瘠,不肥沃;(感情)冷淡,不深厚;(味道)淡,不浓。[bó],微,少;苛刻,轻佻;减轻;轻视;迫近。
薄薄的冰,意为扁平物体上下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读“báo”。
羡: xiàn,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羡慕不已:是指因喜爱某件物品或荣誉而迫切希望得到。读“xiàn”。
骄:猛烈;骄傲;受宠爱的。娇:美好,可爱;颜色鲜嫩;指美女;意志脆弱;过度爱护。
骄阳似火:形容强烈的阳光像火一样灼热地照射着人们。应选择“骄”。
干净:没有尘土、污垢、杂质等。清澈:清而透明。
指溪水清而且透明。应选择“清澈”。
6.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与运用。
安闲:安静清闲。仔细阅读短文,结合第③段“石蟹挥舞着大钳子在石缝中悠闲地纳凉。”提取关键词语“悠闲”:意思为悠然自在、闲适自得。与“安闲”互为近义词关系。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内心焦急万分。仔细阅读短文,结合第⑤段“我们一群小伙伴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像鱼儿一样穿梭往来,”提取关键词语“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与“心急如焚”互为近义词关系。
7.本题考查写作顺序和拟定标题。
仔细阅读短文第二到七自然段,提取出关键语句和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春天,细雨绵绵,小溪的水涨满了。”——春天;夏天,骄阳似火,小溪的水逐渐变浅了——夏天;秋天,溪水变得更加清澈了——秋天;冬天,北风呼呼,溪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冬天。同时圈画出来即可。
结合短文中所讲述的内容来进行拟定四季图小标题:第五自然段描写了夏季小溪里群娃戏水图;第六自然段描写了秋季小溪里动物戏落叶图;第七自然段描写了冬季小溪里群娃玩冰图。
8.本题考查中心句。
第八自然段“啊,美丽的小溪,你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我爱你,小溪。”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是概括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主要观点,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小溪的深厚感情和它在作者童年中的重要地位。文章通过描述小溪在不同季节中的景象和作者与小溪的互动,展现了小溪的美和给作者带来的快乐。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小溪的深深热爱,强调了小溪不仅是作者童年快乐的一部分,也是作者心中美丽的象征。
9.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仔细阅读第⑥段,“树叶落在水上,鱼儿把它当作雨伞,蚂蚁把它当作小船,小虾把它当作玩具……”在这个句子中,作者通过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和情感,将树叶、鱼儿、蚂蚁和小虾的行为进行了拟人化的描述。具体来说,鱼儿、蚂蚁和小虾像人一样,分别把树叶比作雨伞、小船和玩具,这样的描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树叶落在溪水里充满了生机的样子。生动有趣、活泼自然。通过排比的方式,作者强调了这些动物与树叶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效果。
10.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C.文中写了小鸭子、小鹅、石蟹、小虾、小伙伴等在小溪里嬉戏的情景,为小溪增添了活力,从侧面表达出作者对小溪的热爱。题干表达有误。
故选C。
11.(1) ② A ③
(2)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他都与敌人奋勇搏斗,保家卫国。②在做农场政委时,他认真谨慎地做记录工作,踏踏实实做走访调研工作,一丝不苟,关心群众,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③离休后,他关心青少年成长,常给青少年讲战斗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④他将大部分荣誉勋章捐给博物馆,传承革命精神。
(3)“我”学到了李延年身上的认真严谨。记录员做好记录的内容他还要再检查一遍,有问题要立刻改正,有耐心,做事态度端正,不倦怠。“我”在学习时也要像他那样有耐心,做好的题多检查几次,做好的课堂笔记也要反复查阅,有问题要及时改正。
(1)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①分析阅读方法②“手指着阅读,遇到不懂的停下来弄懂”可知,这种阅读方法会耗费大量时间,而题干要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方法②与题干的要求相悖,所以阅读方法②不可取。
②文文读第③自然段时,抓住第一句话中的“农场政委”“大事小情”等词语,通过地点和人物所做的事情概括出段落的大意为李延年在担任农场政委时所做的一系列事情,这是运用了阅读方法③“抓住文中段落大意或关键语句,以了解文章大意”。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
结合第②自然段“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冰天雪地里同国民党军拼过刺刀;抗美援朝时期,他在死亡高地同美军‘掰过手腕’”可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李延年都与敌人奋勇搏斗,保家卫国。
结合第③自然段“当书记员把党委会上讨论的问题做好记录后,李延年都要认真检查一遍,看是否出现记漏、不规范等情况”“李延年每次到基层连队调研,近的就走路,远的就骑自行车,配置的吉普车很少使用”“可他只要一个鸡蛋和几棵青菜充饥。有时候调研结束后已经晚上了,他就和职工同住一室,倒头就睡”可知,李延年在做农场政委时,他认真谨慎地做记录工作,踏踏实实做走访调研工作,一丝不苟,关心群众,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
结合第④自然段“为了做好革命精神的传承,他把个人获得的各类证章大部分捐给了博物馆或军史馆,经常为青少年讲述战斗故事,传承爱国精神”可知,离休后,李延年关心青少年成长,常给青少年讲战斗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将大部分荣誉勋章捐给博物馆,传承革命精神。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阅读全文可知,李延年为了党和国家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忘过去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工作认真负责;凭自己的努力宣传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可以结合李延年的一个或多个精神写出自己学到了什么。例如:我要学习李延年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的精神。在平时的学习中,不管是考试还是平时的作业,都不能马虎对待,要认认真真完成。
12. √ × √ 13.“这些本领”是指:既能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望尘奠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14.从大小、游泳速度、体形和给人类的启示来介绍的。
12.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课外知识积累。
(1)鲸是一种哺乳动物。表述正确。
文章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就明确指出鲸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
(2)鲸是鱼类的一种。表述错误。
鲸不是鱼,鲸鱼是属于大型哺乳动物,而鱼是属于卵生的,鲸鱼是用肺呼吸,鱼是用鳃呼吸的。
(3)鲸有蓝鲸、大鲸、虎鲸、抹香鲸等种类。表述正确。
鲸是分为两大类的,一种叫须鲸,另一种则是齿鲸。须鲸例如: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等。齿鲸,虎鲸比较有代表性,另外还有伪虎鲸、抹香鲸,也都是属于齿鲸类。
13.此题考查句意理解。
“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这句话出自文章第二自然段。联系上文可以找到“另外,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既能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可知,“这些本领”是指:既能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
“望尘莫及”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来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文中指鲸既能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的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没有办法做到的。
14.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第一自然段讲了鲸的大小;第二自然段讲了鲸的游泳本领;第三自然段讲了鲸的体形特点适合在水中活动;第四自然段讲了人们根据鲸的体形改良了船舶的样子,加快了航速;第五自然段讲了人们根据鲸的体形改良了核潜艇的形状,提升了核潜艇的功率。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文章是从大小、游泳速度、体形和给人类的启示来介绍鲸的。
15.“父亲的香茗”带给我”哪些美好的回忆 16. 钻到父亲怀里,只喝一口涩涩的茶。 与父亲对坐,一起品茶、看书、讨论、开怀大笑。 父亲借续茶告诉“我”人生道理请教他人时要先清空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点,学会倾听,慢慢沉淀。 17.酸楚 茫然 若有所悟
父亲续荼时将茶水溢出 父亲告诉“我”原因 18.四个“一起”勾勒了“我”和父亲相处的幸福画面。
15.本题考查提问能力。
根据文章的题目《父亲的香茗》提出你的疑问即可。
示例:父亲的香茗指的是什么?父亲的香茗对作者而言有何意义?
1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父亲爱喝茶,闲时,会坐在阳台上,依着午后暖暖的阳光,捧着一本书静静地氤氲在四溢的白色茶雾里。”“儿时的我是不喜欢茶的味道的,涩涩的,喝完后总冲父亲笑笑,摇摇头不肯再尝第二口。”可知,场景①描写了父亲喜欢喝茶,“我”也会去喝一杯。
从“于是,每逢周末的午后,我常常与父亲对坐着,一起品茶,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一起开怀大笑。岁月渐渐在父亲的双鬓蔓延苍凉,在我的双眸堆积成长。我终于要赴疆工作了”可知,场景2描写了“我”与父亲对坐饮茶。
从“良久,父亲托起茶壶,往我的小茶杯中续茶,茶水溢了出来,但父亲似乎依旧没有要停止的意思。“溢出来了!”我惊呼。”“今后请教他人时一定要先清空自己,要将自己头脑中一些固有的观点、固有的成见先抛却,若是带着满脑子自己的观念,那就如同那已经济杯的茶,怎会装得进他人的建议与观点呢?”我若有所悟地点头。”可知,场景3描写了父亲通过茶水满溢来叮嘱、教育“我”。
1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嗅着熟悉的香味,我的心底竟有着些许酸楚。”和“溢出来了!”我惊呼。”“今后请教他人时一定要先清空自己,要将自己头脑中一些固有的观点、固有的成见先抛却,若是带着满脑子自己的观念,那就如同那已经济杯的茶,怎会装得进他人的建议与观点呢?”我若有所悟地点头。”可知,开始的时候,和父亲分别,内心无比酸楚;当茶水溢出来之后,我当时惊呼着;父亲问原因,此刻我的心情是茫然的;当父亲解释原委时,我陷入沉思。
18.本题考查写批注的能力。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
方法有:批标题,注明含义和作用;批词语,注明拼音、解释或表达效果;批语句,注明含义和作用或表达效果;批段落,注明在文章中的作用;批结构,注明文章的行文思路;批写法,注明对写作技巧的简要分析;批感悟,注明体会和启示。
示例: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父亲相处的幸福画面。
19.5 20. 很清 很甜 很凉 21. 在井旁乘凉数星星。 请八路军战士喝井水。 井水浸红李特别甜。 22.B
19.本题考查阅读策略。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计时阅读即可。阅读100字大约需要一分钟,阅读本文480字大约需要5分钟。
20.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井水很清很清。”第③自然段句子“井水很甜很甜。”第④自然段句子“夏天,井水很凉很凉。”可知井水的特点: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凉很凉。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趴在井沿上,痴痴地往井里一看,一颗一颗地数倒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可知写了我和妹妹趴在井口数井里倒映的星星。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爷爷讲他年轻时,有一队八路军从这里路过,爷爷打了井水请他们喝,有一位小战士竟然打赌说:‘这水里一定放了糖!’”可知写了八路军小战士喝了水后说水里放了糖。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吃过晚饭后,妈妈把李子从井水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被井水浸得冰凉,咬在嘴里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那冰凉可口的滋味,叫人一辈子也忘不了。”可知写了用井水浸李子冰凉可口,让人一辈子忘不了。
22.本道题考查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了“我”家屋后菜园里那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清、甜、凉,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赞美了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人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