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级上册
阅读下面的民间故事,完成1—4题。
妈 祖
佚 名
①海上的保护神女妈祖,从小聪颖,后来修得仙法,经常帮人除灾消祸。
②有一天,妈祖陪观音到东南沿海巡查,驾着祥云来到了兴化。妈祖牵挂家乡,屈指一算,暗道不好,家乡出事了。她正要跟观音请假,观音却像早就知道了一样,让妈祖赶紧回去。原来兴化府的侍卫官吕德,奉命来这边平定海乱。谁知在赴任途中生了重病,病情不见好转,虽然请了医生,但没什么用,结果还是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马上就要死了。
③在临死前,吕德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海疆战事,他想:自己奉命前来剿灭倭寇,若出师未捷身先死,到时三军群龙无首可怎么办?这时他突然想起妈祖的传说,于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慢慢地闭上眼睛睡着了。
④吕德做了个梦,梦见屋里进来一个穿着十分华贵的姑娘,拿起他的手腕,在上面按了按,然后叫侍女进来。侍女长相清秀,端着碗从外面匆匆进来,说:“天妃娘娘,药在这里。”
⑤天妃?吕德打了个激灵,难道是妈祖来了吗?吕德猛地一睁眼,看见妈祖正静静地站在床前,又惊又喜。妈祖此时正用双手搓着药丸,那丸子像水晶一样透明,闪闪发光。妈祖让侍女把吕德的嘴掰开,把药丸轻轻放进去。不等吕德咽下去,药丸就自己滑下了喉呢。吕德只觉得口中生香,精神一振。
⑥过了没多久,吕德感到胸闷腹胀,肚子绞痛。突然,喉头一热,“哇”地吐出两坨血块。吐完后,吕德顿时感到身体舒畅,神清气爽起来。
⑦隔天,吕德已经能下床走走了,吃饭也和以前一样了。仅仅过了几天就完全康复了。
⑧吕德病好后,不敢怠慢,毕竟之前都已经耽搁许多时间了。他顾不上休息,传令马上起营开拔,赶往海疆。吕德一到海疆就开始布局攻打倭寇,谁知倭寇不经打,一局就定了胜负,吕德当然赢了。就这样,他迅速干脆利落地平息了海乱。
⑨回到兴化府后,吕德感念妈祖的恩情,于是准备将妈祖的功德向朝廷报告。有天夜里,他再次梦见妈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她。妈祖听了,摇了摇头说:“将军不必这样,我赐药是因为观音指示我这样做的,你要感念的应该是观音才是。”这之后,妈祖经常显灵,人们时常能在山岩水洞间看到她,有时还能看见她在海上飞。
⑩因妈祖常常入梦救人,护国佑民,乡亲感念她的恩情,于是在湄峰建立祠堂,虔诚供奉妈祖。直到现在,前来朝拜的人还络绎不绝。
(文章有删改)
1.文章中写了妈祖的哪几件事?
2.阅读文章第③段,想象吕德向妈祖祈祷了些什么。
3.文章中的妈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学刊物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传说”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说明理由。
我推荐:
理由:
5.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重阳节的传说
①古时候,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②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③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④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⑤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我给你一把茱萸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再去斩妖除魔。”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让桓景骑在仙鹤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⑥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⑦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⑧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袭扰了。
⑨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壮举。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重阳节”。
(1)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2)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为了铲除瘟魔,桓景按照师傅的办法做了哪三件事?
① ② ③
(4)桓景与瘟魔是怎样搏斗的?在文中用“ ”画出来。
(5)过重阳节时人们为什么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活动?
①森林里,狐狸垂涎刺猬的美味很久了,但一直苦于刺猬的一身硬刺——只要狐狸一靠近,刺猬便卷成一个大刺球,让狐狸一点办法都没有。
②刺猬和乌鸦是好朋友,一天,刺猬和乌鸦聊天,乌鸦很美慕刺猬有这么好的铠甲,便说:“朋友,你的这一身铠甲真好啊,就连狐狸都没办法。”刺猬经不起乌鸦的吹捧,忍不住对乌鸦说:“其实,我的铠甲也不是没有弱点。当我全身蜷起时,腹部还有一个小眼不能完全蜷起。如果朝那个小眼吹气,我受不了痒,就会打开身体。”乌鸦听了十分惊讶,原来刺猬还有这样一个小秘密。刺猬说完后,对乌鸦说:“我这个秘密只跟你说过,你可千万要替我保密,要传出去被狐狸知道了,那我就死定了。”乌鸦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好了,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怎么会出卖你呢?”
③过了不久,乌鸦落在了狐狸的爪下。就在狐狸要吃掉乌鸦的时候,乌鸦突然想到了刺猬的秘密,便对狐狸说:“狐狸大哥,听说你很想尝尝刺猬的美味,如果你放了我,我就告诉你刺猬的死穴。”狐狸眼珠子一转,便放了乌鸦,乌鸦便对狐狸说了刺猬的秘密。
④后果可想而知。在刺猬被狐狸咬住柔软的腹部时,它绝望地说:“乌鸦,你答应替我保守秘密的,为什么出卖我?”
⑤小时候看到这个故事,我还为乌鸦出卖了朋友生气,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领悟到,真正出卖刺猬的其实是它自己……
6.狐狸一直吃不到刺猬肉的原因是(  )。
A.刺猬一身硬刺让狐狸无法靠近。
B.刺猬的腹部一吹气,就蜷成一个大刺球。
7.刺猬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乌鸦的原因是(  )。
A.剌猬信任乌鸦。 B.剌猬经不起乌鸦的吹棒。
8.读文中画“ ”的句子,刺猬的死穴是指 ,狐狸愿意放了乌鸦是因为 。
9.根据文中内容,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并自己回答。
想出问题:
我会回答:
10.有些同学认为鸟鸦在关键时刻出卖朋友,不值得做朋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
11.读完本文,我认为是(  )出卖了刺猬。
A.是乌鸦的不讲信义。 B.是刺猬的盲目信任。
宗本请客(节选)
①从前有位宗本(县官),家里堆满发霉的粮食,却舍不得施舍给百姓。
②宗本家里有个聪明的仆人,名叫土登。一天,土登向百姓们宣布,他要让宗本摆几天宴席。百姓们听了哈哈一笑,谁都不相信。土登笑眯眯地说:“你们等着瞧吧!”
③县城里只有一条可供人饮用的泉水。宗本把泉水占为己有,说这是佛爷赐给他的神水。一天,宗本在城堡顶上散步,瞧见土登趴在泉边一棵大树上,好像正在和谁吵架。宗本走下城堡问:“你在这里指手画脚干什么?”
④土登告诉宗本,泉水中的蛟龙污蔑宗本是爱财如命的吝啬鬼,而他反驳说宗本整天忙里忙外都是为了百姓的安乐幸福。蛟龙不服气,拿出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扬言如果宗本舍得破财,给百姓们设宴,那么它也可以摆几天宴席。要是它的话像这泉水一样流走,就把这块黄金送给宗本。
⑤宗本想得到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就决定忍痛摆上几天宴席。
⑥宴席还没结束,宗本就让土登去请蛟龙上来设宴。土登像那天一样,爬到泉水边的大树上,比比划划半天,然后垂头丧气来到宗本跟前,说:“龙说它已经和宗本一起摆完了宴席。那些吃的喝的,哪一样不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宗本拿出粮食和肉,龙拿出了水。它让我告诉你,如果宗本大人能摆出不用水做的宴席,就把那块山羊头大的黄金送给你。”
⑦宗本瞪着两眼,嘴里直喘粗气,脸色变得像灰不溜秋的猴子。
12.解释词语。
指手画脚:
垂头丧气:
13.指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的成语是“ ”。像这样含有比喻义的成语还有 、 等。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句,把它改为陈述句。
15.泉水中的蛟龙真的要拿出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和宗本打赌设宴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16.你觉得土登和宗本各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
佚名
①从前,在一个村庄里居住着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
②老人在快死的时候把三个儿子叫到自己面前对他们说:“我亲爱的孩子,我把遗产留给你们,但遗产并不能使你们发财致富。因此我要留给你们三个忠告,它们要比金钱和财富更为珍贵。你们记住这些忠告,一生都会富裕的。
③下面就是我的忠告,你们可要记住。第一,不要首先向任何人弯腰,只能让别人向你们弯腰。第二,吃任何食物都要加上蜜。第三,要永远睡在羽绒褥(rù)子上。”
④说完,老人便与世长辞了。可儿子们把父亲的忠告忘得一干二净,过着放荡不羁(jī)的生活一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无所不为。头一年就挥霍光了父亲的金钱;第二年卖光了全部家畜;第三年卖光了家里一切器物。他们没吃没喝了。
⑤大哥说道:“除了遗产之外,父亲不是还给我们留下三个忠告吗?他说,靠这三个忠告,我们就可以生活得富足。”
⑥小弟弟笑着说道:“我记得这些忠告,可又有什么用处呢?父亲说:‘不要首先向任何人弯腰,只能让别人向你们弯腰。’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成为富人。可在周围地区,现在没有比我们更贫穷的人了。他还说:‘吃任何食物都要加上蜜。’你听,还要加上蜜!我们现在连黑麦饼也吃不上,还谈什么蜜!他又说:‘要永远睡在羽绒褥子上。’睡在羽绒褥子上当然好!可我们家里空空如洗,连一片破毛毡(zhān)也没剩下。”
⑦大哥反复思考了很久,然后说道:“小弟,当时我们没有理解父亲教海的含义。原来,他的话里充满了智慧。他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比别人先下地干活,当别人下地千活从我们旁边经过时,他们定会首先向我们弯腰问候。我们劳动一整天后到家又累又饿,这时吃上一块黑麦饼也比吃蜜还要甜。在这种情况下,躺在任何褥子上你都会感到舒服、惬意,因此就像睡在羽绒褥子上一样,十分香甜。”
⑧第二天天刚亮,弟兄三人便下地了,他们到得比别人都早。晚来的人便首先向他们弯腰问候,预祝他们白天好,活干得好。
⑨弟兄三人干了一整天活,连腰都没直。晚上回到家里,就着茶水吃黑麦饼,觉得比吃蜜还甜。吃饱喝足,他们便躺在地上睡着了,仿佛睡在羽绒褥子上一样舒服。
⑩他们每天都这样干着,秋后获得了丰收,他们又富裕起来了,邻里们又向他们投去尊敬的目光。
从那以后,他们一直牢记父亲的三个忠告,过着富裕的生活。
(文章有删改)
17.阅读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下面的事件排序,并指出这些事件的主人公是谁。
①游手好闲,财产挥霍一空 ②思考老人遗言,恍然大悟
③做出改变,勤奋劳作,生活富裕 ④老人去世,留下遗言
排序: (填出序号即可) 主人公:
18.文章第④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的标题,选出最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并说出理由。
A.拥有财富的法宝 B.农夫的三个忠告
选择: 理由:
20.阅读本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整个晚上风刮得很厉害,但到破晓时风势却减弱(ruò)了。
B.熊猫是一种十分珍(zhēn)贵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宝。
C.要留心师长的教诲(huǐ),听从他们的智言。
D.夜色在笑语中渐渐沉落,朋友起身告辞(cí)。
崂山的来历
佚名
①很久很久以前,茫茫的东海滩上,一没山,二没岭,方圆百里是一马平川的草地。在这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四十八个村的村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捕鱼捞虾、种地打粮、放牛牧马,幸福极了。
②可是,有一年突然来了一只巨鳖(biē),你道这巨鳖有多大?尾巴一翘,东海里就竖起个高高的“海岛”;身子一浮,东海里就现出老大一片“陆地”;四个爪子一趴,东海里就掀起万顷波浪;咧开大嘴喝一口水,东海边就落一次大潮!这巨鳖依仗着身大力强,不仅搅得东海不得安宁,还经常卷着大浪蹿到岸上。渔船被掀翻了,庄稼被淹没了,牛马被卷走了,房屋倒塌了……从此,人们的笑脸再也不见了。
③海边的村里有对兄妹,哥哥叫大智,妹妹叫大勇。他俩看到巨鳖祸害乡亲,非常气愤。
④一天,巨鳖又卷着大浪扑来,兄妹俩抓起鱼叉,拿起弓箭,勇敢地迎了上去。可是他们没有制服巨鳖。
⑤为了找到制服巨鳖的办法,兄妹俩决定去向高人求教。告别乡亲,他们跨过几十道河,越过几十道岭,翻过几十座山。有一天,他们遇见了一个白须、白发、白眉毛,穿着白衣衫的老人。
⑥老人听了他们的话,说道:“用万人纺的万斤线拧成的绳子,能拉动巨鳖;用万人凑的铁打的万斤重的鱼钩,能钩住巨鳖;用万人攒的牛皮和万斤草做的假牛,能引得巨鳖上钩;力能拔山的人,能把上钩的巨鳖拉上岸制服。”
⑦听了老人的话,兄妹一齐跪下求教怎么才能找到力能拔山的人。老人说:“你俩真有心除害的话,就背我走上一千里。巨人自然就出现了。”
⑧大智二话没说,立刻背起老人往家乡走去。老人非常沉,但大智一直咬牙坚持。他每走一步,身子就长高一些:每走十步,就觉得力量增了几分。就这样走了五百里,大智已经力能拔山了。大勇背着老人继续走,走满五百里时,就变成了力大无穷的巨人。
⑨回到家乡,兄妹俩带着乡亲们备齐了万人绳、万人钩和大草牛,将巨鳖拖出水,钉在了岸上。
⑩被制服的巨鳖和大智、大勇一起化成了整座山,也就是崂山。现在崂山著名的巨峰和美人峰,传说就是这对兄妹的化身。
(文章有删改)
22.阅读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
起因 (1)
经过 (2)
结果 (3)
23.为了制服巨鳖,两兄妹都做了哪些准备?
24.简要概括文中的两兄妹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5.挑战题 发挥想象,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进行扩写,要求语句通顺,逻辑合理,150字左右。
26.文中的两兄妹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制服了巨鳖。想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请写下来。(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①妈祖陪观音到东南沿海巡查;②妈祖感知到家乡出事,救治吕德;③妈祖婉拒吕德向朝廷报告她功德的提议;④妈祖常常显灵,护国佑民。 2.妈祖娘娘,人人都赞叹您有慈悲心肠,此次我受命来此平定海疆战乱,不料却将要出师未捷身先死,若是您能听见我的祈祷,请帮助我大病得愈,让我完成未了的心愿吧! 3.根据妈祖感知到家乡有难、救治吕德,可以看出妈祖是一个爱护家乡、爱护百姓、慈悲为怀的人;根据妈祖婉拒吕德为自己向朝廷邀功一事,可以看出妈祖是一个不善居功的人:根据妈祖经常显灵、人梦数人,可以看出妈祖是一个护国佑民的人。 4. “古今传说”栏目 理由:妈祖是沿海一带流传的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本篇文章主要写有关妈祖的传说故事,因此我选择“古今传说”栏目。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段“有一天,妈祖陪观音到东南沿海巡查,驾着祥云来到了兴化”可知文章写的关于妈祖的第一件事是:妈祖陪观音到东南沿海巡查。
第②段到第⑦段主要写吕德生病,无法剿灭倭寇,妈祖救治吕德。故文章写的关于妈祖的第二件事是:妈祖感知到家乡出事,救治吕德。
结合第⑨段“吕德感念妈祖的恩情,于是准备将妈祖的功德向朝廷报告。有天夜里,他再次梦见妈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她。妈祖听了,摇了摇头说:‘将军不必这样,我赐药是因为观音指示我这样做的,你要感念的应该是观音才是’”。可知文章写的关于妈祖的第三件事是:妈祖婉拒吕德向朝廷报告她功德的提议。
结合第⑨段“这之后,妈祖经常显灵,人们时常能在山岩水洞间看到她,有时还能看见她在海上飞”,可知文章写的关于妈祖的第四件事是:妈祖常常显灵,护国佑民。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第③段“在临死前,吕德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海疆战事,他想:自己奉命前来剿灭倭寇,若出师未捷身先死,到时三军群龙无首可怎么办?这时他突然想起妈祖的传说,于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故吕德祈祷可以得到妈祖的救助,让自己的病快点好起来,能够剿灭倭寇,完成自己的心愿。示例:妈祖娘娘,倭寇未有剿灭,百姓就不能安居乐业。你一定保佑我快点好起来,保佑我顺利的剿灭倭寇。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②段到第⑦段记叙了妈祖感知到家乡有难、救治吕德。从中可以看出妈祖是一个爱护家乡、爱护百姓、慈悲为怀的人。结合第⑨段妈祖婉拒吕德为自己向朝廷邀功一事,可以看出妈祖是一个不善居功的人。结合第⑨⑩段妈祖经常显灵、人梦数人,可以看出妈祖是一个护国佑民的人。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栏目,并说明理由。
“人间亲情”主要收集歌颂亲情的文章。“山水游踪”主要收集描写山河湖泊、自然风光的文章。“人生感悟”主要收集写人生感受的文章。“古今传说”主要收集古往今来的传说故事。妈祖是沿海一带流传的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本篇文章主要写有关妈祖的传说故事,因此选择“古今传说”栏目。
5.(1)他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2)这句话表明他在路途中历尽了种种艰辛。
(3) 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 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 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4)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5)为了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壮举。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第②③自然段“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可以知道桓景为了让乡亲们不再受害,所以才会要拜师学艺。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用动词“翻过了”“蹚过了”“磨破了”以及数量词“一座又一座”“一条又一条”“一条又一条”等表现了桓景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见到了东南方的山中叫费长房的神仙。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⑥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可以知道桓景按照费长房的办法做了三件事:一是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二是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三是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桓景与瘟魔是怎样搏斗的?仔细阅读⑦自然段可以知道主要介绍了桓景与瘟魔搏斗的情景: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5)本题考查为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节日习俗的了解。
仔细阅读第⑨自然段“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壮举。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重阳节”。可以知道为的是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壮举。
6.A 7.B 8. 当刺猬全身蜷起时,腹部还有一个小眼不能完全蜷起。如果朝那个小眼吹气,刺猬受不了痒,就会打开身体。 乌鸦要把刺猬的秘密说给狐狸 9.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领悟到,真正出卖刺猬的其实是它自己……”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想别人为你保守秘密,首先自己要为自己保守秘密 10.不同意。其实是刺猬的虚荣心出卖了它自己,要是当初他不告诉乌鸦它的秘密,就不会有这样的后果了。乌鸦是不可深交的朋友,但总的说来后果还是刺猬造成的。 11.B
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文章第①段提到:“森林里,狐狸垂涎刺猬的美味很久了,但一直苦于刺猬的一身硬刺——只要狐狸一靠近,刺猬便卷成一个大刺球,让狐狸一点办法都没有。”这里明确指出狐狸吃不到刺猬的原因是因为刺猬的硬刺,当狐狸靠近时,刺猬会卷成一个大刺球来保护自己,使得狐狸无法靠近。
故选A。
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文章第②段提到:“刺猬经不起乌鸦的吹捧,忍不住对乌鸦说……” 这里说明了刺猬之所以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乌鸦,是因为乌鸦对刺猬的铠甲进行了赞美,并且刺猬没能抵挡住这种赞美带来的满足感。
从文中来看,更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刺猬经不起乌鸦的吹捧”,也就是说刺猬是在受到乌鸦夸奖之后才忍不住透露了自己的秘密。虽然刺猬也信任乌鸦,但这并不是它告诉乌鸦秘密的直接原因。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关键信息的理解与提取。
分析句子: “狐狸大哥,听说你很想尝尝刺猬的美味,如果你放了我,我就告诉你刺猬的死穴。” 这句话中的“刺猬的死穴”指的是刺猬的弱点或者致命之处。
根据文章第②段的信息,“当刺猬全身蜷起时,腹部还有一个小眼不能完全蜷起。如果朝那个小眼吹气,我受不了痒,就会打开身体。”这就是刺猬的死穴。
分析狐狸愿意放了乌鸦的原因: “狐狸眼珠子一转,便放了乌鸦,乌鸦便对狐狸说了刺猬的秘密。”从这里可以看出,狐狸之所以愿意放了乌鸦,是因为乌鸦承诺会告诉它刺猬的死穴,也就是刺猬的弱点,这对狐狸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因为狐狸一直想要吃到刺猬却苦于无法攻克刺猬的防御。因此,为了得到这个信息,狐狸愿意暂时放过乌鸦。
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思考能力。
提出问题: 为什么说“真正出卖刺猬的其实是它自己”?
我会回答: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虽然表面上看是乌鸦背叛了刺猬,向狐狸透露了刺猬的弱点,但实际上刺猬自己也有责任。刺猬在受到乌鸦吹捧时,没有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轻易地将自己最重要的秘密告诉了别人。这种行为本身就埋下了隐患。
1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我同意这种观点。乌鸦在关键时刻出卖朋友的行为,确实表明它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忠诚与信任是友情的基石,而乌鸦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这一基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刺猬自己也存在一定的责任——不应该轻易地将如此重要的秘密告诉他人,尤其是当对方可能面临困境时。这也提醒我们在交友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学会保护自己。
1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结合第⑤自然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领悟到,真正出卖刺猬的其实是它自己……”可以知道,“我”认为是是刺猬的盲目信任出卖了刺猬。
12.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13. 爱财如命 水平如镜 笑靥如花 14. 反问 那些吃的喝的,没有一样不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 15.那当然不是真的。泉水里并没有蛟龙,那只是土登设的一个计,就是为了让宗本设宴请百姓们吃饭的。 16.土登是一个聪明、有智慧、关心百姓的人;宗本是一个吝啬、贪婪、愚蠢的人。
1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第③段,读句子“你在这里指手画脚干什么?”可知,你在这里发号施令干什么?根据所学可知,“指手画脚”中的“指手”是用手指,“画脚”是用脚笔画。故“指手画脚”的意思是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
第⑥段,读句子“土登像那天一样,爬到泉水边的大树上,比比划划半天,然后垂头丧气来到宗本跟前”可知,土登像那天一样,爬到泉水边的大树上,比比划划半天,然后低着头来到宗本跟前。根据所学可知,“垂头丧气”中的“丧”指沮丧,故“垂头丧气”的意思是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萎靡不振的样子。
1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第④段,读句子“泉水中的蛟龙污蔑宗本是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可知,泉水中的蛟龙污蔑宗本是吝惜钱财的吝啬鬼。故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的成语是为“爱财如命”。具有比喻意义的成语还有“挥土如金”、“铁证如山”。
14.本题考查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第⑥段,读句子“那些吃的喝的,哪一样不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可知,这句话是问句,答案就在句中,故为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哪一样”改为“没有一样”,问句改句号。即:那些吃的喝的,每一样都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
1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②段,读句子“土登向百姓们宣布,他要让宗本摆几天宴席。”“你们等着瞧吧!”可知,泉水中的蛟龙并不会拿出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和宗本打赌设宴,因为这是土登为了骗宗本设宴而说的谎话。这样描写体现了土登的机智和宗本的贪婪。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文章内容可知,本文主要讲了聪明的土登设计让吝啬的宗本请大家吃宴席的故事。结合第①段的句子“从前有位宗本(县官),家里堆满发霉的粮食,却舍不得施舍给百姓。”可知,宗本是个吝啬贪婪、不关心百姓的人;结合第②段的句子“宗本家里有个聪明的仆人”可知,土登聪明勇敢,心系百姓。
17. ④①②③ 老人的三个儿子 18.第④段主要讲老人去世,三个儿子将遗产挥霍一空,此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了上文老人为三个儿子留下的遗产和三个忠告,又为下文儿子们理解忠告的真实含义并做出改变做铺垫。 19. A 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坐吃山空,勤劳永远是致富的法宝,此题目紧扣文章主旨。因此我选择A选项。 20.①任何时候都不能坐吃山空,勤劳永远是致富的法宝。②对于别人所说的话要多思考,不能只理解表面意思。③在失败之后要懂得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1.C
1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③自然段“下面就是我的忠告,你们可要记住。第一,不要首先向任何人弯腰,只能让别人向你们弯腰。第二,吃任何食物都要加上蜜。第三,要永远睡在羽绒褥子上。”和“说完,老人便与世长辞了。”可知,先写老人去世,留下遗言;从第④自然段“儿子们把父亲的忠告忘得一干二净,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一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无所不为。头一年就挥霍光了父亲的金钱;第二年卖光了全部家畜;第三年卖光了家里一切器物。他们没吃没喝了。”可知,接着写三个儿子游手好闲,财产挥霍一空;从第⑦自然段“大哥反复思考了很久,然后说道:“小弟,当时我们没有理解父亲教海的含义。原来,他的话里充满了智慧。” 可知,再接着写思考老人遗言,恍然大悟;从第⑧自然段“弟兄三人干了一整天活,连腰都没直。晚上回到家里,就着茶水吃黑麦饼,觉得比吃蜜还甜。吃饱喝足,他们便躺在地上睡着了,仿佛睡在羽绒褥子上一样舒服。”可知,最后写三个儿子做出改变,勤奋劳作,生活富裕。本文主要写三个儿子败光了父亲的财务,后面思考老人遗言,恍然大悟做出改变,勤奋劳作,生活富裕,故主人公是三个儿子。
故排序为④①②③。
18.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
从第④自然段“说完,老人便与世长辞了。”可知,这句话是承接上文老人给三个儿子的嘱托;“可儿子们把父亲的忠告忘得一干二净,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一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无所不为。”这个句子引出下文的三个儿子游手好闲,财产挥霍一空。第④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9.本题主要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本文主要写三个儿子败光了父亲的财务,后面思考老人遗言,恍然大悟拥有财富的法宝,做出改变,勤奋劳作,生活富裕,因此,“拥有财富的法宝”作为标题更为恰当。
故选A。
20.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⑩自然段“他们每天都这样干着,秋后获得了丰收,他们又富裕起来了,邻里们又向他们投去尊敬的目光。”和第 自然段“从那以后,他们一直牢记父亲的三个忠告,过着富裕的生活。”可知,三个儿子败光了父亲的财务,后面思考老人遗言,恍然大悟拥有财富的法宝,做出改变,勤奋劳作,生活富裕,这告诉我们勤劳才是致富的法宝,面对失败时,要想办法思考原因,并做出改变,这样才能过着富裕的生活。
21.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C.教诲(huǐ)——huì。
22. 巨鳖兴风作浪,祸害乡亲。 兄妹俩为除掉巨鳖,离开乡村,向高人求教。 做好准备,制服巨鳖,化作崂山。 23.①跋山涉水寻找高人并向高人求教;②大智和大勇分别背老人走满五百里,分别变成力能拔山的人和力大无穷的巨人;③带领乡亲们准备万人绳、万人钩和大草牛。 24.具有勇敢善良、坚毅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品质。 25.清晨的雨丝夹带着阵阵凉意,兄妹俩背上行囊,目光坚定地告别了依依不舍的乡亲们,他们要离开村子去寻找高人求教制服巨鳖的办法。为了寻找高人,兄妹俩曾在山中与野兽搏斗,一路跋山涉水,干粮也慢慢吃完了,他们只能用林间的野果果腹,即使这样,他们仍不知疲倦地寻找,走过了许多地方,询问了许多人,谁也不知道高人究竟年岁几许、样貌如何。 26.一次活动中,我战胜了自己一直惧怕的攀岩运动。“哇,好高啊!”望着6米高的攀岩墙,同学们惊叫起来。尽管攀岩墙很高,同学们还是勇敢地爬了上去。轮到我上场了,面对鼓励我的老师、同学,我硬着头皮向上爬,不知爬了多久,我不禁往下望去,这一看,吓得我腿直打哆嗦,原来我已经离地面这么高了,同学们都变成小矮人了!正当我犹豫时,我想起了老师“冷静判断,不要惊慌”的叮嘱,又听见了老师、同学的加油鼓劲,于是暗暗给自己打气:你是男子汉,你可以的!靠着自己的心理暗示,我成功登顶了。那一刻,我觉得攀岩不再是一项令人恐惧的运动!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在这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四十八个村的村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幸福极了”。第②自然段“这巨鳖依仗着身大力强,不仅搅得东海不得安宁,还经常卷着大浪蹿到岸上。渔船被掀翻了,庄稼被淹没了,牛马被卷走了,房屋倒塌了……从此,人们的笑脸再也不见了”。第③自然段“他俩看到巨鳖祸害乡亲,非常气愤”。第④自然段“可是他们没有制服巨鳖”。可知①到④段主要记叙了巨鳖兴风作浪,祸害乡亲,人们却不能制服它。这是故事的起因。
结合第⑤段“为了找到制服巨鳖的办法,兄妹俩决定去向高人求教”,第⑥段老人“说道:“用万人纺的万斤线拧成的绳子,能拉动巨鳖;用万人凑的铁打的万斤重的鱼钩,能钩住巨鳖;用万人攒的牛皮和万斤草做的假牛,能引得巨鳖上钩;力能拔山的人,能把上钩的巨鳖拉上岸制服”。第⑧段“就这样走了五百里,大智已经力能拔山了。大勇背着老人继续走,走满五百里时,就变成了力大无穷的巨人”。可知文章⑤到⑧记叙了兄妹俩为除掉巨鳖,离开乡村,向高人求教。老人为兄妹俩想出办法。这是故事的经过。
结合第⑨段乡亲们“将巨鳖拖出水,钉在了岸上”和第⑩段“被制服的巨鳖和大智、大勇一起化成了整座山,也就是崂山”。可知第⑨段到第⑩段记叙了兄妹俩和乡亲们制服了巨鳖,并和巨鳖一起化成了崂山。这是故事的结果。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⑤段“为了找到制服巨鳖的办法,兄妹俩决定去向高人求教”。第⑧段“就这样走了五百里,大智已经力能拔山了。大勇背着老人继续走,走满五百里时,就变成了力大无穷的巨人”。第⑨段“回到家乡,兄妹俩带着乡亲们备齐了万人绳、万人钩和大草牛”。可知为了制服巨鳖,两兄妹做的准备是:①跋山涉水寻找高人并向高人求教;②大智和大勇分别背老人走满五百里,分别变成力能拔山的人和力大无穷的巨人;③带领乡亲们准备万人绳、万人钩和大草牛。
2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中的兄妹看到巨鳖祸害乡亲,非常气愤,为了找到制服巨鳖的办法,兄妹俩决定去向高人求教,经过他们的努力,巨鳖最终被制服,从中可以看出文中的兄妹俩有着勇敢善良、坚毅不屈、勇于献身、团结互助的品质。
25.本题考查想象和扩写。
告别乡亲,他们跨过几十道河,越过几十道岭,翻过几十座山。天刚蒙蒙亮,屋外寒风呼叫,兄妹俩准备好行囊出发了。看着乡亲们期待的目光,他们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高人,寻求们到制服巨鳖的方法。他们和乡亲们依依不舍的告别,踏上了远去的征途。为了找到高人,他们跨过冰冷的河水,翻过陡峭的山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可是始终没有找到高人在哪里。
26.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即可。语句通顺流畅,注意字的书写。如:一天,老师让我们做一张考卷,前几道题我轻轻松松的就做完了,可是最后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我想尽了一切方法,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把这道题的解法想出来。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那句话: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到最后,你就是最棒的。于是我又开始头脑大战。终于,在最后的几分钟里,我忽然眼前一亮,找到着了这道题的解题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