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我的心爱之物——洋娃娃
①我有一个洋娃娃,它身高20厘米, 长着一对会眨动的亮眼睛,高高的鼻梁,鼻子下面有一个樱桃小嘴,梳着两条麻花辫子,穿着红色的上衣,紫色裤子。你看,它正朝我笑呢。
②这个洋娃娃是我过9岁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的。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爸爸出差回来,从旅行包中取出一个洋娃娃 。“呀!真好看!”我不禁拍起了巴掌。怪了!娃娃这时发出了“咯咯咯”的笑声,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我正纳闷,爸爸便把娃娃塞到我的怀里,朝娃娃拍拍巴掌,娃娃眨巴眨巴眼又笑出了声。我疑惑地问爸爸:“为什么一拍巴掌娃娃就笑?”爸爸说:“这是声控娃娃,肚子里有个小电脑。”
③我欢喜得不得了,拿到手里玩个不停。不一会儿,我又发现了洋娃娃别的本领:会唱歌,会叫爸爸,会哇哇大哭,把它平放下它就闭上眼睛静静地睡觉……真是太神奇了。
④吃完午饭,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抱着洋娃娃悄悄走到他身旁,轻轻拍了拍洋娃娃的脊背,洋娃娃连声叫着:“爸爸,爸爸。”可是爸爸连头也没转,说:“别逗了,是娃娃在叫。”我的诡计被识破了,只好乖乖走开了。
⑥妹妹听说我有这样一个洋娃娃,见了我就缠着我央求道:“给我玩会儿吧!就一会儿行吗?”可我从不让她动一动。一次我经不住她的纠缠,就把她叫到我房间,把洋娃娃的本事演示给她看。我拍了一下洋娃娃的屁股,它立刻“哇……哇……”地哭起来。“死丫头,你又把你妹妹弄哭了,看我不打你。”奶奶冲进我的房间,我们俩看着奶奶都笑了。
⑦我喜欢我的洋娃娃。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到括号里。
纳闷——( ) 静静——( )
2.用“ ”画出写洋娃娃的来历的句子,用“﹏﹏﹏”画出写洋娃娃发出声音的原因的句子。
3.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
A.照应开头。 B.抒发感情。 C.解释题目的意思。
一窠(kē)八哥的谜
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
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墙上用绳子缒(zhuì)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墙上树,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
4.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 )
A.被老鹰叼走 B.如何飞走的 C.生病死了 D.悄悄躲起来
5.在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
A.讨厌——喜欢 B.讨厌——难受
C.好奇——担忧 D.好奇——欣喜
6.第1自然段作者对小八哥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
A.声音、外形 B.声音 动作
C.外形 颜色 D.外形 声音
7.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麻 雀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 必须)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了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锋利 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半空的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特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大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了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温暖)。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金丝笼里美餐一顿精米细食,也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
8.用“/”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9.“大多数鸟儿的生活”指的是 ;“麻雀的生活”指的是 。
10.麻雀的精明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的?
11.如果你是一只鸟,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请写清楚原因。
【文段一】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nóng)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shū)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yuān)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梁实秋《鸟》(节选)
【文段二】初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天鹅)。我凝视着它,在心里惊叹着它的美丽——洁白,轻盈。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它悠悠地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
——张抗抗《天鹅》(节选)
1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①两个语段描述的都是鸟儿的 ,文段一写了许多种鸟,文段二描述的是 。
②两个文段的侧重点不一样。文段一侧重描写鸟儿外形的 ,文段二侧重描写鸟儿外形的 。
13.文段一中画“——”的句子和课文《白鹭》中的 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将课文中的这段描述写下来。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B.文段二中作者认为天鹅的美丽只体现在羽毛的洁白上。
C.文段一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出了鸟儿种类多。
D.文段一中作者借白鹭和鸢鹰的对比,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对鸢鹰的厌恶。
15.文段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对天鹅的外形描写非常传神,请你仿照其手法写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外形。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固 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刚劲 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 搏击)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②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③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16.请在第①段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用“√”标出。
17.请用“——”画出描写山上之松和山下之松特点的句子。作者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它们,以此突出了绝壁松在_________的环境下的_________的精神。
18.第①段中“个性的基因”指的是什么?
19.请你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写出一种植物不同的神态。
20.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表面上是赞扬黄山绝壁松的顽强和蓬勃感人的魅力,实则意在强调环境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
B.第②段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绝壁松的敬意。
C.作者笔下的黄山绝壁松是令人敬畏而又生机勃勃的。
D.黄山绝壁松像艄公、英雄、思想者、文人,它是作者唯一真爱的自然物。
21.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一幅垂柳图随着舞者的脚步,在场地中央呈现出来,舞者们手捧发光的柳枝,从四周围聚在一起,最后,冰雪的颜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场地上生机勃勃的绿色。《折柳寄情》这一节目感动了不少网友,直呼这是“中国式浪漫”。
材料二:“柳”同“留”,有留恋之意,故而折一枝柳,送给即将远行的亲朋好友,以此寄情。折柳作为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由来已久。汉乐府《折杨柳歌辞》中记载,“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亦有言,“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材料三: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也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柳”的象形文字。我国人工种植柳树最迟不晚于周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由于植柳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护路卫堤、遮阴造景、获取木材,而且易种易活,随处而安,所以自春秋及至近现代,我国植柳之风长盛不衰,遍布大江南北,也屡屡见于历代的文献、典故之中。
(1)结合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折柳寄情》这一节目展现了“中国式浪漫”。
B.古人折柳送好友,是因为柳树在古代普遍,随处可见,便于人折取。
C.我国人工种植柳树不晚于周朝,在战国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D.柳树之所以能遍布大江南北,是因为它不仅有益处,还极易存活。
(2)下列诗句与材料二中李白诗句的情感表达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折柳寄情》这一节目,与课文《桂花雨》一样,都是借用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表现手法叫作 。
参考答案:
1. 疑惑 悄悄 2.这个洋娃娃是我过9岁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的。
这是声控娃娃,肚子里有个小电脑。 3.B
(1)本题考查近义词。
纳闷:因感到疑惑而发闷。
根据词义,在文中第②自然段“我疑惑地问爸爸”找到“疑惑”,意思是一种不确定、困惑或不解的情绪状态。
故“纳闷”与“疑惑”是一对近义词。
静静:很安静;很清净。
根据词义,在文中第④自然段“我抱着洋娃娃悄悄走到他身旁”找到“悄悄”,意思“是指动作轻柔、声音很小,不希望引起注意或不被打扰的状态。
故“静静”与“悄悄”是一对近义词。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文中第②自然段中第一句话说明了洋娃娃的来历是9岁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作者的。故用横线画出的句子是:这个洋娃娃是我过9岁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的。
文中第②自然段,爸爸的回答解释了洋娃娃发出声音的原因,即:这是声控娃娃,肚子里有个小电脑。
(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第⑦段“我喜欢我的洋娃娃。”这个句子通过叙述洋娃娃的外貌及特征来表达作者对洋娃娃的喜爱之情。
故选B。
4.B 5.C 6.A 7.①突然的灾难往往使人更早直面人生,炼就坚强的意志。比如说文学家胡适,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在贫寒中苦读,终有所成。
4.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可知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如何飞走的。
5.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可知“我”最初的情感是好奇。结合“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可知“我”的感情是担忧八哥的未来。
6.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可知描写的是八哥的声音,结合“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可知描写的是八哥的外形。
7.考查开放性题。
“我”的好奇可能使得八哥一家放弃窠巢,提前离开,从自然界动物应对困难的角度和人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角度作答即可。
参考示例:自然界中,动物们有极强的生存和应变的能力,如提早离窝的小鸟也能搏击风雨,壁虎断了尾巴又会再生,面对这些动物朋友,我们应该充满敬意并与他们和谐相处。
8.必须 锋利 温暖 9. 笼中生活 自由生活 10.心眼儿多、时刻提防人、筑巢 11.我会选择像麻雀一样的生活。因为自由是最可贵的,任何以失去自由换来的荣华富贵都是不值得的。
8.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
必备:必须具备。必须:必要,一定要(多就事理、情理而言)。根据语境选:必备。
锐利:形容眼光、言论、文笔等十分尖锐。锋利:比喻言论、文章尖锐有力,根据语境选:锐利。
温饱:穿得暖、吃得饱的生活。温暖:暖和。根据语境选:温饱。
据此划去不合适的词语作答即可。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短文,根据文中“大多数鸟儿都习惯了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可知大多数鸟儿的生活指的是笼中生活。根据“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可知,麻雀的生活指的是自由生活。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整理。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从“它们贼头贼脑,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这几句话可知,作者从心眼儿多、时刻提防人、筑巢三个方面来写麻雀的精明的。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延伸。
说说如果你是一只鸟,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结合文章内容,结合麻雀自由自在的生活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会选择像麻雀一样的生活。因为自由是最可贵的,任何以失去自由换来的荣华富贵都是不值得的。或:我会选择麻雀这样的生活。因为这种生活独立自主、自由自在。
12. 外形 天鹅 种类多 颜色美 13. 白鹭钓鱼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4.A 15.麻雀的全身是棕色的,像一件棕色的外衣,灰色的小爪子紧紧抓住树枝,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小的嘴。
12.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在文段一中,作者通过列举多种不同的鸟儿,如曳着长长尾巴的、翘着尖尖长喙的、胸襟上带着照眼颜色的、飞起来时闪露斑斓花彩的等,展现了鸟儿的多样性和各自独特的美。
在文段二中,作者集中笔墨描绘了一只天鹅的美丽。作者首先用“洁白、轻盈”两个词概括了天鹅的整体美感,然后进一步通过“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天鹅羽毛的纯净和光滑。
因此两个语段描述的都是鸟儿的外形之美,文段一写了许多种鸟,文段二描述的是天鹅。
②两个文段的侧重点不一样。文段一侧重描写鸟儿外形的多样性,文段二侧重描写鸟儿外形的纯净美。
1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和找关键句。
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与课文《白鹭》中描绘的“白鹭垂钓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捕捉到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静态美,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白鹭的优雅姿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前者描绘了白鹭在稻田中独立伫立的场景,后者则是白鹭在清水田里悠然垂钓的画面,都展现了白鹭静谧、高雅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与生命之间的和谐与美好。这种相似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追求,使得两个文段在描绘白鹭之美时产生了共鸣。
课文《白鹭》中对应的描述如下: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这段描述通过“白鹭垂钓图”的生动画面,展现了白鹭在清水田里静谧而优雅的姿态,与文段一中白鹭在稻田里伫立的场景相呼应,都捕捉到了白鹭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美感。
14.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理解。
A.两个文段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鸟儿的不同形态和美丽,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因此,A项正确。
B.文段二中作者虽然提到了天鹅羽毛的洁白,但并未说天鹅的美丽只体现在羽毛的洁白上。文段还通过“它悠悠地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等描述,展现了天鹅的静谧与高雅,故B项错误。
C.文段一中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是用来描述不同鸟儿的外形特征,而非鸟儿种类多。这些句子展示了鸟儿形态的多样性和各自独特的美,并非强调鸟儿的种类数量,故C项错误。
D.文段一中虽然提到了白鹭和鸢鹰,但并未通过对比来表达对两者的不同情感。白鹭和鸢鹰都被描绘得具有各自的美感,作者并未表现出对鸢鹰的厌恶,故D项错误。
1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文段二】“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句子中使用了“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这一比喻,将天鹅的羽毛与白瓷相比较,突出了其光滑、细腻且纯净无瑕的质感。“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天鹅羽毛的纯净和难以沾染污物的特性。仿写时也要用上这些修辞手法。
如:黑曜石般深邃而光亮的毛发,每一根都仿佛精心雕琢,闪烁着细腻的光泽。在这身完美的绸缎之下,即便是最细微的尘埃也难以驻足,即便是轻轻的一缕阳光穿透,也只能在它柔滑的毛尖上跳跃几下,随即滑落,不留下一丝痕迹。那双眼眸,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闪烁着好奇与温柔,静静地注视着这个世界,仿佛能洞察人心的每一个角落。
16.顽强 遒劲 搏斗 17.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 对比 恶劣 坚韧、奋力生长 18.绝壁松在恶劣与凶险的环境里,在风雨和磨难中形成的强劲而富于弹性的特点。 19.荷花千姿百态,且神态各异,或娇羞,或妩媚,或高贵,或可爱。 20.C
16.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顽固”通常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含贬义;“顽强”指强硬或坚强、不屈服。
文中第1自然段句子形容幼小的松树在艰难环境中生长,用“顽强”更能体现其坚韧的生命力,故选“顽强”。
“刚劲”侧重于刚强有力;“遒劲”侧重于雄健有力。第1自然段句子“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刚劲 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 搏击)的结果”这里用“遒劲”更合适 ,更能体现绝壁松枝干的力量和美感。故选“遒劲”。
“搏斗”侧重于激烈的肢体动作;“搏击”侧重于奋力斗争和冲击。
文中第1自然段句子句子“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刚劲 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 搏击)的结果”强调绝壁松长期与风雨对抗,用“搏击”更能突出其抗争的持续性和激烈程度。故选“搏斗”。
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在第1自然段中可找到描写山上之松和山下之松特点的句子为:“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
作者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山下之松“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的特点与山顶绝壁松“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的特点进行对比。 以此突出了绝壁松在恶劣与凶险的环境下坚韧、顽强、富有活力的精神。
18.本题考查对文中短语的理解。
在第1段中,“个性的基因”指的是绝壁松在恶劣与凶险的环境中长期生存所形成的独特品质和特性。
绝壁松生长在冰冷的石缝中,没有充足的养料,却能奇迹般地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它们经历了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过程,在与风雨的搏斗中,形成了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强悍、刚劲遒劲且富有弹性的特点。 这种在极端环境中磨砺出的顽强生命力、适应能力以及坚韧的品质,已经深深地融入到绝壁松的内在特质中,成为了它们独特的“个性的基因”。
19.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首先,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这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或……或……或……或……”的句式,描绘出绝壁松不同的姿态和神情。 然后,选择一种植物,比如竹子。思考竹子可能具有的不同神态,如挺拔、谦逊、坚韧、潇洒等。 最后,按照排比的句式进行仿写。
示例:竹子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挺拔,或谦逊,或坚韧,或潇洒。
2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A.作者表面上是赞扬黄山绝壁松的顽强和蓬勃感人的魅力,实则更侧重于展现绝壁松在恶劣环境中所展现出的非凡精神和品质,而非强调环境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选项说法不准确。
B.第2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没有比喻的修辞手法,选项说法错误。
C.文章通过对黄山绝壁松生长环境的描写以及对其姿态和神情的刻画,展现了黄山绝壁松令人敬畏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勃的状态,选项说法正确。
D.文中并未表明黄山绝壁松是作者唯一真爱的自然物,这种说法过于绝对,选项说法错误。
21.(1)D
(2)A
(3)借物抒情
(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A. 结合材料一句子“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折柳寄情》这一节目感动了不少网友”,这里明确指出是“闭幕式”,而非“开幕式”。可知该选项说法错误。
B. 结合材料二句子“‘柳’同‘留’,有留恋之意,故而折一枝柳,送给即将远行的亲朋好友,以此寄情。”意思:所以古人折柳送友是寄托留恋之情,而非仅仅因为柳树在古代普遍,随处可见,便于折取。这个选项曲解了古人折柳送友的真正意义。可知该选项说法错误。
C. 结合材料三句子“我国人工种植柳树最迟不晚于周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这里的表述顺序是“周代”(或周朝)到“春秋战国时期”,而选项中将这两个时期的位置颠倒了。可知该选项说法错误。
D.结合材料三句子“由于植柳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护路卫堤、遮阴造景、获取木材,而且易种易活,随处而安,所以自春秋及至近现代,我国植柳之风长盛不衰,遍布大江南北,也屡屡见于历代的文献、典故之中。”的意思:描述了柳树能够遍布大江南北的两个原因:一是有多种益处,二是极易存活。可知该选项说法正确。
(2)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
结合材料二诗句“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亦有言,‘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意思:在这样的夜里,听到有人用笛吹奏着“折杨柳”的曲子,那充满伤感、思念的声音,又有谁听了不会油然兴起怀乡之情呢 可知这句诗通过听到《折杨柳》的曲调,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体现的是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
A.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描绘的是战士们在边疆艰苦奋战,决心不破敌人誓不还的豪情壮志,表达的是一种战斗到底的决心和爱国情感,与思乡之情不符。
B.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流逝感到惋惜,同时更盼望能早日回到故乡,情感上与李白的思乡之情相契合。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以春风和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希望明月能照亮自己归家的路,情感上与李白的思乡之情一致。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通过望月思乡的情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与李白诗句中的思乡情感相吻合。
综上所述,与材料二中李白诗句的情感表达不一致的诗句是A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表达的是战斗豪情和爱国情感,而非思乡之情。
(3)本题考查写作表现手法。
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在这种手法中,作者通常会选择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或与自己情感产生共鸣的事物进行描绘,通过对这些事物的细腻刻画,间接地传达出自己的情感、思想或志向。
结合材料二,在《折柳寄情》中,柳树作为被借用的对象,其“柳”与“留”谐音,寓意着留恋、不舍之情。舞者们手捧发光的柳枝,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对即将离别的亲友的思念和留恋。同样,在课文《桂花雨》中,作者借桂花这一具体事物,通过回忆童年时在桂花树下度过的快乐时光和桂花雨的美丽景象,抒发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桂花成为了作者情感的载体,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份浓郁的思乡之情。
可知,《折柳寄情》这一节目与课文《桂花雨》一样,通过“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