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观潮》 同步跟踪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观潮》 同步跟踪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观潮》 同步跟踪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放学后,你打算说服父母一起出行。下面是你拟写的草稿,请进行修改。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志士都为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所zhèn撼:有苏轼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毛泽东的“千里波涛gǔn gǔn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今天学了《观潮》后,我也pàn望着能一览这天下第一潮的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爸爸妈妈,咱们可以去一趟盐官镇趁着中秋,一起登海塘大dī,看潮来 ① ,听潮声 ② ,感受天下第一潮的气势磅礴。
1.在拟写草稿时,你有几个字记得不太准确,在查找课本后,你补全了它。
zhèn( )撼 波涛gǔn gǔn( ) pàn( )望 大dī( )
【拓展训练】屹( )立 yóu( )如 zhú jiàn( )
人声dǐng fèi( )
2.经过思考,你决定把下面三个形容词中的( )放在①处,( )放在②处。
A.浩浩荡荡 B.震耳欲聋 C.山崩地裂
3.完成以后,你读了一遍,发现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病句,请进行修改。
二、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4.①( )( )鼎沸 ②漫( )卷( ) ③风号( )( )
④浩浩( )( ) ⑤山( )地( ) ⑥风平( )( )
(1)根据课文内容给词语分类。(填序号)
形容声音很大的词语是:
描写潮水声音的词语是:
描写江面或潮水的样子的词语是:
(2)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三、句子训练
5.按要求写句子。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仿写句子)
(2)人们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样子和声音。(修改病句)
(3)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用加点词语造句)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 ),浩浩(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6.按照原文在段落中的括号内填写词语。
7.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8.这两段话从( )、( )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
9.短文中分别把浪潮比作( )、( )和( )。
10.读了画线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1.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钱塘观潮指南
材料一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因为杭州湾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为最盛。
材料二 海宁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观潮的最佳地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九米的潮峰。
(1)钱塘观潮的最佳时间是 ,观潮的最佳地点是 。
(2)材料二中“白练”“一群洁白的天鹅”指的是 ,形象生动,极富画面感。
(3)品读画线的语句,我想选用诗句________来赞颂这壮观的景象。( )
A.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B.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C.人间莫住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 D.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4)根据材料,用简练的语言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地理原因。
课外类文阅读。
钱江看潮记(节选)
丰子恺
三点钟快到,楼上已无立锥之地。后来者无座位,不吃茶,亦不出钱。我们的背后挤了许多人。回头一看,只见观者如堵。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被抱着的孩子。有的坐在桌上,有的立在凳上,有的竟立在桌上。他们所看的,是照旧的一条钱塘江。久之,久之,眼睛看得酸了,腿站得痛了,潮水还是不来。大家倦起来,有的垂头,有的坐下。忽然人群中一个尖锐的呼声:“来了!来了!”大家立刻把脖子伸长,但钱塘江还是照旧。原来是一个母亲因为孩子挤得哭了,在那里哄他。
江水真是太无情了。大家越是引颈等候,它的架子越是十足。这仿佛有的火车站里的卖票人,又仿佛有的邮政局收挂号信的,窗栏外许多人等候他,他只管悠然地吸烟。
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个来了!楼内的人万头攒动,像运动会中决胜点旁的观者。我也除去墨镜,向江口注视。但见一条同桌上的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从江口慢慢向这方面延长来。延了好久,到达西兴方面,白线就模糊了。再过了好久,楼前的江水渐渐地涨起来,浸没了码头的脚。楼下的江岸上略起些波浪,有时打动了一块石头,有时淹没了一条沙堤。以后浪就平静起来,水也就渐渐退却。
12.第1自然段中“无立锥之地”“观者如堵”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 。
13.第4自然段写了潮水从 到 的过程。
14.作者把刚来的潮水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 。
15.“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个来了!”这句话要读出 、 的语气。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 震 滚滚 盼 堤 yì 犹 逐渐 鼎沸 2. A B 3.爸爸妈妈,咱们可以趁着中秋去一趟盐官镇。
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和字音。
解答时,先认真拼读音节,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写出正确的汉字,书写时要注意“震”“滚”“鼎”的笔画,做到正确、规范和美观即可。
屹(yì)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A.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
C.山崩地裂: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
结合词义,可知,形容潮来时,应选:浩浩荡荡,故①处选A;形容潮声,应选:震耳欲聋,故②处选B。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语序的颠倒。句中“去一趟盐官针”与“趁着中秋”的顺序颠倒,故互换一下。即:爸爸妈妈,咱们可以趁着中秋去一趟盐官镇。
4. 人 声 天 地 浪 吼 荡 荡 崩 裂 浪 静 ①③⑤ ②④⑥ ⑥ 今年的花展,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
漫天卷地: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
风号浪吼:形容风浪很大,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山崩地裂: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比喻平安无事。
(1)结合词义可知形容声音很大的词语有“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山崩地裂”,故填①③⑤。
结合词义可知描写潮水声音的词语是“漫天卷地”“浩浩荡荡”“风平浪静”,故填②④⑥。
结合词义可知描写江面或潮水样子的词语是“风平浪静”,故填⑥。
(2)任意选一个词语写一个通顺的句子即可。
示例:飞机在空中爆炸的时候,传来山崩地裂的巨响。
5. 我军越战越勇,犹如一道钢铁洪流汹涌而下,奔腾不息地向敌阵冲去;那气势如同天兵下凡,好像要扫除人间一切妖魔,令敌人胆战心惊。 人们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样子。 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
(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词是“犹如”和“好像”,仿写一个比喻句即可。如:
天空中出现一道彩虹,犹如仙女撒下的彩色缎带;那颜色五彩斑斓,好像是神奇的魔术师变幻出来的。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看到”和“声音”搭配不当,可以把“和声音”删除;或在“声音”前加入“听到它的”。
(3)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若隐若现: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如:
美丽的荷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使这恬静的荷塘更加赏心悦目。
6.拉长 变粗 两丈 并进 荡荡 7.A 8. 形状 声音 9. 白线 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 10.我感受到浪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钱塘江大潮真壮观啊。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默写。
出自课文《观潮》,原文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书写时注意“变”“丈”“并”“荡”的正确写法;
7.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和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可知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
故选A。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注意抓住关键句子,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可知写的是声音,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可知写的是形状。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把浪潮比作白线、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画线句子,写出自己读完句子后的感受,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知写出了浪潮奔涌而来时的气势,让人感觉十分壮观。
11.(1) 农历八月十八 海宁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
(2)潮头
(3)A
(4)因为杭州湾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
(1)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为最盛。”材料二“海宁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观潮的最佳地点。”可知,钱塘观潮的最佳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观潮的最佳地点是海宁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二中“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可知,“白练”“一群洁白的天鹅”指的是潮头。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二中“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九米的潮峰。”可知,通过关键词句“三四米高的水墙”“高九米的潮峰”可以看出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潮峰气势汹涌的形态特点。
A.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句诗描绘了浊浪滔天、翻江倒海的震撼场景,以及仿佛连山都能被摧毁的强大力量。写出了浪潮气势恢宏的景象。
B.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描述的是潮水退去后的景象,与壮观涌来的潮峰不符。
C.人间莫住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表达的是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潮水的壮观景象无关。
D.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这句诗没有直接写出潮水的具体形态特点,只是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夸张,营造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震撼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那种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壮观景象。
故选A。
(4)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中可知,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杭州湾独特的喇叭形地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使得潮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地形约束,能量聚集,最终形成汹涌澎湃、壮观无比的涌潮现象。
12.观潮的人多 13. 涨潮 退潮 14. 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 潮水的形态、颜色的特点 15. 兴奋 激动 16.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能想象到人们在等待潮来时,人头攒动翘首以盼的画面。从中可感受到江水涨潮的过程十分缓慢和人们无比期待的心情。
1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无立锥之地”指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观者如堵”指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形容观看人数众多。这两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观潮的人多。
13.本题考查段落的理解。
文中“但见一条同桌上的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从江口慢慢向这方面延长来。延了好久,到达西兴方面,白线就模糊了。再过了好久,楼前的江水渐渐地涨起来。”写了潮来的经过。“以后浪就平静起来,水也就渐渐退却。”写潮水退去。第4自然段写了潮水从涨潮到退潮的过程。
14.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但见一条同桌上的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从江口慢慢向这方面延长来。”可知,作者把“潮水”比作“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形象地写出了潮水的形态、颜色的特点。
15.本题考查朗读语气。
阅读文章可知,人们为了看潮水等待了很久,“真个来了”应读出兴奋、激动的语气。
1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江水真是太无情了。大家越是引颈等候,它的架子越是十足。”中“无情”、“架子越是十足”赋予“江水”人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引颈等候”指长了脖子期盼,形容非常期待。由此可以想象到人们在等待潮来时,人头攒动翘首以盼的画面。从中可感受到江水涨潮的过程十分缓慢和人们无比期待的心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