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练习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练习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练习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一、未命名题型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清晨,走在湖边铺满é luǎn shí( )的小道上,欣赏着西湖十景,品味着西湖数百年的仓桑,颇有一番意境。西湖最美的要数苏堤,微风拂来,两岸杨柳千资百态,随风摇曳。抬眼望去,西湖上笼罩着一层薄雾,就像一位婀娜的美人。
天刚刚黑,湖对岸的灯光霎时亮了起来,与天上半明半昧的星星遥相呼应,置身其中,yóu rú( )坠入童话世界一般。热闹非凡的湖面上一束束喷泉腾空而起,水雾落在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迷人的西湖景色像人间仙境一样,令人流连忘返。
1.请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薄(bó báo)雾 半明半昧(mèi wèi) 坠(zuì zhuì)入
2.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在括号中填写汉字。
3.广播稿一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5.广播稿二中“霎时”一词用得巧妙,你还知道哪个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请写出来,并用所写词语造句。
霎时——( )
造句:
6.请仿照画线句子,围绕某种自然美景,写一个比喻句。
二、选择题
7.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屹立(yì) 横贯(guān) B.霎时(shà) 稻穗(suì)
C.跳跃(yuè) 闪烁(suò) D.巢穴(cháo) 愚昧(wèi)
8.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宽廓 B.山崩地裂 C.剧说 D.人声顶沸
三、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
9.①响彻( )( ) ②低( )细( )
③悄无( )( ) ④鸦雀( )( )
⑤窃窃( )( ) ⑥( )( )鼎沸
⑦( )( )欲聋 ⑧锣鼓( )( )
(1)上面的词语中,形容没有声音的是 ;形容声音很小的是 ;形容声音大的是 。(填序号)
(2)照样子,展开想象,把由词语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词语④:图书馆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看书。
词语⑧: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鹿柴
空山_____________,但闻_____________。
返景入_____________,复_____________青苔上。
10.把古诗补充完整。
11.本诗的作者是 代的 。
1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诗。
13.请根据你的理解,将《鹿柴》这首诗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14.这首诗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五、现代文阅读
松坊溪的冬天(节选)
①下雪了。
②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③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④雪降落下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雪降落下来了。
⑤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像芦花一般的雪,降落在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了;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⑥雪止了。
⑦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从石桥上走过时,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小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在白雪世界间,有一群群彩色的溪鱼,正游来游去。
⑧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的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又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溪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选文有删改)
15.文章按 顺序,描写了 和 的松坊溪雪景。
16.“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中“发亮的白雪世界”指的是( )
A.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被白雪覆盖了。
B.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
C.远山、石桥、小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
D.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溪水被白雪映照得闪闪发光。
17.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18.松坊溪下雪了,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根据看到的样子和听到的声音想象。
我仿佛看到
我仿佛听到
为了心中的那片碧水
我生长在海子湖边。
海子湖的水曾经非常澄碧,蓝天白云在湖面上投下 影子,朝霞晚霞使她五彩缤纷。她向我们提供必须的生活用水,灌溉着周边无数的稻田。一到夏夜,人们就端来木椅抬来竹床聚在湖边纳凉。我们听乏了故事,就去追逐萤火虫;萤火虫拖曳的轨迹,给夏夜增添了多少神秘!
可惜好景不长,湖边不断发生着灾难性的变化。多家设备简陋的小造纸厂为了赚钱,把那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废水排进湖里,使湖水变成了浑浊的墨绿色。水葫芦疯长着,把大片的湖面遮蔽。
人们不再到湖边纳凉,因为受不了那种怪味。人畜不时患病,那是因为喝了这脏污的湖水。
为了碧水的再现,我和我的邻居们开始了行动。
我曾经为乡亲们写过投诉信,环保局也来了人,可是罚了款后,造纸厂依然把废水排入湖中。我加入过抗议的队伍,与厂长理论,厂长说正在想办法,可是等了好久,也没见他们行动。
对了,我还干过一件傻事。去年春季的一天,我和隔壁的秋桂翻过院墙,把造纸厂的设备捣坏了一 件,使他们的生产停顿了几天。这事后来爸爸知道了,我被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再怎样,也不能违法,小心坐牢!”我回敬道:“人家天天违法,怎么没有坐牢?”噎得爸爸半天没有吭声。
我曾沮丧地想:把书读好,将来考个好大学,离开这个地方。可转念一想:我可以离 开,爸爸妈妈能离开这个地 方吗?乡亲们能离开这个地方吗,他们每天都在受罪呢。
为了心中的那道碧 水,我不能停止行动!
下一步怎么办?继续投诉,这次不找环保局,找个大官试试看。谁是我们这里的大官,那当然是市长。对,就给市长投诉。老师说,现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我就不信政府会听任这些小造纸厂违法生产。
信寄出 去的这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队大盖帽来到我们村子,关闭了小造纸厂。嗬嗬,湖水霎时清亮了,好蓝好蓝!你看,鱼儿在湖面上欢跳,孩子们在水中嬉戏……
今年的夏夜,萤火虫拖曳的轨迹会更长,那闪烁的光会更亮!
19.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停止( ) 灾难( ) 离开( ) 沮丧( )
20.判断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A.雷锋的精神怎么能不 鼓舞我们?( )
B.雷锋的精神不能不鼓舞我们。( )
C.我们的校园被彩带装饰得异常美丽。( )
D.我们的 校园把彩带装饰得异常美丽。( )
21.改病句。
(1)学生要注意维护视力。
(2)华的作业非常认真。
2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为了心中的那道碧水,我不能停止行动!
23.仿照例句,用“五彩缤纷”写一个句子。
蓝天白云在湖面上投下影 子,朝霞 晚霞使她五彩缤纷。
24.本文主要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简单说一说。
参考答案:
1.bó mèi zhuì 2.鹅卵石 犹如 3.仓——沧 资——姿 4.沁人心腑
5. 瞬间 老师推门而入的瞬间,教室里的喧闹声戛然而止。 6.蔚蓝的大海像明镜一般倒映着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
1.考查字音辨析能力。
薄:[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片;[bó] 微;少;弱:~技;[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故“薄雾”选“bó”。
半明半昧(mèi) 坠(zhuì)入
2.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能力。
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书写时要注意“鹅、卵、犹”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3.考查字形易错字。
仓桑——沧桑 千资百态——千姿百态
4.考查成语的识记与运用。
结合广播稿二中的语境“热闹非凡的湖面上一束束喷泉腾空而起,水雾落在身上, ”可知,句中主要形容喷泉的水雾落在身上给人一种舒适、有清新爽朗的感觉,故可以填上成语“沁人心腑”。
5.考查近义词的掌握与词语造句能力。
“霎时”指刹那,极短的时间,近义词有“瞬间”“顿时”“刹那”等。据此根据词语意思造一个句子。
示例:夏天的脸变得真快,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霎时间乌云密布,雷声大作,下大雨了。
6.考查句子仿写能力。
按照提干要求,围绕某种自然美景写一个比喻句。
示例: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令人眼花缭乱。
7.B
A.横贯(guàn)
C.闪烁(shuò)
D.愚昧(mèi)
8.B
A.宽廓——宽阔:横向距离很大。
B.正确。
C.剧说——据说:意思是根据别人说,表达此信息的来源并非发言人,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
D.人声顶沸——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9. 云 霄 声 语 声 息 无 声 私 语 人 声 震 耳 喧 天 ③④ ②⑤ ①⑥⑦⑧ 大桥通车的典礼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①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②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③悄无声息:1.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2.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④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⑤窃窃私语:形容两人亲密地靠在一起小声说话。
⑥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⑦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⑧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1)根据词语意思可知:形容没有声音的词语有:③④;形容声音很小的词语有:②⑤;形容声音大得词语有:①⑥⑦⑧。
(2)根据词语写句子。
如:每到春节,大街上都锣鼓喧天。
10.不见人 人语响 深林 照 11. 唐 王维 12.写景
13.空阔的山林里看不见人,只听见有人在说话。夕阳返照的光射入深林,又洒落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14.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豁然开朗的心境。
10.本题考查诗词默写。
书写时注意“深”“照”的正确书写。
1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鹿柴》出自唐代王维所写,描写了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12.本题考查诗歌题材。
由“返影”“深林”“青苔”等可知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13.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结合诗句的意思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秒回下来即可。如: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14.本题考查意象意境。
诗的前两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两句写幽深,以光敷色。此诗选取傍晚时分的景色作为描写对象,这时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刻画了空谷人语、斜晖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烘托出作者追求的那种与尘嚣隔离的空而寂的境界,恰当地表现出了诗人心境的安然闲适。
15. 时间 下雪时 雪止后 16.C 17.两处“忽地……”写出了彩色溪鱼给雪后的松坊溪带来了动态的美。 18. 大雪纷纷落下,松坊溪处处是一片洁白。 风呼呼地吹着,溪水潺潺流动,偶尔还能听到溪边树上的积雪掉落下来的声音。
15.本题考查的是写作顺序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章第①自然段提到“下雪了”文章第②自然段提到“雪降落在松坊村了”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到“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等语句描述了下雪的过程,这是下雪时的情景;
随后文章第⑥自然段提到“雪止了”,接着描写了雪止后的景色,如文章第⑦自然段提到“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小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等,清晰地按照时间的推进,分别展现了下雪时和雪止后的不同雪景。
16.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文章第⑦自然段提到“从石桥上走过时,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小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这里明确指出是远山、石桥、小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形成了这个发亮的白雪世界,而非单纯的溪石被雪覆盖或者溪水被白雪映照发光。
A.只是说溪石被雪覆盖。
B.说的是远山、石桥、溪石本身披着雪,而不是它们的雪影在溪水中的倒映。
C.文中强调的是雪影在溪水中的景象。
D.说溪水被白雪映照得闪闪发光,不符合文中描述。
17.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首先,“忽地”这一词语的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节奏上的急促感和变化的突然性,让读者能够迅速感受到溪鱼动作的敏捷和迅速。
其次,通过“散开”“游去”“看不见”“游出来”“集合起来”等一系列动词,生动细致地描绘出彩色溪鱼灵活多变的游动状态,展现了它们的活泼与灵动。
结合文章内容来看,这组句子所处的段落是在描写雪止后的松坊溪景象。在这个宁静的白雪世界中,彩色溪鱼的突然出现和迅速变化,为整个雪景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例如文章第⑧自然段“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的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形象地表现出溪鱼瞬间消失的敏捷;文章第⑧自然段“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则突出了它们再次出现时的突然和有序。彩色溪鱼给雪后的松坊溪带来了动态的美,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松坊溪中生命的存在和活力,也从侧面烘托出松坊溪即使在冬天也依然充满生机的特点。
18.本题考查的是表达能力。
答案并不唯一,根据文章看到的样子和听到的声音想象,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我仿佛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如同仙女洒下的白色花瓣。整个松坊溪被雪覆盖得严严实实,像是铺上了一层洁白无瑕的厚地毯。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像是一个个巨大的白色馒头,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远处的山峦也变成了白色的巨龙,蜿蜒起伏。
我仿佛听到雪花簌簌飘落的声音,轻柔而细密,仿佛在耳边低语。偶尔传来树枝被积雪压得“嘎吱”作响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着一首独特的冬日交响曲。
19. 继续 幸福 留下 兴奋 20.A√、B√、C√。 21. 学生要注意保护视力。 华的作业非常整洁。 22.为了心中的那道碧水,我能停止行动吗? 23.春天,公园里的花开放了,各种各样,色彩鲜艳,五彩缤纷。 24.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追求和为此做出的努力。
19.本题考查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
停止:(动)事物正在进行时暂时停下来或永远止住不动:比赛~|他~了呼吸。[近]中止|停滞。[反]继续、陆续、通行。
灾难:(名)由天灾人祸所造成的苦难。[反]福气、幸福、机遇。幸福:
离开:(动)与人、物或地方分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反]逼近、接触、来到。
沮丧:(形)灰心失望:神情~。[近]懊丧。[反]振奋|抖擞。②(动)使灰心失望。
20.本题考查判断。
(1)改为陈述句,删去“怎么”“不”,变问号为句号。为:雷锋的精神鼓舞我们。故“√”。
(2)改为肯定句。把“不能不”改为“一定”。为雷锋的精神一定鼓舞我们。“√”。
(3)改为“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部分。为:彩带把我们的校园装饰得异常美丽。“√”。
(4)此句“把”字句运用错误。
21.本题考查病句分析。
(1)这句话用词不当,“维护”改为“保护”,即:学生要注意保护视力。
(2)这句话用词不当,做作业可用“认真”,但这句话是表达作业的书面是干净、整洁、漂亮的,“认真”改为“整洁”,即:华的作业非常整洁。
22.本课考查句型转换。
将否定词删掉,后加呢、吗的词,句末句号改为问号,即:为了心中的那道碧水,我能停止行动吗?
23.本题考查造句。
“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节日的花灯把城市装扮得火树银花、五彩缤纷。
24.本题考查内容的掌握。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为了心中的那片碧水”,文章第5自然段、第9自然段都体现出作者想让河流变得清澈,表达出了对优美环境的追求。即: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追求和为此做出的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