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过年
梁实秋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于早睡的孩子来说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好,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pū pù)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无通红,也很不舒服。炕桌上呼三喝(hē hè)六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的,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gōng gòng)看祖先的画像,长辈指着说:“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交,高祖母……”虽然都是那样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仍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儿,哼,看那桃脯、蜜枣沾上的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一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数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盒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磬(qìng),事实上是天天打打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dǎo dào)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台。
初一起得特别早,梳小辫,换新衣裳,大棉袄加一件新蓝布罩袍、黑马褂、灰鼠绒绿鼻脸儿的靴子,见人就得请安,口说“新喜”。日上三年,骡子轿子已经套好,跟班的捧着拜面,奉命到几家最亲近的人家拜年去也。如果运气好,人家“挡驾”,最好不过,递进一张帖子,掉头就走。否则一声“清”便得升堂入室,至少要朝上磕三头,才算礼成。这个差(chāi chā)事我当过好几次,从心坎儿觉(jué jiào)得窝囊。
1.给短文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短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3.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4.作者家乡过年的习俗有哪些?请你概括出来。(不少于4种)
5.针对短文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并进行解答。
6.阅读类文,完成练习。
星空(节选)
①①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它们好像在蒙古包外等候了多时。在这里看星星,星星们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了脑后。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悟《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在这里看到,天原本就是个硕大的圆形屋顶,很低很矮,始终伏在人的脚底下,好像一抬脚,哪里都可以去得。
②站在夜风中的达里湖畔,脚下是地,遥遥与地相接的远方就是天了,因为那儿星斗闪烁。在草原看星星,无须仰头,可如观壁画一般平视。李白诗云“云傍马头生”不是虚言。在这里,②星星会像铃铛一样系在马鬃旁。以往看星星,觉得它们清冷遥远;而这里的星群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这里的星星多得很,它们拥挤嬉笑,它们矜持沉思。
③有位诗人将星星亲昵地称作“星子”,我看到的真是一群有灵性的星子。
(1)句子①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当作人来写,句子②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2)作者对“天似穹庐”是如何理解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3)读画横线的句子①,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4)作者说看到的是一群有灵性的星子,从文中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星星的灵性呢?写出相关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突然,高空中出现了一道耀眼的亮光,慢慢地变成了淡淡的一层红云,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粗,与此同时,红云的两端还不住地向下垂,一直垂到低空,形成了一座“桥”。“呵,彩虹出来了!”我心中一阵欢喜。紧接着,在红色的里层隐隐约约地透出了一层淡雅的橙黄色,随后也扩大变粗,可没有红色那样鲜明。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就像姐妹一样亲热。黄、绿、青、蓝、紫也争先恐后地出现在天空,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大自然的一大景观——彩虹。这时,不远处飘来几片雪白的云朵,它们围着彩虹,好像在赞美它的美丽。还有几片云朵飘浮到彩虹身边,轻轻地附在它身上,更给它增添了几分温柔和典雅。
多美的彩虹,它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曲呀!
7.选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这么多的色彩我们可以用四字词语 、 等来概括。
8.“争先恐后”在文中的意思是 ,让我们感受到 。
9.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选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彩虹形成的过程,写出了彩虹出现时的壮观场面。( )
(2)“黄、绿、青、蓝、紫也争先恐后地出现在天空,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大自然的一大景观——彩虹”,说明作者所看到的彩虹只是由这五种颜色组成的。 ( )
10.作者说彩虹“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曲”,你能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吗?
11.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有关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该节目进行了数据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
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情况。
(2)阅读材料二,下列诗句不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古人盛赞钱塘潮
一年一度的钱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去看那千军万马般的波涛扑向岸边,去听那金鼓雷霆似的潮声震撼天地,这实在是人生一乐。
然而,真正能欣赏到这种壮观景象的人并不太多。因为钱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都向游人敞开迷人的胸怀;也不像美丽的西湖,无论阴晴雷雨都不乏动人之姿;再说偷闲前去,也未必恰巧能遇上最奇特、最令人惊叹的涨潮伟观。所以,无缘见到涨潮伟观的游客,不妨领略一下古人笔下的观潮、听潮的兴味。
钱塘潮历来为人所神往。如宋之问就为之留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名句,苏东坡对之也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赞叹。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山胜水见得虽多,但哪一处潮可与钱塘潮媲美呢?于是,他们就通过自己的生花妙笔来描摹这天下奇观,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的惊天动地、气魄雄伟。唐诗有云:“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清诗有云:“惊涛直上海门西,欲卷青冥失会稽(jī)。”清诗人施闰章在《钱塘观潮》中形容得更妙:“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可见钱塘潮有如春雷齐鸣,万浪攒动,潮水卷起浪花,浪花追着浪头,漫天铺地,汹涌澎湃,横扫一切,大有气吞山河、包含日月之势。
12.是什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 )
A.一年一度的钱塘潮 B.金鼓雷霆似的潮声
C.一年四季都明媚的漓江 D.不乏动人之姿的美丽西湖
13.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哪里?( )
A.惊天动地、气魄雄伟 B.春雷齐鸣、万浪攒动
C.明媚迷人、柔情蜜意 D.动人柔美、气象万千
14.为什么真正能欣赏到钱塘潮的壮观景象的人不多?( )
A.因为钱塘江位置偏远,游人不一定能够前往欣赏。
B.因为钱塘江气候特殊,游人由于天气不佳无法前往。
C.因为普通游客欣赏钱塘潮后无法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D.因为钱塘潮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15.古人为什么会留下那么多咏叹钱塘潮的名句?( )
A.古人觉得只有将钱塘潮描绘好了,才能吸引游客前来。
B.古人觉得钱塘潮与名山胜水一样美丽,值得用诗赞美。
C.古人虽见过颇多名山胜水,但觉得钱塘潮比其他的潮更加震撼人心。
D.古人被钱塘潮的美景震撼得无法用话语来形容,只好写诗,用文字来形容。
16.文章以“古人盛赞钱塘潮”为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出自宋之问的《灵隐寺》,描写的是灵隐寺的门对着钱塘潮的画面。有人认为这两句诗并没有描绘出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气势,用在此处不合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月光下的童年
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
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中入睡,多么快乐呀!
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的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地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
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
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18.仿写词语。
又唱又跳(又……又……) 、
小心翼翼(ABCC式) 、
19.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几件事情?
20.这篇短文表达了“我”对月光怎样的感情?
云之歌(节选)
鲁 藜
我是云
我轻轻地飘
我爱漫游
忽而东去
忽而西来
早晨
我披着玫瑰紫的围巾
飞向原野去迎接日出
黄昏
我穿着灿烂的金衣
伫立湖畔去欢送落日
(选自《新时期文学二十年精选 诗歌卷》)
21.写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
来——( ) 西——( ) 落——( )
迎接——( ) 灿烂——( ) 早晨——( )
22.诗歌中的云都有什么颜色?
23.“伫立”的意思是: 。用“伫立”一词造句: 。
2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写天上的白云像什么?
参考答案:
1.pū√ hè√ gòng√ dǎo √chāi √jué√ 2.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 3.看那桃脯、蜜枣沾上的一层灰尘,不好往嘴里送。 4.①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②叩头领取压岁钱。③放鞭炮。④初一换新衣,见人就请安。 5.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读音,要注意正确的音节和音调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短文是围绕“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这句话来写的。
3.本题考查的是句型的变化。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即可。本题中是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注意意思是不好往嘴里送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作者家乡过年的习俗有①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②叩头领取压岁钱。③放鞭炮。④初一换新衣,见人就请安。
5.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出符合题目中心思想和主旨的内容即可,要符合原文的逻辑以及社会正能量。例如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6.(1) 拟人 星星 比喻 星星 铃铛
(2)在这里看到,天原本就是个硕大的圆形屋顶,很低很矮,始终伏在人的脚底下,好像一抬脚,哪里都可以去得。
(3)夜空中的星星十分醒目,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
(4)“而这里的星群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这里的星星多得很,它们拥挤嬉笑,它们矜持沉思。”从这些句子中,我感受到作者在看星星,星星也在看着作者,它们仿佛也会和人一样拥挤嬉戏,也会矜持沉思,也具有像人一样的情感,非常具有灵性。
(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句子①在文章第①段。“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星星人的动作“注视”。
句子②在文章第②段。“星星会像铃铛一样系在马鬃旁”。这句话把星星比作铃铛,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天似穹庐意思是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联系文章第①段“我顿悟《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可知,文章第①段的“在这里看到,天原本就是个硕大的圆形屋顶,很低很矮,始终伏在人的脚底下,好像一抬脚,哪里都可以去得”体现了天空“天似穹庐”的特点。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画线句子①在文章第①段。“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这句话写出了天上星星多、亮的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符合画面的句子。空中的星星十分醒目,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它们是那么平静、安详,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看着我,照着我,使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幻想。
(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灵性的意思是指某些动物经过驯养、训练而具有的机灵表现。因此,从文章中找到描写星星拟人化表现的句子即可。赏析时,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出发。
如:第①段“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这句话把星星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来,仿佛看到漫天的星星像一颗颗眼睛,在和作者对视,充满灵性。
7. 红、橙黄、黄、绿、青、蓝、紫、雪白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8. 各种色彩你争我赶地出现在天空中 天空中的色彩之多 9. √ × 10.对彩虹及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7.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由文中“淡淡的一层红云”“透出了一层淡雅的橙黄色”“黄、绿、青、蓝、紫也争先恐后地出现在天空”“雪白的云朵”可知,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红、黄、绿、青、蓝、紫、雪白。
这些词可以用“色彩缤纷”“五光十色”来表示。意思是:颜色多,色彩鲜艳,所以可以用这两个词来概括。
8.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争先恐后”原意是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本文指的是黄、绿、青、蓝、紫你争我赶地出现在天空中。通过这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彩虹的形成之快,天空中颜色多。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由文中“突然”“慢慢地变成了”“与此同时”“紧接着”“随后”可知,本篇文章运用了时间顺序,描写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故本题叙述正确。
(2)由文中“黄、绿、青、蓝、紫也争先恐后地出现在天空,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大自然的一大景观——彩虹”可知,描写了彩虹形成的过程,并且突出彩虹的美与壮观。故本题叙述错误。
10.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作者说彩虹是美的,并把彩虹比喻成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曲,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彩虹啊,这么美的彩虹是大自然的杰作啊,同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1.(1)对《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关注人群包含各个年龄段,其中,19岁以下的群体关注度较高,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
(2)C
(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调查数据图,可以概括出《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情况如下:对于《中国诗词大会》,19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而50岁及以上人群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一结论基于数据中显示的不同年龄段关注人数的比例,其中19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关注人数逐渐减少,尤其是50岁及以上的人群关注度最低。这反映了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较高兴趣和热情。可以根据这一结果进行概括,
如:《中国诗词大会》受众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19岁以下群体关注度显著,而随着年龄增长关注度逐渐下降。
(2)本题考查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通过直接描绘绿树环绕村庄、青山横卧城郭之外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它几乎完全是对现实景象的客观呈现,没有加入过多的主观情感或虚构元素,因此属于“写境”。
B.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直接描绘了原野的空旷、天空的低垂、树木的清晰以及江水的清澈和月亮的亲近感。它同样是对自然景象的客观呈现,没有加入过多的主观情感或虚构元素,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因此,它也属于“写境”。
C.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谈论友谊的广泛与深远,但其中也蕴含了“造境”的元素。在地理上,即使相隔天涯海角,真正的知己也能感受到彼此的亲近与默契。这里的“天涯若比邻”并非客观现实,而是诗人对友谊高度理想化的表达,通过夸张、想象创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友情境界,同样属于“造境”。不属于“写境”。
12.A 13.A 14.D 15.C 16.以“古人盛赞钱塘潮”为题 ,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以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钱塘潮的赞美之情。 17.不同意。因为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在灵隐寺可以看到沧海日出和钱塘潮的景象,将壮观的沧海日出与钱塘潮并列,从侧面表现出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所以用在此处合适。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①段“一年一度的钱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可知答案,故选A。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④段“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的惊天动地、气魄雄伟”可知答案,故选A。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②段“因为钱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都向游人敞开迷人的胸怀”“再说偷闲前去,也未必恰巧能遇上最奇特、最令人惊叹的涨潮伟观”可知,钱塘潮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有这样壮观的景象,故选D。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③段“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山胜水见得虽多,但哪一处潮可与钱塘潮媲美呢?”可知,古人即使见识过名山大川,仍然认为钱塘潮具有独特的魅力,需要描摹下来,故选C。
16.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主要作用有点明文章主旨,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背景,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等。“古人盛赞钱塘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知是围绕“钱塘潮”为对象而写,而且得到了许多古人的称赞,因此作者也是认同的,表达了对钱塘潮的喜爱、赞美之情。
17.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宋之问的《灵隐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意思是:登上阁楼远望茫茫沧海,万丈朝阳。寺门清幽,正对着那滚滚而来的钱塘江潮。这两句将大海日出时的壮景与钱塘江汹涌的潮水相提并论,气韵生动,境界幽远,表现出钱塘潮的雄伟壮观,这就是钱塘潮的特点,因此用在此处十分合适。
18. 又大又圆 又吵又闹 晚风习习 热气腾腾 19.①夜幕降临时,外婆在院子里给“我”讲民间故事。
②“我”在月光下捉蛐蛐。
③中秋节“我”和家人一起赏月唱歌。 20.这篇短文表达了“我”对月光的喜爱及眷恋之情。
18.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又A又B的词语:又说又笑、又大又圆、又长又细、又白又胖等。
ABCC式词语:热气腾腾、风尘仆仆、白发苍苍、兴致勃勃等。
19.本题考查了概括能力。
注意抓住关键的词句来分析,结合第三自然段“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可知写了外婆在月光下给“我”讲故事;结合第四自然段可知“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地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写了“我”在月光下捉蛐蛐;结合第五自然段可知写了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唱歌。
20.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生在月光下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及对月光的喜爱之情,从作者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作者爱美丽的月光,因为在这月光里,有作者难以忘记的美好的童年生活。
21.去 东 起 欢送 暗淡 黄昏 22.玫瑰紫色和金色。 23. 长时间地站着。 几百年过去了,这座建筑依然伫立在这里。 24.天上的白云有的像正在奔跑的骏马,有的像温顺的小绵羊,还有的像自在游水的鱼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