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古诗三首 》 同步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级上册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美丽的 hé pàn( )有一座sì miào( ),里面种着一棵大榆树。一位piāo bó bú dìng( )的落魄 wáng sūn( )chóu méi bù zhǎn( )地站在门前。
二、选择题
2.下列诗句中,字义错误的一项是( )
A.白云生(产生、生出)处有人家
B.知有儿童挑(挑战)促织
C.荷尽已无擎(举,向上托)雨盖
D.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梧叶送寒声
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课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B.“知有儿童挑促织”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作者想到的。
C.《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刘景文是作者的好朋友。
D.“寒山”指的是作者所游览的山的名字。“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一年中的美丽景色你都要记住。
三、填空题
5.根据情境写诗句。
(1)秋天到了,爸爸带我去游览香山,看到满山如火的枫叶,许多游客停下来拍照留念,爸爸不禁吟诵道:“ , 。”
(2)深秋时节,看到果园里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景象,不禁让人想到了《赠刘景文》中“ , ”的诗句。
(3)秋天的夜晚,孩子们挑着灯在篱笆下拨弄蟋蟀,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诗人叶绍翁的名句“ , ”。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 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 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把古诗补充完整。
7.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全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从 、 两种景物中可以看出来。
8.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斜”的字面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中指山间小路 。
②诗句中“生”的意思是( ),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的样子。
A.产生,生出 B.具有生命力的 C.生长
课外古诗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①西辞黄鹤楼①,
烟花⑤三月下扬州。
孤帆①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①故人:指老朋友。②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下面就是长江。③烟花:指春天鲜花烂漫的景象。④孤帆:指小船。
9.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与李白在黄鹤楼辞别后,在鲜花如海的阳春 ,他顺流而下去往扬州。一叶 ,远远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见浩浩荡荡的 在天际向东流。
10.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填序号)
①扬州 ②黄鹤楼 ③烟花三月 ④送别
这是一首( )诗,寓情于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 );第二句写了送别的时间是( ),孟浩然的去向是( );三、四句写的是送别的场景。
五、现代文阅读
秋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立秋还处在暑热之中,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它表示着绚丽与成熟。但同时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使人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所以秋天是众多诗人抒发情怀的契机。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节气有四个,分别是春夏秋冬。 B.立秋后天气就凉爽了。
C.秋天降水和湿度趋于下降或减少。 D.秋天是悲凉的感觉,所以很烦人。
12.众多诗人抒发情怀的契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河畔 寺庙 漂泊不定 王孙 愁眉不展
2.B
A.该诗句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思是: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故该选项正确。
B、D.这两句古诗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文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挑:挑弄、引动。故选项B错误。
C.该诗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故该选项正确。
3.A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所以“荷尽”停顿;“已无”停顿;“菊残”停顿;“犹有”停顿;故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出自唐朝杜牧的《山行》,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所以“远上”停顿;“寒山”停顿;“白云”停顿;“生处”停顿;故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朝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所以“萧萧梧叶”停顿;“江上秋风”停顿;故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D
A.正确。《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B.正确。这句诗的意思是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C.正确。《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D.错误。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5.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6.石径 枫林 7. 唐 杜牧 秋天 寒山 霜叶 8. 弯弯曲曲 A
6.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书写时注意“径”“枫”的正确写法。
7.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结合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抓住关键词“寒山”可知是深秋时候的山。因此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结合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一词也能看出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8.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结合所给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可知意思是: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斜”在诗句中指山间小路弯弯曲曲。
(2)结合所给诗句:白云生处有人家。可知意思是: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诗句中“生”的意思是产生,生出。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的样子。故选A。
9. 孟浩然 三月 扁舟 江水 10. ④ ② ③ ①
9.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三月: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孤帆:一叶扁舟。
长江:江水。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因此这首诗的意思是:孟浩然与李白在黄鹤楼辞别后,在鲜花如海的阳春三月,他顺流而下去去往扬州。一叶扁舟,远远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际向东流。
10.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扬州:是地名。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表示地点。
烟花三月: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表示时间。
送别:到远行人启程的地方与他告别,目送其离开。表示诗的题材。
综上所述,这是一首送别诗,寓情于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黄鹤楼”;第二句写了送别的时间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三月”;孟浩然的去向是“扬州”;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11.C 12.秋天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使人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根据“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可知,我国是有二十四个节气,不是四个节气。故本项错误。
B.根据“立秋还处在暑热之中,尚未出暑”可知,立秋还在暑热之中,并未出暑,所以说天气就凉爽了不对,故本项错误。
D.根据文中“‘ 但同时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使人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所以秋天是众多诗人抒发情怀的契机。”可知,秋天使人产生悲凉的感觉,但是众多诗人抒发情怀的契机,所以说很烦人不准确,故本项错误。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 在自然界中,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它表示着绚丽与成熟。但同时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使人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所以秋天是众多诗人抒发情怀的契机。”可知,因为秋天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使人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所以秋天是众多诗人抒发情怀的契机。所以前正是众多诗人抒发情怀的契机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