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
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
李雪峰
①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溶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尘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②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
③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是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④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⑤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采 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燥 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听老师说要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是因为 ,“担忧”是因为 。
3.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2)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4.文中画“ ”的句子写到了三种会开花的草,分别是 、 、 ,这句话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5.在孩子们去县城参加作文竞赛顾虑重重的时候,老校长用生动的比喻鼓励他们。老校长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对一朵花微笑(节选)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6.选文中的四字词语很有新鲜感,请找出来抄写在横线上。
7.选文中的拟人句很有新鲜感,请找出一句抄下来。
8.对选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说了一个笑话草就笑了表达形象贴切。
B.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草笑了”是指“草开花了”。
9.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文中“我”大笑的原因是花儿开得太奇怪了,“我”感到好笑。( )
(2)花儿们笑得前仰后合的原因是被“我”惹笑了。( )
(3)花儿哈哈大笑指的是花儿全开的样子。( )
10.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得新鲜有趣。
春天来了,桃花
吃墨
①陈毅同志幼年时酷爱读书,他总是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一本好书,那简直比什么都高兴。
②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去过中秋节,一进门就看到了一本自己很想读的书,于是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到一边专心读起书来,一边读一边用笔批注。他完全沉浸到书中了,亲戚几次来催他吃饭,他都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把刚蒸好的糍粑(cí bā)给他端来,谁知他嘴里吃糍粑,注意力却在书上。糍粑本来应该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面条来,只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了众亲友,大伙儿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却平静而诙谐地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11.从短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________的陈毅。( )
A.爱吃墨水 B.爱吃糍粑 C.酷爱读书
12.大伙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是因为 。
13.对画“——”句子中“墨水”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墨水”都是指写字用的墨汁。
B.第一个“墨水”指写字用的墨汁,第二个“墨水”指的是学问、知识。
C.第一个“墨水”指的是学问、知识,第二个“墨水”指的是墨汁。
14.他立即到一边专心读起书来,一边读一边用笔批注。(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15.你还知道哪些勤奋读书的故事,把主要内容概括地跟大家说一说吧。
金色花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dǎo)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6.“匿名”指不写真实姓名,由此可以猜测“匿笑”的意思是 。
17.根据短文内容,补全下图。(填序号)
①散发花香 ②吃过中饭后读书时 ③求讲故事 ④沐浴后走到小庭院时
18.“我”会“暗暗地”“悄悄地”做一些事情,“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
A.“我”做了坏事想躲起来。 B.“我”在和妈妈玩捉迷藏。
C.“我”太调皮,想惹妈妈生气。 D.“我”不喜欢跟人说话。
19.短文和《花的学校》一样都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请你用“ ”画出文中表现孩子对妈妈依恋的句子。(一句即可)
20.读了这篇短文,你积累了哪些有新鲜感的句子?任选一句抄写下来。
我们的学校
①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山溪里,飘着歌声。竹林间,荡着笑语。
②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dì)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③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
④一阵春风吹进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壮叶密;春笋破土,拔地而起。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21.从“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句中加点词语可以感受到同学们上课时的状态是( )
A.开心的 B.勤劳的 C.认真的 D.散漫的
22.句子“林间闪闪的红领巾”中“红领巾”实际上指的是( )
A.飞动的旗 B.劳动的人们 C.少先队员的身影 D.竹子上的红绸
23.文中画“ ”的句子将同学们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同学们 的样子。
24.下列对“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到了,竹笋长得很快。 B.孩子们好比新生的竹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C.孩子们是在竹林中长大的。 D.山里的孩子都是身强体壮的。
25.短文中的这所学校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相比,你更喜欢哪一所?说说你的理由。
校园交响诗(节选)
望安
蜂 巢
①教室,像一只蜂巢。
②排列的桌椅,是一格一格的蜂房,井然有序。上课铃一响,你一格,我一格,大家坐好。在老师的传授中汲(jí)取,在各科的书籍里寻觅。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在知识的大海里采集、探索、积累。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嗡嗡嘤(yīng)嘤地飞鸣、渴求,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
③啊,一只甜蜜的蜂巢。
鸟 岛
①下课了,校园,像一座鸟岛。
②美的交响曲回旋在这一片乐土。花丛树下,草坪操场,运动衫,彩裙……飞翔的、流动的身影,旋转的舞步,亭亭玉立的风姿,像鸟儿款款地低飞,欢快地跃动,像鸟儿舒展地起舞,恬静地栖息。歌声,笑语,像海潮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zhuàn)。
③同浴着阳光,共享着欢乐,又增添着温暖,充实着幸福。啊,一个生机勃勃的鸟岛。
树 根
①我们是桃花李花,多么美的比喻;我们会成为丰硕的果实,多么好的未来。当繁花满枝,当硕果累累,我们谁也不会忘记哺育我们的树根,是它默默地汲取大地的营养传递给我们。
②啊,老师,您多么像树根。当我们用根来赞颂您时,您说:“落花会变成大地的营养,果核也会变成大树的根!”
③啊,让我们去做根的事业,长出亭亭华盖的大树。
26.短文把“教室”比作 ,把“校园”比作
27.短文中的“桃花李花”指(  )
A.一种花 B.校园里的孩子们
C.哺育我们的树根 D.桃树、李树开出的花朵
28.在知识的大海里采集、探索、积累。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嗡嗡嘤嘤地飞鸣、渴求。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29.对“让我们去做根的事业,长出亭亭华盖的大树”理解正确的是(  )
A.老师在学校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B.长大后我们要去做老师,为孩子们传播知识
C.没有强大的根,就没有大树,更没有亭亭华盖
D.茂密的树冠是非常美丽的,能为人们遮风挡雨
30.短文中说“校园,像一座鸟岛”。你觉得我们在鸟岛上可能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溶 尘 采 燥 2. 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 山里的孩子,作文可能比不上城里的学生 3. 每一种草都会开花。 再美的花朵难道不也是一种草吗? 4. 蒲公英 狗尾草 荠荠草 比喻 排比 5.是为了告诉他们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绽放美丽的权利。只要他们不放弃,一定会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优秀。
1.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融雪:指融化的雪。故划去“溶”。
芽尖:芽的顶端。故划去“尘”。
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故划去“采”。
浮躁:急躁;不沉稳。故划去“燥”。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句子“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可知,我们兴奋的原因是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我们担忧的原因是山里的孩子作文可能赛不过城里的学生。
3.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1)“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中“没有……不”可知,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就是将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
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常见的双重否定词有“不得不”“不能不”“不要不”“非不可”,找出双重否定时将其去掉。
把“没有一种……不是”改为“每一种……都”。
句子更改为:每一种草都会开花。
(2)“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是一个陈述句的形式。换一种说法就是将肯定句改成反问句。
肯定是改反问句的方法:1、在肯定句的谓语动词前加上否定词。2、在句末加上表示疑问词的语气词。3、在句中加上反问词的标志“难道”“怎么”。4、将句号改成问号。
在“是”加上否定词,改为“不是”,加上反问词“难道”,加上疑问词“吗”,将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更改为:再美的花朵难道不是一种草吗?
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及修辞手法。
结合第③自然段的句子“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是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可知,描写的是蒲公英、狗尾草、荠荠草三种草,由句意可知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蒲公英、狗尾草、荠荠草三种草都会开花,且分别描述了它们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展现了这些平凡植物独特的美和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植物细致的观察和喜爱之情。
5.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或情感。
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句子“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可知,校长虽然说的是每一种花、每一种草,其实暗含的意思是在说每个生命,因为生命是平等的,都有绽放美丽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独特之处,就像每一种草都会开花一样,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不要因为出身和环境而看清自己。让孩子们树立信心,勇敢的去参加作文比赛,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6.前仰后合 哈哈大笑 半掩芳唇 忍俊不禁 7.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 8.C 9. × × √ 10.穿上粉红色的衣裳,在枝头翩翩起舞。
6.本题考查词语积累和阅读方法。
根据题干要求需要提取和收集文本中的四字词语。作答时可以将选文通读之后,选择描写生动的词语至少三个以上。
例如第②段中的“前仰后合”“哈哈大笑”“忍俊不禁”“半掩芳唇”等。
7.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阅读第②段可知,选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花儿盛开的景象。例如句子“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花儿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生动与趣味。
8.本题考查理解词句。
A.文本中并没有明确提到是“我”说了笑话,这句话更多的是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草开花的状态形象地描绘出来。
B.阅读划线句子可知,这是一个拟人句。“把一滩草惹笑了”是将草赋予了人的感情,体现出草儿开花的状态,而不是使用了比喻句。
C.在这句话中,“草笑了”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草在笑,而是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来形容草开花时的美丽和生动。通过“笑”这个动词,作者赋予了草以人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草开花时的喜悦和生机。
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1)根据第②段中“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可知,文中“我”大笑的原因并非花儿开得太奇怪,“我”感到好笑,而是因为被花儿盛开的美丽景象所感染,心情变得愉悦。故题目说法错误。
(2)花儿们笑得前仰后合并非是被“我”惹笑了,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花儿盛开的情景。故题目说法错误。
(3)用拟人的手法的手法写出花儿哈哈大笑,在这里指的是花儿全开的样子。这样描写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故题目说法正确。
10.本题考查想象和仿写句子。
阅读选段可知,文中用了大量的拟人修辞手法表现出花儿盛开的模样。仿写时依旧要延续拟人和排比的修辞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示例:春天来了,桃花羞涩地探出了粉嫩的脸庞,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到来,它们竞相绽放,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每一朵都尽力展现自己的美丽与风采。
11.C 12.见陈毅满嘴都是墨 13.B 14.妈妈在厨房里一边做饭一边哼着歌。 15.凿壁借光。从前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他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并且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着邻居家微弱的光线读书。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陈毅同志幼年时酷爱读书,他总是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可知,陈毅同志幼年时酷爱读书。故选C。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糍粑本来应该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面条来,只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了众亲友,大伙儿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可知,大伙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是因为陈毅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满嘴都是墨。
1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文章②自然段“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可知,“吃点墨水”此处的墨水是指之前糍粑沾上的墨汁,“肚子里墨水”这里的墨水是指自己的学问。
1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中“一边……一边……”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在仿写时注意词语的使用,比如: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
15.本题考查开放探究题。
结合所学内容,写出关于勤奋读书的故事。
如:“囊萤映雪”。车胤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灯油,夏天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他们最终都学有所成。
16.偷偷地笑 17.④ ②
① ③ 18.B 19.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20.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16.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匿名”就是隐藏真实姓名。 “匿”有隐藏、躲藏的意思。
那么在“匿笑”这个词中,“笑”指的是笑的动作或状态,结合“匿”的隐藏之意,可以猜测“匿笑”的意思是偷偷地笑、悄悄地笑,不让人发现地笑。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第③自然段得出,妈妈工作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从第④自然段得出妈妈沐浴后走到小庭院时,“我”散发花香。故选④①。
从第⑤自然段得出妈妈吃过中饭后读书时,“我”投下影子。 故选②。
从第⑦自然段得出妈妈黄昏时,“我”求讲故事。故选③。
1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的整体内容来看,“我”“暗暗地”“悄悄地”做一些事情,比如第②自然段“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第③自然段“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等,其原因是“我”在和妈妈玩捉迷藏。文中多次描述“我”在妈妈寻找时不吭声,以一种隐藏自己又默默陪伴妈妈的方式与妈妈互动,充满了孩子的天真和对妈妈的爱意。
19.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的能力。
首先,需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然后,关注文中孩子与妈妈互动的细节描写,以及孩子表达对妈妈情感的语句,从中筛选出表现孩子对妈妈依恋的句子。
示例: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这句话写出了对妈妈的依恋。
20.本题考查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的能力。
首先,需要认真通读整篇短文,留意那些语言表达独特、生动形象、充满想象力或者蕴含深刻情感的句子。然后,从中选择一句让自己印象最为深刻或者觉得最具特色的句子抄写下来。
示例: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21.C 22.C 23. 喜鹊 生动活泼 24.B 25.我更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不同民族的学生,并给学生们提供了接近大自然的机会,小动物和花草树木都是他们的朋友。
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第②自然段。
“探求”意思是探索寻求,“谛听”指仔细地听。从这两个词语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在上课时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眼睛专注地探索,耳朵认真地倾听,表现出非常认真的学习状态。
结合第②自然段中“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也能进一步体现出同学们在上课时的专注和认真。
故选C。
22.本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
在第④自然段中,描述了学校周边的竹林景象以及孩子们在其中的活动。“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这里的“红领巾”实际上指的是少先队员的身影。 因为通常“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文段描述的场景是在学校周边的竹林里,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为是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在竹林间活动,所以“红领巾”在这里指的是少先队员的身影。
故选C。
23.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内容来回答,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后,欢快、急切地跑进教室的样子。用“喜鹊”来比喻同学们,突出了同学们动作的生动活泼和充满活力的状态,展现了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4.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在第④自然段中,先是描述了春天竹林里春笋破土、拔地而起的景象,然后紧接着说“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这里将山间的新笋和山里的孩子相联系,用新笋的天天向上来比喻山里孩子的茁壮成长。
25.本题考查课文类比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需要回顾《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学校的特点和氛围。然后,仔细分析本文中“我们的学校”的特色和魅力。接着,从学校的环境、学习氛围、学生的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思考,最后清晰地阐述自己更喜欢哪一所学校及具体的理由。
示例:我更喜欢文中的这所学校。因为它处在大山的怀抱,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竹林、山溪。在这里学习,能让人感受到与大自然的亲近,充满了宁静和诗意,让人心灵得到滋养。
26. 蜂巢 鸟岛 27.B 28.在智慧的丛林里进行探索、汲取、沉淀,像勤劳的小蚂蚁在森林里搬运食物,匆匆忙忙地奔走、渴望 29.B 30.我们可以在鸟岛上赛跑,也可以在鸟岛上一展歌喉,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蜂巢中的第①自然段的句子“教室,像一只蜂巢。”可知,短文把“教室”的比作“蜂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教室排列整齐、有序。
结合鸟岛中的第①自然段的句子“下课了,校园,像一座鸟岛。”可知,短文将“校园”比作“鸟岛”,写出了校园在下课后充满活力,热闹欢快的景象。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树根中第①自然段的句子“我们是桃花李花,多么美的比喻;我们会成为丰硕的果实,多么好的未来。当繁花满枝,当硕果累累,我们谁也不会忘记哺育我们的树根,是它默默地汲取大地的营养传递给我们。”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桃花李花”,老师比作 “树根”,这段话写出了学生们拥有美好的未来,同时也表达了学生不会忘记那些默默付出为他们提供滋养和支持的人们。
28.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例句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在知识的大海里汲取探索积累知识的人比作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人们追求知识的勤奋,专注和积极,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知识的热情。仿写句子时也应该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示例:在智慧的森林里寻觅、穿梭、储存。像活泼的小松鼠在树林里寻觅坚果,蹦蹦跳跳地忙碌、期待。
29.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树干的第③自然段的句子“啊,让我们去做根的事业,长出亭亭华盖的大树。”可知,这句话写出了学生要像老师一样去做树根,默默奉献、传播知识、扎实积累,为为成长为参天大树奠定坚实的基础。
30.本题考查开发性作答。
在这如摇倒般的校园里,我们可以尽情的展现青春的活力:可以在鸟岛中欣赏美丽的花朵,感受大自然的芬芳;可以在鸟岛的树下纳凉阅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可以在鸟岛上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挥洒汗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