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的悠久传统,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增进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中国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常用的民族乐器以及音色表现、管弦乐队的组成结构。
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采用听、唱、思、议、记、看等手法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知识与技能:
学(背)唱并熟悉主题音乐,通过对“换头合尾”、“鱼咬尾”创作手法的了解,加深学生对各段乐曲的理解,体会乐曲优美意境。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他们对古乐满怀着神秘的探知兴趣。故而教师在本课的教学时,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其审美素质,达到艺术熏陶和塑造人的目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熟悉乐曲主题旋律、演奏乐器音色表现,在音乐律动中提高对古乐的学习兴趣。
2、初步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以及“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1、对乐曲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体会。
2、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3、乐曲时间太长,一节课课时不够用。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春江花月夜
导入:课前,我们把同学们按照民族管弦乐队的四大组“吹、拉、弹、打”进行分类,下面我们看看四大组同学都分别坐在哪里?(教师讲到组,相应组的学生进行呼应)那么,我们在课间,耳朵中隐隐约约已经听到了一段优美的音乐在播放,谁能把音乐里面的主要演奏乐器说一说呢?(生答)
活动2【讲授】春江花月夜
一、感受乐曲主要演奏乐器
师:刚才的音乐中旋律演奏乐器的音色深深吸引了老师,从音色感受上,可以听出是一件吹管乐器,那它的名字叫什么?具有什么样的音色特点呢?
生答:洞箫,音色具有悠远幽怨的特点。
师问:洞箫是一件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
生答:是中国民族乐器。
师问:洞箫是中国乐器中的哪类乐器?
生答:是中国乐器中的吹管类乐器。
师问:在刚才的音乐中,你还能听出哪些乐器在演奏?
生答:琵琶、二胡、扬琴、笛子、木鱼、锣等。
【设计意图】通过本步骤的教学,深化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洞箫的音色感受,增进学生对洞箫在民族管弦乐队的整体音色中的听辨把握能力。
二、初步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
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有四大组乐器,它们分别是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在四大类乐器中,分别有各自的主要组成乐器。如:
吹管乐器:笛子、箫、唢呐、管子、笙。
弹拨乐器:柳琴、琵琶、三弦、阮、扬琴、古筝。
打击乐器:云锣、木鱼、锣、钹、铙、鼓。
拉弦乐器:板胡、高胡、二胡、中胡、低胡、高胡、二弦。
【设计意图】通过此步骤学习,深化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各组分类乐器的演奏感受,增进学生对民族管弦乐队整体音色的感受听辨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乐队的整体性理解。
三、乐曲简介
(在《春江花月夜》的主题音乐背景播放中,教师讲述以下内容)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由古曲琵琶独奏改编的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乐曲中每段音乐小标题的提炼,让我们身临其中的感悟美景夜色天。乐曲一共出现了八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唉乃归舟、尾声。整首作品给人以高度的艺术审美享受,动人的旋律,巧妙地构思与手法,使音乐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我国民族音乐瑰宝中的珍品,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曾多次在西方国家中进行演出,受到极大地欢迎。被誉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内乐媲美”优秀曲目。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对乐曲介绍和相关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对中国民乐产生热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主题音乐学唱
1、播放“江楼钟鼓”音乐,学生用“lu”声跟随音乐哼唱主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回答,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乐的初步欣赏感受。
师问: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音乐中的画面感吗?并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在音乐学习本上。
(师播放音乐,生开始想象作画。师四周巡视寻找学生美的画面)
生答:我根据音乐想象到的画面是——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的晚景,江面上微波荡漾、温馨恬静,一幅“平和恬淡”的春江美景图。音乐还使我领略到了中国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充分展示了我们民族器乐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此步骤,运用画面联想法,拉近学生与中国古乐的距离,能在近距离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
2、主题音乐歌谱演唱。
【设计意图】在演唱过程中,也是学生体会领悟音乐精髓的学习环节,对把握我国古曲的“吸、呼”内敛审美感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3、“鱼咬尾”简介。
师问:音乐的开头音和结尾音有什么特点呢?
生答:是相同的一个音。
鱼咬尾——开头音与结尾音的相同,形成的音乐有“藕断丝连”的连绵感。我们把这种创作手法叫做“鱼咬尾”,它是我国民间音乐常用的创作手法。
4、以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为歌词,以四句为一段进行填词演唱。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学生按小组合作讨论歌词填唱旋律。学生独立填词演唱后小组展示演唱表演。教师范唱。全班学生有表情的填词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合作讨论填词演唱,加深学生对音乐旋律的记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选段聆听音乐
由于课时时间的限定,《春江花月夜》完整聆听是不现实的。故本节课中,笔者节选了“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等部分作为课堂聆听内容展开教学。在节选片段音乐的聆听过程中,在多媒体中把各段音乐的表现内容进行描述,采用分行出现的形式在媒体中呈现,提炼曲思进一步帮助学生的聆听理解。
在音乐听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结尾句音乐的聆听分析。
师问:本曲音乐每段的结尾句有什么特点?
生答:都是在相同的一句音乐上结束乐段。
3、“换头合尾”简介。
每段音乐的开头部分不相同,结尾由一个共同的旋律担任,就叫“换头合尾”。它起到一个贯穿全曲的统一作用。
4、把音乐中出现的音符,按上行顺序音阶排列,唱一唱它属于哪种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教师引导后学生回答——中国五声商调式。
【设计意图】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调式,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常用创作手法,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使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也更深一步了解了我们民族音乐的魅力,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我们为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之林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而自豪。
活动3【活动】春江花月夜
【活动设计】请“吹”组的学生进行洞箫演奏动作模拟。
【活动设计】第一,请中国民族管弦乐“吹、拉、弹、打”四组类别学生,先分组进行自由选择各组中的乐器进行演奏动作模拟;第二,播放乐曲片段,在音乐声中,四组学生共同进行各自组别的乐器演奏动作模拟。
【活动设计】主题音乐学唱。
【活动设计】主题音乐歌谱演唱。
活动4【练习】春江花月夜
1、主题音乐学唱。
2、演唱主题音乐旋律、感受“鱼咬尾”知识。
3、跟随乐段哼唱、感受 “换头合尾”知识。
活动5【测试】春江花月夜
1、学生按要求独立为主题音乐填词音乐演唱。
2、选段音乐聆听中,学生独立在音乐学习本中画写音乐感受并回答段落音乐意境以及音乐描述手法。
活动6【作业】春江花月夜
1、请学生课前进行 “春江花月夜”音乐作品相关资料的查找。2、请学生课后举出在诗词、绘画、书法、舞蹈中描写“春江”的相关例子。
课件16张PPT。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6 6 6 1 2 6 5 5 6 5 5 6 12 乐曲特色2 3 2 1 2 3 1 2 - 合 尾乐曲特色6 6 6 1 2 6 5 5 6 5 5 6 12 鱼咬尾
全曲共分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
(1)江楼钟鼓(引子)
(2)月上东山
(3)风回曲水
(4)花影层叠
(5)水深云际
(6)渔歌唱晚、
(7)回澜拍岸
(8)桡(rao)鸣远濑
(9)欸(ai)乃归舟
(10)尾声琵琶用弹挑、轮指等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低沉的鼓声,而萧奏出的波音则犹如远处钟声回响,古筝模拟水面碧波荡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非常细腻。江楼钟鼓(引子+主题)请说说引子中分别是用何种乐器模拟鼓与钟声的?
请仔细聆听音乐并说说音乐描写的意境?
月上东山——将乐曲主题音调移高四度,使旋律向上引发,并运用附点节奏,造成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了夜色朦胧、明月升空的景色。聆听音乐,对比主题音乐,你在旋律的
第一个音及每句的开始节奏有什么发现?花影层叠 找一找此段音乐节奏哪句最有特点?你联想到什么?在六小节徐缓的曲调进行之后,由琵琶奏出四个快疾繁节的华彩乐句,使得气氛陡然起伏、焕然一新,恰似一阵晚风吹拂,水中花影随风摇曳、纷乱层叠。水深云际古筝在高音区奏出飘逸音响。随后,在乐队演奏长音下,古筝以快速的拨弦模仿流水声。鼓、阮、大胡等低音乐器在中低音区回旋,使人联想到江水波浪滚滚,连绵不断。此段音乐用不同音区不同音色的对比使人联想起天水共长、一望无际的江面的意境。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渔歌唱晚循着声音向远处望去,你又听到看到什么?速度、力度有何变化?柔美的洞箫声犹如远船渔歌,接着乐队
合奏,速度加快,又如船上众人的应声
合唱,刻画了人们的欢快、兴奋的心情。完整聆听全曲,找到段落分界处,联系标题,感受每段所表达的意境,听完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乐曲给你的感觉。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1、利用音乐要素中旋律、节奏、音色、力 度、节奏等来表现音乐意境。
2、运用 鱼咬尾、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来衔接乐句、乐段。
3、整首作品体现了远与近的画面,动与静的对比,情与景的交融。
乐曲艺术特征 思考
从这首曲子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一种
幽远、和谐、含蓄、宁静的东方古典美,
同样这种美也浸透在中国传统的诗词、
绘画、书法、舞蹈当中。
请举出在诗词、绘画、书法、舞蹈中有
关描写“春江”的例子。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