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专项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专项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11 15:4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专项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自养生物
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组成成分
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相同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C.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分解者和无机成分一定不占营养级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但消费者一定是动物
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j、k、m 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存在4条食物链,a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c=f+i+m
C.若一段时间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c/a×106 kJ
D.d和m的能量总和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占其能量的10%~20%
4.下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a~g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碳元素可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5.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1 组 2组 3 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B.1、2组进行对照实验时,无关变量为土壤湿度等
C.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
D.预期结论是1、3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6.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丛林中的房子里,将一只雌蛾扣在一个纱罩中,尽管当晚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围洒满樟脑丸和汽油,一点也不影响雄蛾寻找雌蛾的兴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在雌雄蛾之间传递的属于生物信息
B.该实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传递过程需要有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参与
D.农业上利用雌蛾分泌物质扰乱雌雄蛾交配防治害虫
7.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不需要外来能量的输入
B.信息传递能决定能量流动方向和物质循环的方向
C.利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杀死双子叶杂草属于利用化学信息进行生物防治
D.铅、汞等重金属不能较快地通过食物链回归非生物环境,因此不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生态系统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称为置位点,在置位点范围内,生态反馈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如图所示),输入太高时发生正偏离,反之发生负偏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置位点的不同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不同
B.生态系统处于置位点时,其中的所有生物数量均保持在K值
C.生态系统的置位点发生负偏离时,可通过反馈④回到置位点
D.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偏离越大,反馈①、②的能力越弱
9.我们设计制作生态缸的原理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可以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缸内只需水分、土壤、植物、动物等组成成分
B.生态缸封盖后要置于窗台有阳光直射的地方
C.只要设计合理,生态缸的稳定性可以长期保持
D.要定期观察生态缸内生物、无机环境的变化,并记录
10.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将某水稻田均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等密度的水稻苗和3种杂草,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对照小区除外)。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狐尾草固定的能量不能直接流入福寿螺体内
B.低密度小区中水稻种群最可能呈“J”形增长
C.若去除杂草,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减弱
D.与高密度小区相比,对照小区中水花生和鸭舌草的种间竞争可能更强
11.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或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来检测
B.“制作生态缸”实验中,生态缸需密封放置于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对照组土壤应灭菌以排除微生物干扰
D.“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中,种群数量较少时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12.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加重
B.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
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
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中的沉积物和有机碎屑提供营养
13.某草原群落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兔→狐”,其中兔摄入的能量去向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⑦代表能量值,字母A~C代表能量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既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未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部分
B.兔和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⑤/②)×100%表示
C.①代表草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部分
D.狐的能量去向与兔的不同是缺少了⑤
14.初级生产量是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初级生产量扣除生产者本身的呼吸消耗量的剩余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关于此类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初级生产过程是在生产者的叶绿体中进行的
B.某时期净初级生产的有机物量就是生产者的生物量
C.净初级生产的能量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活动
D.当净初级生产量为零时,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基本不变
15.铅、镉、汞等重金属和 、六六六等有机化合物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下列关于这类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富集主要是因为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排出、难以降解
B. 这类化合物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就是物质循环
C.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因为这些物质可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
D.一般来说,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富集的这些物质或元素就越多
二、非选择题
16.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汞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15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 ,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
(3)如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 ,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 (填序号),该生态系统中丙属于 成分。
(4)分析上表,针对这一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你将提出什么样的保护或改善建议? 。
17.湿地生态系统物种资源丰富,具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下图(左)为遭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某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螺在该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环节是 ;是该海滩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其主要作用是 。
(2)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存活个体数与各发育期的关系,可反映出不同发育时期的死亡率变化,结果如上图(右)。仅根据图中数据,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种群的年龄结构,原因是 。
(4)食草虫同化的能量除一部分流入蜘蛛外,其余能量去向包括 和 以及未被利用。
参考答案:
1.D
A、生产者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还可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A错误;
B、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组成成分,如捕蝇草可以捕食昆虫,此时为消费者。另外自身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此时为生产者,B错误;
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消费者获取营养的方式是捕食,而分解者获取营养的方式是腐生,方式不同,C错误;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必不可少的,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如阳光为生产者提供能量,氧气为很多需氧消费者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等,D正确。
2.D
A、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B正确;
C、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故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寄生生活的细菌也是消费者;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腐生的动物蚯蚓也是分解者,D错误。
3.C
A、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草→兔子→狼),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组成,A错误;
B、狼同化的能量是c,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i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可表示为c=f+i,B错误;
C、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1×106×b/a×c/b=c/a×106kJ,C正确;
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而分解者不占营养级,因此d和m的能量总和流入分解者的部分不一定占其能量的10%~20%,D错误。
4.A
A、分析碳元素循环模式图可知,甲表示生产者,丁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因此b表示光合作用,d表示呼吸作用,A错误;
B、甲为生产者,生产者营养级在食物链中为第一营养级,所占有的碳元素最多,B正确;
C、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均为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部分,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正确;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并反复利用,D正确。
5.C
A、题中表格有两个自变量:土壤是否灭菌和土壤湿度,因此可以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
B、1、2组进行对照实验时,自变量为是否灭菌,无关变量为土壤湿度等,B正确;
C、1和3组都进行了灭菌,自变量为土壤湿度,因此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则1和3组不能形成对照,1和2组的自变量为是否灭菌,可形成对照,C错误;
D、1、3组土壤灭菌,没有微生物分解落叶;2、4组没有灭菌,土壤中有微生物分解落叶,在湿润和较干燥的环境中分解程度不同,因此预期1、3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D正确。
6.A
A、风雨交加的夜晚,雌蛾只能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该实验证明在雌雄蛾之间传递的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
B、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可以吸引雄蛾来交配繁衍后代,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正确;
C、信息传递过程需要有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参与,C正确;
D、农业上利用雌蛾分泌物质扰乱雌雄蛾交配防治害虫,这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7.B
A、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如通过生物呼吸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利用,所以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需要外来能量的输入,A错误;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B正确;
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农作物周围的双子叶杂草,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属于个体间的化学信息传递,C错误;
D、铅、汞等一些重金属一旦进入生物体内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生物体排出,从而积累在生物体内,它们的循环过程与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不同,D错误。
8.A
A、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故处于置位点的不同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不同,A正确;
B、生态系统处于置位点时,其中的所有生物数量可能在K值上下波动,B错误;
C、生态系统的置位点发生负偏离时,可通过生态系统的③负反馈调节作用回到置位点,C错误;
D、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偏离越小,反馈①、②的能力越弱,D错误。
9.D
A、生态缸的正常维持还需要提供光照,A错误;
B、为了获取充足的能量,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且放在散射光下,直射会升高生态缸的温度,B错误;
C、生态缸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长期保持,C错误;
D、制作生态缸,需要定期观察生态缸内生物、无机环境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D正确。
10.B
A、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与对照小区相比,低、中、高密度小区中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没有变化,表明福寿螺不取食狐尾草,狐尾草的能量不会直接流入福寿螺体内,A正确;
B、低密度小区空间有限,且存在其他植物,水稻与其他植物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低密度小区中水稻种群最可能呈“S”形增长,B错误;
C、除去杂草,该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可能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将减弱,C正确;
D、水花生和鸭舌草存在种间竞争,据图可知,对照小区中水花生和鸭舌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均明显高于高密度小区,由于初始密度相同,可推测对照小区中水花生和鸭舌草密度都增加得更快,两者的种间竞争可能更强,D正确。
11.D
A、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的条件为水浴加热50-65℃,会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不可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来检测,A错误;
B、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的实验中,应将密闭的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其中的生物死亡,B错误;
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实验组土壤应灭菌,对照组是自然条件下的土壤,C错误;
D、“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中,取样时要随机取样,但种群个体数较少时可以扩大样方面积,D正确。
12.C
A、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虾池中有机碎屑含量增加,水体中N、P等无机盐增多,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加重,A正确;
B、藻类作为生产者,在物质循环中占主要地位,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流入生态系统,B正确;
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同时浮游动物摄食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
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和有机碎屑提供营养,属于分解者,D正确。
13.B
A、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没有流向分解者、未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部分、也未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A正确;
B、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②表示兔同化能量,而⑤表示被狐摄入的能量,不是狐同化的能量,所以不能用(⑤/②)×100%代表兔和狐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①表示兔摄入能量,是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植物总光合作用的量-呼吸作用的量=净光合作用的量(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部分),故①代表草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部分,C正确;
D、狐在该食物链中属于最高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⑤表示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故狐的能量去向与兔的不同是缺少了⑤,D正确。
14.C
A、有些生产者如蓝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
B、生物量是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总干重,包括某时期前积累的有机物,B错误;
C、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C正确;
D、初级生产量不变时,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变,D错误。
15.B
A、生物富集主要是因为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排出、难以降解,A正确;
B、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DDT 是化合物,不符合物质循环的概念,B错误;
C、参与生物富集的这些物质可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所以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C正确;
D、一般来说,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富集的这些物质或元素就越多,D正确。
16.(1)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1.375
(3) 非生物的物质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①②⑤⑥ 分解者
(4)防止重金属离子、杀虫剂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
(1)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C小球藻是生产者,被E水蚤和B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D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A鱼(甲)所捕食,由此可以得出食物链;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食物链中相邻的物种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从B出发,当食物比例为C:E=1:1时,假设B同化的能量为x,需要的C为(1/2)x×10+(1/2)x×10×10=55x;当食物比例调整为C:E=2:1时,假设B的能量为y,需要的C为(2/3)y×10+(1/3)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
(3)由图2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来源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图中没有的过程为化石燃料的燃烧;①是光合作用,②⑤⑥是呼吸作用,③是乙捕食甲,④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流动,所以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4)这一湖泊中,各种生物体内汞和杀虫剂含量较高,说明该湖泊已经被重金属离子(汞)和杀虫剂污染,所以要保护该湖泊,必须防止重金属离子、杀虫剂等有害物质再进入水体。
17.(1) 第二营养级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2)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破坏大米草根系,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下降。
(3)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图中反映出的是不同发育期存活数量的变化,而不是食草虫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总数
(4)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被分解者分解
(1)海螺在该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直接以藻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作为消费者,主要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2)由于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破坏大米草根系,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下降,所以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3)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图中反映出的是不同发育期存活数量的变化,而不是各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总数,所以图中数据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种群的年龄结构。
(4)食草虫同化的能量除一部分流入蜘蛛外,其余能量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