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输 突破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运输 突破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11 15:4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运输 突破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哺乳动物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TRPV6)顺浓度梯度吸收Ca 。Ca 由胞浆钙结合蛋白(CB)介导从小肠上皮细胞的顶膜向基底侧膜转运,CB对胞内Ca 具有缓冲作用,而钠钙交换蛋白(NCX)和钙蛋白(PMCA)又可将Ca 转出细胞。NCX将Na 顺浓度转入细胞内的同时将(运出细胞,而PMCA则消耗ATP将Ca 运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Ca 浓度越高,TRPV6运输Ca 的速率就越快
B.当细胞外液中的Na 浓度降低时,Ca 外流会受到抑制
C.PMCA和NCX均以主动运输方式将Ca 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D.推测CB的存在可避免细胞内因浓度过高而产生的毒害作用
2.已知细胞外Ca2+浓度高于细胞内,细胞膜上存在多种与Ca2+有关的转运蛋白,下列关于Ca2+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磷脂分子能侧向自由移动,使少量Ca2+通过磷脂进入细胞
B.将Ca2+运进细胞的转运蛋白需要与Ca2+进行特异性的结合
C.若运输Ca2+的载体蛋白磷酸化,则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D.当血钙浓度过低时,细胞内外的Ca2+浓度差会迅速变为零
3.研究人员在果蝇的肠吸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多层膜的细胞器——PXo小体。食物中的磷酸盐(Pi)能通过PXo小体膜上的PXo蛋白进入,并转化为膜的主要成分。当饮食中的Pi不足时,PXo小体会被降解,释放出Pi供细胞使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i等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B.Pi进入PXo小体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方式可能相同
C.推测Pi供应不足时,肠吸收细胞内溶酶体的数量减少
D.PXo小体具有多层膜可能与Pi可转化为膜磷脂有关
4.协同转运是一种常见的跨膜运输方式,例如葡萄糖利用储存在Na+浓度梯度中的能量进入细胞(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B.Na+出细胞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C.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也可转运Na+
D.葡萄糖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5.利用反渗透法可以淡化海水。反渗透法是在半透膜的原水一侧施加恰当强度的外界压力,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其他物质因不能通过而被留在原水一侧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反渗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是顺浓度梯度方向移动的
B.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是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有浓度差
C.若撤去压力,则淡水侧的水分子会向海水侧转移
D.反渗透法所用半透膜是人工合成的不含蛋白质载体的膜
6.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下列关于水分进出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动物细胞而言,水分子进出细胞,更多的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的
B.对动物细胞而言,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C.成熟植物细胞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组成的结构相当于半透膜
D.成熟植物细胞达到渗透平衡时,原生质层两侧的水分子进行的是双向运动
7.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属于被动转运
B.细胞液与细胞溶胶之间可发生渗透作用
C.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失水时,有水分子进入液泡中
D.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渗透作用逐渐加强
8.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有关此现象最合理的说法是( )

A.清水中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进出保卫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9.某科研工作者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生质体体积A到B段,原生质体渗透失水,液泡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在60s后,处于蔗糖溶液组中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增大后趋于稳定
C.在120s后,乙二醇组的细胞开始吸收乙二醇,导致其细胞液浓度增大
D.与实验开始相比,在240s时乙二醇组中的细胞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
10.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 Na -H 逆向转运蛋白,它可以利用液泡内外的 H 电化学梯度吸收 Na 。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泡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内都因H 浓度低而呈酸性
B.是否消耗能量是 Na 进液泡与H 进液泡的区别之一
C.H O 通过与水通道蛋白结合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液泡
D.Cl 进入液泡与H 运出液泡的运输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11.ABC转运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其结构及将物质运出细胞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ABC转运蛋白能将抗癌药物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肿瘤细胞X中ABC转运蛋白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细胞。下列关于ABC转运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磷脂分子尾部结合部分具有亲脂性
B.转运抗癌药物时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
C.将抗癌药物转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在肿瘤细胞X中表达量高会增强抗癌药物疗效
12.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不需要消耗能量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依赖于膜的功能特点,需要消耗能量
D.胞吞胞吐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13.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血浆中I-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介导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钠钾泵具有运输和催化双重功能
B.钠碘转运体虽能同时转运Na+和I-,但依然具有专一性
C.Na+、K+与钠钾泵结合时会发生形状改变,该变化需要能量
D.I-由血浆进入甲状腺滤泡细胞属主动转运,直接由ATP供能
14.研究发现,结核分歧杆菌(TB)感染肺部细胞,会导致线粒体产生大量活性氧组分(ROS),激活BAX蛋白复合物,从而使内质网内的钙离子通过钙离子通道流入线粒体,进而诱导线粒体自噬,启动肺部细胞裂解,释放出来的TB感染更多的宿主细胞,引起肺结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B和肺部细胞均有染色质
B.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蛋白水解酶是由溶酶体合成并发挥作用
D.图中钙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流入线粒体
15.人体肠道内寄生的一种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肠壁组织,通过胞吞作用“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引发阿米巴痢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痢疾内变形虫通过胞吐分泌蛋白分解酶会使细胞膜的面积变小
B.人体细胞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与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的方式相同
C.在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消耗能量
D.胞吞胞吐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不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二、非选择题
16.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的伤害作用称为盐胁迫。SOS信号转导途径是在拟南芥中发现的介导盐胁迫下细胞介导外排Na+,是维持Na+/K+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盐胁迫出现后,磷脂分子PA在细胞膜迅速聚集并与能催化底物磷酸化的蛋白激酶SOS2结合,致使SOS2接触激活钠氢转运蛋白SOS1,并使钙结合蛋白SCaBP8磷酸化。具体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磷脂分子PA在SOS信号转导途径中作为 起调节作用。
(2)盐胁迫条件下,Na+通过转运蛋白SOS1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 。主动运输方式对于细胞的意义是 。
(3)盐胁迫条件下,周围环境的Na+以 方式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磷酸化的SCaBP8减缓了对AKT1的抑制作用,导致细胞中K+浓度 (填“增大”或“减小”)。从结构方面分析,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是 。
(4)已知盐胁迫会引起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积累,从而严重破坏细胞结构和大分子。科研小组发现物质M不会影响正常条件下水稻细胞中ROS的产生,但是在盐胁迫下它却显著提高了ROS的含量。为证明在拟南芥中也存在同样的调控机制,科研小组将生理状况相同的拟南芥幼苗均分为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甲组和乙组每天各浇200mL清水,丙组和丁组每天各浇 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营造盐胁迫环境),其中乙组和丁组添加等量的物质M;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拟南芥幼苗中ROS的含量。若四组拟南芥幼苗中ROS的含量关系为 ,则证明在拟南芥中也存在同样的调控机制。
17.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光合产物如何进入叶脉中的筛管
高等植物体内的维管束负责物质的长距离运输,其中的韧皮部包括韧皮薄壁细胞、筛管及其伴胞等。筛管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通道。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
蔗糖进入SE-CC有甲、乙两种方式。在甲方式中,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SE-CC。胞间连丝是相邻细胞间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通道。在乙方式中,蔗糖自叶肉细胞至SE-CC的运输(图1)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韧皮薄壁细胞;②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包括细胞壁)中;③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中,如图2所示。SE-CC的质膜上有“蔗糖-H+共运输载体”(SU载体),SU载体与H+泵相伴存在。胞内H+通过H+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H+浓度,SU载体将H+和蔗糖同向转运进SE-CC中。采用乙方式的植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
研究发现,叶片中SU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片中SU载体减少,反之则增加。研究SU载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制,对于了解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规律,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在乙方式中,蔗糖经W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空间的方式属于 。由H+泵形成的 有助于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
(2)与乙方式比,甲方式中蔗糖运输到SE-CC的过程都是通过 这一结构完成的。
(3)下列实验结果支持某种植物存在乙运输方式的有 。
A.叶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
B.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降低
C.将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荧光物质注射到叶肉细胞,SE-CC中出现荧光
D.与野生型相比,SU功能缺陷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积累更多的蔗糖和淀粉
(4)除了具有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为生命活动供能等作用之外,本文还介绍了蔗糖能调节SU载体的含量,体现了蔗糖的 功能。
参考答案:
1.A
A、TRPV6运输Ca 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其运输Ca 的速率受细胞外Ca 浓度和TRPV6数量的影响,A错误;
B、由题意知,NCX将Na 顺浓度转入细胞内的同时将Ca 运出细胞,细胞内外Na 浓度差减小后,会导致Ca 运出细胞受阻,B正确;
C、PMCA消耗ATP将Ca 运出细胞,而NCX则是利用膜内外Na 浓度差产生化学势能将运出细胞,两者运输Ca 的方式均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
D、细胞内Ca 含量过高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而CB对细胞内Ca 具有缓冲作用,D正确。
2.C
A、离子不能直接通过磷脂分子,A错误;
B、细胞外Ca2+浓度高于细胞内,将Ca2+ 运进细胞为协助扩散,转运蛋白不一定需要与Ca2+进行特异性的结合,B错误;
C、运输Ca2+的载体蛋白磷酸化是ATP功能的表现,运输Ca2+的载体蛋白磷酸化会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C正确;
D、血钙浓度过低会导致Ca2+内流减少,但由于细胞膜上有将Ca2+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因此细胞外Ca2+ 浓度还是高于细胞内,D错误。
3.C
A、由题意可知,磷酸盐能转化为磷脂,磷脂可参与生物膜的形成,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A正确;
B、据题意可知,当食物中磷酸盐过多时,PXo蛋白分布在PXo小体膜上,可将Pi转运进入PXo小体,推测Pi进入PXo小体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方式可能相同,均为协助扩散,B正确;
C、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当饮食中的Pi不足时,PXo小体会被降解,故推测Pi供应不足时,肠吸收细胞内溶酶体的数量增加,C错误;
D、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磷脂,PXo小体具有多层膜可能与Pi可转化为膜磷脂有关,D正确。
4.A
A、图中K+进入细胞内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
B、由图可知:Na+出细胞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据图分析,细胞的载体蛋白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即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也可转运Na+,C正确;
D、据图可知:葡萄糖可以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D正确。
5.A
A、根据题干信息“在半透膜的原水一侧施加适当强度的外界压力,原水透过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因此反渗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是由海水侧向淡水侧移动,是逆浓度梯度方向移动的,A错误;
B、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是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在半透膜的原水一侧施加适当强度的外界压力,原水透过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因此在外界压力作用下,水分子才能够由海水侧向淡水侧移动,若撤去压力,那么淡水侧的水分子会向海水侧转移,C正确;
D、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时,所用半透膜只允许水透过,其半透膜上不含有多种载体蛋白,D正确。
6.A
A、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A错误;
B、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时,动物细胞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细胞体积增大而导致细胞膨胀,B正确;
C、成熟植物细胞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C正确;
D、达到渗透平衡的成熟植物细胞,水分的进出达到了平衡,原生质层两侧的水分子进行的是双向运动,D正确。
7.D
A、渗透作用是水分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转运,A正确;
B、细胞液与细胞溶胶之间存在液泡膜,相当于半透膜,当两者之间存在浓度差就可发生渗透作用,B正确;
C、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失水时,水分子出液泡的数量多于进入液泡的数量,C正确;
D、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作用逐渐减弱,D错误。
8.D
A、由题图可以看出,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A错误;
B、0.3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进入细胞,B错误;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没有质壁分离,也不会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C错误;
D、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D正确。
9.B
A、A到B段,原生质体体积缩小,说明此段时间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液泡吸水能力增强,A错误;
B、60s后,处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原生质体体积继续缩小后维持相对稳定,说明细胞继续失水至120s后水分子流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则其细胞液浓度增大后趋于稳定,B正确;
C、处于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从A点开始吸收乙二醇,C错误;
D、与实验开始相比,在240S时乙二醇组中细胞原生质体体积恢复到原样,但细胞经过240s后已经吸收了一部分乙二醇分子,细胞液浓度增大,D错误。
10.D
A、图中H 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因此推测液泡内H 浓度高,溶酶体含大量的酸性水解酶,因此液泡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内都因H 浓度高而呈酸性,A错误;
B、据图可知,H 进液泡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因此推测液泡内H 浓度高。液泡膜上的Na+ /H+逆向转运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到液泡内,说明Na+进入液泡的消耗的能量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提供的能量。因此, Na 进液泡与H 进液泡都要消耗能量,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B错误;
C、据图可知,H2O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但H2O不会与水通道蛋白结合,C错误;
D、据图可知,Cl 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由图可知, H+进入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则液泡内的细胞液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中H+浓度,说明H+运出液泡是顺浓度梯度。且H 运出液泡依赖载体蛋白,因此,H 运出液泡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D正确。
11.D
A、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故与磷脂分子尾部结合部分具有亲脂性,A正确;
B、由图可知,ABC转运蛋白在转运抗癌药物时,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B正确;
C、ABC转运蛋白在转运药物时,会消耗ATP,因此将抗癌药物转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
D、ABC转运蛋白能将抗癌药物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肿瘤细胞X中ABC转运蛋白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细胞,故在肿瘤细胞X中,表达量高会降低抗癌药物疗效,D错误。
12.C
A、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能量,逆浓度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
C、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能量,逆浓度运输,依赖于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C正确;
D、主动运输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运输方式,D错误。
13.D
A、由图可知,钠钾泵是一种膜蛋白,具有运输(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和催化(催化ATP水解)功能,A正确;
B、钠碘转运体虽能同时转运Na+和I-,但不能运输其他物质,说明其具有专一性,B正确;
C、由图可知,Na+、K+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时被运输物质需要与转运蛋白结合,同时转运蛋白构象发生改变,同时消耗需要能量,C正确;
D、I-由血浆进入甲状腺滤泡细胞属主动转运,消耗的能量来自钠离子的势能,D错误。
14.D
A、TB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质,A错误;
B、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错误;
C、水解酶本质为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
D、钙离子通过钙离子通道流入线粒体,属于协助扩散,D正确。
15.C
A、痢疾内变形虫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的过程,通过膜的物质运输,涉会使细胞膜的面积变大,A错误;
B、人体细胞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是主动运输,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两者方式不同,B错误;
C、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和“胞吐”过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该过程的进行依赖膜的流动性,并且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胞吞胞吐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且也需要与膜上的靶蛋白结合,然后定向发生胞吞或胞吐,显然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D错误。
16.(1) 磷脂双分子层 信号分子
(2) H+浓度差形成的势能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3) 协助扩散(被动运输) 增大 细胞膜上含有的无机盐离子转运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
(4) 200mL(等量) 甲=乙<丙<丁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分析盐胁迫出现后,磷脂分子PA在细胞膜迅速聚集并与能催化底物磷酸化的蛋白激酶SOS2结合,致使SOS2接触激活钠氢转运蛋白SOS1,并使钙结合蛋白SCaBP8磷酸化可知,磷脂分子PA在SOS信号转导途径中作为起调节作用。
(2)盐胁迫条件下,Na+通过转运蛋白SOS1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H+浓度差形成的势能。主动运输方式对于细胞的意义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3)Na+通过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因此为协助扩散,SCaBP8可以抑制AKT1对K+的运输,因此当磷酸化的SCaBP8减缓对AKT1的抑制作用时,导致细胞中K+浓度增大;从结构方面分析,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因此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是细胞膜上含有的无机盐离子转运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
(4)为了保证单一变量,甲组和乙组每天各浇200mL清水,丙组和丁组每天各浇200mL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营造盐胁迫环境。科研小组发现物质M不会影响正常条件下水稻细胞中ROS的产生,但是在盐胁迫下它却显著提高了ROS的含量,现在要证明在拟南芥中也存在同样的调控机制。因为物质M不会影响正常条件下ROS的产生,因此甲=乙,盐胁迫下它显著提高ROS的含量,因此丙<丁。
17.(1)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跨膜)H+浓度差
(2)胞间连丝
(3)ABD
(4)信息传递
(1)结合题意分析,在乙方式中,蔗糖经W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过程中,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且由题意“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可知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故方式为协助扩散/易化扩散;“胞内HT通过H+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H+浓度”,故由H+泵形成的跨膜H+浓度差有助于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
(2)结合题意可知,乙方式的跨膜运输需要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等协助,与其相比,甲方式“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SE-CC”,即甲方式中蔗糖运输到SE-CC的过程都是通过胞间连丝这一结构完成的。
(3)A、叶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说明物质是蔗糖自叶肉细胞至SE-CC的运输的,符合乙运输方式,A正确;
B、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降低,说明物质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符合乙中的②过程,B正确;
C、将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荧光物质注射到叶肉细胞,SE-CC中出现荧光,推测叶肉细胞中的蔗糖可能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进入SE-CC,即可能是甲方式,C错误;
D、与野生型相比,SU功能缺陷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积累更多的蔗糖和淀粉,说明SU是将叶肉细胞中的蔗糖转运进SE-CC中的重要载体,符合乙方式中的③过程,D正确。
故选ABD。
(4)结合题意"叶片中SU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片中SU载体减少,反之则增加"可知,蔗糖能调节SU载体的含量,即蔗糖可以调节一些生命活动,体现了蔗糖的信息传递功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