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 专项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增大内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膜的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
C.叶绿体内的类嚢体和基粒扩展了其受光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外膜产生具膜小泡来增大膜面积
2.细胞骨架不仅能够作为细胞支架,还参与细胞器转运、细胞分裂、细胞运动等。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细胞骨架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布状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纤维素酶破坏细胞骨架后,细胞的形态将发生变化
B.线粒体能定向运输到代谢旺盛的部位与细胞骨架有关
C.酵母菌、霉菌和水绵都含有细胞骨架
D.纺锤体的形成以及染色体的运动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
3.内质网小管包裹线粒体形成压缩区后,微管上的马达蛋白将线粒体沿微管拉伸,启动线粒体分裂,其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内质网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B.线粒体能为内质网合成脂质等提供 ATP
C.内质网小管选择性地包裹线粒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在内质网参与下,线粒体的分裂能实现遗传物质的均等分配
4.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如图所示,其不同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及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好氧型生物细胞中均含有结构e
B.所有细胞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图中m、p依次指叶绿体内膜、线粒体内膜
D.细胞膜蛋白的更新与f→h→c途径有关
5.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仅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将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溶酶体的合成会受阻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S酶仅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D.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6.下图中野生型是分泌正常的酵母菌,甲、乙型突变体是部分细胞器膜结构异常、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酵母菌,另有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图中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野生型酵母菌的分泌蛋白最初在核糖体上合成
B.甲型突变体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具有完整功能的蛋白质
C.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膜面积增大
D.丙型突变体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均会减弱
7.细胞生命活动依赖于胞内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将大量需要运输的物质分拣、包装到囊泡中,利用动力蛋白水解ATP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移动,高效精确地将物质运输到相应结构中发挥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可通过囊泡分泌到细胞外
B.核糖体可出芽形成囊泡将肽链运往内质网进行加工
C.在胞内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D.动力蛋白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的移动伴随着能量代谢
8.如皋新官紫桃具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富含花青素而闻名,其果面光洁无毛,果面、果肉均呈紫红色,口感酸甜适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紫桃果肉口感酸甜,是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的理想材料
B.氢、钙、磷等大量元素在紫桃植株中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C.紫桃果肉中的花青素主要位于液泡,颜色可随pH发生变化
D.紫桃叶肉细胞膜上含有胆固醇,其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9.胶原蛋白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的分子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它由三条肽链拧成,肽链间有二硫键,部分区域呈螺旋形。主要的抗原性位点位于分子N末端和C末端区域,而三螺旋内部免疫原性微弱。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胶原蛋白肽链间的二硫键的形成场所是光面内质网
B.由于胶原蛋白的空间结构特殊,故可被人体组织细胞直接吸收
C.用前胶原酶水解C末端和N末端区域,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D.术前需要对这种手术缝合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来降低感染风险
10.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部分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等部位,部分转移至粗面内质网,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质网是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B.部分转运至线粒体的蛋白质不需要粗面内质网的加工
C.部分进入溶酶体的蛋白质可参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用3H标记氨基酸的羧基即可确定某种蛋白质的转运方向
11.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为研究胞质环流与细胞骨架的关系,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APM(植物微管解聚剂)处理紫露草雄蕊毛细胞后,测定胞质环流的速度,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B.先用低倍镜找到雄蕊毛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APM 使植物细胞中微管解聚从而破坏细胞骨架
D.一定范围内 APM浓度越大对胞质环流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12.细胞骨架主要包括微管(MT)、微丝(MF)及中间纤维(IF)三种结构组分。由细胞骨架组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骨架系统,其与遗传信息表达系统、生物膜系统并称为“细胞内的三大系统”。研究发现,用秋水仙素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时,细胞内的MT结构会被破坏,从而导致细胞内MT网络解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些细胞器可能附着在细胞骨架上,MT、MF、IF的化学本质可能都是蛋白质
B.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可能与MT结构被破坏有关
C.分化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可能与其细胞骨架的分布模式存在差异有关
D.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细胞骨架系统、遗传信息表达系统和生物膜系统
13.猪笼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片末端形成的捕虫笼可以诱捕昆虫、吸引鸟类在笼内排泄。捕虫笼内表面具有消化腺和蜡质区,消化腺能分泌含有多种酶的消化液,这些消化液在分泌细胞的高尔基体内积聚,一部分消化液通过囊泡排出膜外,另一部分暂存在小液泡内。受到捕获物刺激时,液泡中的消化液迅速分泌后经过细胞壁用于捕获物的消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猪笼草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在分泌前需经高尔基体加工
B.猪笼草的小液泡可能是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转化而来的
C.消化液中的酶经过细胞壁在捕虫笼内发挥作用,表明作为边界的细胞壁具有胞吐功能
D.题干信息表明猪笼草既属于生产者,也可能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
14.凝血酶原是由肝细胞合成的重要凝血蛋白因子,其活性可用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PT 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Ca2+和组织凝血活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凝血酶原的加工与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关
B.凝血酶原以胞吐的形式进入内环境,该过程不需要膜蛋白参与
C.若肝细胞损伤严重,PT将延长
D.PT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炎的重要指标
15.信号肽假说认为,核糖体是通过信号肽的功能而附着到内质网并合成分泌蛋白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信号肽可以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
B.切下信号肽的酶不会破坏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体现酶的专一性
C.内质网通过囊泡将新加工的蛋白质分子运输到高尔基体
D.抗体、消化酶和呼吸酶等物质的合成都经过该过程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为真核细胞中几类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的示意图。多肽链中是否有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种类将影响蛋白质的去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若存在 序列,则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 上继续合成,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2)内质网膜出芽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通过 (细胞结构)定向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 ,该过程所需的能量来自 (生理过程)。
(3)含有核靶向序列的蛋白质能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请列举两种此类蛋白 。
(4)有同学认为真核细胞中的肽链都必须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作用才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你是否认同该观点 (是/否),请据图说出你的依据 (写出1点即可)。
17.细胞分泌途径分为两种,组成型分泌途径中运输小泡持续不断地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调节型分泌途径中运输小泡离开高尔基体后暂时聚集在细胞膜附近,分泌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泌蛋白合成开始于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②] ,合成出一段肽链后,在信号序列的引导下转移到 继续合成,边合成边转移到 中,通过加工和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2)组成型分泌过程中,分泌蛋白不断被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在一次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分别是 。
(3)调节型分泌小泡聚集在细胞膜附近,据图描述调节型分泌进行的机制:某种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③)结合后, 。该分泌过程涉及细胞膜的另一项功能是 。
参考答案:
1.D
A、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增加膜面积,A正确;
B、内质网是单层膜折叠体,通过折叠外连细胞膜,内连细胞核,增加膜面积,B正确;
C、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通过类囊体增加膜面积,C正确;
D、高尔基通过扁平囊重叠增大膜面积,产生小泡是为了运输有机物,D错误。
2.A
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用纤维素酶不会破坏细胞骨架,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器转运,所以线粒体能定向运输到代谢旺盛的部位与细胞骨架有关,B正确;
C、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酵母菌、霉菌和水绵都是真核生物,所以都含有细胞骨架,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分裂,所以纺锤体的形成以及染色体的运动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D正确。
3.B
A、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而内质网为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A错误;
B、线粒体作为细胞中的动力工厂,能为内质网合成脂质、蛋白质加工等提供 ATP,B正确;
C、内质网小管选择性地包裹线粒体通过膜上蛋白质实现,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
D、在内质网参与下, 线粒体的分裂能实现,但遗传物质是随机分配的,未必能均等分配,D错误。
4.D
A、好氧型生物细胞中不一定含有结构e(线粒体),如好氧细菌,A错误;
B、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发生膜流现象,如原核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器膜,B错误;
C、m上可发生水的光解,故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p上可合成ATP,释放大量能量,故属于线粒体内膜,C错误;
D、细胞膜蛋白的更新过程需要新的膜蛋白的参与,即需要蛋白质的合成、运输过程,与f(内质网)→h(高尔基体)→c(细胞膜)途径有关,D正确。
5.D
A、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某些蛋白质上就不能形成M6P标志,此类蛋白质就不能转化为溶酶体酶,溶酶体的合成会受阻,A正确;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正确;
C、由题干“S酶仅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可知,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C正确;
D、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错误。
6.B
A、野生型酵母菌的分泌蛋白先由核糖体合成,再转移到内质网中进行加工,A正确;
B、根据题干中“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可知,在内质网中积累的大量蛋白质不具有完整功能,B错误;
C、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从内质网形成的囊泡与之结合后不再形成新的囊泡,膜面积异常增大,C正确;
D、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提供的ATP减少,导致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均会减弱,D正确。
7.D
A、血红蛋白不是分泌蛋白,而是在红细胞内发挥作用,不能通过囊泡分泌到细胞外,A错误;
B、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不能出芽,B错误;
C、在胞内运输过程中,高尔基体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C错误;
D、动力蛋白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的移动,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故伴随着能量代谢,D正确。
8.C
A、紫桃果肉含有颜色,会造成颜色干扰,不是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的理想材料,A错误;
B、氢、钙、磷等大量元素在紫桃植株中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错误;
C、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紫桃果肉中的花青素主要位于液泡,颜色可随pH发生变化,C正确;
D、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不含胆固醇,D错误。
9.C
A、胶原蛋白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的分子,属于分泌蛋白,故这种蛋白质的加工的场所是在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胶原蛋白之所以能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它被分解成了氨基酸,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被直接吸收,B错误;
C、胶原蛋白主要的抗原性位点位于分子N末端和C末端区域,而三螺旋内部免疫原性微弱,故可用前胶原酶水解C末端和N末端区域,可降低排斥反应,C正确;
D、术前需要对手术缝合线进行消毒处理,高压蒸汽灭菌会导致胶原蛋白变性,D错误。
10.D
A、内质网是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A正确;
B、由题干可知,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部分转运至线粒体,不经过内质网的加工,B正确;
C、部分进入溶酶体的蛋白质是水解酶,可参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正确;
D、在脱水缩合的过程中,氨基酸的羧基会将H脱去,因此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不能确定蛋白质的转运途径,D错误。
11.A
A、紫露草雄蕊毛细胞无叶绿体,无法以其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观察胞质环流,A错误;
B、使用显微镜时,先用低倍镜找到雄蕊毛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B正确;
C、APM是植物微管解聚剂,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APM可 使植物细胞中微管解聚从而破坏细胞骨架,C正确;
D、由图中数据可知,一定范围内 APM浓度越大对胞质环流的抑制作用越明显,D正确。
12.D
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所以,某些细胞器可能附着在细胞骨架上,细胞骨架主要包括微管(MT)、微丝(MF)及中间纤维(IF)三种结构组分,A正确;
B、依据题干信息,用秋水仙素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时,细胞内的MT结构会被破坏,从而导致细胞内MT网络解体,所以可推测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可能与MT结构被破坏有关,B正确;
C、分化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可能与其细胞骨架的分布模式存在差异有关,C正确;
D、并不是所有生物的细胞都具有细胞骨架系统、遗传信息表达系统和生物膜系统,如细菌没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13.C
A、猪笼草含多种酶类的消化液在分泌细胞的高尔基体内积聚,随后一部分消化液通过囊泡排出膜外,另一部分暂存在小液泡内,消化液中的酶在分泌前需要经过高尔基体加工,A正确;
B、猪笼草的小液泡可能是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转化而来的,B正确;
C、消化液分泌出细胞是通过胞吐完成的,细胞膜才是细胞的边界,C错误;
D、猪笼草既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能属于消费者(可以诱捕昆虫)和分解者(能分解鸟粪),D正确。
14.B
A、凝血酶原是血浆中的重要凝血蛋白因子,属于分泌蛋白,其加工与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关,A正确;
B、凝血酶原以胞吐的形式进入内环境,该过程需要膜蛋白参与,B错误;
CD、若肝细胞损伤严重,合成的凝血酶原减少,凝血酶减少,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PT)将延长,故PT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炎的重要指标,CD正确;
15.D
题图显示: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随即被位于腔表面的信号肽酶切下,由于它的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A正确;信号肽酶能够切信号肽,而对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无破坏作用,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新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被加工后,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囊泡包裹着新加工的蛋白质分子运输到高尔基体,C正确;抗体和消化酶均属于分泌蛋白,二者的合成都经过该过程,但呼吸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其合成不经过该过程,D错误。
16.(1) 内质网定向信号 内质网(粗面内质网)
(2) 细胞骨架 修饰加工(加工、分类和包装) 呼吸作用
(3)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组蛋白
(4) 否 胞质可溶性蛋白质无需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作用,也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1)据图可知: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若存在内质网定向信号序列,则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内质网(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2)细胞骨架对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来说起交通动脉的作用,因此内质网膜出芽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可以通过细胞骨架定向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本身没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加工、分类和包装),有人把它比喻成蛋白质的“加工厂”。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因此该过程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
(3)能在细胞核发挥作用的蛋白质有:组成染色体成分的组蛋白,参与转录过程的解旋酶(本质是蛋白质)、DNA聚合酶(本质是蛋白质),参与翻译过程的RNA聚合酶(本质是蛋白质)等。
(4)据图可知,胞质可溶性蛋白质无需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作用,也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因此真核细胞中,不是所有的肽链都必须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作用才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17.(1) 核糖体 内质网 内质网腔
(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减少、基本不变、增加
(3) 信号转导促进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出小泡中的物质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分泌蛋白合成的起点是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出一段多肽后,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并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中,通过加工和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2)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组成型分泌过程中,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吐的方式将分泌蛋白不断被运输到细胞外,该分泌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由于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囊泡运给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再形成囊泡运给细胞膜,所以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分别是减少、基本不变、增加。
(3)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调节型分泌的机制:某种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③)结合后,产生信号转导促进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出小泡中的物质。由于该过程涉及了信号分子与糖蛋白,所以可以体现出细胞膜还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