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组成细胞的分子 专题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利用显微镜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由取材不当引起的是( )
A.观察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细胞时,橘黄色颗粒大小不一
B.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胞质流动时,只有部分细胞的叶绿体在运动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有些细胞压在计数室小方格的界线上
D.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所有细胞均为长方形且处于未分裂状态
2.甘肃陇南的“武都油橄榄”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肉呈黄绿色,子叶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产的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
B.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D.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3.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
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
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
4.下列不属于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作用的是( )
A.物质运输的良好介质 B.保持植物枝叶挺立
C.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 D.缓和植物温度变化
5.某生物社团利用洋葱进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可代替半透膜探究质膜的透性
B.洋葱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溶液即呈砖红色
C.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漂洗、按压盖玻片都能更好地将细胞分散开
D.粗提取的DNA溶于2mol/L 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显蓝色
6.钙调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Ca2+感受器。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Ca2+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
C.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
D.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7.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的形式存在
B.在细胞中转运氨基酸的物质不全是蛋白质
C.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能有效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D.叶绿体内膜上分布着必需的光合色素,是光反应的场所
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代谢有障碍时,脂肪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供能
B.细胞中的多糖可被水解,固醇类物质一般不含氮元素
C.茶叶焙火杀青时会引起多酚氧化酶空间结构发生可逆的改变
D.黄花蒿中提取的抗疟成分——青蒿素,其功能由脱氧核苷酸种类决定
9.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聚体彻底(完全)水解后的产物是多聚体的单体
B.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不参与构成细胞的结构
C.DNA的基本骨架由C、H、O、N、P等元素组成
D.细菌体内的核酸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8种
10.无机盐和糖类、脂质及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下列关于上述四种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钙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甚至可以发生抽搐
B.脱氧核糖2'碳原子连接的是一H,而核糖连接的是一OH
C.蛋白质变性后肽键断裂导致肽链变得松散而丧失生物活性
D.构成脂肪的三个脂肪酸分子的长度和种类不一定相等
11.“糖不甩”是一种粤菜甜点,其做法是先把糯米粉煮熟,揉搓成粉丸,再加入滚热的糖浆,最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和切丝的煎鸡蛋,口感酥滑香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不甩”中含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
B.“糖不甩”的炒花生中储存的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C.“糖不甩”消化后的产物中含有麦芽糖,可被小肠直接吸收
D.煎鸡蛋时高温使蛋白质的肽键断裂,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12.下列与化合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分子之间靠氢键结合,使水在常温下能够维持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
B.几丁质的基本骨架是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
C.植物在细胞膜中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避免冻害
D.摄食过量的糖类后,多余的糖类在体内只能转化为脂肪
13.人们常说“增肥容易,减肥难”,下面是某细胞中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增肥容易”是因为糖类和氨基酸都能大量转化成脂肪
B.“减肥难”是因为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且需要大量转化为糖类才能被利用
C.通过上图形成的氨基酸能满足细胞合成各种蛋白质
D.合理膳食和适宜的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
14.下图表示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蛋白质局部结构示意图,则1表示“—CO—NH—”
B.若该图表示蛋白质局部结构示意图,则3中可能存在“—COOH”
C.若该图表示DNA局部结构示意图,则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
D.若该图表示RNA局部结构示意图,则3可能表示尿嘧啶核糖核苷
15.胰岛素形成的大致过程为: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胰岛素。当内质网工作负荷过高时,有些前胰岛素原被加工成“异常胰岛素原”(见下图)。异常胰岛素原在内质网中堆积过多,可引起胰岛B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异常胰岛素原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正常胰岛素原大
B.异常胰岛素原的形成会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
C.生活中的高糖饮食,可能会造成内质网加工负荷过重
D.胰岛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中不再有新的蛋白质合成
二、非选择题
16.为了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常需要从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蛋白质。某同学用凝胶色谱法从某种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得到了甲、乙、丙3种蛋白质,并对纯化得到的3种蛋白质进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分别代表电泳槽的阳极和阴极)。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乙的2倍,且甲、乙均由一条肽链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在进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迁移的方向是 (填“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
(2)图中丙在凝胶电泳时出现2个条带,其原因是 。
(3)凝胶色谱法可以根据蛋白质 的差异来分离蛋白质。据图判断,甲、乙、丙3种蛋白质中最先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 ,最后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 。
(4)假设甲、乙、丙为3种酶,为了减少保存过程中酶活性的损失,应在 (答出1点即可)条件下保存。
17.当某品种菠萝蜜成熟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现象。研究人员以新采摘的该菠萝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常温有氧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菠萝蜜在贮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 ,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 ,另一部分以 的形式散失。
(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贮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 。
(3)据图推测,菠萝蜜在贮藏5天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 。
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① ;
②分别制作匀浆,取等量匀浆液;
③ ;
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
⑤ 。
(4)综合上述发现,新采摘的菠萝蜜在贮藏过程中释放的乙烯能调控果实的呼吸速率上升,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D
A、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花生子叶不同部位细胞中的脂肪含量不同,在观察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细胞时,橘黄色颗粒大小不一是由细胞中的脂肪含量不同引起的,不是取材不当引起,A不符合题意;
B、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胞质流动时,材料中应该含有叶绿体,以此作为参照物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因此只有部分细胞的叶绿体在运动,不是取材不当引起的,出现此情况可能是部分细胞代谢低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有些细胞压在计数室小方格的界线上,不是取材不当,可能因稀释度不够导致细胞数较多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所有细胞均为长方形且处于未分裂状态,可知取材为伸长区细胞,此实验应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出现此情况是由取材不当引起的,D符合题意。
2.C
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A正确;
B、油橄榄子叶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有机物的总量减少,但由于发生了有机物的转化,故有机物的种类增多,C错误;
D、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D正确。
3.D
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态,A正确;
B、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B正确;
C、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的氨基酸,因此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C正确;
D、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D错误。
4.C
A、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主要的物质运输介质,A正确;
B、水可以保持植物枝叶挺立,B正确;
C、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是酶,水不具有此功能,C错误;
D、水的比热容较大,能缓和植物温度的变化,D正确。
5.A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代替半透膜探究质膜的透性,A正确;
B、洋葱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才可能出现砖红色沉淀,若出现砖红色,则可说明洋葱匀浆中含有还原糖,B错误;
C、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按压盖玻片得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单层细胞,即这些操作均能更好地将细胞分散开,C错误;
D、粗提取的DNA溶于2mol/L 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经过水浴加热可显蓝色,D错误。
6.B
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A正确;
B、Ca2+不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错误;
C、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够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C正确;
D、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
7.B
A、细胞中的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A错误;
B、在细胞各类生命活动中转运氨基酸的物质不全是蛋白质,还有tRNA,B正确;
C、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错误;
D、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
8.B
A、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
B、细胞中的多糖可被酶水解,固醇类物质一般不含氮元素含有碳氢氧,B正确;
C、茶叶焙火杀青时会引起多酚氧化酶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C错误;
D、青蒿素的功能由相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D错误。
9.D
A、多聚体核酸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碱基,不是它的单体核苷酸,A错误;
B、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可以参与构成细胞的结构,如糖类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B错误;
C、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了DNA的基本骨架,由C、H、O、P组成,C错误;
D、细菌体内的核酸有DNA和RNA,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8种,D正确。
10.C
A、Ca2+参与肌肉收缩,若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的含量过低,则会发生抽搐,A正确;
B、脱氧核糖比核糖少1个氧原子,脱氧核糖少了2'碳原子上连接的O,所以脱氧核糖2'碳原子上连接的是-H,而核糖2'碳原子上连接的是-OH,B正确;
C、蛋白质变性时,肽链变得松散,蛋自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但键未断裂,C错误;
D、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三个脂肪酸分子的长度和种类不一定相等,D正确。
11.B
A、脂肪不属于大分子有机物,A错误;
B、花生中储存的脂肪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B正确:
C、麦芽糖属于二糖,不能被小肠直接吸收,C错误;
D、高温只是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不破坏肽键,故煎鸡蛋时肽键并未断裂,D错误。
12.D
A、水分子之间靠氢键结合,氢键较弱,易断裂,易形成,使水在常温下保持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A正确;
B、几丁质属于多糖,几丁质的基本骨架是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B正确;
C、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分子内部难以形成紧密结构,因此会增加膜的流动性,由于膜的流动性增加导致了在低温条件下膜仍然是呈现液态的,会增加抗寒能力,避免冻害,C正确;
D、当过多摄入糖类,糖类会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D错误。
13.D
A、糖类能大量转化成脂肪,而氨基酸不能大量转化成脂肪,A错误;
B、脂肪为良好的储能物质,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错误;
C、上图形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不包含必需氨基酸,不能满足细胞合成各种蛋白质的需要,C错误;
D、合理膳食一般不会导致脂肪过度增加,适宜的运动能消耗脂肪等物质,所以能有效预防肥胖,D正确。
14.B
A、若该图表示蛋白质局部结构示意图,则1表示C,2可表示“—CO—NH—”,A错误;
B、若该图表示蛋白质局部结构示意图,则3表示R基团,则其中可能存在“-COOH”,B正确;
C、若该图表示DNA局部结构示意图,则1为脱氧核糖,2为磷酸,C错误;
D、若该图表示RNA局部结构示意图,则3可能表示含氮碱基,D错误。
15.D
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异常胰岛素原比正常胰岛素原多了一段肽链,因此异常胰岛素原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正常胰岛素原大,A正确;
B、异常胰岛素原在内质网中堆积过多,可引起胰岛B细胞凋亡,因此异常胰岛素原的形成会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B正确;
C、生活中的高糖饮食,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因此可能会造成内质网加工负荷过重,C正确;
D、胰岛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中仍然有与凋亡有关的蛋白质合成,D错误。
16.(1)从上向下
(2)丙由两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肽链组成
(3) 相对分子质量 丙 乙
(4)低温
(1)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电泳时,分子质量越大,迁移距离越小,根据题中给出甲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是乙的2倍,故甲的迁移距离相对乙较小,可判断出迁移方向是从上到下。
(2)题中给出甲、乙均由一条肽链构成,图示凝胶电泳时甲、乙分别出现1个条带,故丙出现2个条带,说明丙是由2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肽链构成。
(3)凝胶色谱法主要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来分离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只能进入孔径较大的凝胶孔隙内,故移动距离较短,会先被洗脱出来,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进入较多的凝胶颗粒内,移动距离较长,会后被洗脱出来。据图判断,丙的分子质量最大,最先被洗脱出来,乙的分子质量最小,最后被洗脱出来。
(4)为了减少保存过程中酶活性的损失,应在酶的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进行。
17.(1) 内膜 ATP 热能
(2)正反馈调节
(3) 逐渐上升而后相对稳定 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 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 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
(4)呼吸速率随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乙烯释放速率降低后,呼吸速率也随之降低,表明两者的相关性
(1)菠萝蜜在贮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即消耗氧气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中转移到ATP中的能量可以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
(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贮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进而加速了果实的成熟,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
(3)图中显示,菠萝蜜在贮藏5天内呼吸速率迅速上升而后下降,同时乙烯的产生量也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据此推测,该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逐渐上升而后相对稳定。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利用的原理是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代表葡萄糖含量的多少,据此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①分组编号,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实验中保证采摘后用于实验的菠萝蜜生长状态一致;
②分别取等量的6组菠萝蜜制作匀浆,取等量(1毫升)匀浆液分别置于6支干净的试管中;
③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
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
⑤在加热的过程中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
(4)图中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相同,且正好比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滞后一天,因此答案可以表述为:呼吸速率随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乙烯释放速率降低后,呼吸速率也随之降低。表明两者的相关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