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罗伯特·J.布雷伍德在《农业革命》中说道:在3000或4000年这段短短的时间内,人类的生活比以前整整25万年的变化还大。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材料意在强调( )
A.农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B.原始农业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前提
C.生产分工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D.人类文明具有多元和统一性特征
2.人类文明早期的农耕文明区具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这使得农耕文明区( )
A.产生了民族国家 B.碾压了游牧民族
C.具备了区位优势 D.具备了扩张潜能
3.观察下列文明产生过程示意图,由此可知,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B.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
4.距今7000—4000年前,主要文明古国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他们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传说,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他们都创造了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这反映了( )
A.自然环境相似造成文明的趋同 B.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相似性
C.经济发展推动阶级社会的出现 D.古代各个文明间的交流频繁
5.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A.适应了奴隶制秩序的需要 B.宣示波斯国王的至上权威
C.维护了亚述帝国君主专制 D.规范了埃及对地方的统治
6.下图所示为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古巴比伦石柱(顶端部分),石柱上刻着的两个人物,坐着的神把法典交给了站着的汉谟拉比。这一石刻体现了古巴比伦( )
A.王权高于神权 B.法律宣扬君权神授
C.等级差别明显 D.追求社会公平公正
7.“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发明60进制、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符合上述特征的古代文明,应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公元前1296年,赫梯王国与古埃及达成的《银板和约》规定,双方愿意以和平的兄弟关系相处,永远不发生敌对;双方互不侵犯,不去掠夺对方的财富;双方许下守约的诺言,如果有谁违约,就会受到神的惩罚,反之就会得到神的赐福。该和约( )
A.具有明显的双向对等性特点 B.标志主权国家理念已经出现
C.保障局部地区永久性的和平 D.体现原始宗教占据主导地位
9.有研究者认为“希腊人所借用的文明成果,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最终都烙上了希腊人独有的智慧的特征”。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希腊文明是外来文明冲击的结果 B.大河文明在冲击动荡中走向衰落
C.不同文明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创新 D.古文明的交融开启了全球化时代
10.有学者认为,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据此可知,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希腊民主( )
A.古希腊民主范围更广 B.古希腊真正的做到了人人平等
C.古希腊是直接的民主 D.古希腊民主优于西方现代民主
11.希罗多德在《历史》第一卷开头语中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这说明希罗多德( )
A.仅一家言论,叙述主观色彩过于浓厚 B.注重因果关系,忽视了历史的真实性
C.追求客观真实,用叙事形式撰写历史 D.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具备历史使命感
12.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但是在教义上又以“苦谛”为出发点,宣扬“八苦”,把人生都归结为一个苦字,并借助婆罗门教的轮回之说,将民众的希望引导至一个虚无缥缈的来世。这反映出早期佛教( )
A.未能突破婆罗门教的范畴 B.适应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
C.以控制民众为其主要目的 D.旨在麻痹人民的精神意志
13.在印度历史上,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和隔离,使得印度社会像一盘散沙,很容易被征服。种姓制度下民众的顺从和较低的社会管理成本,使得外来统治者纷纷选择依靠原有的体系进行社会管理。由此可知,种姓制度( )
A.随着历史发展而逐步固化 B.遭到军事征服的冲击
C.成为印度社会转型的桎梏 D.具备广泛的社会认同
14.公元前261年,古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率军征服南印度的局陵伽国,获战俘15万人,杀了10万人。在残酷的战争之后,阿育王宣布放弃武力征服的办法,大力扶持和宣扬佛教。他在帝国境内许多地方开凿岩壁,树立石柱,上面刊刻诏令,宣称“以法胜,是为最胜”。阿育王此举旨在( )
A.以佛教征服人心来维护统治 B.政教合一加强君主权威
C.大兴佛教抵制婆罗门教影响 D.诚心向佛显示慈悲为怀
15.古埃及神话中,玛阿特神是唯一的主神,地位至高无上,所有人的一生都被玛阿特神控制;古希腊神话中诸神各有专长,具有人的七情六欲,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种差异反映了( )
A.两大文明之间具有相互借鉴性 B.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
C.人类文明根植于原始宗教信仰 D.人神世界在思想上的相似性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埃及降水非常少,但因为尼罗河,这个地方很早就有了农业,很早就出现了文明。尼罗河在埃及境内有1200多千米,埃及人把尼罗河周围的土地称为黑土地,与周边沙漠的红土地相区分。尼罗河不仅给埃及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埃及提供了交通、通信以及食物来源。尼罗河在每年7月开始泛滥,9月达到高峰,尼罗河的泛滥使埃及进行耕种的肥料有了保证。因为尼罗河,古埃及的历法把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7—10月的泛滥期,11月到次年2月的生长期,3—6月的干旱期,这与尼罗河的涨落是完全吻合的。尼罗河中的鸟类、鱼类,还有其他动物,是埃及人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埃及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文明的摇篮: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
材料二 在古埃及固有的文化传统中,象形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颇具代表性。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既不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那样可以为几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利用,又与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的演变不同,它仅仅为古代埃及民族所利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末,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虽然在这几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语法和词汇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语言,较之法老时期,很少相似,但是象形文字的传统却得以保存下来。
——摘编自刘文鹏、令狐若明《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
(1)根据材料一,分析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埃及文明。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
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
吉尔伽美什,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
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怀中娇妻。人应关心的,唯有这些事。
——《吉尔伽美什》
材料二 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光荣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
——《荷马史诗》
辨析并说明两则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其可用于研究的具体领域。
参考答案:
1.A
材料强调了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食物来源有了保障,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其他工作,从而加速社会分工,推动社会进步,A项正确;原始农业产生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后,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业革命的作用,并非强调生产分工的影响,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革命的影响,“人类文明具有多元和统一性特征”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2.D
依据题干“人类文明早期的农耕文明区具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可知,农耕文明区具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等优势,具有先进性,具备了向其他地区扩张的潜能,D项正确;农耕文明的优势不是产生民族国家的前提,排除A项;题干无法体现对游牧民族的碾压,排除B项;文明的优势不是区位优势,排除C项。
3.C
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农耕经济发展,使得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随之产生,并产生阶级和出现战争,进而产生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项正确;A项是材料中的局部信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排除C项在;材料没有体现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排除D项。
4.B
材料“距今7000—4000年前,主要文明古国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他们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传说”“都创造了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体现了文明的相似性,而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这些又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所以材料所述反映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与相似性,B项正确;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都属于大河流域,但又存在明显的不同,而其文明也是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A项与题意和史实均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讲述主要文明古国阶级社会的出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文明古国存在着多元性与相似性并存的特点,这不是交流频繁的结果,而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产物,排除D项。
5.A
据本题材料时间“公元前18世纪”,“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为《汉谟拉比法典》结束语内容,该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材料强调他的法典的不可破坏性,以保护法典的权威性。这有利于维护奴隶制秩序的需要,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也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它的内容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不是波斯国王的至上权威,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不是亚述帝国君主专制,排除C项;埃及位于北非地区,不是西亚地区,排除D项。
6.B
解读图中汉谟拉比“站着”和神“坐着”的表述可知,该石刻所要表述的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在古巴比伦“法”的思想中,“法”从神那里来的,人只是服从“法”和执行“法”,这凸显了古巴比伦法律宣扬君权神授,B项正确;材料凸显的是古巴比伦法律宣扬君权神授,并不是王权高于神权,排除A项;材料未讲到古巴比伦社会等级的问题,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7.B
据材料“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发明60进制、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可知,该古代文明是苏美尔文明,位于西亚地区,位于图中的②,B项正确;①是希腊文明,以雅典民主政治而著称,排除A项;③是埃及文明,以太阳历、金字塔而著称,排除C项;④是印度文明,以种姓制度而著称,排除D项。
8.A
根据材料“双方愿意以和平的兄弟关系相处,永远不发生敌对;双方互不侵犯,不去掠夺对方的财富;双方许下守约的诺言,如果有谁违约,就会受到神的惩罚,反之就会得到神的赐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银板和约》的内容体现了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承诺,包括不侵犯对方领土、不掠夺对方财富、保持和平关系等。这些条款表明了和约的双向对等性,即双方都有义务遵守和约中的规定,并且都有权利期待对方遵守,A项正确;主权国家理念出现在近代社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银板和约》并没有保证永久和平,只是表达了双方的愿望和承诺,“永久性的和平”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和约中有提到神灵的惩罚和赐福,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原始宗教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是作为一种信仰和约束手段,排除D项。
9.C
据材料“希腊人所借用的文明成果……最终都烙上了希腊人独有的智慧的特征”可知古代希腊吸收其他文明成果并加以吸收改造,创造出具有希腊特色的新成果,体现文明在交流中创新,C项正确;希腊文明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但仍然是在当地独特经济社会环境下孕育而出的,并非完全是外来文明冲击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希腊文化的特点,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而非大河文明,排除B项;全球化时代开启是在近代,排除D项。
10.C
根据材料“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是直接民主,C项正确;古希腊民主范围狭窄,“范围更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古希腊真正的做到了人人平等”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代议制比雅典民主更加完善,排除D项。
11.D
据题干“希罗多德在《历史》第一卷开头语中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罗多德表明自己发表研究成果是为了保存人类功业和记载纷争原因,这体现了他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具备强烈的历史使命感,D项正确;题干中希罗多德的意图是提供一个广泛的视角,而非单一的个人观点,排除A项;他想要记载纷争原因,也强调历史的真实性,排除B项;题干重点强调他著史的目的,而非突出其撰写历史的形式,排除C项。
12.B
早期佛教引导民众接受现世的苦难,使得底层奴隶群体甘于接受自身的处境,并试图通过在现世的努力工作换取来世的福报,这便迎合了奴隶制社会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早期佛教是基于对抗婆罗门教而诞生的,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到早期佛教的教义和基本主张,并未体现其以控制民众为其主要目的,排除C项;佛教宣扬来世和轮回,并非旨在麻痹人民的精神意志,而是提供一种对现实苦难的解释和精神上的寄托,排除D项
13.A
外来统治者征服印度后,继续沿用种姓制度,种姓制度逐渐固定下来,也即随着历史发展而逐步固化,A项正确;材料本意是征服者沿用种姓制度,体现种姓制度的稳固而非受到冲击,排除B项;材料提及种姓制度被印度统治者视为有效的统治政策,被长期沿用,未强调阻碍社会转型,排除C项;材料强调统治者大都利用种姓制度维护统治,未提及民众的态度,低种姓的印度人备受歧视和剥削,不可能广泛认同种姓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根据材料“在残酷的战争之后,阿育王宣布放弃武力征服的办法,大力扶持和宣扬佛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育王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之后,决定放弃武力征服的方式,转而大力扶持和宣扬佛教,希望通过佛教的和平理念来统一人心,维护自己的统治,A项正确;政教合一是一种政治制度,其中政治领袖同时兼为宗教领袖,或者宗教领袖同时兼为政治领袖,把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但是材料没有说明阿育王是否担任了宗教领袖,无法得出“政教合一”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婆罗门教对于阿育王统治影响,无法得出“大兴佛教抵制婆罗门教影响”的结论,排除C项;阿育王提倡佛教不是出于个人的信仰情感,而是出于政治目的,即通过推广佛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
15.D
据材料“地位至高无上,所有人的一生都被玛阿特神控制”可知,古埃及的主神类似于君主,反映了当时专制的制度,而据材料“诸神各有专长,具有人的七情六欲”可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充满人性,这是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体现,故二者的差异证明人神世界在思想上的相似性,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不是两者的相互借鉴而是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即都是政治类型的反映,排除A项;材料中神的形象的创造并不能体现感性或理性,而是社会制度的结果,排除B项;人类精神根植于原始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原始宗教信仰,排除C项。
16.(1)影响:使埃及成为古代著名的农耕文明之一;尼罗河是主要的交通水道,便于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根据尼罗河泛滥规律制定了一年三季的历法,丰富了埃及文化;优越的农业条件支持了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繁荣,使埃及文明得以产生和持续发展。(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在古代埃及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为古代埃及民族独立使用;时间久远且文字生命力顽强。(答出两点即可)
评析:古代埃及拥有独特的文字系统(象形文字)、丰富的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如宏伟的金字塔、精美的壁画等;古代埃及有相对稳定的法老统治体系,展现出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古代埃及科技成就突出,在建筑、天文、数学等领域有重要贡献。总的来说,古代埃及文明以其辉煌的成就和独特的魅力,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7.说明:《吉尔伽美什》不仅对后世西亚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间接影响到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等人类早期文学,是构成古代东、西方文学的一个共同源头。
研究领域:史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用于研究古代历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