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练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下图为1919年《晨报》“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的头题文章(节选)。该文章旨在( )
人类在社会生活上有三大基本的权利。 第一是生存权。第二是劳动权。第三是劳动全收权。……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能够保障这三种的权利,才算是完全的社会。…… 我们要得到这三种的权利,非先改造完全的社会不可。
A.倡导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 B.推动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
C.强调推广文明开化新习俗 D.动员民众“打倒列强除军阀”
2.五四运动时期(1915年9月—1921年7月)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两种危机:一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向来为士人安身立命的儒家思想体系崩溃了,人们失去了传统的精神支柱;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向往的西方文明也“破产了”,人们又失去了并未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据此可推断此时中国( )
A.西方文明在中国失去了吸引力 B.以俄为师成为国人共同的追求
C.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D.知识界救亡之路出现新的转向
3.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档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记载:“为了把好的可靠的同志吸收进来,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必须通过至少两个月的考察期,经多数党员同意方能入党,中共二大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以及党员六种违纪情形必须开除的条款。另外,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 )
A.注重党员队伍品格精神 B.坚定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C.倡导建立坚实工农联盟 D.十分强调党员的阶级性
4.李大钊曾说:“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民族复活的“动机”是指( )
A.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5.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重要会议,出席大会的有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这次大会( )
A.推动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到来
B.制定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的纲领
C.有助于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6.1925年12月23日,国民党元老邵元冲在日记记道:“晚阅C.P(指中国共产党)之决议案……具见其工作之已切近实际,吾党中散漫无绪,各逞私图,尚何言耶?”其他国民党领导人,如戴季陶、谭延闽、唐生智等也均感叹:“K.M.T(指国民党)不行了,革命还是C.P”。这可用于佐证当时( )
A.中共掌握了国民革命领导权
B.革命统一战线趋于破裂
C.国民党的训政导致政治混乱
D.中共的组织动员力强大
7.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使近代中国的社会发生了惊天巨变,这三次历史事件先后推翻了三个被时代抛弃的政府。并产生了相同的历史效应,这一效应是( )
A.都成功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B.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8.下表是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节选)。革命纲领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会议 时间 革命纲领(节选)
中共一大 1921.7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中共二大 1922.7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A.走俄国革命道路 B.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从幼稚走向成熟 D.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
9.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这一决定
A.促成了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
B.体现了统一战线背景下党对队伍建设的重视
C.使党员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促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10.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极其落后,封建式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很不发达,产业工人的力量也很弱小,与此相联系,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中世纪,也就是说中国当时缺乏中共领导革命胜利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材料可用于说明( )
A.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蔓延 B.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
C.中国共产党尚未走向成熟 D.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1.历史学家萧一山在谈到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成功的象征是思想解放、白话文流行、社会主义得人信仰,失败的象征是哲学系统未建立、科学环境未形成、民主精神未彰显。究其根本,成功是由于历史的推演,失败是由于忽略了历史。这说明他
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进步 B.肯定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C.尚未认识到新三民主义的实质 D.反对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的倾向
1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鉴于安源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陆续到安源考察,并做出如下决定:兴办平民学校,提高工人阶级的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成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党团组织,创办工人俱乐部。这反映了建党初期( )
A.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安源成为工农革命运动的中心
C.已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13.“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制定上述目标的应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4.1924年2月,周恩来等人决定,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创办的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在改刊宣言中强调:“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
A.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B.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
C.策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D.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道路
15.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根据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理论,指出远东各被压迫国家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把会议的精神带回了国内。据此,中共决定( )
A.揭露正在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侵略本质
B.党的工作重心是领导城市工人进行斗争
C.分析中国基本国情并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D.联合国民党建立反帝反封革命统一战线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取代清朝,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军阀统治下,民众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其间,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及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国家命运的根据,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迅猛推进”的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重大成果。
17.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召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陆、章。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并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B
文章作者为陈溥贤,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宣传十月革命,明确生存权、劳动权、劳动全收权是“人类三大基本权利”,这些文章肯定了人们的基本权利,宣传了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对于国人的思想解放有很大意义,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国人思想的解放,并不仅是劳动观念,排除A项;材料体现观念的目的是推动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不是推广文明开化新习俗,排除C项;1919年,“国民大革命”此时还并未发生,而国民大革命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排除D项。
2.D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的危机,表明封建思想和西方文明在中国的“破产”,中国亟需新的思想的指导,即知识界救亡之路出现新的转向,D项正确;失去了吸引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国人共同的追求,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表述,排除C项。
3.A
根据材料“为了把好的可靠的同志吸收进来,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必须通过至少两个月的考察期,经多数党员同意方能入党”“党员六种违纪情形必须开除”“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可知,中共一大和二大规定了一系列入党资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注重党员队伍品格精神,A项正确;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注重党员队伍品格精神,未涉及反帝反封建的目标,排除B项;此时还未提出建立坚实工农联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注重党员队伍品格精神,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4.B
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可知是指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联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干部、思想基础,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成为了民族复活的动机,B项正确;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发生于五四运动之前,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五四运动之前,排除C项;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在一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5.C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这对后来的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C项正确;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发生在1922年,与材料时间,排除A项;1922年的中共二大,党制定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的纲领,排除B项;中共三大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而是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排除D项。
6.D
材料中国民党的领导人都认为“其工作之已切近实际,吾党中散没无绪”,体现出中共的组织动员力强大,D项正确;中共掌握了国民革命领导权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25年革命统一战线尚未破裂,排除B项;国民党训政是在1928年以后,排除C项。
7.D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使近代中国的社会发生了惊天巨变,这三次历史事件先后推翻了三个被时代抛弃的政府。并产生了相同的历史效应”可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推翻了原来的政权,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D项正确;解放战争后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马克思主义还未传播,排除B项;国民革命的效应不具有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排除C项。
8.B
材料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的纲领,说明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B项正确。走俄国革命道路指的是1927年南昌起义,排除A项;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排除C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是1927年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D项。
9.B
据材料“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上”可知体现了统一战线背景下党对队伍建设的重视,故B项正确;1937年国共就已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共大量发展中共党员,不能说明党员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故C项错误;秋收起义后,中共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D
据材料“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极其落后,封建式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很不发达,产业工人的力量也很弱小……”,可知论述了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这些状况是“中国当时缺乏中共领导革命胜利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的原因,也就是说明当时的环境导致国民大革命不可能成功,D项正确;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蔓延、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中国共产党尚未走向成熟,三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排除ABC项。
11.D
根据材料中的“思想解放、白话文流行、社会主义得人信仰”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材料中萧一山认为新文化运动未建立良好的科学环境,未彰显民主精神,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忽略了历史,这表明萧一山对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的倾向并不认同,D项正确;材料中萧一山肯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贡献,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而不是国民大革命和新三民主义,排除BC项。
12.D
安源工人学校、工人俱乐部是实地调查后创办的,工作方法和方式也符合工人阶级的实际情况,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反映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D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就已结合,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工人运动,并未涉及工农革命运动,且并未对比其他地区,无法说明安源是工农革命运动的中心,排除B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
13.B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 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项正确;中共“一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 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排除A项;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C项;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排除D项。 14.C
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可得出此时周恩来等人在欧洲的刊物改名,显然是为了策应和支持国内的革命形势,C项正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刊物改名并强调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目标”,目的是为了支持国内的国民革命,并非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结合所学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C
据材料的信息可知共产国际指出远东各被压迫国家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结合中国的史实,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提出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C项正确;揭露正在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侵略本质与史实不符合,排除A项;党的工作重心是领导城市工人进行斗争是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的,排除B项;联合国民党建立反帝反封革命统一战线是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的,排除D项。
16.(1)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十月革命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广泛。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背景:根据“在军阀统治下,民众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得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可知十月革命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根据“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本题为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原因:根据“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因主要是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广泛。
成果:结合所学国民革命的影响可知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7.(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积极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3)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
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召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费助学生”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陆、章。各地工人纷纷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举措,由材料二“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与“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有: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与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第二小问积极作用,由材料二“国民党的改组”可知,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根据材料二“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可以归纳为: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以及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3)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实质任务,由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 和“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可见,“这场革命”实质任务是要实现国家统一以及获得民族独立。第二小问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三“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可知,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根据材料三“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可知,民族凝聚力增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