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提升练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提升练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15: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提升练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1919年,哲学家张东荪在《第三种文明》一文中指出,第二种文明(指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破绽已经暴露,“国家主义与资本主义已到末日,不可再维持下去了”。这一观点( )
A.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B.体现出对救亡道路的探索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导致中西方文明冲突加剧
2.下图是五四运动期间《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的一幅漫画。漫画上,一位五四运动的领导者被两个持枪的军警押着,但他仍高呼革命口号。画上题词写着:“你看他铁索郎当为的什么?为的是救他的国。他的国家,岂不是我们的国家么?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该漫画反映了五四运动中( )
A.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 B.人民群众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C.少数青年学生参加了反抗斗争 D.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其有意义的。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意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B.确立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
C.实事求是进行革命策略调整 D.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如图为1922年2月在《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A.营造了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 B.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潮流
C.体现了党对劳工权益的重视 D.表明爱国救亡运动进入新阶段
5.从1924年7月到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共开办了七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前六届讲习所在广州开办,一共培养了772名农运骨干。第七届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昌开办,招收800多名学员。讲习所的开办( )
A.配合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6.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共产党某一文件的部分内容。
① 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的军阀,不是资产阶级。
②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③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据此判断,中国共产党( )
A.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革命 B.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积极倡导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成功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7.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被不断地传诵复制,更被拍成电影。但学者查遍资料档案,却找不到这句话的出处。对此,从史学研究角度上,我们最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
A.顾维钧的精彩发言已经传播开来,宁信其有
B.影视作品都夸大了历史事实,没有研究价值
C.研究顾氏从法理上驳斥日本的材料更有意义
D.这句话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仍具有史学价值
8.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护国运动后普通民众也在心理层面上形式上认同了共和政体;新文化运动后,人们开始自觉地关注着国家、民族命运;五四运动后民众对于自己应对共和国家所负的义务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当权者的善心上,而是依靠自身力量采取直接行动。由此推测( )
A.政治动荡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B.思想解放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C.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民主的保障 D.国民素养影响了共和道路的实现
9.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思想及其对未来的设计。作为案例,如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背景 战略思想 未来的设计
1922年7月中共二大 革命“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实行劳农专政
1938年5月《论持久战》 抗战“持久战”思想 绘出抗日战争由防御到相持、最后到反攻的三个阶段的蓝图
1956年毛泽东与拉美友好人士谈话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从整体上来说要轻视它。从每一局部来说要重视它。”
A.道法自然,崇尚天人合一 B.胸怀世界,善于设计未来
C.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D.和而不同,推崇天下为公
10.中共一大决议中确定,党在当前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要派出一批党员领导工人成立工会,成立工人夜校,在工人中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教授组织产业工人的正确方法,“训练从事我党实际工作的工人”。该论述强调了( )
A.迅速扩大中共党员队伍 B.提高工人阶级政治觉悟
C.积极配合国民革命运动 D.扩大党的社会阶级基础
11.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
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
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12.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认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此时( )
A.积极思考中国革命前途 B.积蓄力量领导国民革命
C.冲破苏俄革命模式羁绊 D.确定与国民党党外合作
13.某现代学者评论道:“大家满以为巴黎和会会实现挣脱自晚清以来列强不断加给我们的各种枷锁,结果仅仅是山东问题都完全失败。谁能不深感正义何在?真理何存?由自立自强而雪耻图存,已经为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途径了。因此,有新文化运动,‘五四’固然会发生,没有也会发生 ”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
C.东西方文化矛盾不可调和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14.五四思想界欢迎“莫小姐”(moral)者同样大有人在,他们不仅热议个人与“国家”“世界”之类的宏大问题,也频繁触碰个人生活中最为鲜活和隐秘的部分,反复讨论“个人主义”“人文主义”等话题。这可以用于说明五四运动( )
A.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B.开始冲破封建主义藩篱
C.促使新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15.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是纯思想观念的启蒙,很少涉及政治行动;五四运动后,思想启蒙在行动中不断深化和推进。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十分曲折
C.五四运动兼具思想与政治的双重意义
D.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线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与苏维埃政府,对十月革命予以赞扬,并欲寻求军事和财政方面的援助。苏俄外交部门也称孙中山为“尊敬的导师”“中国革命的领袖”,呼吁“中国兄弟共同斗争”。但他认为中共是一群“自以为是”的“少年学生”组成的团体,对此并无表示。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后,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斡旋下,中共党内达成统一并宣布与国民党合作,孙中山颇为感动,主动邀请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吴佩孚的残酷镇压,陈独秀等开始强调“凡属民主革命的分子,若当真要革命,便应该集合在民主革命的中国国民党,使他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革命党,才有打倒军阀的希望”。至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正式确立了国共合作方式,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催促下,孙中山开启了对国民党的改组。
——摘编自谷小水《再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起源》
材料二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余位共产党员出席会议。会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为其重要核心之一。会后,李大钊、瞿秋白等人进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阵容为之一新。1924年6月,两党仿照苏联红军的制度和党务,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并通过改编原粤、湘、滇军,奠定了国民党武装力量的基础。1926年,“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从珠江唱到长江。与此同时,蒋介石则开始清查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并利用军事指挥权大肆收编北洋军阀军队,壮大自身。1927年4月,蒋介石决定用暴力手段实行“清党”,与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共两党合作掀起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摘编自段华明《中国共产党史话——国共合作大革命洪波涌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特点并简要评价国共第一次合作。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国内各舆论一致提倡……社会逐蒙绝大之影响……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为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全集·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而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毛泽东《五四运动》
材料四 但是在1911年以前,即使是革命者基本上也没有想到群众组织是政治力量的一个来源(多少有些可疑的他们与秘密会社的合作除外)。我们可以设想,就某种意义说,文人新的西方的观念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他们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他们那种平民百姓是沉沦于无知和消极状态的无能群氓的观念……五四时期的青年普遍都有民族主义的政治热情(这是一种压倒所有意识形态差别的热情),孙逸仙及其追随者是能更好利用这种热情的集团之一。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有关五四运动扩展原因的观点。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判断其持此观点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主要目标及其斗争结果。
(3)分别指出材料三和材料一、材料四对五四运动的认识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逸仙及其追随者”是怎样“利用这种热情的”。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1.B
张东荪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主张中国走不同于西方的“第三种文明”的道路,体现出对救亡道路的探索,B项正确;张东荪指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存在破绽,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应该体现在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发动人民群众等方面,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A项;仅凭材料看不出张东荪主张的“第三种文明”的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张东荪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目的是探索救国道路,而非为突显文明差异和冲突,排除D项。
2.B
据题干“一位五四运动的领导者被两个持枪的军警押着,但他仍高呼革命口号”、“你看他铁索郎当为的什么?为的是救他的国。他的国家,岂不是我们的国家么?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可知,在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展现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B项正确;漫画没有涉及罢工和罢市,排除A项;少数学生的说法不符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军阀混战,排除D项
3.C
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客观分析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情的基础上,认清了革命的敌人,从而在中共二大上提出了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更改了中共一大不符合国情的革命纲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进行革命策略调整,C项正确。1922年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不是民族矛盾,直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是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1922年时国共尚未合作,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毛泽东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提出与实践的,排除D项。
4.A
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二年,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而《申报》的漫画“劳工神圣”强调对于劳动与劳工的歌颂,这有利于营造了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A项正确;材料主要表述对于对于劳工的歌颂与对劳动的赞扬,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潮流,排除B项;《申报》不是党的报刊,也没有表示漫画“劳工神圣”与党的联系,无法得出“体现了党对劳工权益的重视”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爱国救亡运动发展历程,无法得出“表明爱国救亡运动进入新阶段”的结论,排除D项
5.A
由材料“从1924年7月到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共开办了七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前六届讲习所在广州开办,—共培养了772名农运骨干。第七届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昌开办,招收800多名学员”可知,这是在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为配合国民大革命的深入进行,在农村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并支持国民革命而进行的行动,此做法能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A项正确。B项表述与材料题意不符,同时史实也不对,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城市起义不断失利的情况下开始向农村进军并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开始的,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理论还没产生,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国共第一次合作在1924年已经实现,排除C项;题意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办讲习所,并不能说明中国革命打开新局面,排除D项。
6.A
当时的任务是反对封建军阀,而中共力量不够强大,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所以联合国民党开展国民革命,这是中共三大的决议,A项正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体现的不是抗日时期的情况,排除B项;积极倡导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一般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成功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D项。
7.C
顾维钧所说的话在史料中并未出现,对此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应是理性的,所以不需要纠结于一句富有感彩的话,更应该做的是研究如何从法理上去驳斥日本,C项正确;“宁信其有”的主张过于主观,排除A项;影视作品都夸大了历史事实,没有研究价值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反映国人心声的发言与史料价值并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8.B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并且在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影响之下,民众的国家民族意识观念进一步增强,逐渐认识到自身力量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说明国民思想的解放有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动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公民意识的培养和确立是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撑,并不是保障,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国民素养与共和道路实现的关系,其次近代中国并未实现共和道路,排除D项
9.B
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思想及对未来的设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不仅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而且站在世界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及其发展方向,科学地预测和设计中国的未来,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并非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排除A项;1956年毛泽东与拉美友好人士的谈话,并非强调“家国情怀”,排除C项;材料并无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与其他党派主张的比较,无法体现“和而不同”,排除D项。
10.B
根据材料“派出一批党员领导工人成立工会,成立工人夜校,在工人中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开展对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教育,领导工人运动,意在提高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B项正确;迅速扩大中共党员队伍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与主旨不符,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的时间是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工人阶级采取的措施,并未涉及其他阶级,不能得出扩大党的社会阶级基础的结论,排除D项。
11.D
当时正值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二大期间,吴玉章强调不能用百年前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要强调充分发动群众,继续推进国民革命,D项正确;吴玉章强调发动群众,推进国民革命,并没有特指工农群众,更没有强调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排除A项;当时指导国民革命运动的理论是已经经过创新发展的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主要对象并不是法国大革命,排除C项。
12.B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认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到足以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但他们认识到国民党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这暗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可能是希望通过与国民党的合作,积蓄自己的力量,以便在将来领导国民革命,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了对中国革命现状的分析,但没有直接涉及到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积极思考或规划,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冲破苏俄革命模式羁绊,排除C项;中共三大确定的是党内合作,而非党外合作,排除D项。
13.B
该学者认为,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的失败完全激发了国人的雪耻图存,这就是国人民族意识的增强。因此民族意识的增强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B项正确;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提出了政治主张,而材料是指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是指工人阶级,排除A项;材料是指山东问题的失败激怒了国人,不是东西文化的矛盾方面,排除C项;材料指战胜国没有主持公道,激怒了国人对西方列强的愤怒,而不是指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排除D项。
14.D
据材料“同样大有人在,他们不仅热议个人与‘国家’‘世界’之类的宏大问题,也频繁触碰个人生活中最为鲜活和隐秘的部分”及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使得原来越多的人关注国家、世界、个人主义等,推动了思想解放,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五四运动中的先锋和主力,不能得知,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也不能体现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C项;材料涉及五四运动推动了人们对于“国家”“世界”“个人主义”的认识,但没有涉及五四运动反封建的内容,排除B项。
15.C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是纯思想观念的启蒙,中国主流思想是宣扬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使得思想启蒙从理论层面进展到了实践层面,推动革命政治运动代单纯的思想观念,即五四运动兼具思想与政治的双重意义,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政治行动和思想观念的结合,而非单纯强调主流思想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未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曲折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五四运动的地位,排除D项。
16.(1)原因: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支持;国共双方从革命失败中得出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日益壮大;孙中山、马林等有识之士的推动;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
(2)特点:方式上是党内合作;思想上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深受苏联的影响;国民党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评价:团结了中国各革命团体,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丰富的组织经验和革命斗争经验;但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也沉重打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热情。
17.(1)观点:五四运动扩展是由于少数出版界知识分子的提倡。不恰当。五四运动扩展的真正原因有: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十月革命的影响;北洋军阀政府卖国、镇压爱国运动引起民众反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等。
(2)收回山东半岛(反对列强把山东权益转交给日本)惩办亲日派卖国贼。解救了被捕的爱国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免亲日派卖国贼职务。
(3)知识分子推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成知识分子和群众相结合。将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发动国民革命运动;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封建的爱国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知识分子队伍更广大和觉悟更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