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专题练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下表反映了不论在封建社会还是在半封建社会,中国劳动人民的主要诉求是( )
反抗斗争 提出的主张 反抗斗争 提出的主张
唐朝王仙芝、黄巢起 均平 清朝太平天国 有田同耕
北宋王小波、李顺起 均贫富 清末同盟会 平均地权
南宋钟相、杨幺起义 等责贱,均贫富 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明末李自成起义 均田免粮 中共解放战争时期 耕者有其田
A.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土地专有制
B.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田和贫富均等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和土地分封制,实行土地国有制度
D.追求人人饱暖的大同理想,实现绝对平均、男女平等
2.1935年长征途中,毛泽东说,我们“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那是“吃了苦头,才明白了”。至于懂得论要联系实际,“苏联的经验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就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后来他又说:“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口号就是在延安整风时提出的”。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渐趋推进 B.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的构筑 D.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3.1927年10月,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颁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又提出了“上门板……买卖公平”等“六项注意”1929年后,修改补充为“八项注意”,至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初步形成。它的初步形成
A.适应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需要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奠定了思想建军的基本原则
4.1917年中国政府对德奥两国宣战的当天,即宣布接收天津和汉口德租界以及天津奥地利租界。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武汉国民政府与英方签订《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此后,汉口英租界工部局解散,成立了汉口第三特区,直属于国民政府外交部管辖。下列关于收回租界的有利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高涨②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中国政府利用国际形势变化④中国人民主权意识开始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美国作家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说:“人类的这一壮举是无与伦比的。也许,它同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挥师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向莫斯科进军多少有点相仿,而且出乎我的预料,还同美国大队人马翻越群山和草原向西部扩展有一些相似之处。”他说的“这一壮举”是( )
A.南昌起义部队进军广东 B.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军农村
C.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6.1920年9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指出,劳动者“不能不组成一个阶级”,不能不用革命的手段去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这种认识( )
A.发展了民主科学思想的内涵 B.阐明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
C.表明他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
7.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为此毛泽东的实践是( )
A.领导秋收起义 B.开辟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C.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D.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8.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确定了土地革命策略 B.明确了民主革命任务
C.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D.借鉴了苏俄革命经验
9.“俄罗斯打倒贵族……全世界为之震动……怒涛西迈,转而东行……旗南向,过黄河而到长江,黄浦汉皋,屡演活剧,洞庭闽水,更起高潮。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咳!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
A.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 B.五四运动时期的进步青年
C.北伐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 D.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军人
10.下图为《遵义大捷》漫画。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
A.积极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B.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政策 D.逐渐形成整编红军的战略构想
11.1932年12月1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明确规定了红军公田留置数额。各乡红军公田数目,经由县苏维埃、省苏维埃层层汇总审核,报与中央。红军总政治部根据外籍红军人数和各县公田数统一协调,分配给家在白区的红军。这展示出( )
A.中共强大的革命动员能力 B.红军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
C.白区民众积极投身土地革命 D.苏维埃政府落实三三制原则
12.阅读下面的“1929年广州市各行业妇女人数统计表(单位:人)”,影响女性就业状态的主要因素是( )
业别 人数 业别 人数 业别 人数
渔业 1183 航业 300O 报界 l
耕农 727 教员 659 医界 509
畜牧 1688 学生 12895 工程 509
小工 32119 警界 6 其他 11340
苦工 12205 政界 28 无业 258030
商业 3298 律师 2
A.第一、二产业发展水平较高 B.外商控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 D.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依然严重
13.下图是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邮部刊行的漫画《民众的力量》。漫画中,愤怒的民众正将象征“民众的力量”的巨棒狠狠打向“帝国主义”和“军阀”,把他们的帽子都打飞了;后面还有很多民众手举棍棒、标语牌,摇旗呐喊,如潮水般赶来,标语牌上写着“农工兵商学大联合”、“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我党的群众工作效果明显
C.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 D.广大民众反帝反封的力量
14.陈独秀在1923年底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又说:“中国工人阶级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 大多数还沉睡在宗法社会里”。上述言论(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肯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意义
C.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促进中国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
15.五四运动后,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劳工界开展社会调查,如工人的工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衣食住行等内容,以具体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呈现劳工“牛马不如”的生存状况。这些调查( )
A.使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结合 B.以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国社会
C.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促进工人阶级民族意识觉醒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中共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同年8月20日,书记部出版《劳动周报》,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它深受工人喜爱,发行了16.5万份。同时,以“唤醒工人的觉悟”为方针,书记部还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到1922年,书记部共建立100多个工会组织,拥有会员90万名。1922年5月1日,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中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和《罢工援助》。1925年5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至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刘宋斌等《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材料二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 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
——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
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 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 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 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 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参考答案:
1.B
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同盟会纲领及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等,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主要诉求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田和贫富均等,B项正确;农民阶级土地专有制并非中国“劳动人民”的主要诉求,排除A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同盟会纲领,并非农民阶级的愿望,排除C项;太平天国追求人人饱暖的大同理想,但不主张男女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2.A
毛泽东认为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在经过了斗争失败、革命力量损失惨重之后,中共中央才逐渐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渐趋推进,A项正确;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的构筑”,排除C项;1928年10~11月,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实践经验,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深入阐述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建立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排除D项。故选A项。
3.A
1927年10月,毛泽东进攻长沙失败后,准备向井冈山进发。为适应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需要,毛泽东颁布了三条纪律,后经修改补充,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A项正确;1929年红四军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B、D项;1935年的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A项。
4.B
1917年中国政府对德奥两国宣战,宣布接收天津和汉口德租界以及天津奥地利租界,这与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高涨有关,也与中国政府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际形势变化有关,①③正确,B项正确;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而不是1927年,②错误;中国人民主权意识开始提高是在鸦片战争后,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材料摘自美国作家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的《长征秘史》,能够与“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挥师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向莫斯科进军”相提并论的只有长征的胜利,C项正确;这一壮举并非南昌起义部队进军广东,排除A项;这一壮举并非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军农村,排除B项;这一壮举并非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D项。故选C项。
6.C
陈独秀“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的观点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表明他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此时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非简单的对民主科学思想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在说五四运动的意义,而是强调陈独秀个人已经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排除B项;此时还未涉及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D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为党和人民军队寻找依托,进行的实践是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项正确;领导秋收起义、进攻长沙是八七会议的决定,并非为革命事业寻找依托的实践,排除A项;开辟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与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不符,排除B项;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并非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排除C项。故选D项。
8.D
根据材料“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此纲领强调以无产阶级作为革命领导阶级,推翻资产阶级,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借鉴了苏俄革命经验,组织和建立工兵农联盟,准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项正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排除B项;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9.B
根据材料“俄罗斯打倒贵族……全世界为之震动……怒涛西迈,转而东行……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咳!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及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旨在强调五四运动的风潮逐渐由北方扩展到了南方地区,促进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觉醒,B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至1927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胜利果实被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窃取,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抗日战争发生于1931年至1945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在遵义的宣传口号是“取消一切苛捐杂税”,这反映出长征途中红军积极进行宣传,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是在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上,时间不符,排除B项;C项主要发生在红军长征之前,排除;红军长征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并非基于集合整编红军的战略构想,D项错误。故选A项。
11.A
根据“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明确规定了红军公田留置数额。各乡红军公田数目,经由县苏维埃、省苏维埃层层汇总审核,报与中央。红军总政治部根据外籍红军人数和各县公田数统一协调,分配给家在白区的红军。”可得出在土地分配方面,经统筹、动员后,即可布置分配下去,反映出当时中共强大的革命动员能力,A项正确;B项太绝对,不符合当时的现状,排除B项;材料只能反映白区的红军参加革命,并不能体现民众的积极参与,排除C项;三三制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此时正土地革命时期,而不是全面抗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1929年广州市各行业妇女人数中劳工人数最多,而知识女性从事的商业、教员、律师、医界等行业的人数却很少,尤其在报界只有1人。知识女性就业人数在女性就业总数中只占极少数,这与女性是受接受教育普遍偏低有莫大的关联,C项正确;表格反应不出第一、二产业发展的概况,排除A项;外商控制第三产业与知识女性数量没有关联,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大量的女性在劳工体力行业就业,D项说法与此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根据材料“‘民众的力量’的巨棒狠狠打向‘帝国主义’和‘军阀’,把他们的帽子都打飞了”“很多民众手举棍棒、标语牌,摇旗呐喊,如潮水般赶来”可知,国民革命军发起的北伐战争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项正确;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效果明显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从而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1923年底处于国民革命前夕,国共已经达成合作意见,陈独秀的言论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认为工人阶级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那么就需要与资产阶级联合,这有助于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A项正确;据材料“中国工人阶级……大多数还沉睡在宗法社会里”可知,陈独秀认为对工人阶级的启蒙还不够,排除B项;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民主革命性质完成了转变,排除D项。 15.B
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劳工界开展社会调查......以具体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呈现劳工“牛马不如”的生存状况”及所学知识,可得知五四运动后,一些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关注劳工界劳工的生存状况,揭示工人阶级遭到残酷剥削压迫的现实,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民运动,排除A项;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革命道路,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知识分子的社会调查不能促进工人阶级民族意识觉醒,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影响: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建立工会组织,培养了工人运动骨干;向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唤醒了工人的觉悟;发动工人运动,支持了国民革命。
(2)内容:创建苏维埃政权(创建工农兵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保障群众的权利。
历史意义:获得群众支持,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7.(1)关键词:“以群为体,以变为用”;合群/合群立国。根本目的:救亡图存。
(2)原因:“社会”比“群”理念更新(或更少传统政治色彩);报刊的宣传;绅士的推动。
举措:建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宣传;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
(3)动因:五四运动;知识分子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文化运动。
缘由: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指引人们改造世界行动的重大思想武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