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基础练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这表明邓小平( )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在评价某次会议时,指出“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从此开始全面展开,我国的改革开放由此揭开了序幕”。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四大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会议提出:“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决议的意义在于( )
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建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C.解决了政企不分的问题 D.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
4.1978年5月,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次大讨论( )
A.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B.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进入新的阶段
5.以下是1982年以来我国宪法修订的部分内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宪法修改的内容
1988年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
1999年 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2004年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
B.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宪法的修订反映了法制建设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D.宪法规范了民众的民事行为,是“社会百科全书”
6.1980年1月,国家农委组织召开了全国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在生产关系、生产队规模上“稳定”下来,“不要变动”,但对自发搞包产到户的行为,“应当热情帮助搞好生产,积极引导他们努力保持并且逐渐增加统一经营的因素”。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人民公社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未获得共识 D.“左”倾思想影响改革开放历程
7.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区域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 B.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
C.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8.1994年,北京市4个政企不分的政府部门转为企业;11个挂局牌子的总公司将代行的政府职能全部转到政府有关部门。这一调整的背景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启 D.中国加入世界贸组织
9.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同年5月,国家决定( )
A.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B.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C.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邓小平意在强调( )
A.对外开放要善于学习西方 B.经济发展始终是工作重心
C.加强同西方国家经济联系 D.改革开放需不断解放思想
1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字之改( )
A.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 B.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推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 D.有利于依法治国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13.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下,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关于邓小平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的第一次历史性革命理论成果
B.它形成于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探索中
C.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14.2000年2月,在听取广东省委工作汇报后,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 )
A.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B.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系统阐述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成为我国建设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15.2003年2月,“非典”疫情暴发,党和政府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6月下旬,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10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增添了(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主要意义在于,解决了当时由承包制引起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为乡镇企业在新环境下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1978~2006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由人均年收入308元增加到8369元,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8.2%提高到46.4%,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开启了城镇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晓寒《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由于当时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可以将一部分宜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这给城市工业的“三废”等污染进入农村地区提供了渠道。一些高污染的行业如造纸、化工等则以联营、分厂等名义进入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明确指出“禁止污染向乡镇、街道转移”。此外,这一时期农村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在促进乡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是乡镇企业未经处理排入环境中的“三废”,导致了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二是乡镇企业为扩大规模,大量砍伐森林,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从污染范围和程度来看,乡镇企业引致的污染已远超城市工业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应当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摘编自闵继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17.抗争·探索
材料一 下面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部分插图
材料二 (五)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1)结合所学,任选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说明编者将它们选做该课插图的理由。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49年至今)两个时期各选一个实例,论证党在百年奋斗中“坚持中国道路”。
参考答案:
1.D
邓小平主张在向西方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承认西方在一些方面的先进成果,以及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项正确;材料提到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观点,而非主张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B项;材料提到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观点,而非外交政策,排除C项。
2.A
1978年12月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该会议上制定改革开放的伟大策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因此材料所述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A项正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共十五大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要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共十四大于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而题干内容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这一决议的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D项正确;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外开放,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4.A
可得出主要结论:1978年5月,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次大讨论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A项正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排除C项;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排除D项。
5.C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从1988—2004年,宪法不断做出修改,其修改内容一依次围绕“私营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公民合法财产”等内容,因此,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过程中,通过立法提供保障,C项正确;据所学,1954年,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B项;据所学,2021年,民法典的颁布,规范了民众的民事行为,是“社会百科全书”,排除D项。
6.C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80年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但尚处于早期,包产到户的行为尚未获得普遍认可。因此1980年1月的全国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包产到户的农户增加统一经营的因素,也即对包产到户存在疑虑,虽然没有强制取缔,但仍然要求引导他们转变,C项正确;人民公社存在“一大二公”的弊端,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A项;当时要求对包产到户的农户要引导他们增加统一经营的因素,也即不希望包产到户广泛推行,排除B项;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材料所述体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思想还不够解放,体现改革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而非“左”倾错误思想影响,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可知,1978至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镇职工收入的信息,无法得出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的结论,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信息,未涉及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排除C项。 8.B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将政企不分的政府部门转为企业,将企业代行的政府职能全部转到政府有关部门,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在改革开放开始后,排除A项;1964年,中国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组织,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
9.C
根据题干中“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C项正确;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是在199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0.B
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B项正确;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排除A项;中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中国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D项。
11.D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可知,一些改革者怕犯错误,不敢大胆改革,这说明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D项正确;对外开放需要向西方学习,但A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A项;经济发展始终是工作重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要解放思想,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
12.D
由“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字之差,由制定法律体系到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体现的是国家治理思想的变化与治理能力的提升,D项正确;“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奠定依法治国的基础,排除A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于2011年初,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没有描述经济建设信息,排除C项。
13.C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C项正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的第一次历史性革命理论成果,排除A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B项;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是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排除D项。
14.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产生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其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B项正确;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排除A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时间是1997年9月12日到18日(党的十五大),排除C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建设新时代的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排除D项。
15.C
依据材料“2003年2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知表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增添了科学发展观,C项正确;1997年中共十五大已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2002年中共十六大已经确定了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排除B项;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16.(1)背景:中央政策的支持;国家放松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改革开放的推动;农民增收提高生产积极性;城镇化浪潮的推动。
(2)原因:改革开放背景下城镇化进程加快,但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向农村转移污染产业;乡镇企业发展带来更大污染。
看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完善和利用各项环境保护法规,加大管控力度;加大对民众的教育,增强民众环境保护意识。
17.(1)1938年1—5月,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两件事对中国抗战产生了较大影响,因而编者把它们选做了插图。
(2)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是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地区等国情,创造性的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实行改革开放,开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总之,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百年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