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提高练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初期的“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1984年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的“计划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再到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前后经历了14年。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D.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前行
2.1983年底,石家庄市正定县委给河北农大正定籍大学生发出信函,邀请他们毕业后回乡工作。正定县委组建经济顾问团,并发出100多封邀请信。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等学术大家成为这个小县城的顾问。这表明,当时正定县委( )
A.重视本地人才培养工作 B.积极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C.大力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D.尝试探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发出通知提倡在新闻宣传以“勤劳致富”代替“劳动致富”。至此中国社会的舆论宣传“致富”的途径和方式不再限于“体力劳动”,并扩展到“体力劳动以外的技能、经验、经营管理”等方面。这一变化表明( )
A.改革实践不断对理论提出要求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思想解放
C.多样化的生产分配方式逐步确立 D.革命观念依然在束缚经济发展
4.1991年,娃哈哈食品厂为扩大生产规模,经政府牵线搭桥,对陷入困境的杭州罐头厂实施兼并,开集体小厂兼并国有企业先例。仅三个月杭罐厂即扭亏为盈,“娃哈哈”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2.17亿元。上述史实体现了( )
A.民营经济力量的发展壮大 B.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
C.股份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1979年11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表明邓小平( )
A.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突破了传统经济观念束缚
C.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肯定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
6.1980年5月,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发表谈话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这段讲话强调( )
A.坚决排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干涉 B.处理国际事务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处理党和国家事务要坚持独立自主 D.应根据国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7.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06年11月10日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粮农马海福说:“先是取消了统筹提留,这两年又取消了农业税,现在种粮还有补贴。我家每亩地年净收益达到1000多元,比前些年增加近两成。”这表明中国(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凸显 B.粮食产量提高增强农民幸福感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成效 D.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渐完善
8.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直是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是某同学参照化学方程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主题制作的等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探索实践=科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实践=邓小平理论
C.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新发展理念
D.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国梦
9.“改革该怎么改?开放该怎么开?改革开放的许多做法都是向西方学习,那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吗?我们的做法对吗?如何促进国家的统一?”对这些问题的实践和探索,产生了(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世纪之交,是在面临新的国内外形势挑战的情况下提出的。当时的国际形势是指( )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②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
③大规模争霸战争不断 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科学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12.对表格材料的解读分析正确的是( )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比较(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亿元)
年份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1
国民生产总值 3482 4336 5038 6761 9457 14058 17907 19759
对外贸易额 355.0 563.8 771.3 2201.1 2580.4 3822.0 5449 7734.93
外贸依存度 10.2% 13.0% 15.3% 17.8% 27.3% 26.2% 30.4% 39.2%
A.我国外贸依存度每年都在增长 B.与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相关
C.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密切相关 D.与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有关
1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文明的历史,也是不断实现人和文化的现代化、创造精神文明的历史,同时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据此可以得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
A.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归宿
C.有着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 D.说明党的建设发展到新阶段
14.1997年,《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下发,城市低保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截至1999年,共有531.6 万名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城乡居民得到了救助。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
A.配合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
C.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 D.践行了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15.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着重指出,从国民革命失败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党团结领导群众在政治上、军事上和思想上同敌人进行了伟大斗争,取得了伟大成就;同时也特别指出了党在某些时期犯过的一些错误,其中以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所犯的“左”倾错误最为严重,给党和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正是因为有了对三次“左”倾错误的正确认识,党才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进行英勇斗争并取得伟大成就。《决议》秉持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通过对错误组织路线的深刻批判,始终坚守着人民利益至上的崇高价值,实现了党内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摘编自赵阿飘《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探析——基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文本分析》
材料二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新道路所作的初步概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决议》对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45 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个决议的相同点。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战略构想(部分)
时间 内容
建国初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给中国的定位是: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后来这一目标被表述为“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1953年底,经毛泽东审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对现代化是这样概括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
1964年底 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任务:“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2年 中共十二大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大会把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由先前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改为实现小康,从战略指导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问题。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三步走:第一步,1980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21世纪上半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正式概括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围绕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摘编自王立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发展的历程与展望》
围绕“新中国的现代化”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两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D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地解放思想,我国不断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1992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中前行,D项正确;A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排除A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是在2013年,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2.B
正定县委重视人才并注重多方吸纳人才,在工作中主动发出信函,多方邀请人才参与正定的建设,这是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主旨为吸收人才而非在本地培养人才,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C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靠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的制度,题干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
3.A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舆论宣传的致富方式呈现多样化,突破体力劳动的限制,这说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致富的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强调的是改革实践不断对理论提出要求,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核心是扩大企业自主权,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生产分配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非革命观念依然在束缚经济发展,排除D项。
4.B
娃哈哈食品厂通过体制改革实行了扭亏为盈,获取了大量利润,所以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不能说明民营经济力量的发展壮大,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体制改革,但并不能体现是股份制改革,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体制改革,并不能体现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排除D项。
5.B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实行的必须是计划经济体制,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邓小平突破了传统经济观念束缚,B项正确;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是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与南方谈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现是邓小平对于传统经济观念的突破,而1979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还处于初期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主要是新中国的外交领域成就,材料主要涉及经济领域,排除D项。
6.C
据本题时间信息且结合所学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处理党和国家事务要坚持独立自主,C项正确;霸权主义及强权政治是指大国、强国或富国对小国、弱国或穷国的压迫、支配、干涉和颠覆行为,材料涉及到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这不是重点强调的,重点强调的是处理党和国家事务要坚持独立自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处理国际事务要原则性,但没有体现灵活性,排除B项;材料的主题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而不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政问题,排除D项。
7.C
据材料“先是取消了统筹提留,这两年又取消了农业税,现在种粮还有补贴。我家每亩地年净收益达到1000多元,比前些年增加近两成。”和所学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国家针对乡村发展方面也制定了诸多的利好政策,取消了统筹提留和农业税及进行补贴,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农业好政策的出台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保障机制,排除D项。
8.B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关于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和革命道路探索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的部分内容,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部分内容,排除C项;中国梦是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9.A
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改革该怎么改?开放该怎么开?改革开放的许多做法都是向西方学习,那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吗?我们的做法对吗?如何促进国家的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指南,A项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0.C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②④正确,C项正确;此时两极格局结束,没有发生大规模争霸战争,排除A、B、D三项。
11.C
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选项C正确;A项是邓小平理论解决的问题,排除;B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的问题,排除;D项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的课题,排除。
12.D
在1978至199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使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因此材料现象与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有关,D项正确;根据图表,1988年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排除A项;“走出去”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B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
13.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基础上提出来的,C项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其本身不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党的事业以服务于人民,实现人民的利益为最终归宿,排除B项;党的建设发展到新阶段所述本身正确,但是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稳定社会秩序,进而配合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配合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但不能体现政府职能转变,排除B项;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配合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C项说法说法绝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15.A
该报告认为计划与市场结合是普遍的趋势,说明该报告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资本主义国家不应该拘泥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必被计划经济所束缚,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框架,故A项正确。材料中报告探讨的是世界各国运用的经济手段问题,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故B项错误。1990年中国尚未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仍然是计划经济为主,没有必要专门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故C项错误。根据“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知,报告并不只分析了西方经济体制
16.(1)历史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需要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统一全党思想,为夺取抗战的最终胜利和迎接新的革命任务做准备。党经历了多次“左”倾错误,给革命带来了严重损失,需要对这些错误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避免重蹈覆辙。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需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2)相同点:都旨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都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都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7.新中国现代化稳步推进
早在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中酒提出要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符合中国人民对新时代的展望。1953年国家在面临恶劣的国际环境形势下,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适应了当时形势变化的需要。1964年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使得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与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未缓和有关。1982年十二大提出具体目标是实现小康,符合当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的特征,到十三大的时候进一步提出三步走战略,将实现现代化具体化。总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稳步推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