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历史周期率”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往往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是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到延安考察向毛泽东提出的。毛泽东回复以“人民民主”;2012年,习近平重提这一话题,并郑重回答中共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从“人民民主”到“自我革命”的话语变迁反映了( )
A.制度建设的完善 B.人民主体的扩大化
C.改革开放的成效 D.共产党的自我调适
2.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切实贯彻落实政策要求,拥有的公共服务产品、可享受的公共服务改革成果逐渐增多,促进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实质性地享受到与非民族地区大致均等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这些成就( )
A.表明民族地区率先实现脱贫 B.反映了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
C.促进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形成 D.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从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1992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这一改革历程( )
A.体现出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反映出改革重心由经济体制转向政治体制
C.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注入发展动力 D.促成了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圆满解决
4.表1 中共历届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节选)
时间 内容
1997年 邓小平理论
2002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2年 科学发展观
2017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表1内容反映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 B.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提升
C.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形成
5.中共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 )
①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②提出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提炼、概括出了简明扼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论述( )
A.推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是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经验的总结 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论断( )(最佳答案)
A.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表明科技日益成为各国博弈的关键要素
C.全面提升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D.体现国家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视
8.如下图是某同学梳理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示意图,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是在( )
A.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时 B.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时
C.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9.2021年习近平庄严宣布:“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取得的根本保障是( )
A.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改革开放政策实施 D.国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
10.下图所示为1995年和2014年亚太区主要国家的贸易依存网络,箭头“甲→乙”表示乙国为甲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种变化说明( )
1995年亚太区贸易依存网络 2014年亚太区贸易依存网络
A.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依存关系趋弱 B.区域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主要形式
C.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 D.全球价值链发展呈现一体化特征
11.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这次航天任务圆满完成了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这说明中国( )
A.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 B.自然科学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
C.空间站应用与发展进入新阶段 D.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
1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阐述与时俱进。从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共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
A.始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B.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
C.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完善 D.根源于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
13.有学者认为,“如果中国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同时办事公道,入情入理,谨慎处理与有关国家的海界争端,中国就能够既保障应有的海洋权益,又能对潜在的麻烦起到有效的威慑和抑制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提高综合国力以谋求海洋霸权 B.中国努力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
C.以实力求和平建设海洋强国 D.中国的民族复兴是和平崛起
14.21世纪,我国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阅读如表,据此可知( )
事件 回应
2016年,美国航母战斗群闯入南海 中国三大舰队在南海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2019年,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贸易摩擦 中国坚决反制,最终于2020年1月共同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2019年,香港爆发“修例风波” 2020年6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2020年,台湾地区举行“大选” 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湾海峡组织实战化演练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 中国政府积极防控,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赢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
A.中国政府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强 B.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C.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受到了严重迟滞 D.我国的国内外形势趋于平稳与缓和
15.2022年8月,厦门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表示:地铁、高铁延伸至金门地区,实现了20分钟从厦门到金门,40分钟从金门到台湾(岛),往返只需两个小时的“一日生活圈”。这样的“一日生活圈”不只是金门同胞的盼望,更是大部分岛内民众的需求。由此可见( )
A.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存在阻碍 B.交通建设塑造民族认同
C.设施联通利于促进民心相通 D.“一国两制”深具感染力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其中,每个大的发展阶段又可根据其阶段性特征,具体划分为若干小的发展阶段。
——据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概述材料中划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阶段节点的依据并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12月1日,缅甸总理吴努在访华时对毛泽东说:“很坦率地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苏加佐·维约普拉诺托在1957年初回国述职时向记者畅谈他在中国的观感时说: “我跟中国最贴近的邻国,如印度、缅甸、尼泊尔、越南、阿富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大使们经常接触,到了今天,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中国和平政策的本质,为此对中国完全不再有任何顾虑。我们印度尼西亚在邻国中是距离最远的一个,却要神经过敏地担忧,那岂不是大笑话!”
——摘编自孙泽学、常清煜《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10+1)对话、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推动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积极参与亚欧会议,作为观察员参加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主持东亚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等。周边地区的多样性决定了区域合作的多层次和多形式特征。中国通过机制化的平台更能拉近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与东盟共同创建了以合作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旨在共同推动新型地区关系与地区发展进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在推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力求发挥引领而不主导的建设性作用.
——摘编自张蕴岭《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区域合作政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面对“历史周期率”问题,中国共产党给出了从“人民民主”到“自我革命”两个答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精神和能力,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关键措施,即“自我革命”,而非制度建设,排除A项;“自我革命”是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而非人民主体的扩大化,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不是改革开放的成效,排除C项。
2.D
根据材料“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实质性地享受到与非民族地区大致均等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可知,我国坚持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D项正确;少数民族地区并不是率先实现脱贫目标,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无关,排除C项。
3.C
改革是为了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题干体现了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注入了动力,C项正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但社会主义公有制仍占主体地位,排除A项;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心的,排除B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圆满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表述有误,排除D项。
4.A
从1997年到2017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这些内容均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范畴,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深化,A项正确;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属于理论创新,而非科技创新,排除B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内容属于理论创新而非外交体系,排除D项。
5.B
中共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因此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提炼、概括出了简明扼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012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C、D项。
6.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可得出这些都是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论述,是对社会主义本国化的思考,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项正确;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排除A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尚未实现,排除C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开辟的,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及所学可知,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国家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视,D项为最佳项;“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说法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A项为次佳选项;材料未涉及科技是各国博弈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C项为次佳选项。
8.C
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包括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时是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时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是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只有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B项正确; 科技、政策、资金是脱贫攻坚胜利的重要条件,而非根本保障,排除A项、C项、D项。
10.C
在1995年亚太地区主要国家贸易网络中,美国是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2014年,中国则成为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这说明中国正逐步成为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心;2014年亚太地区贸易依存网络中,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由美国向中国转变,同时中国也变成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国,表明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C项正确;除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外,其他国家都资本主义国家,排除A项;材料没有区域贸易和其他贸易形式的对比,无法得出区域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主要形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全球价值链发展呈现一体化特征,排除D项。
11.C
根据材料“这次航天任务圆满完成了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可知,我国航天活动,不仅可以载人进入太空,还可以在空间站进行科研实验活动,这说明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进入新阶段,C项正确;航天活动属于高科技领域,不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排除A项;实现跨越式发展表述有所夸大,排除B项;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是2019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
12.A
中共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都是从人民的需要角度进行论述,体现了“人民为中心的思想”,A项正确;“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都不能解释1956年关于主要矛盾的论述,排除BC两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由内因决定的,并非根源于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排除D项。
13.C
学者认为中国若拥有强大武装力量,并能妥善处理海界争端,就能保障海洋权益和抑制潜在麻烦。 如果中国具备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处理与他国的海洋边界争端时,能够以和平、公正、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展示自身实力的同时,避免冲突升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这并非是追求海洋霸权,而是以实力为后盾,通过和平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实现海洋强国的建设,C项正确;中国从不谋求海洋霸权,此选项与中国的一贯主张和实际行动不符,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中国在海洋领域通过自身实力保障权益、维护和平,而非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排除B项;民族复兴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材料主要聚焦于海洋领域,不能直接得出中国的民族复兴是和平崛起的结论,排除D项。
14.A
我国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可知,21世纪,中国在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的事件中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合法权益及国家安全,说明我国政府应对风险的能力在不断加强,A项正确;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排除B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在不断向前发展,并未迟滞,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我国的国内外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排除D项。
15.C
根据材料“这样的‘一日生活圈’不只是金门同胞的盼望,更是大部分岛内民众的需求。”可知,厦门到金门的高铁及地铁极大地便利了两地居民的交往与商业贸易的发展,这有助于促进两地民心相通,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阻碍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交通建设与民族认同的关系,选项夸大了交通建设的影响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一国两制”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6.依据: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进取。
经验:现代化建设要符合国情,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等。
17.(1)外交成就: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50年代中国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挪威、丹麦、埃及等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原因:①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②中国实行睦邻友好政策,为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③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④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