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古代两河流域 基础检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图中的成果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亚非地区,其主题归纳为( )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图画文字 甲骨文
A.人类早期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人类西方文明 D.迈锡尼文明
2.《古巴比伦的兴衰》记述了这样的场面: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被判割去耳朵。判罚的依据应是( )
A.罗马法 B.《圣经》 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3.《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诞生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爱琴海地区
4.楔形成文法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各国法律的总称,因以楔形文字镌刻于泥版、石柱之上而得名,由于各法之间相互承袭、彼此模仿,故被称为“楔形法系”。下列属于“楔形法系”的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罗马法大全》 D.《汉谟拉比法典》
5.如图是《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由此可见,该法典( )
6—____25条,关于盗窃动产和奴隶的规定 26—88条,关于田园房屋等财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127—194条,关于婚姻、家庭的规定 215—240条,关于各类职业人员的报酬和责任的规定
A.只维护奴隶主利益 B.说明当时经济繁荣
C.有助了解当时社会 D.反映法律规范健全
6.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和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和狮子等内容。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 )
A.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 B.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城市国家
C.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D.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7.苏美尔人的诗歌中,出现有“猖狂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 庄稼成熟了,猖狂的洪水来将它淹没”这类诗句。这表明当时文明( )
A.毁于洪水泛滥 B.文学艺术发达 C.农业特征明显 D.商业贸易繁荣
8.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请你说出歌词所唱“刻在黑色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什么?( )
A.《汉谟拉比法典》 B.《古兰经》
C.《阿拉丁和神灯》 D.《伊利亚特》
9.当你漫步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该法典用哪种文字刻写
A.楔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甲骨文 D.象形文字
10.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11.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12.《汉谟拉比法典》中曾提及当时十多种手工业行业、如纺织、制陶、冶金、木工、皮革、造船、制砖和建筑等。这些内容有利于研究( )
A.欧洲成文法的发展演变 B.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C.古埃及的农业发展水平 D.两河流域的社会经济
13.埃及及其周边广大地区具有同样的干燥气候,但它有一个例外条件,就是由一条大河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供水和一个冲击地带……这个理论在一个可以满足其要求条件的邻区得到了验证,该邻区是( )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14.关于古代西亚文明的产生,下列表格内容的比较材料表明( )
公元前9000年左右,西亚出现农耕、畜牧 生产力、生产方式
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进行农业灌溉、使用金属、工具城市功能完善 农业进步、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城市
公元前2900年,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石碑上出现统治者,印章上的人拥有宗教、军事权力 阶级分化、城市国家、宗教和社会意识体系
A.人类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 B.早期文明趋向整体发展
C.其客观基础是农业生产力 D.交流互动中产生了文明
15.从《汉谟拉比法典》中可知,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它主要体现古巴比伦( )
A.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家庭奴隶制非常落后 D.王权逐渐衰落
二、综合题
16.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请回答:
(1)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
(2)这部法典维护的是哪一个阶级的利益?
(3)这部法典的世界地位怎样?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什么?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
(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家?请按等级顺序依次写出材料中“四大世袭种姓”的名称。
(4)上述材料反映的古代文明有什么实质上的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A
“象形文字”反映的是古代埃及文明,“楔形文字”反映的是两河流域文明,“图画文字”是从原始图画发展来的原始文字,苏美尔人先发明了图画文字,后演变成楔形文字,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的文字,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所以其主题归纳为人类早期文明,A项正确;克里特文明属于希腊文明的一部分,在题干图片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甲骨文”反映的是东方文明,排除C项;迈锡尼文明属于希腊文明的一部分,在题干图片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C
根据题干“《古巴比伦的兴衰》记述了这样的场面: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被判割耳朵。”结合所学知识,判罚的依据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也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项正确;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与罗马有关,与古巴比伦无关,排除AD项;《圣经》属于基督教经典,不属于判罚依据,排除B项。故选C项。
3.B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律,史称《汉谟拉比法典》,B项正确;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代表性文明有金字塔、象形文字等,排除A项;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代表性成就有种姓制度、佛教等,排除C项;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排除D项。故选B项。
4.D
据题干“楔形成文法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各国法律的总称,因以楔形文字镌刻于泥版、石柱之上而得名,由于各法之间相互承袭、彼此模仿,故被称为‘楔形法系’”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古巴比伦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因此属于“楔形法系”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欧洲的罗马共和国颁布的法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主持编纂的罗马法《民法大全》的第一部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是4部法律文献的总称,包含《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C
据题干“关于盗窃动产和奴隶的规定”“关于田园房屋等财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婚姻、家庭的规定”“关于各类职业人员的报酬和责任的规定”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有助了解古巴比伦社会,C项正确;题干还包括其他内容,不只维护奴隶主利益,排除A项;题干所述属于经济的内容只是涉及到了关于田园房屋等财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无法说明当时的经济繁荣,排除B项;材料所述内容仅仅是法律的具体内容,无法证明法律法规的健全,排除D项。故选C项。
6.D
根据题干“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和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和狮子等内容。”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出图的大瓶上的画中,有平民、首领的区别,由此可知苏美尔地区出现了阶级的分化,D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提及两河流域的统一,强调的是阶级分化,排除A项;题干中仅涉及一件大瓶的绘画,不能说明出现一系列国家,排除B项;瓶画中出现了首领和平民的区别,但其是否为君主专制不能判断,排除C项。故选D项。
7.C
出现有“猖狂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 庄稼成熟了,猖狂的洪水来将它淹没”这类诗句,可以得出当时农业已经有了发展,表明苏美尔人农业特征明显,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洪水的破坏力,没有说明苏美尔人毁于洪水泛滥,排除A项;单单从这首诗歌不能体现苏美尔人文学艺术发达,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贸易,无法看出商业是否繁荣,排除D项。故选C项。
8.A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古巴比伦王”、“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词中的文献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A项符合题意;B项是伊斯兰的经典;C项是阿拉伯的文学作品;D项古希腊的文学作品。由此可知BCD三项与题干“古巴比伦王”信息不符。故选A。
9.A
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写。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A
根据材料“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可知,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君权神授,A项正确;专制主义、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都不是材料所表达的思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D
根据题干信息“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题干内容无法体现“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排除A项;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由材料“《汉谟拉比法典》”“手工业行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颁布的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所以这些内容有利于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经济,B项正确;题干和欧洲成文法的发展演变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和古埃及、古印度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3.A
根据材料的关键词“大河”,可知该文明是大河文明,根据“埃及及其周边”可知该文明与埃及相邻,结合是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是大河文明且与埃及相邻,符合题意,A项正确;古印度属于大河文明,但与埃及相距很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古希腊和古罗马属于海洋文明而非大河文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14.C
根据材料“公元前9000年左右,西亚出现农耕”、“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进行农业灌溉”、“公元前2900年,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再结合所学可知,古代西亚文明的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农业,C项正确;材料中未显示西亚地区出现多种文明,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古代西亚地区在不同时间的文明状态,未能体现早期文明趋向整体发展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文明之间出现互动,排除D项。
15.A
根据题干“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说明作为奴隶制社会的古巴比伦奴隶制度相当发达,A项正确;体现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活跃的是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排除C项;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说明古巴比伦家庭奴隶制非常突出,体现不出家庭奴隶制的落后,排除C项;题干描述的是古巴比伦的家庭奴隶制以及男性家长的地位,没有涉及王权逐渐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
16.(1)《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汉谟拉比
(2)奴隶主阶级;
(3)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第(1)、(2)、(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订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7.(1)“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王国;目的: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古印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4)共同之处: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国家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法老,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2)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世界古代的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据材料“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可知,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据材料“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可知,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依据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种姓制度,因此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第三、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 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这些古代文明在实质上的共同之处是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