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古代印度 基础检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古代印度 基础检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15: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古代印度 基础检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
A.相似性 B.多元性 C.一体性 D.继承性
2.古印度法律规定:“杀害婆罗门,罪犯要被处死……杀害首陀罗,罪犯需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这说明( )
A.种姓制度维持社会稳定 B.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交流
C.种姓之间不平等性明显 D.种姓制度成为统治工具
3.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键词体现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罗马文明
4.如下表是古代人类早期文明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表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文明 中华文明 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成果 甲骨文、青铜器 象形文字、太阳历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佛教
A.发散性 B.普遍性 C.多元性 D.统一性
5.《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印度的梵文史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状况,以及雅利安人在向东、向南扩展中的一些斗争情况。我们可从中了解到( )
A.金字塔的建造过程 B.玛雅文明衰亡的原因
C.种姓制度下人民的生活 D.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6.“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与以上神话内容相关的是( )
A.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 B.古埃及法老的至高权力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吉尔伽美什》的创作
7.古印度法律规定:“杀害婆罗门,罪犯要被处死……杀害首陀罗,罪犯需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这说明( )
A.种姓制度维持社会稳定 B.不同种姓不能交流
C.种姓制度成为统治工具 D.各种姓之间不平等
8.九年级(3)班在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搜集了以下对话,据此判断该班级学习的主题是( )
古埃及人:如果没有这条大河,我们的田地就会荒芜。
苏美尔人:猖獗的洪水啊,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
古印度人:印度河河水泛滥给沿岸地带的耕作带来足够多的淤泥,形成冲积平原。
A.文明交流 B.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C.原始农耕 D.河流对文明的影响
9.古印度诗歌集《梨俱吠陀·原人歌》中描绘: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由此可知,古代印度( )
A.文学艺术繁荣 B.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社会众生平等 D.社会等级贵贱分明
10.下图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对其蕴含的共同历史信息解读恰当的是( )
A.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 B.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
C.反映了至高无上的王权 D.代表了大河文明最高成就
11.2022年9月,印度一名达利特(贱民)男孩由于拼写错误,遭学校老师棍棒殴打,抢救无效逝世。印度北方地区爆发暴力抗议,抗议者朝警察和警车丢掷石块,抗议这名男孩之死。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也曾说:“尽管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印度许多地方,达利特依然面临着社会歧视。”对达利特的歧视主要源于( )
A.印度法制不健全 B.佛教创立的影响
C.种姓制度的影响 D.封建迷信的危害
12.下列可以作为研究亚非文明古国第一手史料的是
①金字塔遗址 ②《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③种姓制度的传说 ④空中花园复原图
A.①④ B.①② C.① D.①②④
13.人类先祖创造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梵文等古文字主要是为了( )
A.生产生活的需要 B.对外交流的 需要 C.祭祀祖先的需要 D.记录战争的需要
14.梁启超在1900年写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关于这些古文明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B.属于农耕文明,文明相对保守
C.小亚细亚指的是古巴比伦 D.四大古国中起源最早的是中国
15.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小说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①刹帝利率兵出征
②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③首陀罗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④吠舍在自家农田里劳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6.古代印度包括整个南亚次大陆,这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勤劳的印度人在这里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
材料二 它由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释迦族王子所创,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古代印度的哪种制度?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的实质?
(2)材料二描述的宗教是什么?该宗教为什么能够成为印度的国教?
(3)结合所学,试评价印度的种姓制度。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序言: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正文:第15至20条: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第 203条、第205条: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人,割去耳朵。第247条:如果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就与弄瞎牛的眼睛同罪。
结束:(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改,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材料三: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1)材料一的建筑是什么?它代表的是哪一流域的哪个文明古国的文明象征?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国家的哪一部法典?该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国家的什么制度?依据材料,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制度的四个阶层。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参考答案:
1.B
题干“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体现出了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各地古代文明的不同与多元,没有体现世界古代文明的相似性、一体性、继承性,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
2.C
根据材料“杀害婆罗门,罪犯要被处死……杀害首陀罗,罪犯需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可见杀害婆罗门和首陀罗的处罚相差巨大,这说明种姓之间不平等性明显,C项正确;种姓制度维持社会稳定,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A项;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交流,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杀害婆罗门和首陀罗的处罚相差巨大,无法说明种姓制度成为统治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3.C
在古印度,哈拉帕文明是它的早期文明,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半岛,建立孔雀王朝,实行种姓制度。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C项正确;古代埃及的文明代表是金字塔,排除A项;古巴比伦的文明代表是《汉谟拉比法典》,排除B项;古罗马文明的主要成就是法治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4.C
根据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表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古埃及、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的文明都有自己的特点,各不相同,都促进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所以说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不同文明,不是由一个文明发展而来,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不同文明的成果各不相同,无法体现普遍性,排除B项;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文明,无法体现统一性,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该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印度的社会生活状况。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实行种姓制度。因此从文学作品中可以了解种姓制度下人民的生活状况,C项正确;A项是古埃及的,而材料是古印度,排除A项;B项美洲文明,而材料是古印度,排除B项;D项是西亚地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而材料是古印度,排除D项。故选C项。
6.C
由题干材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古埃及法老的至高权力”均与题干中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无关,排除AB项;《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文学的代表作,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与“婆罗门”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D
根据材料“杀害婆罗门,罪犯要被处死……杀害首陀罗,罪犯需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和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种姓制度使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世袭。法律规定杀害婆罗门和首陀罗的处罚相差巨大,这说明种姓之间不平等性明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种姓制度维持社会稳定的信息,排除A项;不同种姓之间不平等,不等于不能交流,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种姓制度成为统治工具,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
8.D
根据材料“如果没有这条大河,我们的田地就会荒芜”“猖獗的洪水啊,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印度河河水泛滥给沿岸地带的耕作带来足够多的淤泥,形成冲积平原”可知,河流对文明有重要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文明交流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排除B项;原始农耕与材料“猖獗的洪水啊,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不符合,排除C项。
9.D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严格的社会等级划分,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体现出古印度社会等级贵贱分明,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种姓制度,与文学艺术无关,排除A项;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排除B项;古印度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不能说社会众生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它体现的是古埃及的政治制度;种姓制度示意图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越往上地位越高,这体现的是古印度的政治制度,B项正确。种姓制度与建筑艺术无关,排除A项;种姓制度下,国王属于刹帝利,排除C项;代表大河文明最高成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1.C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材料中的现象源于种姓制度,C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印度法制不健全,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佛教创立的影响无关,排除B项;封建迷信的危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2.B
第一手资料包含遗址、遗物,①古埃及金字塔的遗址,属于第一手资料;②《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属于第一手资料;故①②说法正确,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③种姓制度的传说,带有虚假性,不属于第一手资料;④空中花园复原图,带有现代人的思想,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故A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A
由于早期人类社会的出现,日常工作、分工的细化导致仅用语言出现了不便,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文字应运而生。A正确;早期的文明处于分散的状态,没有对外交流的功能和需要,B排除;祭祀祖先、记录战争与早期文字的功能无关,CD排除;故选A。
14.D
四大古国中起源最早的是小亚细亚即古巴比伦,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中国发源于黄河流域,印度发源于恒河流域,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小亚细亚即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因此都发源于大河流域,A不符合题意;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属于农耕文明,加上自然环境相对封闭,文明相对保守,B不符合题意;孕育古巴比伦文明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小亚细亚地区的安那托利亚高原,因此小亚细亚指的是古巴比伦,C不符合题意。
15.C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因此首陀罗不可能在法庭上审判犯人。所以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①②④,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6.(1)种姓制度。古代世界最森严、最复杂的等级制度。
(2)佛教。佛教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平等,接纳低种姓社会成员入教,这对于婆罗门教宣扬的种姓不变论是一定程度的否定,因此受到很多人,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
(3)种姓制度是婆罗门与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格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人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所以,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第二问,依据材料一信息“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可知,种姓制度的实质是古代世界最森严、最复杂的等级制度。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它由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释迦族王子所创,宣扬‘众生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所以,材料二描述的宗教是佛教。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统治阶级特别是婆罗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设立并坚持的一种极度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是婆罗门与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这种社会制度的延续严重影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致使印度长期存在严重的社会分化。
17.(1)金字塔。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
(2)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4)大河流域
(1)依据材料一图片可知建筑是金字塔,它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而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2)依据材料二“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可知出自《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他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依据材料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可知出自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建立了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文明都是在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发源于西亚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