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15:5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立的制度是( )
A.奴隶制度 B.王位世袭制 C.行省制度 D.皇帝制度
2.西周统治者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民授疆土。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3.在《礼记 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的“家”是( )
A.原始人类的活动 B.农耕文明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封建社会的形成
4.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性表现在( )
A.国王的权威下降 B.诸侯国的数目减少
C.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促进民族交融
5.下列关于中国春秋时期争霸的作用和影响的表述,正确的( )
A.导致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缩小 B.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C.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D.周室加强了对诸侯的统治
6.春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民族交融 B.国家统一 C.社会安定 D.商业发展
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中“天府”得益于( )
A.灵渠的顺利开凿 B.都江堰的修建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丝绸之路的开通
8.下列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商鞅变法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9.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最东和最西的两国是( )
A.齐秦 B.楚燕 C.韩魏 D.赵秦
10.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11.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2.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复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材料反映当时( )
A.诸侯争霸制度变革 B.经济发展地方强大
C.思想多元百家争鸣 D.人口流动民族交融
13.禹作为中国第一位帝王,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禹建立的“国家”是( )
A.夏 B.商 C.西周 D.秦国
14.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A.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B.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兴修水利工程
15.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量(件) 铁农具数量(件)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91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58
长沙衡阳61座楚墓 70余 17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余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21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
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春秋时期经济发展
二、识图题
16.根据下列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1)图一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何种类型的房屋复原图?
(2)图二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它的名字是什么?
(3)图三反映出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定都在哪里?
(4)图四中两幅图片你可以推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5)图五反映的是哪一项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三、综合题
17.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这促进了私田的发展,牛耕渐趋普遍。牛耕技术的发展,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大大促进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政治、军事领域的突出特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商君”为变法而死,但变法为何还会成功?
参考答案:
1.B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项正确;奴隶制,是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行省制始于元朝,排除C项;皇帝制度始于秦朝,排除D项。
2.B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种分封诸侯以拱卫周王室的制度叫做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夏朝启取代了禹的位置,开启了世袭制,排除C项;郡县制是秦朝为巩固统一而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取代了分封制,排除D项。
3.C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的局面,建立夏王朝,这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禹的儿子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C项正确;“天下为家”开始于夏启,不属于原始人类活动,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出现,排除B项;秦朝时期我国才进入封建社会,排除D项。
4.D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彼此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但是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势力,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国王的权威下降是春秋争霸战争的原因,不是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性表现,排除A项; 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是春秋争霸战争的结果,不是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性表现,排除B项;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是春秋争霸战争的结果,但不是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性表现,排除C项。
5.C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C项正确;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被消灭,导致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排除A项;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嬴政即位后,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B项;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实际上取代周天子的地位,排除D项。
6.D
根据题干信息“随着产品的增加,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可知是春秋时期商业得到了发展,D项正确;题干没有显示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交往,因此不能反映民族交融,排除A项;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安定,排除C项。
7.B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B项正确;灵渠沟通了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排除A项;秦朝通过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丝绸之路开通于汉朝,排除D项。
8.B
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属于秦朝时期,排除A项;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是秦朝建立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CD项。
9.A
根据题干战国形势图可知最东为齐国,最西为秦国,A项正确;楚国位于最南,燕国位于最北,排除B项;观察地图可知韩赵魏三国位于中间,排除CD项。
10.A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排除C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排除D项。
11.B
根据题干“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可知,爷爷的言论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B项正确;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排除C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排除D项。 12.C
根据题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复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可知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个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可知材料反映当时思想多元,百家争鸣,C项正确;诸侯争霸,是指这些地方诸侯国之间的争夺权力和影响力以谋求称霸地位的活动,排除A项;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排除B项;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排除D项。
13.A
“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A项正确;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排除B项;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排除C项;秦国是周代诸侯国,与大禹无关,排除D项。
14.C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C项正确;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不是标志,排除A项;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兴修水利工程都能体现生产力的发展,但不是其重要标志,只是表现,排除BD项。
15.A
广西、河南、长沙、辽宁、山西等地均出土铁制器具,说明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A项正确;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与材料反映铁制器具数量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制器具数量及农具,无法体现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铁器的数量和铁农具的数量说明了铁制农具的广泛普及,没有直接反映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D项。
16.(1)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
(2)司母戊鼎
(3)分封制;镐京。
(4)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用);春秋时期。
(5)都江堰;李冰。
17.(1)因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政治特征:王室衰微。军事特征:诸侯争霸。
(3)事件:商鞅变法。主要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历史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得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