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太平天国运动 课时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太平天国运动 课时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15:5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太平天国运动 课时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为筹集向英国赔偿的2100万银元,清政府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据此推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是( )
A.不平等条约的冲击 B.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C.清朝官僚整体贪腐 D.经济主导阶级矛盾
2.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
A.维护了国家权益 B.创新了斗争方式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
3.杨秀清向洪秀全报告国事的困难时,洪秀全回答说: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国藩)乎 快要灭亡的时候,南京绝粮,洪秀全令人民饮露充饥,说露是天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
A.领导人封建迷信 B.领导集团不够团结
C.湘军的英雄善战 D.革命纲领不切实际
4.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5.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陷落 D.天京事变
6.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西方侵略者领导和指挥的“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没有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开始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7.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时,正是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使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了十分顽强的敌人,很难不会失败。该观点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8.太平军根据产量多寡将田地分成九等,所分的田地不成为得地人的财产,他只是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超过个人需要的剩余产品必须上缴到国库,积蓄和私人财产是被禁止的。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
A.顺应了近代化要求 B.力图维护私有制
C.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D.提出向西方学习
9.下列哪件事情的发生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
A.定都天京 B.天京事变 C.天京陷落 D.金田起义
10.钱穆先生在谈到太平天国时曾说:“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发动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写出《资政新篇》 D.定都天京
11.著名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平均分配土地
C.发展资本主 D.兴办新式学校
12.如图是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
A.它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B.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C.它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D.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但并未付诸实施
13.有学者指出:“这个事件的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还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该事件(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14.有专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的不同主要有两点:第一、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第二、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会呈现这两个新特点,主要是因为( )
A.太平天国运动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和意义
B.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发,启迪人们面对现实,探索救国之路
D.干王出于个人经历,顺应新思潮主张,提出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5.有学者记载,太平天国的许多官员以显示威风、讲究排场为能事。至于基层乡官,出门也前呼后拥,出尽风头。甚至在平时用餐时,也需鸣锣击鼓,奏乐助兴。这( )
A.表明太平天国政策的落后性
B.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反映出清政府对农民的污蔑
D.反映了太平天国内部日益腐败堕落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洪仁玕自述》
材料二 定都天京后,颁布……,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之后,洪仁玕写成……,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中国历史》八上教材
材料三“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1)材料一中的“万寿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 “入永安州”史称“永安建制”,“永安建制”意义何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先后颁布的两部纲领性文件名称。
(3)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起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29(1850)年,庄稼到了收获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十几天了,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就一直待在家里,……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着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材料二: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
材料三: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当时的强烈愿望是什么?天朝梦最终实现吗?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请你说明“天国城破”的原因及这场持续14年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A
据题干信息“为筹集向英国赔偿的2100万银元,清政府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清政府因为外国的赔款压力而加剧了对国内人民的压榨,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A项正确;题目中提到的是赔款问题,而不是中国如何卷入世界市场,排除B项;题目中没有提及官僚贪腐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联系,排除C项;题目中提到了清政府与劳动群众的矛盾,但并没有提及“经济主导阶级矛盾”,排除D项。
2.A
根据材料“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可知,材料信息表明太平天国政权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从而维护了国家权益,A项正确;材料信息主旨反映太平天国对外交往中维护了国家权益,没有体现创新了斗争方式,排除B项;材料信息主旨反映太平天国对外交往中维护了国家权益,材料信息中未提及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统治,排除C项;材料信息主旨反映太平天国对外交往中维护了国家权益,材料中没有体现打击了帝国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
3.A
洪秀全采取一些迷信的方式解决太平天国面临的困境,体现了领导人封建迷信是太平天国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领导集团内讧是太平天国走向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材料不体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排除B项;湘军的英雄善战是外因,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革命纲领不切实际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方面,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4.D
根据材料“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文献从《天朝田亩制度》变成了《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发展的潮流,D项正确;《资政新篇》因为没有得到实施,所以并没有打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资政新篇》没有实施,也就没有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太平天国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适应了农民阶级的需要,《资政新篇》并没有,排除C项。
5.D
据题干“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和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和士气受到了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项正确;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排除A项;定都天京标志着天平天国正是建立和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排除B项;天京陷落标志着天平天国的失败,排除C项。故选D项。
6.D
“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D项正确;太平军并没有攻陷北京城,排除A项;“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并不是指清军没有抵抗能力,排除B项;鸦片战争时期外国势力开始侵华,排除C项。
7.B
根据题干“太平天国起义时,正是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使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了十分顽强的敌人”可知太平天国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B项正确;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起义的时候遇到了列 强的侵略,是在列强和封建势力联合打击之下失败的,并没有突出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把反 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太平天国运动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排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8.C
根据题干“太平军根据产量多寡将田地分成九等,所分的田地不成为得地人的财产,他只是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超过个人需要的剩余产品必须上缴到国库,积蓄和私人财产是被禁止的”可知太平天国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想性,C项正确;评分土地和财产,发展小农经济,说明了太平天国违背了近代化要求,排除A项;题干说了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所以不维护私有制,排除B项;《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排除D项。
9.C
1864年,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C项正确;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排除A项;1856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排除B项;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排除D项。
10.B
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该制度中提出了平分土地的主张,与“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排除A项;《资政新篇》体现资本主义色彩,与“均田制度”无关,排除C项;定都天京并不能体现“推行均田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据题干“著名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有利于满足缺地和少地农民的愿望,故对民众最具有吸引力,B项正确;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是戊戌变法的内容,排除A项;发展资本主义是《资政新篇》中提出的主张,对不满清朝统治的农民阶级没有吸引力,排除C项;兴办新式学校,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但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获得土地,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这指的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后期,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所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但并未付诸实施,D项正确;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的是《申报》,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排除C项。
13.D
根据材料“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D项正确;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排除B项;《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排除C项。
14.A
根据“第一、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第二、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处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态之下,因此不自觉地承担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同时也积极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A项正确;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表现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发,启迪人们面对现实,探索救国之路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干王个人的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15.D
材料信息“太平天国的许多官员以显示威风、讲究排场为能事”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官员腐朽享乐思想的滋长,体现出太平天国内部日益腐败堕落,丧失革命进取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太平天国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日益腐败,无法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排除B项;材料出自学者记载,与清政府的污蔑无关,排除C项。
16.(1)事件:金田起义。意义: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意思对即可。
(1)根据材料一“‘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这些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材料一中的“万寿起义”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1年9月攻克永安,12月,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2)根据材料二“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份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根据材料二“洪仁玕写成……,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份文件指的是《资政新篇》。
(3)根据材料三“‘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这些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韦昌辉杀了东王杨秀清,而后北王韦昌辉被处死。“翼王远征”指的是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负气出走。这进一步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4)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意思对即可。
17.(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②为支付巨额战费和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③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愿望: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结果:未实现。
(3)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内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意义: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材料“庄稼到了收获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十几天了,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表明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材料“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表明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材料“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表明为支付巨额战费和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由此可以总结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是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②为支付巨额战费和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③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当时的强烈愿望是要求获得土地;第二小问:《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外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所以最终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第二小问: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